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

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

牛車緩緩停於府邸前,荀彧剛從車上下來,門僕便上前稟報,有長沙使者持杜襲書信,登門拜訪,被他暫時安置於塾中。

“長沙使者?”荀彧不禁面露訝色,今年初,長沙太守張羨病死,長沙人復立其子張懌繼任,可惜張懌無論是威望還是能力,都遠遠不如其父張羨,沒過多久臨湘就被劉表軍攻陷。劉表作爲荊州牧,對荊州郡縣有署拜之權,因此這位長沙使者必非劉表所派,那他代表誰而來?

荀彧這時忽然想起,近日有傳言劉表軍敗於荊南,或許這位長沙使者,便與此有關。

想到這裡,荀彧舉步走入塾中,眼簾內立時躍入一道身姿修長,容貌豔美的身影。

劉瑍見進來的人風姿奇偉,氣度雍容,不用問也知道必是荀彧荀文若,當下也不慌張,從容起身拜道:“長沙上計掾、東平劉瑍劉文朗,拜見荀令君。”

所謂上計,即代表地方長吏,向上級呈交文書,報告地方治理狀況。上計有吏、有史、有掾,以上計掾爲首,秩百石。

荀彧問道:“當今天下不寧,道路斷絕,四方使驛鮮有來京者,不知現在的長沙太守是何人?足下又是代表誰而來?”

劉瑍慢條斯理地回道:“長沙眼下並無太守,在下是受零陵太守劉景劉仲達之命,跋涉千里,入京貢職。”說到這裡,他從懷中取出兩封分別由杜襲、劉景所寫的書信,交於荀彧之手。

荀彧心中驚訝,劉景什麼時候成爲了零陵太守?

劉瑍當即簡明扼要的和荀彧介紹了一下荊南的始末。

荀彧越聽越是震驚,劉景其人,他多有耳聞,杜襲從長沙歸來後,沒少在他面前誇獎劉景,贊他神智天授,機鑑先識,才器無雙,雖處鬧市之中,卻心懷大志,來日必可爲國之棟樑。

荀彧亦有延攬天下才俊之心,奈何時局紛亂,公車難以傳達,後來荊州爆發大戰,徵辟更是無從談起,最後只能遺憾放棄。不意短短几年過去,當初棲身於市井污穢之地的少年,竟在夾縫中崛起,雄霸荊南數郡,隱然一方諸侯矣,何其令人震撼。

荀彧邀請劉瑍入府詳談,一路穿廊過院,進入後庭堂室,荀彧剛一落座,就迫不及待打開劉景的書信,只見信上之字,結體方正,端美雄健,恢宏如宮殿廟堂,凜然生威。

“好字……”荀彧忍不住讚歎道。當初杜襲帶回的劉景字帖,在許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其時鐘繇年近五旬,不顧長者身份,厚皮老臉,索走三貼,令杜襲痛心不已,卻又無可奈何。荀彧也得了一貼,而這封信上的書法,相比於三年前的字帖,又有不小精進,顯然劉景筆耕不綴。

“零陵太守景,頓首頓首:‘自國賊董卓遷都西京,山東騰沸,社稷危矣。荀君嘆漢室之多故,懷黍離以永吟,乃棄河北、從曹公,定舉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救國難……’”

“崇明王略,以救國難……”荀彧手捧書信,眼中含光,一個身處偏遠之地的人,也能知道他的心意,他怎能不感到欣慰呢?

之後劉景又讚譽天子自幼聰慧過人,有周成王之質,雖飽經磨難,卻恰如玉之琢也,磨礪生光,未來必會成爲一代明主。希望曹操和荀彧二人,能夠像當年周公、召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樣,輔佐天子,安定社稷。

而劉景則在信中自比康伯,康伯又稱衛康伯、衛髦、王孫牟,乃周文王之孫,與周成王同輩,是衛國第二代國君。康伯不但是衛國的國君,更統領着周王室的精銳軍隊“成周八師”,駐守雒邑,拱衛周室,征討不服。

