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比箭

第267章 比箭

在護衛們嚴密的保護下,蒯越一直向後退了數十步才勒馬而止,有些驚魂不定的乾笑道:“哈哈……劉仲達所制連弩,何其利也,今日幾爲其所害!”

賴恭同樣感到後怕,從旁勸道:“長史乃是一軍主帥,當居於萬衆之中,實不該顯於人前,若有萬一,後果不堪設想。”

蒯越嘆道:“伯敬言之有理,是我大意了。”

這時,那名中箭身亡的護衛屍體亦被同伴帶回,蒯越不禁面露哀嘆之色。此人不但是他的護衛,亦是追隨他多年的門客。

他出身大族,門客衆多,當年他力主建議劉表誅殺宗賊,派遣門下所“素養者”,即有修養及才能的人,以利誘來數十宗賊,然後皆坐殺之,遂並其等部曲。

此人雖然談不上“素養者”,卻對自己極爲忠心,就這麼死了,蒯越甚覺可惜,沉聲道:“此人跟隨我多年,盡心盡力,今戰死沙場,不可讓他埋骨他鄉,使親人難以祭拜,當載以上好棺柩,送歸鄉里。”

“諾。”

周圍護衛聽聞蒯越之言,心頭皆是一暖,能夠追隨這樣的主人,雖赴湯蹈火,死亦無辭也。

蒯越最後深深地看了一眼酃縣城頭,撥轉馬頭,歸入陣中。

隨後,一陣陣金鼓聲中,荊州大軍掉頭向南而行,直至抵達一片山林地帶,此地名爲“歸雁山”,據賴恭說,鴻雁秋季南飛,到此爲止,故名歸雁山。

蒯越決定依山臨水,建立營地,沒辦法,酃縣方圓十數裡內的村落,已經盡被劉景毀去,荊州軍不得不從零開始修建營壘。

蒯越命降卒、羸兵、民壯,上山入林,各伐一樹,製作木柵、鹿角,充作營壘外壁,另外又讓人在營外挖掘一道寬達丈餘的壕塹。

正所謂人多力量大,等到天色漸黑時,營壘已是初具規模。

當日夜,蒯越在大帳內召集麾下諸校尉、中郎將,商討對策。

面對酃縣這等銅牆鐵壁般的堅城,雲梯蟻附,是下下之策,《孫子兵法》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蒯越與衆將敲定了“不欲強攻”的基調,霍篤率先出言道:

“敵人有連弩,威力甚大,加之城備周詳,我等堆土山、立樓櫓,與之對射,恐怕很難佔到便宜。”他以別部司馬的身份隨軍南下作戰,攻克臨湘後,累積戰功,升任爲討賊校尉。

“不若暗鑿地道……”另一名校尉馮習開口道。他和霍篤一樣,也是南郡人,事實上荊州水步軍,包括主帥蒯越、蔡瑁在內,大部分將領都是南郡人。

一來南郡囊括了襄陽、江陵等地,是劉表治下的核心之地。

二來北方的南陽、章陵二郡,以抵禦中原爲主,東部的江夏郡,以防備江東爲主,唯有荊南本地的武陵郡,援兵數千,但武陵人在軍中根本沒有話語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南郡人的手中。

馮習字休元,年約二十餘歲,一張四方臉,高鼻闊嘴,目光堅毅,有一種沉穩的氣度。

與地方豪族出身的霍篤不同,馮習出自寒家,其少以豪俠著稱,頗能得人死力,臨湘之役,由於功高,屢屢受到提拔,乃是荊州軍中最年輕的校尉之一。

蒯越微微頷首,如果不想拿士卒性命去填酃縣這個無底洞,暗鑿地道確實是一個可行之法。

督軍從事鄧方道:“地突雖是良法,卻易被敵人察覺,不若明以衝車攻之,暗則開鑿地道,兩相結合,相得益彰。”

鄧方字孔山,其是南郡秭歸大姓鄧氏出身,爲人輕財果毅,頗有威信,是以被劉表委以荊州刺史部督軍從事一職。

衝車也是能夠極大降低士卒傷亡的攻城手段之一,蒯越聽得連連點頭,沉吟片刻後,說道:

“鄧從事之言深合我心。自明日起,全軍明裡修造戰具、負土填壕……令敵人無暇分心他顧,暗裡則挖掘地道……”

“諾。”諸將皆起身應道。

次日平旦,天色將亮未亮之際,荊州軍將士皆已飽餐準備就緒,蒯越將全軍一分爲二。

一部留在營壘,繼續上山入林,採伐木材,製作衝車,以及雲梯、井闌等攻城戰具。

一部由蒯越率領進逼酃縣城下,在劉景軍的眼皮子底下,大張旗鼓的讓降卒、羸兵、民壯以囊裝土,填充護城河,並堆土爲山。同時,蒯越使門下精於土木之人,暗暗考察酃縣周邊地形,以決定挖掘地道的位置。

劉景從多年前就開始爲今日之戰做準備了,光是弓弩箭矢,就儲存了多達百餘萬支。

因此,當荊州軍的降卒、羸兵、民壯負土推車,剛一接近酃縣寬達五丈許的護城河,立刻便遭到了劉景軍的瘋狂打擊。

在荊州軍的視野中,酃縣城頭忽然絃聲大作,緊接着飄下一片由箭矢組成的雲雨,耳邊到處都是箭矢撕裂空氣的厲嘯之聲。

最可怕的是,雲雨之中夾雜着長四尺餘,粗數寸的巨大弩箭,除非是有幸躲在楯車之後,否則不管是木楯,抑或襦鎧,面對這種弩箭,皆如紙糊一般脆弱不堪。而本就缺乏防護的羸兵、民壯,更是沒有半點抵抗之力。

蔡升、馬周、褚方、韓廣皆立於城牆之上,幾人互相之間,頗有較量之心,親自挽弓射之。

其中以韓廣爲最,其不愧是出自於西涼,以善射著稱,可謂是例無虛發,箭箭奪人性命。

褚方則其次,他雖然沒有韓廣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的本領,但殺傷率也頗爲客觀。

蔡升和馬周相比於褚方,還要遜色一籌,畢竟他倆不同於韓廣、褚方,曾爲軍將,二人以前只是市井遊俠,精於鬥劍,而不通弓馬,直到近年投身軍旅,纔開始認真學習騎射的本領。

不過韓廣也並非沒有對手,其麾下阿僕,乃是羌胡中的“射鵰手”,但有所發,無不中的,箭術之精,絲毫不弱於韓廣。兩人便如同兩臺精密的殺人機器,取箭、開弓、射箭……沒過多久,便相繼射空了壺中箭矢。

(本章完)

第156章 邀請第479章 蒼梧第390章 責備第477章 要求第403章 破城第446章 入城第123章 赴宴第438章 勸降第164章 動手第240章 說和第281章 面見第153章 龔氏第499章 縊殺第427章 身當第43章 荊蠻第88章 臘月第105章 八陣第544章 葛周第316章 禁酒第226章 死第212章 寫信第124章 宴會第172章 出兵第470章 策論第13章 張羨第263章 水戰(下)第436章 託孤第157章 仁和第477章 要求第127章 襦鎧第281章 面見第380章 津鄉第339章 出戰第360章 獻計第119章 內憂第13章 張羨第143章 縣丞第124章 宴會第149章 要求第8章 腫足第500章 敗慈第400章 大雨第53章 道歉第448章 下馬威第259章 送禮第96章 建安第516章 夜取第463章 三郡第278章 射中第52章 歸家第243章 學官第213章 女誡第297章 除孝第264章 突襲第30章 陶觀第150章 開戰第118章 劉表第394章 夜襲第219章 開戰第519章 抵達第353章第402章 噩夢第324章 膝席第160章 搶權第81章 必須死第154章 縣舍第523章 南下第379章 屈服第64章 擒獲第478章 黃鐘第340章 部督第535章 人望第53章 道歉第5章 虎頭第293章 奇策第544章 葛周第220章 拍擊第190章 三窟第481章 團圓第318章 放歸第392章 落幕第151章 全殲第445章 薦才第545章 對策第375章 返回第54章 鄧攸第109章 難題第244章 生子第149章 要求第132章 同席第200章 兵臨第419章 猛將第504章 進兵第484章 丹陽第282章 建言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19章 開戰第78章 曬書第406章 打擊第64章 擒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