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東京攻略

狄烈是在七月初三這一天,踏上東進征程的。

在出發之前,狄烈一共召開了三次軍政會議,安排落實各方面工作,並制定下半年軍隊與政府工作的大方針,確保在自己離開的這段時日,天樞城的發展不會停滯。

對於狄烈此行,無論文臣武將,最初大多持反對意見。均認爲合盟東京留守司這點無錯,但實不必親自出面,應當選擇一名高級文臣,再派數名武將爲輔,領一支人馬東行即可。但是,當狄烈拋出一條驚天消息,假借情報司之口,偵知宗澤極有可能不久於人世時,頓時引起衆臣大譁,態度爲之轉變。尤其是武將,轉而大力支持應由他們的軍主親自出面收拾東京殘局。

的確,如果宗澤活得好好的,那麼派個有份量的文官前去,在宗穎穿針引線下,合盟之事不難。但宗澤若辭世,這個盟約就沒有絲毫意義了,不會有哪位建炎朝的新任留守,會同意這份合盟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京出使就必須有動用武力的權力,而這個判斷與使用權,只掌握在狄烈手裡……

狄烈隨後在會議上提出東京攻略:方案一、若宗澤尚健在,那是最好,迅速簽訂盟約,取得合法的盟友身份,然後開始大肆在東京城挖牆腳。根據第二情報司近期傳來的資料顯示,東京原有的百萬人口,被金人俘掠近二十萬,二次圍東京時,戰亂橫死近十萬,戰後往南方逃散數十萬。張邦昌建楚時,東京人口已不足三十萬了。

這一次,東京人口的生力軍,主要由山東巨盜王善與河北巨寇楊進二人帶來的,總數近五十萬(史載百萬,但古人記史,在數字方面最喜浮誇。減半最接近事實),多爲被金軍毀掉家園的百姓,老弱婦孺居多,成年男子較少,青壯更少。王善與楊進常對外稱有十萬大軍,其實那是把上至五十,下至十二的男子全算上了。真正能拿得動刀兵的。撐死不過五萬,稍經訓練,有一定戰鬥力的,不足萬人。

這四十萬人老弱,在王、楊二人手裡,只能是流寇裹脅的累贅。現在有宗澤的招攬。暫時安定,將來一旦東京局勢惡化,這幾十萬老弱婦孺,不是死於流徙,便是成爲盜匪果腹之糧……

對於流寇而言,老弱婦孺是累贅,但對一個穩定發展。百廢待興的地區而言,任何一個人丁,都是重要的。任何一個勢力或者國家,都是有男有女,有老有弱,各司其職,如此方構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就算是強盜窩,也不可能全是青壯男丁啊!

因此。狄烈此去任務之一,就是搞定這兩個巨寇。嗯,從他起家過程及天誅軍的高級將領構成而言,與這兩大寇,倒是有共同語言,交流毫無障礙。至於東京城的物資方面,還算是次要的。見機行事即可。

方案二、若到了東京,宗澤死了,那麼就要面對有可能接任的副留守郭荀。這人是武將,估計不會講客氣。有可能會對天樞城使採取過激行動。如此一來,事情就會變得棘手起來。萬一出現這種情況,狄烈提出以天樞城的軍力,扶植宗穎與郭荀對抗。必要時,調動天誅軍主力,武力驅逐郭荀,使宗穎成爲事實上的東京留守,最終迫使建炎朝承認。這樣,又可以將事態拽回到方案一,並且情況會更樂觀。

但是,當狄烈自信滿滿將這兩個方案擺出來時,滿座文武,卻是面面相覷,半晌無言。

狄烈既奇怪又不悅,有什麼問題說出來啊!咱從來不搞一言堂的,你們又不是不知道。

這時張角適時出列,向狄烈行了一禮,道:“城主第一方案頗佳,我等無異議。只是爲何會似出這第二方案?”

狄烈不解道:“不妥嗎?”

張角認真點頭:“完全不可行。”

狄烈大訝:“這是何故?”

張角以一種比狄烈更爲驚訝的語氣道:“城主難道不知,一旦宗相公身故,身爲人子的宗敏之,必須扶柩歸梓,丁憂三九之月嗎?”

丁憂二十七個月?噢!守孝……狄烈以掌擊額。這真心怪不得他,現代人誰還知道這種古禮?在現代家中有長輩去逝,守完“頭七”就算完事,該吃吃,該玩玩,嘛事沒有。守孝,多陌生的詞句啊!

