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略

梅赫利斯到達刻赤半島後果然“不負衆望”。

他一上任“檢查工作”就幹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正在構築工事的蘇軍士兵停止手上的工作。

這讓人有些無法想像,因爲刻赤半島是一個18公里寬75公里縱深的條狀區域,蘇軍共有347輛坦克、3577門大炮、400架飛機以及259622名士兵擠在這裡,他們應該利用這些兵力和資源在前方建立一道又一道防線使德軍寸步難行,而赫梅利斯居然下令停止構築工事。

爲此,克里木方面軍參謀長托爾布欣就找到了赫梅利斯憤怒的說道:“您不能這樣做,赫梅利斯同志,這會讓我們的軍隊陷於危險之中,如果敵人的坦克對我們發起進攻的話,我們將沒有任何反應時間!”

“不用擔心這個,托爾布欣同志!”赫梅利斯看着地圖顯得信心十足,雖然他幾乎就看不懂地圖:“就像我所說的,構築工事是種懦弱的行爲,我們要的是進攻,明白嗎?進攻!如果我們在敵人發起進攻前就把他們打垮,他們就不會有攻進我們陣地的機會了。所以,如果要構築工事的話,就把它們建到敵人的陣地上去!”

“可是構築工事與進攻並不衝突,赫梅利斯同志!”托爾布欣堅持自己的觀點:“我們可以在完備工事的基礎上發起進攻,這樣即便進攻失利我們也會有可以撤退和駐守的地方!”

“我說過了,托爾布欣同志!”赫梅利斯憤怒的擡起了頭望向托爾布欣:“我們的任務是進攻,而且絕不會失敗,所以……爲什麼不讓士兵們省下點力氣用在進攻上呢?”

托爾布欣意識到自己沒法說服赫梅利斯,於是只能無奈的回答道:“是,赫梅利斯同志,我服從命令!”

“你可以走了!”赫梅利斯說。

赫梅利斯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撤銷了托爾布欣參謀長的職務,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助手也就是另一名政治代表韋內奇少將。

這可以說是一個昏招也可以說是一個神來之筆。

說它是昏招,是因爲這個托爾布欣少將參謀長是個經驗豐富的指揮天才,僅僅因爲不認同赫梅利斯的做法就被撤職了……他或許是克里木方面軍最傑出的指揮員。

說它是個神來之筆,是因爲托爾布欣少將被撤職後不久就調任斯大林格勒軍區副司令,接着又任斯大林格勒軍區第57集團軍司令,他指揮蘇軍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注:1944年成爲蘇聯元帥)

在蘇聯緊鑼密鼓的做進攻準備的同時,德軍也在做着進攻準備。

這裡指的不只是曼施泰因的第11集團軍,而是整個南方集團軍……他們就等着曼施泰因把蘇聯人趕出刻赤半島或者取得決定性勝利將空軍從克里木方向解放出來就全面進攻了。

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斯大林選擇在這時候搶先發起反攻還是正確的,尤其是蘇軍因爲補給線短、兵力充足的原因,他們在莫斯科保衛戰之後補充進了更多的兵力和資源,原則上是可以發起反攻的。

問題就在於斯大林不瞭解自己部隊……如果是蘇軍是像隆美爾的非洲軍團那樣訓練有素那就沒有問題,畢竟攻大於守,進攻一方會有更多的戰略及戰術上的優勢。

但蘇聯軍隊大多缺乏訓練也缺乏通訊裝備無法協同。這樣的部隊如果是用於防禦還好,畢竟他們有保家衛國的勇氣和精神,一條戰壕讓他們呆着,他們就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消滅一切企圖通過戰壕的敵人。

如果用於進攻……他們會像是一盤散沙一樣彼此不知道配合,胡亂朝敵人防線猛衝猛打,這麼打不但無法給敵人防線造成衝擊反會給自己帶來慘重的傷亡消耗自己的資源和有生力量。

所以,斯大林格勒戰役其實不是德軍主動發動的,而是斯大林發動的。

事實上還可以這麼說,只要斯大林明白自己的軍隊在什麼層次上,然後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守勢而不是反攻,德軍根本就沒有實力打到斯大林格勒。

