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計成

第510章 計成

孫賁夜間始終沒有上榻休息,一直在等待消息,人定時分,終於等到荊州軍營異動的消息。

豫章文武此時大多也沒有休息,孫賁便再度帶着衆人登上松陽門樓,見遠處的荊州軍營壘燈火暗淡,與平日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同,不像有大動作的樣子。

孫賁則自以爲看穿了荊州軍的計策,心下笑道:“宜春對楚賊至關重要,不容有失,楚賊此刻想必早已心急如焚,卻怕我有所察覺,不敢在白天調兵遣將,只敢在夜晚悄然無息回援。”

豫章文武至今仍被孫賁矇在鼓裡,對此議論紛紛,有猜荊州軍要夜攻南昌的,有猜要夜襲東湖大營的,有猜要分兵攻掠周邊諸縣,以進一步孤立南昌的,反正說什麼的都有,不一而足。

最終還是孫賁親自揭開了謎底,豫章文武皆大吃一驚,繼而倍感振奮,最近一段時間,荊州軍帶給他們的壓力實在太大了。

北面劉景大軍連克彭澤、歷陵、柴桑,大敗太史慈,兵鋒直抵距離南昌僅有百里之遙的海昏。

百里是一個什麼概念?

正常行軍,僅需兩天,急行軍,一日可至。

數天前,他們就失去了海昏的消息,惟一值得慶幸的是,劉景大軍並沒有出現在南昌,這代表海昏雖遭到圍困,卻未陷落。

海昏守軍皆爲太史慈精銳部曲,加上家眷都在城中,是以人人有拼死守城之心,以荊州軍戰力之強悍,一時也難以攻克。

但海昏守軍終究人數有限,面對數十倍於己的荊州軍的圍攻,城池失守不過是早晚的事。

其實不止海昏,鄡陽、鄱陽諸縣,近來也都失去了音訊。

諸縣不比海昏,城小兵寡,十有八九已經淪陷或投降。

南昌以北,如今還在堅守的,除了海昏,就只有地處偏遠,由太史慈據守的艾、西兩縣,因劉景一時鞭長莫及,才逃過一劫。

西面諸葛亮就更不用說了,由於豫章疏於西部防守,讓諸葛亮幾乎兵不血刃便席捲了整個豫章西部、南部,一路勢如破竹的殺到南昌城下。

毫不誇張的說,豫章已被劉景、諸葛亮兩支大軍徹底肢解,陷入支離破碎的局面,包括郡治南昌在內,諸縣只能各自爲戰,形勢之危急,可見一斑。

而且更讓豫章文武心驚的是,一旦讓劉景、諸葛亮對南昌完成合圍,衆人只要想想就感到不寒而慄,那絕對是有死無生!

豫章文武曾寄希望於孫權的吳地援軍,可隨着彭澤、柴桑相繼淪陷,長江入口、彭蠡湖、北段贛水全部落入荊州軍之手。

他們十分懷疑,吳地援軍真的有能力擊敗劉景,突破荊州軍的重重封鎖,趕來救援南昌嗎?

江東軍要是有這等驚天的戰鬥力,去年在江夏又豈會被黃祖打得丟盔卸甲,大敗而歸。

豫章文武也曾對廬陵太守孫輔抱以期望,畢竟孫賁、孫輔向來兄弟同心,豫章有難,孫輔絕不會坐視不管。結果讓他們失望的是,孫輔居然遲遲沒有動靜。

現在他們才知道,原來孫輔並未見死不救,而是孫賁擔心走漏風聲,向衆人隱瞞了消息。

孫賁之前種種令人費解的做法,也都有了充足的解釋。

若能借此機會一舉擊敗諸葛亮,解除南昌之圍,他們就能從容應對北面的劉景了。到時聯手吳地援軍,一南一北兩面夾擊,何愁不能趕走劉景,盡復失地?

當即便有一名司馬滿臉興奮的提議道:“將軍,楚賊聞後路斷絕,上下懷恐,必生退走之意,而再無奮戰之心,此時何不趁機派遣精銳,夜襲其營……”

“不可!”

