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勸止

第533章 勸止

深夜,西安,縣寺。

太史慈孤身坐於室中,神情無比專注的擦拭着手中的愛刀。

此刀乃是當年他避居遼東時,以塞外隕鐵打製而成,跟着他縱橫天下,飽飲敵血。

而今太史慈麾下海昏舊部,大多已經離去,從艾、西二縣強徵來的吏民,也都放歸回家,西安眼下處於不設防的狀態,只要劉景派兵前來,即可不戰而下。

“咚、咚……”太史母拄杖進入室中,太史慈急忙起身相迎。

太史母略顯渾濁的雙眼看向太史慈手中的刀,繼而直視兒子,開口問道:“吾兒深夜在此擦拭寶刀,不知是何用意?”

太史慈猶豫了一下,終不忍欺騙母親,沉聲回道:“母親當深知兒子的秉性,劉安南送回母親,兒子若繼續與劉安南爲敵,不但有違道義,亦將母親再次置於危險之中。可若歸降於劉安南,又有負討逆(孫策)、討虜(孫權)恩遇。思來想去,惟有一死,除此之外,再無兩全法。”

太史母早料到以兒子剛烈的性格,多半會心生死志,可親耳聽他說出,還是感到心頭劇震。

太史母竭力平復心情,強忍顫抖說道:“吾兒與孫伯符性情相投,君臣同契,如果孫伯符尚在,吾絕不會多言半句。然孫伯符不幸早逝,孫討虜繼位江東,其年輕無威儀,才智軍略,也遜色孫伯符遠矣,就算有你等悉心輔佐,亦難保江東基業。”

太史母緩了緩,又繼續道:“今孫討虜命周公瑾率軍歸吳,吾兒無異於棄子也,如此舉措,豈是人主所爲?吾兒心懷宏志,今所志未酬,怎能甘心就死?!”

太史慈默然,他自然不甘心,可再不甘心又能如何?孫權之所以將周瑜調回,乃是爲形勢所迫,怪不得他,太史慈豈會因此生怨,心安理得的轉投敵人?

見兒子毫無動搖,太史母急得雙目泛紅,絞盡腦汁道:“從前箕子違衰殷之運,因此避地朝鮮,智果料智伯必亡,故而變名遠逝。吾兒既然不願棄孫討虜而從劉安南,可仿效二位先賢,去職北歸,相信以劉安南的胸襟氣度,定然不會爲難我等。”說到最後,太史母已是淚灑當場。

看着白髮蒼蒼的母親爲了自己擔憂落淚的模樣,太史慈一時間心如刀割,凝噎難言。

“吾兒若不願做箕子、智果,執意爲孫討虜盡忠死節,吾亦無懼,自當隨吾兒同死!”說完,太史母毅然決然的轉身離去。

太史慈猶如失魂一般呆立原地,良久,幽幽發出一聲嘆息。

翌日,一夜未眠的太史慈招來西安縣長,命其率吏民前往柴桑向劉景請降。太史慈本人則帶着母親、妻兒搬出縣寺官舍,暫時宿於百姓之家。

艾、西二縣臣服,代表豫章全郡盡數落入劉景之手,無奈太史慈不肯歸順,讓他大失所望。

前世的時候,劉景就十分欣賞太史慈,認爲他是三國亂世中難得的英雄豪傑,因此哪怕知道他歷史上病逝於赤壁之戰前,此時已命不久矣,但劉景仍然不惜花費心思,想要將他收入麾下,看看是否能夠改變他的命運。

可惜,正如劉景欣賞他的地方,太史慈信義篤烈,蓋有古人之風,況且孫策、孫權皆待他不薄,他又怎會甘作貳臣。

不過如此大才,劉景不願輕言放棄,考慮良久還是決定親自去一趟西安,當面延攬太史慈。

劉景將軍中事務暫時交給龐統、甘寧、劉祝等人,而後親領步騎出柴桑,急行數日至西安。

入城時,劉景聽聞太史慈搬離縣寺,借住民居,不由心下一沉,太史慈此舉並不是擺擺樣子以自擡身價,而是真的不願歸降,自己這次多半要失望而歸了。

劉景在西安縣吏的引領下前往太史慈的居處,太史慈提前收到消息,帶着家人迎於門外。

劉景望見太史慈,忍不住讚歎道:“好一個北方奇男子!”

