第444章 南遷北徙

(大盟的慷慨,總是那麼令人興奮;兄弟們的票票,也頗給力。)

趙構復位後第一件事,就是爲三位先皇舉國喪,上廟號及諡號,以向天下人宣告自己的合法性。

太上趙佶的廟號爲徽宗,取至《爾雅.釋詁》,元德充美曰徽。身爲人子,爲老子文過飾非,自是題中應有之意,倒也無可指責。但那長如裹腳布的諡號,就比較令人噁心了“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真不知道這樣一堆充滿讚美的詞彙,南宋的禮官們是如何想出來的。

淵聖趙桓的廟號爲欽宗,恭敬莊嚴之意,諡號卻短了不少,稱“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嗯,總不能長過老子。

或許是趙構對這位蹲着茅坑不拉屎,弄得他一直沒能合法稱帝的長兄頗有怨恨,遂在其廟號上動起了心眼:“欽”,拆開了就是“欠金”二字。結合趙桓登基以及被俘後的綜合表現看,其所作所爲,都是有利於金人的征服和統治。作爲大宋皇帝,不論在位或不在位,所考慮的、所發佈的對外政策,都是自掘墳墓的昏招。最終導致被強鄰所滅,如果不是智商太低,就是上輩子欠金人大大的人情了。

興元帝的廟號爲恭宗,遜順事上之意,諡號字數更短“至道敬肅孝皇帝”。宋以孝治天下,所有帝王。無一例外,都要在諡號里加一個孝字。至於孝不孝。只有天知道!

辦完這樁大事後,緊接着,就是對此次兵變的官方解釋:

“今有酈逆名瓊,侍寵而驕,心懷不軌,喪心病狂,欲效苗、劉逆舉。倒行逆施,執刃迫帝;帝不從賊。戟指怒斥;酈逆羞惱,失手誤弒……幸懶康王率天兵突臨,戡亂平叛,挽大宋危亡於即倒……”後面是一長串溢美之詞,倒也不必細說。

按照詔書上的說辭,酈瓊想學三年前的苗傅、劉正彥,挾持恭宗。把持朝政。結果被恭宗義正嚴詞拒絕,並嚴厲怒斥。酈瓊惱羞成怒,失手弒君……然後,英明神武、洞悉敵奸的康王殺回來了,戡亂平叛,生擒酈瓊——官方解釋嘛。你懂的。

詔書說是詔告天下,其實主要是明告百官;百官信,士子就心照不宣地信;士子信,百姓就不得不信。

總之,官家是這麼說了。百官、士子也都“信”了,至於老百姓……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恭宗殯天,未誕太子,皇太弟康王接位,順理成章,合情合律,更合祖制。更不用說,這位康王原本就是上一任建炎帝,恭宗還是接了他的位呢……

新帝即位,改元紹興,竟與歷史,如出一轍。

依常例,登基改元,大赦天下。

基本上,赦令一下,流、徙、貶謫,包括各種非死刑之罪,都可以得到赦免——但決不包括大逆之罪。

酈瓊所犯之罪,就是“弒君”的大逆之罪,非但不能赦免,而且還要儘快行刑,以彰顯皇室尊嚴,不容侵犯。

五月十七,酈瓊被押往臨安鬧市,磔之,棄市。

有士人觀酈瓊受刑一幕,在筆記中錄述“……酈逆不發一言,刑手刃起刃落,血肉俱下,筋骨分剝……血流如溪,哀號殘慘,至午而酉,入夜方絕……”

酈瓊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是南宋最大規模軍事集團叛逃的始作俑者,無論對宋室,還是對漢民,都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更背棄了當初投筆從戎的壯志雄心。落得這般下場,也算是罪有應得。

