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第261章

六月末,荊州軍的前鋒部隊抵達酃縣北,湘、耒、承三水交匯之處,與酃縣隔江遙遙相望。

荊州軍軍紀鬆弛,士卒多有脫離隊伍者,或脫胄解甲、或臥於地面、或臨河小解,肆無忌憚的挑釁江對岸的劉景軍將士。

劉景此時便與諸將站在酃縣的北城牆上,居高臨下眺望江對岸的荊州軍,神色平靜而從容。

其頭上戴着甲札式拼接兜鍪,足以覆蓋頭部、面頰、頸項,身上則披着連綴式魚鱗袍鎧,軀體、四肢皆在甲衣保護之下,全身只有雙手、雙腳裸露於外,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

蔡升身被精甲,器宇軒昂,站在劉景身後一步,眼見荊州軍醜態畢露,面色深沉地道:“劉君,不如趁着北軍新至,陣腳未穩之際,渡河擊之,北軍自恃強大,必以爲我們不敢出擊。”

“不可。”劉瑍立刻出言反對,“蒯異度乃是深中足智,善於計略之輩,這說不定是他故意露出的破綻,實則已設下埋伏,引誘我等入網。何況現今敵強我弱,冒然出擊,勝則不足致勝,敗則將士震恐,願明廷三思。”

劉景想了想,雙方這一戰,絕非一時半刻所能結束,註定是一場漫長且艱苦的戰鬥。如此一來,自己手中每一分力量都十分寶貴,實在沒有必要冒險。

劉景緩緩道:“文朗的擔憂不無道理,現在不宜輕舉妄動,免得給敵人以可乘之機。酃縣城防固若金湯,牢不可破,我們當據守酃縣,以不變應萬變。”

就在劉景等人談論敵人時,敵人又何嘗不是在談論他們。

距離荊州軍前鋒營以北數裡的一座茂密叢林中,劉磐、黃忠率領步騎四千餘人,靜靜地隱伏於內,其用意不言自明。

劉磐倚樹箕踞而坐,兜鍪、兵器放置一旁,一邊啃着乾硬粗糲的糗糒,一邊問黃忠道:“漢升,你說劉仲達會不會上鉤?”

姿貌雄偉的黃忠沉聲道:“我對劉仲達瞭解不多,從去年與蔡軍師那一戰來看,他敢於離開酃縣,北上百里設伏,當是一位敢於行險之人,或許會上鉤。”

劉磐三兩口吞下糗糒,隨手拍去手中的糗糒殘渣,說道:“最好是劉仲達自己親自率軍前來,只要解決了他,莫說酃縣,零陵、桂陽二郡亦可傳檄而定。”

黃忠搖頭道:“劉仲達以才、德著於荊楚,雖胸有韜略,卻非履鋒蹈刃之人,似這種兩軍短兵相接,他多半不會親來。”

劉磐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癡心妄想了,道:“劉仲達不來,褚子平也可,上次在臨湘被他逃過一劫,這次我必斬其於刀下。”

褚方爲人孝勇、忠義,即便是敵人,黃忠心裡對他亦不免充滿敬意,說道:“褚子平是一個義士,可惜他與張長沙、劉仲達牽連甚深,不能歸順將軍。”

劉磐瞥了黃忠一眼,搖頭道:“除非劉仲達聚衆而降,不然褚子平絕難順服。”

黃忠嘆道:“他若死在荊南,就太可惜了。”

劉磐默然無語,他和黃忠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待問題自然也就不同,他是劉表的侄子,是荊州的統治者之一,不管身爲敵人的褚方多麼人才難得,他都不會心存一絲憐憫,必殺之而後快。

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轉眼間從上午來到午後,劉磐和黃忠苦等兩個時辰,前方卻始終不見“動靜”,毫無疑問,他們的打算落空了,劉景沒有上鉤。