然而,斯大林卻以自己的想像及紙面上的數據想當然的以爲蘇軍比德軍強大然後輕率的發起進攻,這就將蘇軍在這段時間努力積儲起來的超過德軍的資源和力量消耗殆盡,結果讓德軍一個反擊就勢如破竹。

當然,這些都不是德軍需要考慮的,事實上這對德軍有利。

會議上,曼施泰因和軍官們正對着地圖討論着進攻刻赤半島的計劃,秦川則思考着自己的問題:

這情況如果說有利其實也不利。

有利的一面就是德軍能在防禦中消滅大量的蘇軍轉而再次在戰略上佔據主動。

不利,則是因爲接下來德軍進攻的兩個方向也就是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都以失敗告終,這會給德軍以致命的打擊,最終使德軍在整個戰略中處於被動的地位。

總而言之,德軍之所以會在這次戰役中以慘敗告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過於輕敵以爲蘇軍不過是羣烏合之衆,或者也可以說是希特勒胃口太大了,以一個南方集團軍羣同時進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

只要稍有些軍事知識的人都知道,以一個軍事單位實現多個戰略目標是大忌。

希特勒顯然也知道這一點的,所以他纔會將南方集團軍羣分成A、B兩個集團軍羣分別進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

然而這麼做僅僅只是指揮上獨立而已,兵力和補給卻沒有實質的改變,最終使南方集團軍羣潰敗。

讓秦川苦惱的是,現在的德軍似乎正在朝這條路上走。

該怎麼阻止這次失敗再次發生呢?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一回擺在自己面前是兩場戰役:高加索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而且兩場戰役幾乎是同時陷入潰敗。(注:高加索戰役雖然是1943年10月結束,但蘇軍是在1943年1月轉入反攻,同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以失敗告終)

第三百一十章 計劃第四百九十三章 滑翔機第九百零四章 日裔團第九十四章 小勝第四百一十一章 壓制第三百五十九章 坑道防禦(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箭筒第九百五十五章 希望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五百八十五章 鋪路坦克第一百八十六章 混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交界點第七百八十二章 魯曼林中將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箭筒第六百五十七章 戰果第一百一十三章 報告第九百五十四章 草木皆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隱藏第八百零四章 等待第六百八十八章 勒希林第五百七十九章 責任第十五章 學校第五百八十二章 KV坦克第二百三十八章 火箭筒第八百五十三章 看法第三百二十九章 防禦戰術第七百零二章 十月計劃第六百九十四章 失敗第一百三十九章 澳大利亞步兵師第七百五十章 維修部第三百八十八章 公文包第二十四章 命令第七百八十二章 魯曼林中將第四百一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六百五十七章 戰果第六百四十二章 裝甲列車第七十一章 援軍第六百二十一章 石油第六百九十章 笨方法第四百四十二章 飛機飛彈第四百零八章 空降(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偷襲第五百八十六章 刻赤防線第七百一十一章 浮橋第七百八十四章 視察第三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六百四十一章 欺騙第七百七十一章 談話第六百四十一章 欺騙第四百二十三章 炮兵團第四百六十四章 潰兵第八百四十三章 調動(求月票)第四百五十六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目標第四百三十章 阿基米德第一百五十六章 嫉妒第四百一十二章 修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勝利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供第六百七十八章 炮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盆地(求月票)第二百零一章 雖敗猶榮第五百六十六章 佔領第八百五十七章 法國團第四百八十一章 意外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迪歐馬第六百零九章 火戰壕第十一章 信任第四百三十章 阿基米德第六百五十七章 戰果第二百四十三章 高地第三百三十八章 準備第十四章 防線第三百五十五章 倉庫第六百七十五章 貼身戰術第六百八十六章 懲戒營第八百七十六章 保密措施(求月票)第三百六十四章 油田第四百八十三章 地窖第四百二十一章 卡塔尼亞第八百二十九章 普肖爾河第七百四十四章 圍魏救趙第九百五十一章 創意第一百六十九章 地雷第十三章 棒球手第八百七十四章 克拉默第三百零七章 退出第三百九十九章 計劃第九百章 撤退第一百六十六章 計劃第二十八章 沙塵暴第五百六十章 難點第四百七十六章 轟炸第五百四十章 海德里希第一百九十四章 看法第六百三十一章 方向第八百四十五章 順路(求月票)第六百九十章 笨方法第一百六十五章 離間計第七百六十三章 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