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流淚

第134章 流淚

未來的南陽,不僅兵禍連連,而且瘟疫橫行,出身南陽的張仲景在其著作《傷寒雜病論》中提到:自建安以來,不到十年時間裡,其宗族二百餘口人,死亡三分之二,其中七成死於傷寒,堪稱滅族之災。

可惜這些話劉景沒法和鄧攸明言,只能儘量將形勢說得嚴重些,引起鄧攸足夠的重視。

鄧攸絕對相信劉景的判斷,但他能做的卻着實有限,首先,他擔任侍中達十餘載,常伴君側,在族中頗有影響力,可也沒有達到一言而決的地步,哪怕是族長也沒有這個權力。

其次,他相信劉景的判斷,其他鄧氏族人就未必了,甚至可能不屑一顧。說到底,這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推論”,會不會發生誰也不敢保證。就因爲劉景說南陽未來局勢不妙,就鬧得風聲鶴唳?他們要真這麼做,還不得被世人笑話死。

鄧攸對此別無辦法,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劉景登上大艦,向岸上的鄧攸、鄧芝、甘寧等人揮手作別。

甘寧、鄧芝可謂是此次新野之行的最大收穫,他現在不過是區區百石吏,連一塊地盤都沒有,自然無法招攬二人。

但是,當有一日他崛起於荊南,他敢斷定,二人必會跋涉千里,投奔而來。

這就是先期投資的好處,他很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直到岸上送別之人再難看清,劉景才反身走入大艦尾樓,阿姝、阿孌諸婢皆候在一樓,見到他紛紛行禮道:“劉君……”

阿喜圓圓的小臉滿是擔憂之色,大着膽子說道:“劉君,你快去看看女郎吧,女郎、女郎哭了,小婢從沒見女郎哭過。”

劉景輕輕頷首,表示知道了,隨即步履輕緩地登上二樓。

此時高髻麗裝的鄧瑗正倚着後窗,蓄滿淚水的眼眸竭力捕捉遠方某道模糊不清的身影,聽到腳步聲,她急忙揚袖掩面,悄悄拭淚。

劉景心道:“她可真是一個要強的女孩子。”昨日親迎與家人作別,她沒有哭,剛纔岸邊與父兄辭行,她也沒有哭,等到四下無人時,才默默流下淚水,這讓他怎能不心生憐惜呢。

“少君……”劉景心中一片柔情,輕聲喚道。

鄧瑗聲音中帶着一絲哭腔說道:“我非眷戀家庭,只是想到自己遠嫁長沙,此生再也沒有機會服侍父母,一時情難自禁……”

“人之所以爲世間萬物之靈長,就是因爲人擁有感情。”劉景爲了安慰鄧瑗,不惜自揭道:“我昔日離家外出遊學,與兄嫂分別時也曾哭過。”

鄧瑗聞言放下衣袖,雙眼紅紅的看着他。

劉景未免她着涼,將後窗關上,問道:“少君,你以前從未乘船遠行吧?”

鄧瑗點頭回道:“嗯,我雖然沒有乘船遠行的經驗,卻常常乘坐家中連舫,遊玩淯水。”

劉景道:“兩者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此次回長沙,預計會超過二十日,少君若是身體有任何不適,一定要告訴我,不要自己忍耐。船上載有車馬,大不了捨棄水路,改走陸路。”

面對劉景的關懷備至,鄧瑗只覺心中溫暖極了,大大緩解了與父母兄長離別的悲意,頷首道:“我知道了。”

此刻正是鄧瑗最彷徨無助的時候,劉景自然要寸步不離的陪在她身旁,給予安慰,這時候往往能夠快速增進雙方感情。

…………

船隊連行兩日有餘,十月十二日傍晚,順利抵達襄陽城外。

劉景晚間宿於襄陽都亭,次日也沒有急着離開,而是同樣舉辦了一場餞別宴。

劉景的“名號”還是很響亮的,當日赴宴者多爲南北衣冠之士,稱得上名士如雲,不過與之前老師宋忠舉辦的宴會相比,卻又不免黯然失色。沒辦法,兩人號召力相差甚遠,別說劉景,就算放眼整個荊州,號召力超過宋忠的,又能有幾人?

