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臨衝

第362章 臨衝

臨沅北城牆,喊殺聲鋪天蓋地,潘濬一邊觀望戰事,一邊對諸葛亮道:“孔明,如此看來,今日臨沅必克。”

潘濬有此自信並不奇怪,劉景軍攻城完全可以用“勢如破竹”四字來形容,眼下臨沅城頭,到處都是劉景軍士卒的身影,臨沅守軍節節敗退,頹勢盡顯。

未等諸葛亮回話,潘濬又遙指臨沅城下的五座“巨樓”,說道:“此物真乃軍之重器也,無愧‘臨衝’之名。”劉景軍之所以進展如此順利,皆賴臨衝之功。

《詩·大雅·皇矣》有云:“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六韜·軍略》曰:“攻城圍邑則有轒轀臨衝。”

臨(車)與衝(車),原本俱爲攻城器具,劉景研製出古典時代的攻城巨無霸“攻城塔”,將其命名爲“臨衝”。劉景軍將士私下皆雲:‘臨衝劉君車。”

攻城塔於公元前四世紀末,由“圍城者”德米特里烏斯首創,此前無論東方,抑或西方,都有類似原理的移動塔樓,用於攻城作戰,但它們比起巨無霸一般的攻城塔,實乃小巫見大巫。

攻城塔作爲複合巨型攻城武器,毫無疑問是古典時代,機械武器的集大成者。

攻城塔首次出現在中國歷史,是在元代,名曰“呂公車。”

或許是宋代發展出的技術,亦或許是和“配重投石機”一樣,被蒙古人引入華夏。

與配重投石機攻陷堅城襄陽相比,攻城塔表現就要暗淡多了,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原因其實很簡單,那時中國已進入火藥時代,縱橫世界戰場近兩千載的攻城塔,由於目標巨大,移動緩慢,面對管形火器無異於活靶子,很快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不過劉景並不知道這些,他對攻城塔的印象,主要來自於現代影視作品,他正是參考影視作品,命工匠研製出攻城塔,使其提前千餘年出現在華夏大地上。

諸葛亮頷首附和道:“臨衝雖大而遲緩,卻瑕不掩瑜,確實當得上‘軍之重器’之名。”

潘濬接着感嘆道:“將軍長於巧思,超絕當世,拍竿、連弩、飛石車、馬蹄鐵、高橋鞍……皆出於將軍之意,而今又作攻城重器臨衝,使我軍與敵對壘,戰必勝、攻必克,所向無敵。”

諸葛亮心中亦對劉景巧思,感到敬佩不已,劉景可不僅僅擅長髮明軍器,他也曾爲民作曲轅犁,百姓春耕,深受其惠。

前些時候劉景又對紙產生了濃厚興趣,提出以竹爲造紙原料。

百年前,蔡倫改良造紙術,以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作紙,在提高了紙張質量的同時,也大幅降低了造紙的成本。

竹子在荊南隨處可見,若真能以竹作爲造紙原料,無疑會更進一步降低成本,問題在於,竹子乃堅硬之物,並不適合造紙。

然而這對漢代人來說,或許是一個難題,可對劉景來說,卻是半點不難,他前世有意無意看過的造紙信息,不在少數,光是關於造紙的紀錄片就看過不止一部,輕易就給出瞭解決方法:

以嫩竹爲原料,漂塘軟化,塗抹石灰,以火蒸煮……直至竹料分解到可以用來造紙爲止。

不出意外的話,返還臨湘,便可看到第一批竹紙……

諸葛亮很想看看劉景口中“必將取代竹、帛,及當世之紙的竹紙”,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潘濬、諸葛亮說話間,有一座臨衝起火,不一刻便化身爲一團火炬,熊熊燃燒。緊接着又有一座臨衝被臨沅守軍引燃。

潘濬、諸葛亮並未在意,仍舊言談自若,以當前的形勢,就算五座臨衝盡數遭到焚燬,臨沅守軍也難以扭轉敗局。

事實也正如二人所料,隨着時間的流逝,面對劉景軍凌厲的攻勢,臨沅守軍終於到達了極限,轟然崩潰,爭相逃離城頭。

“勝了……勝了……”

“萬歲……萬歲……”

