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敗走

第230章 敗走

馬周策馬撞向敵陣櫓楯之牆,手中長矛一甩,刺翻一人。

只是敵陣矛戟成林,弓弩成羣,馬周胯下戰馬胸頸部位,接連中招,戰馬悲鳴一聲,揚起前蹄倒地,馬周被甩下馬背,幾乎是頭部朝下,狠狠貫在地上。

幸虧此處臨近湘水,土質鬆軟,加上馬周兜鍪內有鹿皮內襯,總算避免了腦袋開花的命運。

不過這一下也着實摔得不輕,當他暈頭轉向的爬起來,尚未搞清楚方向,楯牆內便接連探出數支鋒利的長矛,迎面搠至。

危急時刻,馬周雜眉一挑,雙目圓瞪,發出一聲雷霆般的吼聲,拔刀左劈右砍,連斷兩矛,第三支矛卻乘機戳中他的胸口。

所幸他身上袍鎧十分精良,矛鋒穿透甲片後,僅刺破皮肉少許。

馬周吃痛,左手握住矛杆,拔出後猛地用力一扯,敵方士卒一時不備,直接被他扯出楯牆,馬周隨即手起刀落,一刀將其梟首,鮮血霎時間瀑布一般灑落。

此時馬周的左右兩側,劉景軍將士猶如驚濤拍岸一般,連綿不絕地衝擊着荊州軍圓陣楯牆。

在這種捨生忘死,一往無前的攻勢下,荊州軍楯牆雖被衝得凹凸不平,卻顯得韌性十足,硬是頂住了劉景軍洶涌的“洪流”。

反觀荊州軍楯牆之下,短短片刻工夫,劉景軍就出現了巨大的傷亡,武器零落,屍體枕藉。

馬周迎難而上,三衝楯牆,卻是三度被敵陣矛戟逼退回來,氣得他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馬周這邊一時難以突破,但另一邊的蔡升、韓廣二人,卻是在不久之後,憑藉個人“勇冠三軍”的勇武,率衆強推楯牆,登鋒履刃,一舉攻破了荊州軍的鐵桶陣。

蔡升、韓廣衝鋒在前,於敵羣之中往來衝殺,莫有能當者,所謂虎入羊羣,亦不外如此。

《吳子》有云:“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

猛將乃一軍之表率,劉景軍士卒緊隨蔡升、韓廣的腳步,潮水般沖垮荊州軍的陣地,之後對潰卒一路窮追猛打,大砍大殺。

側翼一破,圓陣便像是被戳破了的皮球,正面的荊州軍士卒陷入極大恐慌,幾將崩潰。

劉景見此,果斷集合一支人數超過百人的騎兵出擊,最終成爲壓垮荊州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轟隆隆……轟隆隆……”

奔騰的馬蹄聲,激昂的喊殺聲,上百騎兵列雁形之陣馳進,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荊州軍陣地。

騎兵尚未接近,荊州軍士卒就崩潰了,丟盔卸甲,豕突奔逃,不顧一切的向湘水岸邊逃去。

此刻習珍已經難以制止部曲的潰敗之勢,身體被蜂擁而逃的潰兵撞得左搖右擺,險些摔倒。

“校尉……”幾名親衛拉住習珍的手臂,臉上無不帶着驚慌地喊道:“快走!快走!遲則晚矣。”一邊說,一邊拖拽習珍。

習珍嘆了一口氣,這會蔡和部大多數士卒皆已安全退回水上,他也算勉強完成了斷後的任務,便任由親衛、潰兵裹挾,逃往湘水岸邊。

率領百騎的乃是劉亮、馬周及羌胡阿僕,三人率先突入潰兵之內,揮舞刀矟,肆意砍殺。

尤其是阿僕,其人身長八尺餘,臂力絕倫,馬矟之鋒甚銳。並且其十分精於騎射,可謂弦無虛發,追擊過程中,專殺軍官,自曲長以下,死在他手中的已有七八人。

而蔡升、韓广部距離岸邊更近,在將側翼的荊州軍潰兵趕下湘水後,調頭截住習珍等人。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習珍等人幾乎陷入絕境,爲了活命,敗兵們奮起最後的餘勇,狠狠撞上蔡升、韓广部。

然而他們即便孤注一擲,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撼動蔡升、韓广部分毫。隨後他們便遭到了背後劉景軍騎兵的踐踏。

