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失策

第472章 失策

孫權直到十月初,才收到劉景奪取荊州的消息,比曹操晚了差不多十天時間。

微妙的是,這個消息並不是“盟友”劉景派人告知他的,而是其從兄,豫章太守孫賁從入境的長沙商賈那裡探聽來的。

孫權當時正在書房臨摹劉景的書帖自娛,乍聞此消息,頓時驚得筆都掉落於地。

繼而孫權內心妒意大起,荊南開發程度,遠不如江東,交州更是不毛之地。然而荊北江漢之間,卻是沃野千里,士民殷實,實乃王霸之資,用武之地也。

他孫氏父子三代,都對江、漢有覬覦之心,眼下被劉景佔據,這叫孫權怎能不妒火中燒。

而孫權心裡除了嫉妒外,亦充斥着恐懼,如今劉景南收交域,北定江漢,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實力數倍於前。

劉景素懷異志,野心勃勃,絕不會滿足於荊、交二州之地,接下來他會將兵鋒指向哪裡?

是揮師北伐,與曹操爭霸中原?還是西進巴蜀,立高祖之基?甚或順江而下,搶奪江東?

說實話劉景若親提十萬之衆進犯江東,孫權並無信心保住基業,這就是他內心恐懼的原因。

孫權一時間坐立不安,急命人傳喚周瑜、魯肅、張昭、張紘、徐琨等人前來商議對策。

魯肅乃是孫權府中屬吏,距離最近,是以第一個到來。

望着脫履進門的魯肅,孫權心中極不是滋味,暗自埋怨道:“當初實不該聽信魯子敬的建議,與劉景結盟共謀劉表……”

江東軍將士戰死於江夏者數以萬計,結果除了和黃祖拼得兩敗俱傷,卻是半點好處也沒有撈到,白白爲劉景做了嫁衣。

與劉景結盟,損己利人,如今看來無疑是一招昏棋,而提出這個建議的魯肅自然要負首責。

“唉!恨未聽張公之勸……”這時孫權又想起了張昭的好。

當時張昭極力反對魯肅“聯合劉景,共伐劉表”的計劃,他認爲劉表據江、漢山川之險,雖進取不足,而自守有餘,冒然興兵,恐有不測之險。而且江東形勢遠談不上安定,豪傑、山越、黃巾遍佈州郡,大軍西行,內部空虛,必有人趁機興兵作亂。

事情發展正如張昭所言,大軍西伐劉表,果然大敗,傷亡慘重,而豫章、廬陵、丹陽、會稽諸郡亦相繼發生叛亂。若非張昭、周瑜、太史慈、賀齊等人用命,及時平定動亂,孫權還能不能坐穩位子,都要打一個問號。

“將軍……”魯肅小心見禮,雖然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但孫權急切招他前來,又面帶不豫之色,想來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孫權爲人城府極深,並沒有流露出對魯肅的不滿情緒,嘆息道:“子敬,孤剛剛接到豫章來報,劉景已奪取襄陽,不出意外,荊楚之地盡爲其所有矣!”

“這……!”魯肅大驚失色,劉景不是才攻克江陵不久嗎,怎麼轉眼間就北上奪取了襄陽?這也就是孫權,換了其他人,魯肅肯定以爲對方是在和他說笑。

“劉景運道之好,真有如天助!”孫權難掩羨慕嫉妒恨。“其北上襄陽之際,黃祖兵船俱失,無力應援,恰好劉表又病死,其子劉琮年少無威儀,既無安撫人心之能,又無抵禦外侮之略,內外交困下,舉州而降。”說完,君臣二人一時皆陷入沉默。

魯肅意志略顯消沉,劉景奪取荊北,意味着他所倡導的與劉景瓜分荊北的計劃徹底失敗了。

儘管爲劉景做了嫁衣,但魯肅堅持認爲和劉景結盟沒錯,爲何劉景能夠輕易奪取江陵、襄陽,他們卻在江夏碰得頭破血流?

