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內附

第305章 內附

“若興兵不是以禮義爲根本,即使能夠得逞一時,也絕難長久。劉表不顧國家危難,只顧個人私利,妄自興兵荊南,失敗是遲早的事。”劉景笑着搖頭道,“不過話說回來,若沒有這場大洪水,北軍亦不致敗得如此之快。”

單日磾道:“‘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順,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這場大洪水,如同天罰一般,將北軍一掃而空,這不正說明劉君乃是上天所佑之人嗎。”

看到單日磾在自己面前引經據典,劉景心裡頗覺有趣,他麾下衆將,有單日磾這個文化水平的,估計一隻手都湊不出。

“如今北軍盡沒,臨湘業已收復,將北軍殘餘徹底逐出長沙,只剩下時間的問題。”劉景感慨道:“長江以南,皆入我囊中,總算能稍稍施展拳腳了。”

單日磾道:“劉君心懷大志,昔日勢小,不足以伸張,如今據有荊南,自當展志雄飛。”

劉景微微頷首,問道:“翁叔,你日後有什麼打算?”

單日磾自然知道劉景話中的意思,以前荊南局勢不明,劉景勢力也比較弱小,單日磾即便想要帶領衡山部衆歸附,劉景也沒能力接收。因此一直以來,單日磾算是一個較爲獨立的勢力。

現在就不一樣了,劉景據有荊南,幾乎成爲定局,其勢力橫跨數郡,地方千里,戶口百萬,毫無疑問已是一方諸侯了。

而單日磾,從他改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乃是一個有雄心抱負的人,在衡山稱王稱霸實非他所願,效仿金日磾,以蠻夷之身,立不世之功,纔是他的理想。

劉景,就是他的漢武帝,因此單日磾毫不猶豫地回道:“我這條命乃是劉君所救,我能有今日的成就,也皆是拜劉君所賜。如劉君不棄,我願率數萬衡山部民,歸於劉君麾下,爲劉君衝鋒陷陣,平討不服。”

“哈哈……”劉景大笑着說道:“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啊。”

東漢以來,長江以南諸郡人口,相比於西漢時期,簡直堪稱“爆炸式”增長,少者人口連翻兩三倍,多者翻了七八倍不止,一方面是漢民的自然繁衍,另一方面,則是與本朝執行的“徽外蠻夷內附”政策有關。

遠者不提,就以近幾十年爲例:

順帝時期,荊南的武陵郡太守李進上書,認爲蠻夷歸順漢朝已久,可比漢人,應增其租賦,朝中天子及百官議者都認爲可行,只有虞詡認爲貿然增加稅賦,必會導致蠻夷怨叛。天子不聽虞詡勸告,結果嶺南蠻夷果然殺吏反叛,大亂持續長達數年之久。

桓帝時期,揚州丹陽郡宣城縣長抗徐,將森林遠藪中“椎髻鳥語”之人大量移徙至縣城附近,編戶齊民,後來擔任長沙太守時,同樣招誘大量荊蠻內附。

靈帝時期,交州鬱林郡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十數萬烏滸蠻人,並在鬱林郡西部一口氣設立七個縣,來安置他們。

長沙、零陵二郡順帝時人口曾一度突破百萬之數,然而零陵郡漢民只佔總數不到四成。長沙郡稍多一些,也只是過半而已。

匆匆六十年過去,大漢帝國持續不斷衰敗,直至徹底失去對長江以南諸郡的控制力,長沙、零陵郡內曾經內附的荊蠻多已散去,而今在籍者不能有數萬。

亂世之中,人口最珍貴,人口越多,能夠徵到的賦稅就越多,能夠招募的兵力也就越多。

當漢民人口短時間內無法大量增加時,吸引蠻夷內附,對統治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蠻夷貢獻的賦稅雖遠遠少於漢民,可他們卻是優質的兵員。