而酈氏一門,本應株連,但適逢大赦天下,多有釋之。且官家慈悲爲懷,或重罪輕罰,或輕罪不予追究,酈氏一族,終得以保全。

酈氏一族,感銘五內,焚香以禱,感念君恩。卻不知這其中骯髒的政治交易。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鐵律從未改變。一般天子方登基,總要隱忍一段時間,慢慢培養自己的親信,待羽翼豐滿,再逐步將朝中異己份子一一清除,這幾乎成了定律了。

不過,趙構這位新天子卻不一樣,他是復辟,不是新皇登基,在朝中,他早有強大的實力。他有這個底氣,將朝中的異勢力一舉清除。

首先開刀的,毫無疑問,自是左相呂頤浩無疑。嚴格說起來,呂頤浩早前還是趙構提拔上來的丞相,算是建炎派系中重量級人物。只可惜,正因他是左相,百官之首,在趙構失蹤後,下一任天子的選擇重擔,就壓在他身上,容不得他迴避,這也就造成了他的悲劇下場。

五月十九,酈瓊伏誅次日,朝中下旨,除呂頤浩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職,貶爲庶民,限時離京。又過得半月,在呂頤浩舉家南遷途中(呂頤浩祖籍山東滄州,此時已是天樞勢力範疇,沒法歸梓了),又有宮中緹騎追上,宣讀聖旨,卻是將其流放瓊州(今海南海口)。

呂頤浩仰天悲嘆,家人號啕悲鳴,一代權相,就此沒落。

拿掉了大頭,接下來就是右相朱勝非。恰在此時,朱勝非之母去世(朱母的確死於1132年),這位右相當機立斷,立即上疏自請去職守孝。趙構也只是想搬開這些絆腳石而已,倒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一見對方如此上道,自然也是順水推舟,罷其右相之職。

再往下,就是趙儆、趙供這倆貨了。對這等無甚才幹,根基淺薄的騎牆之輩,處理起來,更是簡單。去職、削爵,不過一道手諭的事。若非二人俱爲宗親,少不得要流徙三千里。與呂頤浩一樣,去那鳥不拉屎——不。很多鳥拉屎的地方。

趙構重新上臺,施雷霆手段,風捲殘風般清掃了一大批人,唯獨只有一人,不能動,也不敢動——判宗正寺正卿、齊安郡王趙士褒。

此老位高輩尊,是趙宋皇族的一根標杆,目前在整個南宋。在輩份上能壓得住他的,只有一個隆佑太后。但正如趙構奈何不得隆佑太后(趙栩上位,隆佑太后是首倡者)一樣,他同樣不能動趙士褒——王爵不能動,因爲那是太上所封;判宗正寺正卿也不能動,因爲無人可取代。除非老肅王回來,倒還可有一競之力。不過。人家老肅王此刻早已隨佳婿回長安,與女兒團圓了,只怕再不會過江,跑到南宋這艘“破船”來湊這熱鬧。

有貶的,自然就有升的。首先是堅定支持派的趙鼎出任左相,張浚進知樞密院事;從龍首功的張俊。以功進領鎮洮、崇信、奉寧軍三鎮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成爲繼劉光世之後,第二個建節的南宋將領;楊沂中授保成軍節度使、殿前都虞候,兼領侍衛馬、步軍司,統管三衙親衛軍;楊密也升任御前右軍副都統制。

可以說。押對寶、站對隊的一干文武大臣,個個撈得盆滿鉢滿。對於劉光世當日暗助之舉。趙構也是心領神會,雖未加封,卻少不得有一番賞賜。

諸般封賞皆畢,唯獨右相之位一直空懸。正當朝臣議論紛紛,猜測此位誰屬時。五月底,韋太妃、邢妃、秦檜一行,扶太上龍殯梓棺過江,滿朝文武出迎百里。這時百官才恍然大悟,這段時日朝局動盪不安,弄得人心惶惶,怎麼竟將此人給忘了。

不出所料,秦檜迴歸當日,當即被拜爲右相,比歷史上足足提前兩年。這樣一個人,又會給南宋王朝帶來什麼呢?

