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暢談

第416章 暢談

午後,爲慶祝龐統、向朗來歸,劉景特意舉辦了一場歡迎酒宴,荊南文武幾乎悉數到場。宴上,衆人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一直歡飲到夤夜人定才散去。

劉景並不是一個嗜酒之人,平時飲酒極有節制,今日雖因喜獲龐統,心情大好多飲了幾杯,卻也不曾喝醉,僅微醺而已。

宴會結束後,劉景拉着諸葛亮、龐統圍爐而坐,在氤氳的水霧中,細細品味着茶湯的清香。

劉景飲下椀中清茶,五臟六腑都好似被洗滌了一遍,笑道:“士元,還記得你我初識嗎?六年前我北上襄陽,士元隨孔明造訪,你我三人在都亭內煮茶縱論天下,彷彿昨日之事。”

龐統面色酡紅,眼帶三分醉意,回道:“怎會不記得。將軍智略如神,年不滿弱冠,又遠在荊南,卻對天下大勢瞭若指掌,當初預言,如今無不應驗。”

不過最令龐統記憶深刻的,是劉景的狂傲自負,直接在劉表的地盤襄陽都亭內,批評劉表“坐擁楚地,卻無遠志,非王霸之才。”語氣中充滿不屑之意。

當時龐統着實被嚇了一大跳,要知道兩人乃是第一次見面,又是在人多口雜的都亭,一旦這話傳入劉表耳中,雖不至於因言獲罪,但也絕對前途盡毀。

然而不得不承認,劉景確實有狂傲自負的資本,他僅僅只用了四年時間,就從長沙郡一百石小吏,成長爲荊南霸主,與劉表劃江而治,分庭抗禮。

又過兩年,劉景已有雄主之相,毅然興兵北伐,縱使兩線作戰,猶能南滅張津,北克江陵,大有一口吞下荊、交之勢。

劉景忍不住嘆道:“即使對天下大勢瞭若指掌又能如何?還不是眼睜睜看着漢室淪喪,百姓死亡。若劉景升心存社稷,我當初或許就應其辟命了。可惜,劉景升據荊州以觀世事,實乃守戶之犬耳。既然劉景升不能救國救民,那就只能我自己來了。”

龐統正色道:“《書》雲:‘兼弱攻昧,取亂侮亡。’兼併弱小,討伐昏聵之主,奪取將亡之國,正是古人所推崇的,也是五伯得以稱霸的原因。方今國家多難,劉景升身爲宗室,據有荊楚之地,卻毫無作爲,實在有負國家信任。將軍同爲漢室貴胄,素有興復社稷之心,澄清天下之志,取而代之,不失大義。”

劉景、諸葛亮聽得眼前一亮,他們雖然在北伐前給劉表安了一堆罪名,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攻打劉表,乃是擅自出兵,並沒有取得朝廷的授命。龐統這番話,等於是給他們的行動套上了一層“合乎禮法”的外衣。

龐統又道:“目前劉景升病重不起,由其子劉琮代爲視事,劉琮年輕而無威信,又非英明之主,荊州上下,莫不人心惶惶。

將軍舉事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荊州連戰連敗,精銳喪盡,諸將並凋零,爲阻止將軍北上,劉琮不惜抽空北方兵力,集於宜城,試圖殊死一搏。”

劉景輕啜一口茶,問道:“聽說劉玄德受到劉琮猜忌,只駐軍樊城,拱衛襄陽,未曾南下?”

襄陽暗中向劉景投誠者,不知凡幾,毫不誇張的說,劉景對北邊的瞭解,還在龐統之上。但隨着他發兵北上,襄陽方面有意加強了封鎖的力度,他現在很難再收到來自襄陽的情報。

龐統頷首道:“劉備,世之梟雄也,來荊州不過一年,就令州中豪傑爭相歸附,連劉景升都對其心生忌憚,而陰御之,劉琮遠不如其父,又豈能不防?”

