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奪 橋

(?)

(一直沒留意作品打賞榜,今天無意點開一看,本週居然全站排名二十位!這全靠“鳳棲梧桐626”與“潔曦”兩位大盟主攻、其他書友的助攻,才能取得這樣的佳績,十五郎謝了。)

二百餘天誅軍第一混成旅精銳,踩着雄邁的步伐,踏上盧溝河石橋——對面,金兵同時登橋,相向對進。

針尖對麥芒,對決開始。

雙方接近至百步,同時停下。天誅軍火槍兵裝填彈藥,金軍弓弩手拉發上弦。

雙方接近至八十步,金兵陣形停頓,弩手出陣,開始射擊。

燕京金軍九成都是燕地漢兒軍,其統軍將領又是宋國叛將,故此裝備構成接近宋軍,以弓弩遠程打擊爲主,刀槍近戰爲輔,弓弩手佔全軍五成以上。便如這一隊金兵,五十人隊,弓手十五,弩手十五,刀牌槍手不過二十,比例超過六成。

十五名弩手,三排連射。

噗噗噗噗!

天誅軍旁牌兵的十面內襯鋼板的加厚旁牌面上,或多或少插着弩矢,無一矢射空,也無一矢射中。

八十步的距離還有點遠,火槍兵們沉住氣,繼續前進。

七十步,金兵又一輪弩射,依舊被嚴密保護的天誅軍旁牌兵擋住。

六十步,金兵第三次弩射。

如此近距離。縱然是加厚加固的重型旁牌,亦難擋馬黃弩的勁射。第一排軍士的旁牌,竟已有數面被射穿。好在僅僅是箭鏃穿透而已,未真正傷人。

五十步,金兵即將進行第四次弩射。

第一隊隊正握拳,舉臂,左右搖動,全隊停止,隨後十五名火槍兵迅速上前,火槍架在旁牌之上。隊正嘴含指令哨。嗶!一聲尖銳哨響。

砰砰砰砰!

對面金兵弩手。剛剛從旁牌掩護之下閃出,正待射擊,便在槍聲中紛紛栽倒。部分彈丸擊中旁牌,木屑紛飛。竟露出木質後面的鐵板來——看來郭藥師與李成也早有準備。知道非鐵板不能擋彈丸。鐵旁牌的成本固然很高。不可能大量裝備,但小部分裝備還是可以的,用在這樣的橋面上。正是最宜。

弩手慘遭射殺,對面金兵又驚又怒,陣形一頓。隨即一個聲音大吼:“貼上去!青州軍的老兄弟不能白死!貼靠上去,他們的火槍就發揮不出作用了!殺!”

在這個聲音的催促下,金兵低聲怒吼,跨過地上的屍體,加速疾步逼近。行進雖快,陣形仍保持基本完整,顯示出訓練有素。

三十步,第二輪槍擊。硝煙激揚,火焰吞吐,槍聲在寬闊的河面上遠遠傳開。

呼嘯而至的彈丸,九成擊中旁牌,木片大塊剝落,露出灰白色澤的鐵板,看上去質地不一定很好,但擋鉛彈卻沒問題。那一聲聲鐺鐺震響,及鐵板上一個個凹陷,證明了這一點。

“霹靂彈!”

隨着隊正一聲大吼,拋彈索飛揚,嗖嗖嗖嗖嗖!五顆霹靂彈飛出。

當那五顆小黑點還在半空中飛騰時,對面金兵那大嗓門也大吼一聲:“舉牌!”