荀彧不禁擊節稱歎,杜襲常言劉景有匡扶漢室之心,盪滌天下之志,如今看來,果然不假。倘若四方劉氏皆如劉景一般,天下不足定也。奈何劉表、劉璋之流,以枝葉之親,據萬里之士,卻只顧個人私利,而不知爲國盡忠,實在是讓人悲憤扼腕。

劉景在信的最後,先是大加讚揚長沙太守張羨,江湘之民多賴其恩德,才能在這個亂世中保全性命。繼而指責劉表無故興兵長沙,將荊南好好一處人間世外桃源,打得廬落丘墟,田疇蕪穢,匹夫僮婦,鹹懷怨怒,上失天子所望,下失荊南民心。他能夠擊敗劉表,乃是人心所向。

荀彧讀罷長舒一口氣,劉景寫信不講究文辭的修飾和句式的工整,直自道來,幾近口述,很有幾分返璞歸真的味道。

將信放下,荀彧擡起頭對下首的劉瑍道:“劉仲達執志忠孝,扶微救危,集荊南數郡之力,抗劉表不義之師,今一戰大破逆軍,復清荊南,令國家不以南方爲憂,功既大矣。《詩經》有云:‘肇敏戎功,用錫爾祉。’我當與曹公商議後,上稟國家,爲劉仲達請功。”

劉瑍當即俯身而拜道:“多謝荀令君……”

荀彧輕輕頷首,問道:“足下剛纔自稱是兗州東平國人,不知可否認識劉禎劉公幹?”

劉瑍聞言一怔,回道:“公幹正是在下的族弟,荀令君何以知道公幹?”當年劉瑍在市井書肆,以族中長輩劉樑“少孤貧,賣書於市以自資”諷刺劉景質書之行。劉禎正是劉樑的孫子。

“劉公幹目前就居住在許都,”荀彧道:“其乃是許都年青一代中的翹楚,爲人警悟辯捷,所向應對如流,當其辭氣鋒烈,莫有能折者。”

“原來如此。”劉瑍恍然大悟。劉禎早年就有才名,八、九歲時即可誦《論語》、詩賦數十萬言,因此他對劉禎能夠在許都闖出名聲,一點也不覺意外。

劉瑍無意向荀彧展露才能,兼且遠道而來,身心俱憊,不久之後,便主動向荀彧請辭。

荀彧心中有事,亦未多做挽留,等到劉瑍離去後,荀彧立刻伏案給曹操寫了一封數千字長書,派人連夜送往官渡。

(本章完)

第337章 同符第340章 部督第161章 良法第182章 慈幼第109章 難題第390章 責備第530章 仁義第42章 點評第520章 厚禮第395章 悲涼第104章 軍法第319章 還禮第433章 堅韌第451章 水鏡第480章 買馬第354章 屯田第156章 邀請第438章 勸降第465章 出使第517章 古樟第483章 定議第272章 魏延第95章 別部司馬第262章 水戰(上)第526章 薄行第266章 兵臨第205章 失望第185章 許願第323章 爲壽第123章 赴宴第5章 虎頭第528章 惡氣第194章 羌笛第52章 歸家第23章 赴任第291章 召見第447章 高義第489章 太史慈第255章 後續第145章 離開第256章 說客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31章 勸降第17章 杜襲第312章 心意第402章 噩夢第496章 鐵壁第360章 獻計第66章 徙邊第234章 耀功第184章 七夕第352章 尊卑第500章 敗慈第292章 救治第352章 尊卑第190章 三窟第140章 二年第510章 計成第534章 歸心第357章 鄧芝第520章 厚禮第406章 打擊第409章 詐降第109章 難題第130章 親迎第461章 守節第153章 龔氏第98章 高利貸第541章 有望第102章 劉修第442章 破局第99章 王彊第437章 薨第5章 虎頭第450章 官學第29章 承諾第475章 妹夫第492章 名士第461章 守節第283章 洪水第468章 射策(下)第126章 六禮第77章 赤驥第32章 求字第447章 高義第2章 劉亮第100章 大船第473章 迴歸第227章 火攻第52章 歸家第79章 命案第305章 內附第198章 招降第444章 東曹掾第117章 清茶第418章 預備第419章 猛將第372章 召見第372章 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