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三郡

第463章 三郡

劉景此番可謂給足了黃祖父子面子,又是出城郊迎,又是共乘一車,又是鼓吹開道,待遇遠超常規,襄陽士民,莫不矚目。

黃祖父子舉江夏、章陵二郡以降,意味着荊州徹底落入劉景掌中,襄陽百姓皆鬆了一口氣。

荊州南北大戰已持續四五年之久,襄陽儘管身處後方,未曾遭受戰火,但賦稅卻一日重過一日,而青壯不是被徵入軍中,便是調爲丁夫,百姓苦不堪言。

而今南北一統,戰亂消弭,百姓們的苦日子總算是到頭了,至少壓在人們身上的沉重負擔,能夠稍稍減輕一些了。

由於劉表下葬在即,劉景不好設酒宴招待黃祖父子,畢竟劉景名義上都是劉表的屬下,更別說荷蒙殊遇的黃祖父子了,於情於理,此時都應以低調爲主。

劉景以茶代酒,邊飲清茶,邊詢問黃祖父子江夏之戰詳情。

他之前只知黃祖利用拍杆的優勢,在夏口以逸待勞,大破江東軍,但並不清楚具體細節。

聽着黃祖、黃射你一言我一語講述此戰經過,劉景儘管早已知曉結果,仍不免爲孫權“捏一把汗”,這一戰敗得太慘了。

此戰江東軍死者以萬計,大將孫河、董襲、凌操等皆戰死,已經不能簡單用損兵折將來形容,這是足以動搖國本的大敗。

然而即便遭逢如此慘敗,江東軍仍然能夠於撤軍途中,設伏重創追擊的黃祖軍,其將帥之勇略,士卒之果勁,可見一斑。

不過也多虧了江東軍的這記回馬槍,令黃祖兵船折損大半,難以起到牽制劉景的作用,劉景由此不再顧慮黃祖,專心對付劉表,最終只用了短短半年時間便成功擊敗表軍,奪取荊州。

所以,江夏之戰,劉景是最大且惟一的贏家。

劉景心情極好,與黃祖父子暢聊不止,不知不覺已至日落,劉景察覺天色已經不早,正準備結束談話,劉亮、蔡升、黃忠恰在此時歸來。

劉景雖然派出手中全部騎兵追擊劉備,但說實話,他心裡對此並未抱太大的希望。

房陵、上庸等地重巒疊嶂,地形複雜,想要追上並殺死一心逃命的劉備,機率幾乎爲零。

事實也確實如此,劉備危急時刻拋棄家眷,斷尾求生,從而成功擺脫了劉亮等人的追殺。

因爲早有心理準備,是以劉景到也談不上多麼失望,不過劉亮等人隨後給了劉景一個巨大的驚喜——他們竟然擊殺了關羽。

關羽是誰?他可是天下名將,顏良威震河北,褚方勇冠荊南,二人皆爲世間猛將,卻先後死於關羽之手,關羽之驍勇,完全配得上“當世無雙”四個字。

得知劉亮等人擊殺了關羽,自劉景以下,在座者無不震驚。

“將軍,這裡面裝的就是關羽的首級。”劉亮捧着一個四方木匣上前,語氣不無得意地道。

看着放置於面前案上的四方木匣,劉景一時間心潮騰涌,遲遲沒有打開木匣查看。

這個時空,關羽雖不至於泯沒衆人,他依然是東漢末年數一數二的猛將,可相比於原時空的威震華夏,卻是遜色遠矣。

而殺死關羽的黃忠,因是系虜新降,當前僅爲先登校尉,自三月渡江北伐以來,黃忠每戰必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功勞居衆將之首,今又斬殺關羽,只升爲中郎將已不足以表彰其功,劉景心裡升將軍的人選再添一人。

劉景最終也沒有打開木匣,對左右喟然而嘆道:“我與劉鎮南之爭,並非因爲個人私怨,而是出於公心。劉備以同宗身份,表面寫信勸和,暗地裡卻不宣而戰,突然出兵偷襲,致使諸子平、霍伯邈及上千將士枉死!危難之際,幸賴將士同心,三軍用命,才得以化險爲夷,擊敗逆賊。”

“劉備罪該萬死,然關羽忠義勇摯,雖吳漢、蓋延不能及也,如此良才,本該效命國家,結果所託非人,亡於荒僻,昔哉!”說到這,劉景不禁拊掌惋惜。

諸葛亮道:“吳漢、蓋延皆沈勇而有謀斷,輔佐世祖,興復漢室。關羽勇則勇矣,卻不識時務,充其量不過是鍾離眛、龍且之流,安能比擬吳、蓋?”