三國之中,魏國騎兵部隊大量使用烏桓人、匈奴人。蜀漢軍中也有數以萬計的南中夷人、青羌。東吳就更不用說了,山越是其兵力主要來源,沒有之一。

劉景早有利用單日磾收編衡山荊蠻的打算,當年他不計代價全力資助單日磾回衡山報仇,未嘗沒有這個原因,多年的佈局,到了今天終於獲得了回報。

劉景心裡非常看重單日磾,這與兩人深厚的私交無關,後者心慕華夏,漢化極深,並且有着強烈的上進之心,日後劉景有意讓他率領“熟蠻”,征討山谷之間,不肯賓服的“生蠻”。

劉景命人取來荊南地形城邑圖,鋪陳於書案上,手指在長沙西部畫了一個大大的圈,對單日磾道:“這裡乃是長沙郡西部,範圍北及益陽,南達昭陵,東起臨湘,西至(武陵郡)辰陽,方圓數百里土地,山谷河流衆多,蠻夷質野不馴,兇惡異常,素來不與中國相通。我準備拜你爲長沙西部都尉,治理此地。”

單日磾眉頭不覺皺起,長沙西部都尉是比兩千石武官,他一介荊蠻,能夠擔任此職,不難看出劉景對他的信重。

可問題是,長沙西部這塊地方,可謂是窮山惡水,不比衡山強多少,正待開口,便聽劉景又道:“當然,要想治理此地,絕非易事,策略不宜太過激進,必須要穩紮穩打。”

劉景又指向臨湘以西,湘水支流潙水北岸的一座城邑,介紹道:“此地是臨湘治下寧鄉,和臨湘僅百里之遙,過去有民兩千餘戶,幾乎相當於一縣。你和你的部衆,先暫時駐紮在這裡。”

單日磾一聽駐地離劉景所在的臨湘,只有百里距離,心裡頓時鬆了一口氣,他還真有些怕劉景將他打發到荒郊野嶺。

“劉君考慮得如此周到,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今日回去後便召集諸寨子民,準備遷徙。”

劉景頷首道:“你這邊若是準備好了,遣人來臨湘通知我即可,到時我派船來接你們。”

單日磾點頭稱是。

劉景在衡山鄉住了一夜,翌日一早,便再度啓程出發北上。

而就在同一時間,交州牧張津,七月初率兵從交趾出發,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跋涉,終於進入荊州零陵郡地界。

(本章完)

第164章 動手第475章 妹夫第356章 請婚第136章 婚宴第530章 仁義第376章 出征第37章 邀請第254章 突圍第500章 敗慈第76章 新左史第200章 兵臨第349章 璽書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219章 開戰第526章 薄行第124章 宴會第247章 病逝第198章 招降第533章 勸止第321章 瀏陽第267章 比箭第89章 桃板第44章 單程第390章 責備第228章 斬首第351章 班底第459章 焚橋第514章 後事第530章 仁義第120章 茂才第542章 出兵第77章 赤驥第182章 慈幼第373章 盟約第254章 突圍第176章 親耕第338章 烏滸第248章 心絞第259章 送禮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364章 使者第212章 寫信第490章 盡出第511章 開戰第410章 中箭391.第391章 大敗第165章 猛將第304章 北上第399章 攻城(3)第389章 戰死第451章 水鏡第278章 射中第448章 下馬威第397章 攻城(1)第117章 清茶第378章 策反第206章 逃亡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521章 傾出第246章 名字第325章 泉陵第134章 流淚第246章 名字第227章 火攻第291章 召見第130章 親迎第432章 獻計 (2)第458章 斬羽第512章 伏兵第46章 馬周第224章 潰敗第470章 策論第340章 部督第402章 噩夢第267章 比箭第358章 戰略第26章 市樓第319章 還禮第451章 水鏡第10章 劉伯嗣第534章 歸心第418章 預備第453章 攔路第478章 黃鐘第245章 巡視第55章 鄧瑗第228章 斬首第321章 瀏陽第52章 歸家第387章 夏口第3章 後母第71章 洗手第122章 贈文第447章 高義第343章 斬將第388章 突破第416章 暢談第53章 道歉第355章 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