刷!一片整整齊齊的圓形騎兵旁牌高舉,篤篤篤篤篤,霹靂彈全打在旁牌上,被彈飛開去,掉入兩則的河水中。只有一枚在落水的瞬間爆炸,激起三尺多高的水花,其餘全無聲無息沉入河底。

在望樓上遠遠觀戰的狄烈,臉色一下嚴峻起來——金軍果真是有備而來啊!針對火槍與霹靂彈,都有了應對之術,而且還利用了石橋的特殊地形——如果兩側不是河流,縱然彈飛霹靂彈,還是一樣會在附近爆炸,損傷不免。

天誅軍與金軍可謂是老對手了,大小戰役不下十餘次,前後交手達四年之久,對天誅軍的火器,已有了相當的認識。或許仍奈何不了車城,但列陣對攻,卻是有了一套應對之策。

最關鍵的一點是,這支金軍的戰技與素質都相當高,不在天誅軍第一旅的老兵勁卒之下。須知舉牌擋彈的動作看似簡單,但在實戰中能如此嫺熟運用,一聲號令,百人如一,非長期訓練,加上號令嚴明,休想做到。

敵軍喊出的青州軍,是一支什麼軍隊?

這時,正在本師指揮台上觀戰的關勝,匆匆趕來,稟報道:“軍主,青州軍是李成的本軍,兵馬不過三百,全是隨他起家的子弟,因在青州成軍,故名之。此軍當日關勝曾在濟南城外與之接戰過,戰力彪悍,訓練有素,堪稱強軍。”

狄烈眼睛一眯:“原來如此,看來李成也豁出本錢了。好罷,狹路相逢勇者勝,且看我天誅軍與青州軍孰強孰弱。”

說話之間,橋面的戰鬥已進入激烈的短兵相搏階段,在激烈的近戰纏鬥中,火槍、霹靂彈、弓箭,都無法使用,一切就看重甲長槍兵與刀牌兵的配合應戰了。

整個戰場千軍萬馬,但一切的焦點卻只集中在這一個僅僅只有三、四十人的接觸面,這就猶如風暴之眼,漩渦中心。

在這狹窄的橋面上,根本沒有太多的閃避餘地,槍來即格,刀來牌擋,隨後立即反刺回擊。雙方越戰越近,最後完全衝撞到一堆,先是以刀牌互擊,隨後長槍覷空刺殺,戰至酣處,相互推搡,扭抱着摔下河去。

這樣的亂戰之下,一刀換一槍,誰也不比誰更幸運。能夠決定誰死誰活的,就是身上的鎧甲防護力,以及戰鬥經驗。在這方面,天誅軍的重甲長槍兵略佔優,他們身上的步人甲。與鐵鷂子、鐵浮屠一樣,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步兵甲之一。

青州軍雖是李成本軍,卻還弄不到這頂尖的鎧甲,結果在這硬碰硬的防護力對撼之下,漸處下風,連續被長矛槊翻數人,而他們的刀槍劈刺到天誅軍的旁牌與重甲上,只激起一串串火星。

陣前觀戰的楊再興,終於暗暗吁了口氣,這可是首戰啊!對手出乎意料的強悍。絕不亞於女真金兵。還好。第一旅,沒給自家丟臉。

混成營指揮使也鬆了一口大氣,令旗一揮,戰鼓擂響。示意後隊壓上。

與此同時。對面金軍陣前。也是戰鼓聲聲。

就在金兵第一隊即將垮掉的一刻,一將縱躍而出,手持一杆槌槍。潑風般四下錘砸。天誅軍第一隊第一排僅剩的兩名旁牌兵悶哼着左右跌出,墜入激流。那金將咆哮一聲,蠻牛般衝撞向第二排旁牌兵,蓬蓬兩聲,又有兩名天誅軍士扔牌吐血踣地。

瞬息之間,情況急轉直下,令人瞠目。

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之上,通常沒有武將的用武之地,所謂將軍,就是“將”一軍之將,即指揮作戰。個人武勇,在戰場上的作用微乎其微。不過,凡事無絕對,比如在這窄橋之上,狹路相逢,一名勇將的作用,就能明顯地凸現出來。

天誅軍的建軍理念,一向是以團結、紀律爲主,強調戰鬥是一種羣體的力量,不主張突出個人武勇。這在大的戰爭場面下的確如此,但具體到局部小規模衝突,就顯現出其缺憾之處。

混成營指揮使大急,吼叫道:“鐵豹!上!”