太史慈出身北方,體態異於南人,其身高達七尺七寸,虎體猿臂,燕頷美髯,形貌甚偉,雖布衣葛巾,亦難掩其過人風采。

劉景從車上下來,於徵及親衛便寸步不離左右,同時目光死死盯着太史慈,也不怪他們如此緊張,太史慈乃天下聞名的勇士,就算身上沒有佩戴刀劍,危險程度也絕非劉曄之輩可比。

劉景反倒神情自若,假如在戰場上碰到太史慈,他或許會顧慮對方驍勇善射,緊張一二。

眼下則完全不需要擔心,太史慈以信義立世,又有家人牽絆,絕不會做出如此不智之舉。

劉景行至太史母面前,拱手拜道:“天氣日漸寒冷,竟勞長者出門相迎,我心何安?”

太史母道:“將軍於我一家,有活命之恩,老身教子無方,無以爲報,只能稍盡禮節。”

劉景搖頭大笑,說道:“太史子義乃當世豪傑,信義著於天下,北至遼東,南及江表,皆傳其名。長者若稱教子無方,天下父母,誰還敢言教子有方?”

說完,劉景目光轉向一旁的太史慈,語重心長地道:“足下氣勇有膽略,天下智士也,今漢室傾頹,四海擾亂,足下當思報效天子,爲國爪士,建功於社稷,豈能在此糾結於孫氏之恩,自暴自棄,而遺忘國家之難。”

太史慈默然良久,纔回道:“我與討逆(孫策)、討虜(孫權),有君臣之義,今全軍覆沒,轄地俱失,未能死節,已是心有不安,又豈敢再背主?”

劉景磋嘆道:“足下有大將之才,奈何無識人之明,所託非人,昔年馬援答世祖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孫仲謀雖親賢禮士,能得衆心,然其有野心而無王霸器,如果沒有遇到我,或許其能夠像隗囂、公孫述一般,割據一隅,顧盼自雄,若庸中之佼佼者。可惜其遇到了我,不出一兩年,其必爲我所擒,足下信否?”

太史慈再度陷入沉默。

劉景見狀,暗暗一嘆。

(本章完)

第88章 臘月第279章 連雨第330章 封拜第163章 解土第352章 尊卑第453章 攔路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21章 未婚妻第214章 定計第51章 區雄第111章 歸來第244章 生子第119章 內憂第467章 射策(中)第328章 許都第420章 評價第290章 可惜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56章 說客第73章 送別第465章 出使第193章 耒陽第463章 三郡第232章 負傷第197章 喜事第440章 匕見第253章 戰死第283章 洪水第14章 市井第505章 周鳳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379章 屈服第395章 悲涼第116章 再見第365章 劉備第393章 破城第62章 拔刃第347章 鬱林第525章 劉曄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00章 大雨第510章 計成第262章 水戰(上)第398章 攻城(2)第428章 突圍第511章 開戰第165章 猛將第481章 團圓第287章 自刎第85章 囚徒第37章 邀請第203章 魄力第388章 突破第6章 葛生第345章 騎兵第527章 有君第72章 偷長第428章 突圍第214章 定計第317章 祭祖第81章 必須死第458章 斬羽第503章 餓虎第242章 三爵第395章 悲涼第500章 敗慈第167章 收穫第364章 使者第254章 突圍第136章 婚宴第504章 進兵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157章 仁和第75章 百石第60章 跋扈第366章 歎服第280章 投靠第284章 澤國第262章 水戰(上)第399章 攻城(3)第245章 巡視第114章 襄陽第171章 結束第145章 離開第72章 偷長第208章 斬殺第274章 攻城(下)第121章 王粲第27章 皓月第170章 斬首第434章 伏擊第50章 寶珠第423章 戰死第410章 中箭第269章 地突第463章 三郡第3章 後母第154章 縣舍第508章 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