劉壹不等那名司馬說完,立刻出言反對道:“諸葛亮是劉景麾下大將,其行軍,進如風,止如山,戎陳整齊;其立營,營壘、障塞、藩籬……皆應繩墨。”

劉壹頓了頓,繼續道:“由此可知諸葛亮乃用兵謹慎之人,今潛兵回援,豈能不做防備?營中定有伏兵,明府倉促夜襲其營,恐會落入諸葛亮算計之中。”

司馬一臉不屑道:“君士大夫,不知兵也,不宜妄論軍事。畏首畏尾,如何能戰勝敵人?”

孫賁斥責司馬道:“不可胡言亂語。劉君乃老成持重之言,與我不謀而合。”他也認爲楚賊不會大意到疏忽防備,此時派人突襲其營,十有八九討不了好。

見衆武將面上多有不服,孫賁又說道:“楚賊雖然人心動盪,但營壘嚴整,足以自守,想要通過夜襲擊敗楚賊,可謂萬難。不如待其分兵回援,然後作勢斷其後,逼楚賊出壘決戰!”

這次無論文吏,還是武將,無一反對,因爲他們心裡很清楚,這是他們惟一的自救方法,必須要趕在劉景大軍抵達南昌前,擊敗城外的諸葛亮大軍。

後半夜,城外的斥候回報,稱楚軍防衛愈嚴,探騎四出,有大股兵馬,出營向南而去。

豫章君臣,無不額手稱慶。

不過他們的好心情僅僅只維持了一個晚上,等到白天,城外兵船忽然來報,有十餘艘荊州軍船艦,自北突入南昌附近水域。

這支規模不大的艦隊,儘管很快就被己方兵船驅離,豫章君臣仍相顧失色,因爲這預示着劉景大軍距離南昌越來越近了。

孫賁強忍住焦躁不安的心,又等了一天,確保回援宜春的荊州軍已經走遠,不及趕回,纔派人傳令東湖大營的韓當、蔣欽,讓他們大張旗鼓,率軍南下,對外聲稱要出後斷荊州軍糧道。

荊州軍反應略顯“遲疑”,顯然不願此時出戰,可最終顧慮後路,不得不上鉤,派遣步騎數千前往截擊韓當、蔣欽,雙方對峙於南昌以南,荊州軍營以東。

“吾計成矣!”孫賁見荊州軍終於如願離開營壘,喜出望外,當即留千餘羸兵守城,親率八千步騎,大開城門,趕赴戰場。

“吾計成矣。”諸葛亮望着孫賁親自領軍,傾巢而出,對徐庶、楊儀等人笑道。

(本章完)

第55章 鄧瑗第485章 誓師第502章 選將第524章 馬尾第39章 自負第189章 噩耗第132章 同席第540章 國士第296章 捷報第126章 六禮第62章 拔刃第299章 兵臨第37章 邀請第545章 對策第475章 妹夫第462章 郊迎第118章 劉表第436章 託孤第28章 暢談第496章 鐵壁第392章 落幕第303章 復仇第332章 徐庶第138章 徵辟第157章 仁和第183章 吏治第184章 七夕第426章 拔箭第409章 詐降第46章 馬周第466章 射策(上)第437章 薨第306章 遣使第352章 尊卑第267章 比箭第387章 夏口第537章 茂才第78章 曬書第411章 不義第92章 先賢第298章 歸來第309章 終抵第528章 惡氣第271章 火攻第51章 區雄第471章 官爵第86章 醉鄉居第495章 鐵樓第198章 招降第220章 拍擊第417章 柤中第10章 劉伯嗣第271章 火攻第318章 放歸第229章 鳴金第397章 攻城(1)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121章 王粲第138章 徵辟第52章 歸家第84章 魚梁洲第75章 百石第159章 退讓第33章 示衆第349章 璽書第484章 丹陽第331章 倚仗第101章 招撫第150章 開戰第6章 葛生第472章 失策第259章 送禮第541章 有望第333章第505章 周鳳第407章 烽火第68章 俠客行第230章 敗走第400章 大雨第496章 鐵壁第104章 軍法第227章 火攻第261章第400章 大雨第320章 來投第432章 獻計 (2)第379章 屈服第153章 龔氏第112章 擔憂第97章 目的第125章 新野第140章 二年第521章 傾出第507章 占卜第106章 調離第145章 離開第149章 要求第184章 七夕第242章 三爵第403章 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