眼見部曲將被劉景軍圍殲,習珍四處奔跑,仗劍疾呼,將僅剩的幾十名士卒收攏,結成圓陣,勉強獲得苟延殘喘的機會。

蔡和神情惶恐,不住望着南岸及西南方向,勸蔡瑁道:“從兄,習校尉陷入重圍,以如今形勢,恐怕將凶多吉少……不如……”

“衆目睽睽之下,你讓我拋棄習校尉?”蔡瑁怒視蔡和道。

習珍可不是什麼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他是襄陽習氏的嫡系子弟,蔡瑁今日若是當衆拋棄習珍,日後回到襄陽,必會受到習氏的指責與非難。

蔡瑁雖然不懼習氏,然而襄陽各大族冠姓之間,世代聯姻,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到萬不得已,他絕不想與習氏交惡。

蔡和麪紅耳赤的辯解道:“形勢如此,爲之奈何?就算從兄現在派出手中全部兵力,也很難救出習校尉。況且,繼續停留於此,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我們豈能爲救一人而涉險,從兄乃是一軍主帥,不能不察。”

“……”蔡瑁陷入沉默。

“敵船……敵船……”荊州水軍將士忽然驚恐的大叫起來。

只見西南方向蜿蜒的水道,轉出大批艨艟、鬥艦,舳艫相連,帆檣旗幟如雲,蔽江而下。

“從兄……”蔡和焦急道。

蔡瑁面目赤紅,幾乎將牙齒咬碎,才吐出一個“撤”字。

蔡瑁撤退的命令一下,荊州軍將士不禁長舒一口氣,當即調轉船頭,划動櫓棹,競相逃命。

不過湘水兩岸的劉景軍及荊蠻,顯然不想他們輕易逃脫,一時間箭矢遮天蓋地,如雨而落。

所幸荊州軍撤退時乃是順流,沒過多久便成功脫離劉景軍的攻擊範圍,與後軍會合。

直到這時,蔡瑁才得知後軍情況,他們剛纔遭到了敵人火船襲擊,被焚十餘艘大艦,相比於全軍覆沒的前軍,慘遭重創的中軍,這點損失簡直是微不足道。

蔡瑁心下稍安,然而當他瞥見後方緊追不捨的劉景艦隊,頓時感到大爲光火,對方連《兵法》:“歸師勿掩”的道理都不懂嗎?何必逼迫如此之甚?

氣憤歸氣憤,蔡瑁卻沒有反身再戰的勇氣,只能灰溜溜北逃。

(本章完)

第28章 暢談第131章 嫁妝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93章 奇策第184章 七夕第483章 定議第485章 誓師第390章 責備第474章 柤中第419章 猛將第142章 計劃第258章第90章 朝會第337章 同符第205章 失望第7章 劍術書法第478章 黃鐘第450章 官學第111章 歸來第175章 授田第30章 陶觀第417章 柤中第260章第128章 甘寧第528章 惡氣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79章 連雨第363章 攬才第402章 噩夢第485章 誓師第295章 召見第22章 交談第268章 填塹第401章 城塌第376章 出征第364章 使者第348章 南下第461章 守節第490章 盡出第264章 突襲第402章 噩夢第242章 三爵第444章 東曹掾第345章 騎兵第321章 瀏陽第423章 戰死第162章 免役第65章 後續第393章 破城第105章 八陣第130章 親迎第122章 贈文第274章 攻城(下)第364章 使者第136章 婚宴第232章 負傷第133章 鄧芝第9章 躬耕養客第118章 劉表第109章 難題第8章 腫足第282章 建言第178章 來接第405章 防疫第6章 葛生第263章 水戰(下)第268章 填塹第101章 招撫第502章 選將第371章 慰問第250章 說服第288章 義士第321章 瀏陽第247章 病逝第267章 比箭第180章 回鄉第187章 袍鎧第516章 夜取第251章 入主第484章 丹陽第541章 有望第181章 棄嬰第70章 攤牌第483章 定議第435章 裴司第150章 開戰第437章 薨第456章 房陵第170章 斬首第240章 說和第209章 攻城第453章 攔路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395章 悲涼第506章 桃李第370章 同州第138章 徵辟第449章 隱戶第430章 落幕第262章 水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