劉景嘿然無語,在他心裡,不管是吳漢、蓋延也好,還是鍾離眛、龍且也罷,都不及關羽,只是關羽已死,多說無益。

隨後聽劉亮講起追擊始末,得知他們幾乎全殲劉備軍餘衆,盡俘其家眷,劉備僅率數十騎倉皇逃脫,劉景不由點了點頭。

接着劉亮又說到割據上庸、西城一帶的豪強申耽、申儀兄弟,率衆數千家歸順,爲表示誠意,此番申耽親自隨軍前來襄陽,眼下就在門外等候劉景召見。

劉景眼前不由一亮,立刻命人將門外的申耽引入堂中。

歷史上房陵、上庸、西城等地合稱爲“東三郡”,因地處荊、益之交,成爲四方關注的焦點,申耽、申儀兄弟以鄉下土豪之身,周旋於張魯、曹操、劉備、曹丕之間達三十餘載,以善終。

孟達更是仗着掌控東三郡,在蜀漢與曹魏之間反覆橫跳,最終落得身死名滅,徒爲天下笑。

這個時空由於劉景崛起於荊州,上庸、西城等地的重要性必然大不如歷史,但申耽、申儀舉城歸附,依然令劉景大爲欣喜。

“小人申耽,拜見將軍。”申耽跟隨侍者身後,亦步亦趨來到堂下,對着上方的劉景俯身拜道。

申耽雖割據一方,本質上不過是鄉下土豪,首次來到金碧輝煌的州府正堂,面見雄霸南方的劉景,內心自然止不住的緊張。

“足下不必多禮,快快請起。”劉景笑言道,“今天可真是一個好日子,前有黃江夏父子舍逆蹈順,舉郡歸附,後有足下兄弟心存忠國,獻城來投,可謂雙喜臨門,恨不能浮一大白。”

申耽再度伏拜於地,道:“我兄弟二人縱然身居偏僻,亦久聞將軍之威名,今蒙將軍不棄,得以效命麾下,願施犬馬之勞。”

劉景聞言不覺失笑,既然申耽、申儀兄弟誠心來投,他不能不有所表示,以免寒了遠人之心,便如歷史上一般,改三縣爲三郡,表舉申耽爲西城太守。

以申耽爲西城太守的原因有三:

首先西城本就是申耽的地盤,沒人比他更合適太守之位。

其次西城位置過於偏遠,距離襄陽足有千里之遙,且多爲山路,劉景縱使有心亦鞭長莫及。

最後西城與漢中張魯勢力接壤,劉景未來的戰略重心在東、北兩個方向,暫時無暇西顧。

綜合以上三點,將西城交給申耽,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不同於地處偏遠的西城,上庸位居中部,乃是掌控三郡的樞紐,必須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劉景考慮片刻,決定以族弟劉亮爲上庸太守,不提兩人的關係,此次劉亮率兵追擊劉備,一舉迫降三郡,加上之前積累的戰功,升任上庸太守綽綽有餘。

房陵距離襄陽最近,二者地界相連,過去便一直依附劉表。劉景目光掃視堂下衆文武,最終落在黃射的身上,既然打算免去其章陵太守之位,自然要有所補償,就讓他做房陵太守吧。

(本章完)

第373章 盟約第376章 出征第276章 張津第122章 贈文第314章 賢妻第463章 三郡第75章 百石第163章 解土第189章 噩耗第168章 募兵第513章 斬當第399章 攻城(3)第414章 託孤第333章第362章 臨衝第370章 同州第382章 西進第13章 張羨第155章 拜訪第145章 離開第19章 桓階第390章 責備第96章 建安第210章第479章 蒼梧第42章 點評第355章 立春第357章 鄧芝第424章 入陣第343章 斬將第378章 策反第451章 水鏡第510章 計成第534章 歸心第245章 巡視第273章 攻城(上)第279章 連雨第273章 攻城(上)第441章 大罵第369章 出使第435章 裴司第149章 要求第71章 洗手第28章 暢談第255章 後續第479章 蒼梧第59章 嚴肅第1章 重生第492章 名士第57章 示好第130章 親迎第196章 招攬第366章 歎服第379章 屈服第378章 策反第226章 死第416章 暢談第507章 占卜第99章 王彊第463章 三郡第435章 裴司第289章 倒戈第429章 逆轉第412章 刺史第482章 預言第73章 送別第334章 洗兵第132章 同席第144章 褚方第523章 南下第14章 市井第226章 死第475章 妹夫第316章 禁酒第141章 酃縣第294章 輕鬆第168章 募兵第435章 裴司第52章 歸家第63章 突襲第286章 軍令第525章 劉曄第84章 魚梁洲第434章 伏擊第321章 瀏陽第387章 夏口第309章 終抵第97章 目的第428章 突圍第150章 開戰第419章 猛將第306章 遣使第428章 突圍第432章 獻計 (2)第20章 南陽來客第133章 鄧芝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32章 獻計 (2)第263章 水戰(下)第118章 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