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李嚴

第383章 李嚴

霍篤、霍峻輕舟疾進,兩日而至百里洲,而此時諸葛亮、甘寧的主力艦隊,尚在數十里外,還需小半日才能抵達。

霍篤、霍峻立功心切,也不等後面的諸葛亮、甘寧會合,徑自登陸百里洲,一路奔襲,殺至城下。劉景軍突然神兵天降,枝江全無防備,兼有霍氏爲內應,兵不血刃便奪取了枝江縣城。

枝江縣長是中廬廖氏子弟,其族世代爲沔南冠族,他本人亦受劉表恩惠,雖然無力抵抗劉景軍,卻也不願歸降,乃棄印綬而走。枝江縣長爲官清廉,蔚有善政,士民皆愛之,霍篤、霍峻不敢阻攔,任他帶着家眷離去。

傍晚時分,諸葛亮、甘寧率領的主力艦隊終於抵達百里洲。

霍篤、霍峻族兄,廷掾霍瑞,率枝江吏民,迎於渡口。

諸葛亮當衆宣讀《討劉表檄文》,表明己方出兵的正義性,對霍瑞等人去逆舉順,多加讚賞。

此番兵不血刃佔領枝江,霍瑞功勞不小,自然不能輕易打發了事,使對方寒心。諸葛亮除了讓他暫領枝江縣事,還會爲他向劉景請功,以他的功績,雖難企百里侯之位,縣丞則可期。

霍瑞喜不自勝,連連拜謝。以他的出身,想要由吏入官,亦非易事,族弟霍篤、霍峻變節,更是幾乎堵死了他的上升之路。爲此,他心中不無抱怨,卻不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如今反而因二人,而得以步入官途。

眼見天色逐漸變得暗淡,諸葛亮不再多言,隨枝江吏民進入城中,甘寧則與將士夜宿舟上。

次日,諸葛亮留五百人守百里洲,而後率領艦隊繼續西上。

…………

夷道因境內夷水而得名,縣治位於江之南岸,北枕大江,與夷陵對界。

時值三月下旬,春耕已經進入最後關頭,夷道縣長李嚴幾乎每日都會帶着門下諸吏巡視田間,勸督農功。

李嚴今年才二十五歲,已爲一縣之尊,可謂年少有爲。

他是南陽郡人,少時爲郡吏,以才幹知名,其爲人自矜,用性深克,苟利其身,因此鄉里諺曰:“難可狎,李鱗甲。”意指他性情嚴峻,如同動物的鱗甲一樣,難於接近。

劉表十分看重李嚴的才華,之前讓他在諸郡縣供職,去年更是直接提拔他爲夷道縣長,那時,他纔剛滿二十四歲,是劉表治下最年輕的百里侯之一。

這日李嚴渡江來到北岸,巡行至女觀山下,忽聞山上有人疾聲大呼,李嚴仔細一聽,頓時臉色大變。當他氣喘吁吁的登上女觀山山頂,親眼看到東方江面上,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銜尾連旗而來,不由倒吸一口冷氣。

李嚴前幾日才接到劉景軍入侵南郡,進圍江陵的消息,本以爲劉景軍重心放在江陵,暫時不會波及到自己,然而他猜錯了,劉景軍竟然這麼快就殺來了。

“南、南賊,是南賊舟軍……”左右皆大驚失色,更有人一把拉住李嚴的衣袖,急勸道:“南賊來勢洶洶,明廷身系一縣之安危,此時不宜滯留於外,請明廷速速回城,遲則晚矣!”

李嚴自然也知道此理,當即不再逗留,帶領門下諸吏匆匆下山,奔至渡口,乘船南渡。

李嚴的反應不可謂不快,可惜終究還是晚了一步,渡船剛剛行至江心,便被劉景軍的數艘斥候船截住歸路。

李嚴被門下諸吏緊緊護在中間,可這並不能給他帶來哪怕一絲安全感,劉景軍斥候雖不着甲,卻有重弩,一旦雙方開打,自己頃刻間就會被射成刺蝟。

李嚴面色沉深如水,可持劍的手卻微微顫抖,證明他遠不像表面看上去那般鎮定,在生與死麪前,沒有人能無動於衷。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時,李嚴門下一吏,心中恐懼到極點,突然丟棄手中之劍,縱身一躍,試圖跳江逃生,然而尚在半空中,就被劉景軍斥候亂箭射殺。