“鐵豹”,是第一隊隊正羅昌的綽號,此人是第一旅的一名勇士,目不識丁,生性魯鈍,在非常強調個人綜合素質的天誅軍第一旅中,能當上隊正,憑的就是其勇力。也正因如此,混成營指揮使才臨時指派羅昌擔任第一隊指揮。

戰場激烈而混亂,距離又遠,這一聲吼叫,自然不可能傳到橋上,但那位“鐵豹”彷彿聽到一般,怒吼一聲,手持一柄蒜頭(鐵錘),越衆而出,舉臂槌擊。

砰!兩柄類似的兵器在半空磕碰,火星四濺,雙方都是半步不退,力量相當。

金將咦了一聲,倏地左手一旋,倒轉槍柄,槍尾橫掃,將險險躲閃的羅昌頭盔掃落,更擡腿飛踢將其蹬得向後跌出。

亂髮如蓬的羅昌,踉蹌後退,倏地脫手飛擲,蒜頭呼呼直砸向金將。

金將倉促閃避,但距離太近,勉強躲過要害,蒜頭擊中肩膀,將披膊上的黑漆吞獸擊碎。金將焦黃的面孔閃過一絲痛苦混合着狂怒之色,低低咆哮一聲,單手持七尺槌槍,合身撲上。

羅昌兵器脫手,急忙從地上抓過一把戰死士兵遺落的手刀,反手逆斬——

吭!鏘!

刀鋒劈斬在鐵鎧上,鐵葉激射,卻未能破甲,而槌槍從上擊下,正中羅昌天靈蓋……

羅昌死,金將存。

雙方看似同時中招,結果卻是人鬼之別——再一次驗證了,在戰場上,能救你的,只有精良的護具!

“那金將是李成的拜弟,也是其手下第一悍將——馬進。”

關勝將瞄準鏡交還給狄烈,忍不住握緊腰間佩刀柄,但想想自己的職責,還是輕嘆着鬆開手。

狄烈知道這個馬進,此人與另一名叫商元的將領,同爲李成的左膀右臂,都是從山大王轉職的將領。李成首戰就派出手下最精銳的青州軍,更連拜弟也上陣了,可見其重視程度。

這個馬進,在歷史上,曾擁兵十餘萬,爲禍一方。後因在南方作亂,屢次被張俊與岳飛擊敗,最慘的一次,被打得只剩十餘騎而逃,還因此成就了張俊“張鐵山”的美名。

狄烈並不知道另一時空的馬進“光輝”歷史,他只知道一點,一定得有個人擊殺馬進,否則,第一隊有可能潰敗,奪橋受挫。

狄烈不希望這個人是楊再興,雖然楊再興出手,必可擊殺之。但身爲一旅之將,一師之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應衝鋒在前。

橋頭爭奪戰已進入白熱化。隊正羅昌戰死,第一隊士氣受挫,馬進兇悍狂野的攻擊,生生遏制住第一隊的前進步伐。連續有兩名重甲長槍兵、一名刀牌手、兩名欲近距離開槍的火槍兵,爲其所殺。若非第一隊最後一排候補軍士及時補充,怕早已支撐不住了。

楊再興看得兩眼冒火,強捺親自出手的衝動,當即點了手下兩名以肉搏格鬥見長的都頭,命其迅速掩殺上去。

不過,以橋面之擁堵,等這兩名都頭擠過去,只怕晚了……

就在第一隊近戰兵傷亡漸重,隊形搖搖欲墜之際,第二隊最後一排候補軍士中,一卒縱躍而起,竟踩着前面士兵的肩膀,跳躍前進。軍士們被踩得盔歪甲斜,哎喲連天,未等罵聲出口,這以人當梯的軍士便已如風而過,只留下一個背插雙槍的矯健身影。

短短十餘丈距離,少年軍士如星丸擲躍,眨眼越過,驀地大喝一聲:“天誅軍,舉牌!”