劉磐無奈之下,只能率軍與前部會合,此時前部將士正在耒水北岸修築營壘。

雖然知道劉景軍前來偷襲的機率不大,但劉磐爲了有備無患,還是讓黃忠領一部兵馬,人不解甲、馬不卸鞍,隨時待命。

直到傍晚,酃縣城中的劉景軍仍然沒有動靜,倒是期間劉景水軍有所行動,數十艘大小船艦遊弋於湘、耒二水間。

所幸荊州軍的營壘距離耒水尚有一段距離,加之劉景水軍無意上岸作戰,僅僅只是起到騷擾、震懾的作用,並沒有給荊州軍造成多少麻煩。

次日,數萬荊州水步軍浩浩蕩蕩而至,水軍船艦舳艫相連,帆檣如雲,鋪天蓋地,而陸軍則宛若一條鋼鐵巨龍,旌旗蔽日,矛戟成林,望之不覺令人膽寒。

蒯越安然地坐在車中,他昨日就知道自己的計劃落空了,心裡雖有些小小失望,可也僅此而已,如果劉景這麼容易對付,就不會讓劉表和他大感頭痛了。

蒯越抵達耒水河畔營壘,並沒有立刻展開行動,而是決定全軍休整兩日,大軍長途跋涉數百里,歷經十餘日,總要給將士一個喘息之機。

將士安心休息,蒯越卻不願枯坐營中,他在劉磐、黃忠及騎兵的護衛下,四處考察地形。

在出兵前,蒯越就已經幾乎翻爛了荊南的地形圖,酃縣自然是重點中的重點,然而地圖即使畫得再精細,也終究有不及的地方,還是要親自實地考察一番。

酃縣新城,北倚承水,西臨湘水,乃是一個不規則的長方形,其上銳下寬,直如一把利劍。

由於承水、湘水乃酃縣天然的護城河,酃縣北、東兩側均不可攻,而酃縣之西,則是一片湖泊,因在城西,故稱之爲“西湖”。也就是說,西側地勢狹窄,亦難以佈置重兵,只有酃縣南側,地勢開闊,可以全力施爲。

而想要到達酃縣之南,有兩條路,最簡單的方法無疑便是從湘水登岸,不過這有一個前提,就是劉景水軍不能爲害。

這意味着荊州軍必須要在短時間內擊敗劉景水軍,哪怕以蔡瑁的自負亦不敢誇下如此海口。

第二條路,則是橫渡酃縣北面的承水,然後再繞到酃縣之南,雖然過程有些麻煩,且有被劉景軍半渡而擊的危險,但相比於第一條路,則要容易多了。

蒯越本人更傾向第二條路,當然,他不會貿然採取行動,他準備先看看水軍的情況再說。不然蔡瑁萬一被劉景水軍擊敗,他和他的大軍立成甕中之鱉。

(本章完)

第413章 潘濬第319章 還禮第288章 義士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61章第34章 志向第369章 出使第308章 遺願第157章 仁和第110章 主簿第166章 崩潰第443章 韓暨第474章 柤中第22章 交談第9章 躬耕養客第91章 壁畫第335章 十哲第50章 寶珠第181章 棄嬰第458章 斬羽第217章 牀弩第66章 徙邊第545章 對策第326章 相遇第324章 膝席第97章 目的第304章 北上第286章 軍令第527章 有君第313章 隆中第35章 馬周第450章 官學第535章 人望第77章 赤驥第172章 出兵第493章 猝遇第320章 來投第367章 跛馬第168章 募兵第432章 獻計 (2)第143章 縣丞第135章 歸來第209章 攻城第336章 區景第186章 八月第219章 開戰第120章 茂才第298章 歸來第351章 班底第4章 賴慈第119章 內憂第486章 主力第421章 三英第369章 出使第255章 後續第16章 決定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188章 三年第180章 回鄉第390章 責備第371章 慰問第341章 衝鋒第370章 同州第244章 生子第254章 突圍第421章 三英第361章 巨樓第495章 鐵樓第432章 獻計 (2)第424章 入陣第148章 警鼓第446章 入城第16章 決定第523章 南下第355章 立春第98章 高利貸第313章 隆中第282章 建言第140章 二年第341章 衝鋒第519章 抵達第3章 後母第334章 洗兵第51章 區雄第506章 桃李第196章 招攬第170章 斬首第20章 南陽來客第531章 放歸第110章 主簿第11章 帶經耕鋤第20章 南陽來客第230章 敗走第296章 捷報第507章 占卜第543章 刺孫第13章 張羨第31章 蔡升第297章 除孝第167章 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