秦檜帶回來的,就是一份天樞與南宋重申盟約。這可是趙構日夜盼望的“禮物”,也是他此次冒險北上的最大祈盼。如今竟得以達成,當真喜不自勝,連聲喜贊“朕又得一佳士也”。

當然,天樞禮物不是白給的,更甭提送還你父母妻女……這得是多大的恩惠?你不得意思意思一下?那麼,天樞所要的“意思”是什麼呢?

成都府!

成都府自治,這是華王的條件。

據秦檜所言,臨歸之前,他得華王召見,明言已下詔令秦鳳軍副統帥劉錫,動員大軍逼向成都府。成都府,你同意也要自治,不同意也要自治。

事已至此,夫復奈何?成都府是南宋的重要後勤基地,南宋在成都府有大把的糧秣軍資,卻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像樣的軍隊,如何擋得住號稱昔日大宋最強的西軍——秦鳳軍。

趙構咬咬牙,用成都府換得父母妻兒,還有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加上一份和平盟約——值!

隨着趙構硃筆御批輕輕一勾,南宋費力勞神在四川籌集的堆積如山的軍資,連同巴山蜀水的“天府之國”,一併納入天樞囊中。狄烈又一次在南宋這隻“肥羊”身上,咬下好大一塊肥肉,滿嘴流油。

六月,監察御史万俟卨,秉承秦檜之意,在朝議時突然拋出一枚重磅炸彈:“近日多聞天樞之天波水師頻繁出沒東海,甚至與鹽官的虎翼水軍有所摩擦。行在近江臨海,一旦有變,恐有不忍言之事。爲天家安危、宋室安危,臣請陛下遷都……”

此言一出,滿朝震動,自古遷都乃第一等大事,如何不令人悸動,但震驚過後,滿朝文武竟少有的沒多少人出聲反對。原因很簡單,一個現成的例子在那擺着吶——紹興帝率五千卒奇襲,棄陸出海,繞了個大圈,登陸之後,僅僅一日夜間,就攻入皇宮。拍馬屁的固然可以津津樂道,言道此乃官家天縱神武、用兵如神,可是,如今是官家坐皇宮了,萬一被他人也來這一手……須知在此次奇襲中,聲名鵲起,功勳卓著的御營右軍,此前可是天波水師的手下敗將啊!

百官心下嘀咕,再看看丹墀上一臉木然,眼神遊離的官家,無不心下雪亮,齊聲贊成遷都。與歷代政局穩定的王朝不同,南宋初年,朝廷屢屢遷都:趙構最早稱帝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之後遷都至揚州;在揚州的行在被金兵焚燬後,再度遷移至杭州臨安府。立國五載,三度遷都,在歷代王朝中,也算是少有的了。這也就造成了南宋的官員們,對遷都這等大動作,產生了相當的適應性,說白了,就是習慣了,只當又一次大搬家罷了。

這遷都之事,明面上是万俟卨秉承秦檜之意,首倡其事,實際上,卻是秦檜秉承上意,然後選擇一個份量不大不小的監察御史,拋出這個動議,效果出人意料的好。看來官家與諸臣都想到一塊去了,這臨安府,杭州城,真的太不安全了……江南雖有各種各樣的便利,諸如無需漕運,便於海貿,商賈鉅富雲集等等,但沒有安全感,一切都白搭。

好了,遷都沒問題,下面的問題是——遷到哪?

對於這個,万俟卨也是胸有成竹:“荊湖之南,長沙!”

長沙?就是長沙!