劉景點了點頭,劉琮的做法,也不能說做錯了,宜城之兵,可以說是荊州最後的家當,不太可能交給劉備一個外人。

且用劉備爲將,敗了自不用說,即便勝了,劉琮也有被架空的可能,與其如此,還不如交給信任的人。

不過劉景對此仍心懷疑慮。

龐統繼續道:“眼下統帥宜城之軍者,乃王威、張允,張允庸兒,不值一提,王威雖是荊州名將,卻非將軍對手。將軍舉衆向北,必可破其軍,其軍一破,荊州再無可戰之兵,屆時將軍水陸並進,合圍襄陽,斷絕內外,劉備亦無能爲也。劉琮懦弱之人,窮困之下,必不敢抵抗。將軍入主襄陽,使舟軍順水而北,章陵、南陽二郡,傳檄可定。”

“哈哈……”劉景撫掌笑道:“希望一切皆如士元所言。”

一直默不作聲的諸葛亮開口道:“曹操有奉君之名,而無忠義之心,卑侮王室,殘害百姓,今袁紹已死,諸子皆非曹操敵手,使其兼併中國,社稷必亡。環顧天下,能制曹操者,唯將軍一人耳。將軍平定荊州後,應趁北方未定,糾集羣義,董督三軍,勤王許都,以寧社稷。”

劉景笑而不語,諸葛亮所言“羣義”,想必包含了孫權。

歷史上諸葛亮主張“連孫抗曹”,是因爲“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

如今孫權攻打江夏失利,江東亦叛亂不斷,令諸葛亮對孫權有所輕視,未將其視爲威脅。

然而劉景可不會輕視孫權,這是一個利慾薰心,且毫無底線的人,陳壽評價他有勾踐之奇,可謂是實至名歸。

統一荊州後,交州都要放到一邊,劉景下一步肯定是攻打江東,除掉孫權,只有在曹操平定北方前,先一步解決孫權這個禍患,屆時聯合袁氏,夾擊曹操,他纔有那麼三五分勝算。

只是讓劉景有些頭疼的是,他和江東已經結爲同盟,若無故背盟討伐盟友,似有違道義,與他的人設不符。

不過這也並非無解,曹操肯定不想在征討北方時,有劉景在其背後虎視眈眈,他若暗示爲國討伐孫權,曹操必然會答應。

茶飲之後,劉景與諸葛亮、龐統又到榻上繼續暢談,直到深夜才睡下。

翌日,劉景水步大軍沿沔水北上,兩日後抵達宜城。

(本章完)

第518章 海昏第102章 劉修第476章 冬至第91章 壁畫第441章 大罵第363章 攬才第354章 屯田第520章 厚禮第198章 招降第213章 女誡第212章 寫信第218章 樓船第212章 寫信第456章 房陵第87章 請醫第537章 茂才第138章 徵辟第545章 對策第279章 連雨第37章 邀請第20章 南陽來客第442章 破局第275章 交趾第36章 劉瑍第67章 掌權第483章 定議第210章第433章 堅韌第483章 定議第139章 於徵第48章 取字第67章 掌權第48章 取字第189章 噩耗第155章 拜訪第521章 傾出第458章 斬羽第420章 評價第42章 點評第372章 召見第533章 勸止第516章 夜取第240章 說和第1章 重生第354章 屯田第430章 落幕第352章 尊卑第92章 先賢第208章 斬殺第241章 蔣琬第92章 先賢第244章 生子第350章 歸來第288章 義士第386章 面曹第212章 寫信第223章 習珍第543章 刺孫第214章 定計第62章 拔刃第115章 納彩第153章 龔氏第376章 出征第52章 歸家第179章 到來第188章 三年第37章 邀請第401章 城塌第61章 鞭笞第480章 買馬第6章 葛生第208章 斬殺第37章 邀請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180章 回鄉第261章第206章 逃亡第51章 區雄第240章 說和第171章 結束第84章 魚梁洲第233章 圊溷第270章 醫所第328章 許都第262章 水戰(上)第59章 嚴肅第154章 縣舍第488章 柴桑第315章 甘寧第384章 招攬第335章 十哲第196章 招攬第259章 送禮第371章 慰問第366章 歎服第27章 皓月第209章 攻城第224章 潰敗第456章 房陵第327章 西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