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巴頓的計劃

這當然不是秦川有多厲害,而是同樣歷史上有過……當然,這是秦川所知道的歷史。

使用這種坑道的不是別人,正是中越在邊境僵持時所用的坑道構築方式。

中越邊境的地質也同樣潮溼多雨,而且越南還是半年旱季半年雨季,一到雨季那坑道幾乎有一半都是水,中國軍隊在坑道里堅守的士兵們常常是泡在水裡甚至是泡在自己的穢物裡頭的……

中越邊境的戰爭比較特殊,越鬼子可不像英、美等國家那麼嬌氣,他們也同樣會構築坑道,也就是以坑道戰對坑道戰的模式。

有時候敵我之間的坑道近到只有幾米遠,彼此放個屁都能聽見,所以屎啊尿的全都撒在坑道里頭。

這樣在旱季還算好,就是坑道里頭臭了點,但一到了雨季雨水往坑道里倒灌,幹成塊的穢物就全浮在水面上在戰士們眼前晃來晃去……那絕不是件令人賞心悅目的事。

當然,秦川這時構築的坑道與那時的坑道還是有些區別的,那時中國軍人已大批量的使用波紋鋼板了……波紋鋼板就是呈波浪狀起伏不平的鋼板,就像一個個拱橋一樣,它可以很有效的將炮彈的衝擊力分散到周圍的土層裡。

所以,中國軍人是橫着一層圓木蓋一層土,鋪上波紋鋼板加一層土,然後再縱向一層圓木一層土……總之就是鋪到讓自己心裡感覺安全爲止。

但安全感這東西是鋪再多也不夠,何況還是在戰場上。

這樣的坑道有一個缺陷:因爲它是橫向的,整個坑道其實就在山體外不遠,所以如果表面陣地讓敵人完全佔領,坑道很容易被敵掘開並塞進手榴彈、炸藥包之類的。

不過考慮到這一仗並不是像加貝斯防線那樣與敵人僵持軟磨硬泡,更主要的是爲了躲炮、躲敵人戰機的轟炸,地面則要擋住敵人的衝鋒,於是也恰好適用。

在秦川等人在西西里島積極備戰的時候,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威爾等人也在商討着進攻計劃。

盟軍的最高指揮官毫無疑問的是艾森豪威爾,這是英、美做出的共同決定,同時也是丘吉爾向羅斯福的一種讓步……英軍大部份的裝備和補給都來自美國,現在美國甚至都願意直接派兵參與這場幾乎可以說與美國不相關的戰爭中來,英國怎麼說也要給美國一點好處。

於是,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就任命艾森豪威爾上將爲地中海戰區最高司令,英國指揮敦克爾刻大撤退人稱“逃跑將軍”的亞歷山大爲地中海戰區最高副司令。

但實際上盟軍的指揮權卻並不在這艾森豪威爾也不在亞歷山大手裡,直正的指揮權卻是在英第8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手裡。

原因很簡單,艾森豪威爾這個最高總司令沒有實戰經驗,亞歷山大則是個沽名釣譽之徒……敦克爾刻大撤退嚴格來說並不是一場戰鬥,而是在德國人犯錯也就是沒有及時進攻的基礎上動員組織英國的船隻將英國潰軍接回英國。

這個行動的成功的確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因爲它爲英國保存了數十萬有戰鬥經驗的有生力量。

但問題是把亞歷山大換成任何一個將領只怕也能做到這一點。

這並不是說敦刻爾克不偉大,實際上它很偉大,幾天內撤走數十萬人,這是個很艱鉅的任務。

但創造這個偉大的不是亞歷山大,而是英國無數沒有任何作戰經驗和常識卻自告奮勇一次又一次將自家漁船開往敦刻爾克營救英軍士兵的百姓。

至於亞歷山大在緬甸的作爲,那就不用說了……裝備、兵力都優於日軍,還有中國的精銳部隊協助,他卻爲了逃跑一次又一次的欺騙中國軍隊做後衛另一邊命令擁有先進裝備的英軍逃命,最終還是沒能逃走被日軍包圍,如果不是中國軍隊拼死相救,英軍早就在緬甸全軍覆沒了。

而亞歷山大卻沾沾自喜以此爲自己的戰跡。

這樣一個不懂軍事的將軍,做爲地中海最高副總司令,說的話當然也不會有多少力度。

美國第七集團軍司令巴頓將軍,他雖然是個出色的將軍也有作戰經驗(巴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任潘興的副官出戰),但聲望畢竟沒有在北非大戰隆美爾並將德軍“趕回”突尼斯的蒙哥馬利大。