說到底,只能怪自己,如果江東軍和劉景軍一樣善戰,大可擊殺黃祖,佔領江夏,而後坐看劉景、劉表鷸蚌相爭,收漁翁之利。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眼睜睜看着劉景獨佔荊北,自哀自嘆。

不過想來張昭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必會對他大肆攻訐。

好在魯肅已經習慣了,自江夏歸來,張昭幾乎每次撞見他,都會對他冷嘲熱諷一番,魯肅是能避則避,不能避就聽之任之,反正只要孫權信任不改,張昭就不敢動他,最多罵兩句了事。

魯肅並不是很在意個人榮辱,他真正在意的是江東的未來。

過去荊州南北分裂,江東尚有機會插手其間,如今劉景一統荊州,江東再無可乘之機,反而還要提防劉景對江東生出覬覦之心,所以現在要立刻調整戰略,轉攻爲守,以保住江東爲要務。

魯肅將自己的想法說給孫權,其作爲三國有數的戰略家、外交家,才思敏捷,能言善辯,有着極強的說服力,孫權聽得連連點頭,心頭不快消散大半。

不久,周瑜、張昭、徐琨等人相繼到來。

幾人中,孫權獨對張昭禮重,親自出門迎接,談及劉景奪取荊北,連連嘆道:“悔不聽張公之勸、悔不聽張公之勸啊!”

張昭聞此消息也是震驚不已,隨孫權進入室中,瞥了一眼斂容而立的魯肅,對孫權道:“《韓非》上說:‘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魯子敬雖有才智,卻性粗疏,謙下亦不足,這是智者之大忌,而欲以智術縱橫諸侯間,到頭來只會誤國害己。這也是我常勸將軍此子不可大用的原因。”

魯肅在一旁不由爲之氣結,偏偏又難於反駁,羞慚交加。

孫權儘管對魯肅有所不滿,但對他的才能還是非常信任的,將他視爲自己的鄧禹,勸張昭道:“子敬爲人粗而不鄙,驕而不傲,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方今天下有事,正是用人之際,雖性情有瑕,亦當容之。”

見張昭不爲所動,似還要再說,周瑜急忙出言替魯肅解圍,“我等如今對荊州事知之甚少,依我之見,當速遣使至襄陽,探聽虛實。若荊州已定,便續結盟約,以絕劉仲達東進之心。若荊州未定,則再圖江夏不遲。”

魯肅自請道:“將軍,肅願爲使者,趕往襄陽一探究竟。”

孫權見魯肅願“戴罪立功”,頷首道:“好。子敬,你此去襄陽,其餘皆不論,惟有一事,一定要與劉景固盟續好,引其用兵西、北。”孫權心裡極度後悔和劉景結盟,現在卻怕劉景覬覦江東,想方設法與其續盟。

“諾。”魯肅大聲應道,當日便收拾行裝,啓程北上。

(本章完)

第358章 戰略第75章 百石第7章 劍術書法第191章 計議第258章第105章 八陣第184章 七夕第383章 李嚴第393章 破城第14章 市井第108章 名望第426章 拔箭第10章 劉伯嗣第252章 週歲第414章 託孤第388章 突破第371章 慰問第415章 龐統第52章 歸家第115章 納彩第515章 不忠第128章 甘寧第173章 南下第340章 部督第34章 志向第186章 八月第230章 敗走第139章 於徵第516章 夜取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2章 質書救鄰第268章 填塹第394章 夜襲第178章 來接第102章 劉修第285章 敗逃第545章 對策第96章 建安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283章 洪水第267章 比箭第502章 選將第161章 良法第377章 再孕第278章 射中第307章 談判第271章 火攻第213章 女誡第256章 說客第50章 寶珠第8章 腫足第106章 調離第303章 復仇第453章 攔路第463章 三郡第473章 迴歸第275章 交趾第416章 暢談第383章 李嚴第91章 壁畫第60章 跋扈第392章 落幕第78章 曬書第421章 三英第430章 落幕第257章 爭執第297章 除孝第502章 選將第407章 烽火第373章 盟約第53章 道歉第396章 怒吼第90章 朝會第525章 劉曄第33章 示衆第348章 南下第308章 遺願第111章 歸來第529章 詔書第417章 柤中第213章 女誡第493章 猝遇第213章 女誡第507章 占卜第268章 填塹第411章 不義第472章 失策第428章 突圍第320章 來投第442章 破局第165章 猛將第291章 召見第339章 出戰第225章 勇悍第489章 太史慈第185章 許願第398章 攻城(2)第387章 夏口第435章 裴司第235章 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