臨沅城上城下,一片歡騰。

潘濬亦撫掌而笑道:“臨沅一下,武陵定矣,將軍再無後顧之憂,日後可專心對付北方。”

潘濬投奔劉景時,對後者能否兼併劉表,據有荊州尚懷疑慮,更勿提匡扶漢室,平定天下。

他是土生土長的荊南人,又久居荊北襄陽,非常清楚二者之間差距乃是全方位的,荊北古時便是楚之重地,相較之下,荊南堪稱蠻荒之地,遜色遠矣。

劉景固然是當世人傑,然而劉表亦非庸主,雖有挫敗,根基稍損,卻也不至於一蹶不振,劉景想要攻佔荊北,絕非易事。

潘濬年初來到長沙,建議劉景:“奪取武陵,一統荊南,將湘、衡之衆,鼓行而北,臨江陵、定襄陽,全據荊楚,以濟大事。”戰略規劃止步於荊州,便是因爲對劉景前景信心不足。

不過時至今日,潘濬內心疑慮早就消散一空,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前所未有的信心。

毫不誇張的說,劉景可謂是以一己之力,生生抹平了荊南與荊北的差距,甚至僅就以軍事而言,荊南已經超越了荊北。

潘濬堅信劉景必會戰勝劉表,統合荊州,繼而進軍中原,救國家於水火,解百姓之倒懸。

此前迎戰五溪蠻,劉宗以親信陳進、黃武爲先登,蔡升淪爲陪襯,此次攻城,劉宗爲平息蔡升心中怨氣,以其爲升城督。

蔡升乃是勇冠三軍的猛將,督攻在前,爲士卒先,自登上臨沅城牆,他先後斬二司馬,勇士十餘人,在他的帶領下,劉景軍僅僅只用了一個多時辰,就徹底擊潰臨沅守軍,取得勝利。

蔡升並未滿足於破城之功,其率數百精銳,追擊劉叡,直入武陵郡府,沿路吏士無一上前阻攔,蔡升在太守舍外追上劉叡,立刻如餓狼般撲了上去。

劉叡身邊僅剩百餘人,如何能敵蔡升率領的數百虎狼之士,轉眼間便死的死,降的降,幾乎無一漏網,劉叡亦束手就擒。

劉叡原本的打算是,退入太守舍,儘可能保有尊嚴的投降,無奈蔡升根本不給他這個機會。

(本章完)

第57章 示好第127章 襦鎧第54章 鄧攸第311章 吐血第162章 免役第235章 軍市第148章 警鼓第123章 赴宴第477章 要求第523章 南下第42章 點評第419章 猛將第257章 爭執第228章 斬首第10章 劉伯嗣第335章 十哲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1章 吟詩第104章 軍法第92章 先賢第39章 自負第312章 心意第166章 崩潰第32章 求字第309章 終抵第116章 再見第9章 躬耕養客第144章 褚方第488章 柴桑第357章 鄧芝第137章 洞房第413章 潘濬第412章 刺史第10章 劉伯嗣第9章 躬耕養客第531章 放歸第168章 募兵第254章 突圍第141章 酃縣第362章 臨衝第529章 詔書第93章 墓祭第304章 北上第193章 耒陽第311章 吐血第91章 壁畫第200章 兵臨第86章 醉鄉居第179章 到來第96章 建安第110章 主簿第193章 耒陽第72章 偷長第43章 荊蠻第411章 不義第442章 破局第51章 區雄第75章 百石第394章 夜襲第214章 定計第42章 點評第412章 刺史第242章 三爵第528章 惡氣第211章 計劃第388章 突破第530章 仁義第376章 出征第298章 歸來第129章 雙戟第160章 搶權第473章 迴歸第291章 召見第128章 甘寧第529章 詔書第378章 策反第541章 有望第251章 入主第63章 突襲第430章 落幕第525章 劉曄第150章 開戰第429章 逆轉第131章 嫁妝第12章 質書救鄰第22章 交談第341章 衝鋒第66章 徙邊第435章 裴司第299章 兵臨第285章 敗逃第511章 開戰第407章 烽火第129章 雙戟第57章 示好第81章 必須死第433章 堅韌第6章 葛生第48章 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