宴會諸人盛情難卻,劉景爲此一拖再拖,直到午後時分,再拖不得,才結束宴會。劉景離開之際,漢水口岸,送者上百人,圍觀數百人,氣氛異常熱烈。

劉表爲表示對他的重視,特意派遣自己的主簿蒯良趕來相送。

對方不僅代表荊州之主劉表,自身亦是襄陽名士,劉景自然表現出了極大的尊重,一再表示感謝,攀談良久。

而後,他來到宋忠、賴恭面前,向兩人辭行,接着是潘濬、王粲……

最後,是諸葛亮,劉景用力的握着他的手,諸葛亮之前隨他北上迎親,兩人朝夕相處十餘日,該說的話早就已經說完了,僅僅叮囑幾句,接着道了一聲“珍重”,就轉身灑脫的離去。

諸葛亮靜靜地望着劉景的背影,有些話即使劉景從來沒有說過,但他卻能隱隱感覺到,兩人此次一別,再相見,恐怕會比想象的更久。那時,劉景會以什麼身份出現在他的面前呢?反正絕對不會是百石小吏就是了。

諸葛亮極爲了解劉景,他神智天授,心懷大志,才器無雙,絕對不是長沙太守張羨能夠駕馭得了的,甚至,諸葛亮私以爲,連荊州牧劉表也駕馭不了他……

“仲達,你會走到哪一步呢?——我也要更加努力才行……”諸葛亮心中默默道。

他是一個內心非常驕傲的人,絕不希望兩人再見時,他仍舊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平凡少年。

…………

劉景船隊順漢水而下,繼續走漢、江路線,事實上入冬後,夏水已經枯竭,就算他想冒險抄近路也不行。

冬季正是衣食匱乏之時,水上盜賊非常多,漢水一帶人煙稠密,安全還算有所保障,然而一進入長江,形勢立時不同。

劉景船隊規模不小,更有三艘“鬥艦級”大船護航,足以令大部分盜賊望而卻步,可仍然有一些受困於飢乏的盜賊選擇鋌而走險,結果自然是被船上裝備精良的士卒殺得片甲不留。

劉景船隊,不說三艘“鬥艦級”大船每船皆載有六十士卒,堪稱水上移動城堡,就算是其他六艘普通船隻,每船亦有二十士卒,缺衣少食,裝備簡陋的盜匪碰到他們,完全不是對手。

(本章完)

第12章 質書救鄰第339章 出戰391.第391章 大敗第238章 求援第287章 自刎第328章 許都第504章 進兵第222章第171章 結束第399章 攻城(3)第51章 區雄第438章 勸降第300章 召集第360章 獻計第270章 醫所第176章 親耕第340章 部督第419章 猛將第337章 同符第406章 打擊第153章 龔氏第140章 二年第342章 陷陣第341章 衝鋒第197章 喜事第192章 開戰第208章 斬殺第475章 妹夫第215章 南下第431章 獻計第507章 占卜第218章 樓船第376章 出征第526章 薄行第267章 比箭第292章 救治第410章 中箭第370章 同州第534章 歸心第461章 守節第7章 劍術書法第353章第470章 策論第510章 計成第224章 潰敗第258章第479章 蒼梧第529章 詔書第344章 中箭第528章 惡氣第478章 黃鐘第450章 官學第41章 吟詩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75章 授田第272章 魏延第524章 馬尾第454章 委蛇第315章 甘寧第269章 地突第203章 魄力第305章 內附第412章 刺史第372章 召見第448章 下馬威第13章 張羨第87章 請醫第230章 敗走第251章 入主第243章 學官第452章 自白第278章 射中第21章 未婚妻第335章 十哲第28章 暢談第18章 劉蟠第400章 大雨第512章 伏兵第430章 落幕第504章 進兵第141章 酃縣第485章 誓師第49章 醫聖第229章 鳴金第128章 甘寧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67章 收穫第383章 李嚴第538章 董和第490章 盡出第486章 主力第479章 蒼梧第188章 三年第127章 襦鎧第503章 餓虎第439章 文聘第252章 週歲第207章 合兵第240章 說和第256章 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