早在建炎三年,趙構被金軍攆着屁股趕過長江,短暫落腳於建康府時,就曾討論過以何處爲都的問題。當時就有一種意見,認爲應當去長沙;另一種意見認爲當去武昌;最後是一文一武兩位大臣勸阻,韓世忠說:國家已失山東、河北,若再棄江淮,就沒有地方了;大臣呂頤皓則認爲浙西水鄉好,敵騎雖衆,不得馳。這才最終促使趙構決心定都臨安。

只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當初面對的敵人是金軍,江浙縱橫的水網,的確可令金人大吃苦頭,黃天蕩之戰,就是明證。可眼下的對手卻是天樞,人家水上的力量,比自家只強不弱,雖然簽訂了盟約,但國與國之間的戰與和,豈是一紙空文所能約束得了的?

遷都之議,君臣同心,短短三日,奏議通過。

七月,南宋開始南遷。

而早在此之前的四月初,萬里之遙的北疆,一支近十萬人的龐大遷徙隊伍,也陸續集結於猶是寒風凜凜的漠河邊,在兩位部族大首領:完顏撒離喝與烏陵思謀的率領下,即將踏上茫茫未知的生死旅途。

狄烈沒有食言,給了女真人一條活路,更給了女真人一文一武兩個領導者。至於能不能在那廣袤無邊的極西之地,殺出個未來,就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

狄烈倒是真心希望女真人能在西伯利亞這片無主之地立足、立國,非如此,自己將來怎麼摘桃子呢?

嗯,說到桃子,似乎,有一顆名爲“帝國”的桃子,已經成熟了呢……

第76章 讓子彈飛第453章 定州戰守第281章 女兵匯演二週目(上)第30章 怒火燎原(五)第65章 狙 殺(上)第176章 宗輔的震驚第325章 平定相逢第41章 渡 河第31章 怒火燎原(六)第438章 東京版“牽羊禮”第332章 女兵營三番戰(上)第378章 嚴峻考驗第132章 大練兵之女兵走光(下)第332章 女兵營三番戰(上)第139章 軍事演習之火槍克騎第364章 窮寇更要追第279章 節目是這樣出爐的第113章 全 殲第437章 趙七再出手第258章 兩位來使第76章 讓子彈飛第453章 定州戰守第174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十六)第121章 天誅之軍第256章 抉 擇第355章 忠 奸 人第163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五)第30章 怒火燎原(五)第349章 縮頭湖之戰第386章 寒梅旗飄揚第257章 誤入樊籠第182章 設也馬的生或死第126章 豐碑與勳章第98章 教導營的首戰第370章 追襲趙構第273章 被遺忘的大禮第78章 兩個猛人與一個大能第307章 暴風眼第102章 強軍初成(下)第54章 復裝子彈的威力第62章 誰來當寨主?第393章 女兵最終戰(四)第117章 柺子馬VS火槍兵第240章 追 槍第256章 抉 擇第279章 節目是這樣出爐的第444章 南遷北徙第157章 特殊的援兵第457章 南宋有點煩第398章 誰主南宋?第13章 宗望的困惑第329章 杜充的逆襲第416章 東風吹,戰鼓擂第59章 戰略轉進第73章 他 來 了!第17章 墳 塋第130章 女兵營的誕生第114章 戰鼓再擂第129章 制 硝第74章 戰幕拉開第405章 以戰促和第22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二)第152章 禮花計劃第106章 完顏阿古來了!第206章 暗 算第184章 血色五馬山(一)第284章 梟 首第428章 最後掙扎第435章 亡國亂象第404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115章 對 決第294章 折 服第311章 制服誘惑第93章 大練兵之射擊訓練第206章 暗 算第173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十五)第1章 荒野孤狼第239章 林中激戰第439章 東京大審判第18章 被污辱與被出賣的第380章 烤 將第61章 意外的消息第328章 詭異行動第254章 兩個自信的主帥第321章 東京陰謀第21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一)第95章 整軍備戰第356章 前狼後虎第368章 山不轉水轉第432章 炮轟上京(上)第458章 消除後患第271章 雨夜喋血第145章 喋血長街第261章 行 軍第295章 樑柱傾,東京亂第5章 一顆子彈引發的血案第152章 禮花計劃第43章 復裝子彈第365章 不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