李嚴一怔,唯恐對方收不住手,大開殺戒,急忙開口道:“住手!我乃夷道長李嚴,你們擒我即大功一件,不要傷及他人。”說罷收劍入鞘,以示順服。

門下諸吏暗鬆一口氣,李嚴若是執意不降,他們只能以死相隨,可能活着,誰又願意死呢。

劉景軍斥候聞言無不大喜,他們早就盯上李嚴一行人了,沒辦法,他們身上的吏袍實在太過惹眼,想不注意都難。卻也未想到夷道縣長就在其中,正如李嚴所說,這可是大功一件。

李嚴乃是主動投降,又是一縣之尊,劉景軍斥候並沒有對他捆綁,只是收走了他的佩劍。

諸葛亮與甘寧正在座艦中商討事情,忽然有人來報,前方斥候擒獲了夷道縣長李嚴,兩人不禁面面相覷,一時無言。

兩人原本制定的作戰計劃是,略過夷道及內陸的佷山,直撲夷陵,一戰定乾坤。然而計劃卻趕不上變化,誰能想到夷道縣長竟然會自己送上門來。

甘寧道:“這個李嚴,我在南陽時和他有過交往,此人人如其名,爲人嚴刻,甚有才幹,乃是南陽年輕一代中的俊士。”

諸葛亮頷首道:“李嚴之名,我亦有所耳聞。”李嚴頗得劉表器重,他自然也聽說過其人。

不久,李嚴被帶入爵室,見室中端坐二人,一人年約二十出頭,戴葛巾,衣素袍,手持摺扇,姿容甚偉,正含笑看着他;一人年約三十餘歲,著武弁,着戎裝,臉容粗豪,氣勢不凡。

李嚴一眼認出了後者,正是曾在他家鄉南陽待了六年之久的蜀將甘寧甘興霸,兩人雖無深交,卻也有過數面之會。

諸葛亮收攏摺扇,起身道:“足下乃楚之才俊,聲聞漢沔,我在襄陽求學時,常聞足下高名。在下琅琊諸葛亮,字孔明,現爲安遠將軍軍師。這是振威中郎將甘寧甘興霸,足下與其乃是舊識,我就不多做介紹了。”

李嚴從容回禮道:“在下南陽李嚴,見過足下。”接着又與甘寧見禮。

(本章完)

第239章 嚴法第122章 贈文第246章 名字第42章 點評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99章 王彊第124章 宴會第228章 斬首第277章 急報第103章 營壘第520章 厚禮第304章 北上第129章 雙戟第8章 腫足第419章 猛將第464章 上書第368章 江東第488章 柴桑第236章 看清第530章 仁義第288章 義士第41章 吟詩第63章 突襲第223章 習珍第171章 結束第129章 雙戟第259章 送禮第118章 劉表第195章 韓廣第198章 招降第498章 城破第242章 三爵第156章 邀請第207章 合兵第487章 盛匡第482章 預言第76章 新左史第244章 生子第167章 收穫第325章 泉陵第301章 城破第135章 歸來第63章 突襲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62章 水戰(上)第257章 爭執第526章 薄行第491章 徐宗第53章 道歉第408章 試探第286章 軍令第371章 慰問第179章 到來第513章 斬當第327章 西鄂第473章 迴歸第122章 贈文第503章 餓虎第486章 主力第278章 射中第85章 囚徒第529章 詔書第254章 突圍第545章 對策第229章 鳴金第271章 火攻第67章 掌權第89章 桃板第282章 建言第49章 醫聖第532章 用意第388章 突破第157章 仁和第134章 流淚第98章 高利貸第517章 古樟第435章 裴司第523章 南下第184章 七夕第262章 水戰(上)第204章 曲轅第111章 歸來第203章 魄力第463章 三郡第103章 營壘第155章 拜訪第328章 許都第137章 洞房第1章 重生第342章 陷陣第90章 朝會第477章 要求第494章 戰臨第89章 桃板第400章 大雨第437章 薨第293章 奇策第198章 招降第353章第424章 入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