陳規也加以補充道:“就算建炎天子認爲宗敏之才堪大用,奪情留用,但扶柩歸梓這等事,也是旁人替代不來的。宗相公乃婺州(今浙江金華)人氏,東京至婺州,何止兩千裡,往返更是四千裡之遙……”

狄烈不等陳規說完,已苦笑點頭,表示明白:“我知道了,兩千裡扶棺緩行,再一個往返……年內是別想回東京了。嗯,就算回來,黃花菜也都涼了……”

既然如此,只能見機行事,再隨機應變罷。

這樣一來,時間,就成了決定此行成敗的關鍵。當天會議結束,狄烈立即下令,整理行裝,次日出發。

……

粼粼沁水,滾滾東流,戰舟揚帆,大旗飛揚。

儘管只有兩艘戰船,氣勢略顯不足,但滿船甲冑鮮明,刀槍雪亮,人影幢幢,那股肅殺之氣,從河心直接擴散到沿河兩岸,觀者無不發怵。這一次沿途州縣的金兵學乖了,既然惹不起,夠不着,那就只有躲着了。

狄烈此次東行,只帶一隊五十獵兵,由張銳率領,趙梃亦在其中。只率五十人出使東京,不是狄烈託大,更不是故示大方,而是戰船隻能裝載得下這麼些人,並保持相當速度前進。

五十名獵兵,全副武裝,帶足槍支彈藥,備用槍管、燧石、手刀、霹靂彈一應俱全,甚至還帶了兩筐轉輪觸發式地雷。可以說,除了馬匹沒帶,其他該帶的全帶上了。除此之外,船艙下還有一批新出廠的軍火,是交給龍旭與樑阿水,補充梁山水師的。

狄烈所在的這一艘戰船上。除水手之外,就是張銳、樑阿水、趙梃及一衆獵兵;而龍旭則陪着留守司兩位使者在另一艘船上,此外尚有梁山水師官兵二十餘人,再加上留守司衛隊三十餘人,人數一點都不比狄烈這邊少。

江河之上,兩艘戰船破浪並行,狄烈與宗穎俱站在各自船頭。沐日當風。狄烈身邊多了一人,而宗穎那邊則少了一人。

狄烈這邊多出的人是傅選。沒錯,白馬旅旅長、中郎將傅選。把傅選從天門關駐地召回,隨行東京,主要就是看中了傅選昔日太行山寨老大的名頭。宗澤手下幾個有名的義軍首領,諸如王善、楊進、張用、李貴等等。早年多在兩河一帶嘯聚山林,與太行羣盜多有往來。可以說,就算沒照過面,彼此的名頭都是聽過的。由傅選出面,與這些人拉交情,打義氣牌,對於此行目的。絕對可以事半功倍。

宗穎那邊少了一人,則是他的衛隊統制,岳飛。

岳飛被留在了太原城,這是狄烈要求的。他的原話是這麼說的:“兩方合盟,需各派一名代表,駐於東京、太原兩地。如此可及時溝通,互通訴求。”

這其實就相當於宋遼金夏等國,互派使節。長駐彼國驛館之舉。這事是有成例的,因此宗穎也是深以爲然,當即勸說岳飛留下爲駐節。岳飛當時表態,可以留下,但希望一年半載後,另派他人接替,自己還是要回到中原戰場的。宗穎自然是滿口答應。畢竟駐節最好是文官,只是手頭一時沒合適人選,留下岳飛只是權宜之計,待回到東京。簽訂合盟,自然會派他人替換,還用不了一年半載。

只有狄烈在偷笑,駐節只是他玩的花招,爲的是找個藉口留下岳飛。無論將來岳飛會否加入天誅軍,爲他所用,至少不會跑到趙九那邊,給自己製造麻煩了。

不管此次盟約成與不成,拿到一個岳飛,也算值回了票價。

戰船來時逆流順風,回去時卻是逆風順流,就船速而言,基本差不多。梁山水師近來雖擴張不少,大量招兵,但訓練一直很嚴格。水師將領,從張榮、賈虎、孟威到燕七郎,全是當初教導營首期,實打實的士官出身,對訓練抓得尤其狠。這一點,在戰船行軍時也得到了體現。

陸路行軍,必有前鋒、有巡哨、有硬探,敵在百里便有所察覺;水上行船也是一樣,戰船前後放出四艘小舢板,兩艘在後方兩裡之外警戒斷後,兩艘在前方三裡之外探查預警。若有異常,一艘監視,一艘劃回報信……警戒措施,安排得滴水不漏。

當戰船由懷州入黃河,並從汴口駛入汴河時,前哨船回報,前方有異常。

汴河又名通濟渠,本是北宋王朝開封府最重要的四條漕運水道之一,盛時年運物資八百萬石,佔四大漕運水道之首。不過到北宋末期,朝廷長期只使用不疏浚,汴河河牀逐年增高,航行大段擱淺,每歲只能通航半年了。