前排僅存的兩名刀牌手,聞聲本能舉起旁牌——少年軍士縱身一躍,雙足踏上旁牌面,借力高高彈起,雙手向後一探,兩柄五尺長的鐵錐槍在手,雄鷹撲兔般擊下,目標——馬進。

馬進正殺得酣暢淋漓,半身染血,驀然頭頂陽光一黯,失驚擡首——一道黑影挾烈風撲下,噗噗!雙槍破甲,自雙肩透入,瞬間穿肺破心。

馬進的動作剎那定格,兩眼瞪得大大的,眼神滿是難以置信之色,七竅噴血,全身盡赤。

少年軍士雙臂叫力,奮力將叉在槍上,如串燒般的馬進屍身高高舉起,神威凜凜,恍若小霸王再世。

金兵駭然失色,一片慌亂,倉皇齊呼:“馬統制死了!馬統制死了!”

馬進是守橋的青州軍大將,主將死,士卒潰,盧溝石橋,潰破。

楊再興大笑:“好樣的!軍主推薦之人,果然不錯。第一旅,全軍過橋!”

關勝扶了扶兜着自己漂亮長髯的錦袋,感概道:“這小哥端是好身手,老夫在這個年紀,未必有此勇猛。”

狄烈放下瞄準鏡,微微一笑,果然是將門虎子。有些人,天生就是一塊金子,不管你如何改變他的人生軌跡,一經磨礪,必綻放璀璨光芒。

譬如岳雲,便是如此。

(ps:歷史上的岳雲,從不用錘,馬戰使長槍,步戰使鐵錐槍。其實錘這種短而重的兵器,根本不宜馬戰,演義戲說而已。)

第356章 前狼後虎第172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十四)第298章 東京之變(中)第378章 嚴峻考驗第354章 困獸之掙第335章 第三次奈何關之戰第83章 狄烈的野望第140章 這次來真的了!第294章 折 服第237章 狙殺!又見狙殺!(下)第75章 暗夜獵殺第342章 備戰風陵渡第235章 太原魅影第149章 遭 遇(下)第258章 兩位來使第103章 天樞之城第338章 決不饒恕第283章 玩 真 的!第440章 南宋有變第256章 抉 擇第347章 決戰長安(下)第29章 怒火燎原(四)第345章 緊鑼密鼓第272章 塵埃落定第146章 飛奪平定第33章 怒火燎原(八)第285章 無 間第233章 虎入狼羣第152章 禮花計劃第426章 雨 戰(下)第268章 銀州見聞第44章 “炮狙”復活!第90章 大練兵之急行軍第292章 棄 子第379章 烈焰焚器第220章 誰是勇者?第58章 何去何從?第363章 最後一戰第30章 怒火燎原(五)第109章 連環阻擊戰第236章 狙殺!又見狙殺!(上)第43章 復裝子彈第348章 冰火兩重天第65章 狙 殺(上)第289章 東京攻略第396章 女兵最終戰第266章 飛彈器,亮相!第317章 殊死較量(上)第434章 金國末日第436章 女真人的出路第318章 殊死較量(下)第167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九)第7章 平地驚雷第197章 拯救大刀關勝第438章 東京版“牽羊禮”第387章 天驕營,出擊!第213章 野百合也有春天第36章 最後的碰撞第228章 龍虎大王萎了第33章 怒火燎原(八)第134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下)第340章 趙構最倒黴的一天第391章 女兵最終戰(二)第431章 最後一戰第390章 女兵最終戰(一)第104章 餘恨未了第257章 誤入樊籠第234章 城外城內第443章 趙構復辟(下)第110章 自殺式衝擊第30章 怒火燎原(五)第218章 太原攻略(下)第249章 千軍薄城第174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十六)第320章 兵敗如山倒第187章 血色五馬山(四)第344章 兵臨城下第135章 月色撩人第248章 狄烈的新計劃第59章 戰略轉進第96章 十寨圍城第25章 屈 敵第343章 搶灘登陸第98章 教導營的首戰第251章 太原沒事第138章 軍事演習之升級版步兵方陣第291章 東京暗流第279章 節目是這樣出爐的第93章 大練兵之射擊訓練第432章 炮轟上京(上)第134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下)第261章 行 軍第410章 溫柔鄉即英雄冢第62章 誰來當寨主?第323章 小人物撬動大歷史第16章 接 觸 戰(下)第119章 地雷殺陣第321章 東京陰謀第353章 盛宴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