於是其實盟軍還是蒙哥馬利說了算,英、美聯合參謀部制定的一個頗爲冒險但卻很有新意的計劃讓蒙哥馬利一口否決而胎死腹中。

“我認爲我們可以從墨西拿登陸!”巴頓將軍說:“誠然,在墨西拿港口登陸有很大的困難,比如墨西拿海峽十分狹窄,再比如我們會遭到意大利軍的兩面夾擊。但是……也正是因爲這樣,我們才能出其不意。也就是說,因爲敵人根本就不認爲我們會在墨西拿登陸,所以他們在墨西拿港沒有防禦準備,在那裡佈置的都是意大利軍隊,更爲甚者還是意大利軍隊中戰鬥力較差的部隊……先生們,意大利軍隊戰鬥力較差的部隊,那是什麼樣的部隊?我們只要把旗子朝他們方向一揮,這些免嵬子們就跑過來投降了,我敢保證他們投降的速度比衝鋒的速度要快得多!”

會議室裡霎時就傳來一片笑聲,巴頓將軍向來以說話粗俗聞名,這一下是讓英國那些紳士們大開眼界了。

但有句話叫“話糙理不糙”,巴頓的話雖粗俗,但卻是打蛇打七寸,這個計劃對德、意軍來說不但“出奇不意”,更重要的還是一旦登陸成功……整個西西里島就與意大利失去了聯繫,就像最重要的七寸被盟軍一把捏住了。

然而,蒙哥馬利當然不會同意這個戰術。

這不僅是因爲這個戰術不符合蒙哥馬利一向謹慎用兵的個性……其實這一點並不算什麼,蒙哥馬利謹慎歸謹慎,但在非常時刻他還是會兵行險着的。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這是美國人巴頓提出的計劃。

第三百三十二章 想法第三百二十九章 防禦戰術第二百七十九章 達爾朗第四百七十三章 霍爾姆第一百一十二章 破綻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馬槍第九百零四章 日裔團第五百七十五章 空隙第四百九十章 指揮官第八百零一章 爭論第三百一十二章 缺點第五百九十二章 誤會第六百二十九章 危機第八百零八章 命中率第七百八十二章 魯曼林中將第八百四十四章 部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弱點第八百七十二章 補救措施第七百九十八章 發射井第五百九十三章 穿插第二百三十六章 土豆第六百九十五章 保盧斯第六百九十一章 地下掩體第五百八十九章 船第四百八十六章 推廣第四百一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五百七十五章 空隙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渡第八百三十三章 反攻第八百五十三章 看法第二百零一章 雖敗猶榮第五百四十三章 時間第五百三十一章 蓋世太保第六十四章 物資第二百七十三章 參戰第六十章 物資第二百二十三章 間諜第三百七十三章 保密第二百三十章 分配第八百八十一章 傘降第八十一章 酸辣湯第三百六十五章 海洋(求月票)第五百六十一章 增援第九百零二章 哈爾克第七百七十六章 會面第三百九十八章 步兵防禦第二百四十章 調動第七十七章 選擇第八百九十二章 岸防第二百五十五章 經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閃電戰(五更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九章 迪爾西茵第六百九十五章 保盧斯第一百二十二章 坎寧安中將第五百零五章 前瞻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亂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西西里島第五百一十七章 復活節第七百四十四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五十四章 進攻第五百六十五章 撤退第四十四章 矛盾第八百八十三章 審訊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退第七百三十章 情況第六十四章 物資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爾塞尤第八百零七章 訓練第五百二十四章 法蘭克福第四百七十四章 散沙第五百二十四章 法蘭克福第八百八十二章 游擊隊第三百九十六章 真的破綻來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俘虜第七百一十九章 休息第七百零二章 十月計劃第三百六十七章 休息(五更奉上,求月票)第三百八十一章 假目標第六百六十章 援軍第六百一十八章 輸油管道第九百二十一章 村莊第五百五十九章 偷襲第六百六十四章 換將第三百七十九章 水井第一百九十三章 進攻第二百七十五章 談判第三百九十六章 真的破綻來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證據第三百六十二章 重點第五百零八章 刺殺第五百一十七章 復活節第二百零二章 蒙哥馬利第六百八十章 攻其必救第一百七十八章 掃雷坦克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特雷防線第六百三十五章 霍特上將第二百七十一章 包圍第六百二十四章 空降兵(3)第八百八十三章 審訊第三百三十三章 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