宗穎西去及狄烈東來,全因此時爲盛夏季節,水量充沛。如果是在冬季,那就別想了,步行或騎馬吧。

此地距離宋都汴京已不足二百里,宋金兩國經過建炎二年春季的拉鋸戰,以汴河爲界,隔岸對峙。汴河以東爲東京的宋軍,河西則爲西京(洛陽)的金軍。其中河東的河陰縣與河西的滎澤縣(均屬現今鄭州市),是兩軍對峙的最前沿。

這兩個縣城隔河相望,但有擊鼓鳴金之聲,對面差不多都能聽到。而前哨船發現異常的地點,就在這兩城之間的水域上。

樑阿水一聽有異常情況,二話不說,就從梁山水師隊中挑出幾人,隨自個跳下舢板,向前迅速劃。而兩艘大戰船也降下帆索,放慢船速。

過不多久,一身水靠,全身溼淋的樑阿水划着小舢板回來了。來到戰船下,仰頭向狄烈報告:“稟報軍主,前方的水域下布有暗樁,在水下一字排開,佔了近半水道。給俺半個時辰,俺把這些路障全破了去,絕不耽誤上路。”

狄烈點點頭:“行!交給你了。”

“軍主儘管放心吧,交給俺就錯不了。”樑阿水難得有表現拿手活的機會,樂顛顛地去了。

那邊船上的宗穎向狄烈叫道:“狄城主,暫時將船停泊在東岸吧。依敏之想來,定是前次滎陽的金軍見我等溯河西行,知我必歸,故而令滎澤的金兵在水中佈置暗樁,以爲阻撓。如敏之料想不差,金人不會僅僅簡單地在水下佈置暗樁便罷,接下來必有後手。”

呼延次升也道:“河陰距此不遠,守將前軍統領徐慶、王貴,俱爲嶽統制的同鄉好友,我等靠岸後,可派人前去請援,以防萬一。”

呼延次升話音剛落,汴河西岸,蹄聲如鼓,煙塵滿天,一杆杆各色大旗,一個個騎兵身影,在煙塵中若隱若現。

滎澤的金兵,出動了。

(新捲開張,又多一執事“huaianfqy”,甚好!)。)

第273章 被遺忘的大禮第116章 柺子馬VS弩弓手第407章 趙七出手第92章 改進火槍第289章 東京攻略第150章 太 行 劫第462章 大 結 局第71章 逃 亡第255章 趙氏叔侄第2章 帝國的黃昏第105章 敵蹤再現第269章 以戰促和第390章 女兵最終戰(一)第317章 殊死較量(上)第157章 特殊的援兵第164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六)第320章 兵敗如山倒第264章 步奚自潰第247章 耳光響亮第46章 皇后尿尿第365章 不缺英雄第348章 冰火兩重天第365章 不缺英雄第126章 豐碑與勳章第144章 奇襲榆關(下)第356章 前狼後虎第398章 誰主南宋?第27章 怒火燎原(二)第161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三)第260章 風雷聚銀州第102章 強軍初成(下)第30章 怒火燎原(五)第161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三)第89章 大練兵之站軍姿第114章 戰鼓再擂第128章 紅煞崛起第324章 風雪歸途第181章 史上最悲慘的三帝姬第286章 東京的桃子熟了第292章 棄 子第295章 樑柱傾,東京亂第402章 重 生第265章 熱 戰第176章 宗輔的震驚第362章 跑 不 了第458章 消除後患第341章 天誅軍出擊!第446章 內政、整軍第192章 血色五馬山(九)第447章 作死的西夏第434章 金國末日第100章 第一次奈何關之戰(下)第151章 強盜也有底線第350章 王的盛宴第138章 軍事演習之升級版步兵方陣第136章 潛龍入淵第8章 出 擊第76章 讓子彈飛第23章 捕 俘第316章 死 亡 區第80章 拯救終焉第37章 勇氣與怯懦第44章 “炮狙”復活!第416章 東風吹,戰鼓擂第439章 東京大審判第313章 阿土罕的決死衝鋒(上)第317章 殊死較量(上)第393章 女兵最終戰(四)第152章 禮花計劃第23章 捕 俘第451章 八百里路雲和月(下)第445章 立 國第327章 揚州之殤第156章 迎頭痛擊(下)第306章 隔河對峙第363章 最後一戰第10章 意外收穫第374章 屈 服第369章 我與韓常有個約會第145章 喋血長街第70章 暴 動第88章 大練兵開始第398章 誰主南宋?第235章 太原魅影第132章 大練兵之女兵走光(下)第193章 血色五馬山(十)第402章 重 生第179章 女兵匯演(上)第122章 趙宋宗室的心思第459章 步步緊逼第318章 殊死較量(下)第96章 十寨圍城第63章 殺將者當第100章 第一次奈何關之戰(下)第330章 第三次奈何關之戰第414章 戰爭藉口(上)第167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九)第56章 設也馬的收穫第24章 美酒的另類用途第309章 三激婁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