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分歧

“眼光放遠一點?”艾森豪威爾有些不解。

“是的!”蒙哥馬利說:“知道德國人的優勢在哪嗎?他們發現石油的地區在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北面是地中海,南面是沙漠腹地及難以逾越的山脈,西面是摩洛哥,東面是突尼斯,我們任何一支派去偷襲石油的部隊都會無法安全撤出!”

蒙哥馬利說的是空降部隊,此時盟軍手裡已經有兩個師的空降兵,英、美各一個師。

但用傘降部隊執行這個任務幾乎就相當於自殺。

“而且我們直接進攻德國人的防線幾乎不可能!”蒙哥馬利接着說道:“德國人的防禦做得很到位,可以用滴水不漏來形容!”

艾森豪威爾似乎聽出了蒙哥馬利這話的意思:“那你的意思是……間接進攻?”

“是的!”蒙哥馬利回答:“我們爲什麼不暫時將阿爾及利亞放到一邊,轉向這裡?”

說着蒙哥馬利就指着地圖上的一點,說道:“西西里島!”

“西西里島?”艾森豪威爾眼裡透出了震驚:“可是德國人有艦隊,意大利人也有,如果在我登陸的時候,他們的艦隊……”

“他們的艦隊出不來!”蒙哥馬利說:“德國人一心想着防禦,用水雷把突尼斯海峽封鎖了,唯一能進出的就是墨西拿海峽,而墨西拿海峽很容易封鎖!”

蒙哥馬利說的是對的,墨西拿海峽最窄處只有3.2公里,英軍只要隨便在出口布上幾枚水雷安排一部份戰機和轟炸機,很容易就能將其封鎖。

蒙哥馬利在地圖上比劃着繼續說道:“而且,從我們之前海戰的情況來看,駐守西西里島的意大利人基本沒有防備!想想之前的戰鬥,艾克!我們的飛機居然可以如入無人之境深入西西里島腹地,沒有飛機攔截,也沒有多少防空火力。顯然,意大利人以爲我們還在北非作戰,不認爲我們會對意大利本土發起進攻!而德國人又因爲西西里島有大批的意大利軍隊駐防,所以以爲它很安全!”

接着,蒙哥馬利有些得意的站直了身子:“只要拿下西西里島,突尼斯海峽就形同虛設,同時它也可以做爲進攻意大利的跳板,到時……就算德國人在阿爾及利亞挖出了石油,又能起到什麼作用?”

艾森豪威爾始終沒有說話,良久,他才問了蒙哥馬利一句:“蒙蒂,我有個問題,進攻西西里島大慨需要多少兵力?”

蒙哥馬利想了想,就回答道:“根據我們的情報,西西里島上大慨有二十萬的意大利軍隊!”

“那麼我們應該派出多少軍隊登陸西西里島?”艾森豪威爾接着問:“十萬、二十萬?或者三十萬?”

“二十萬!”蒙哥馬利回答:“他們是意大利人,我相信二十萬就能打敗他們!”

“很好!”艾森豪威爾說:“我們現在的總兵力不過二十五萬,你卻要用其中的二十萬去進攻西西里島?而且還是在德國人佔領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的情況下,如果德國乘我們進攻西西里島的時候發起反攻怎麼辦?你別忘了德國人還有三個裝甲師,他們會在隆美爾的指揮下像之前一樣佔領的黎波里,接着一路打到亞歷山大,到時我們就會被困在西西里島這個小島上永遠也出不來!”

(注:此時在北非的英第八集團軍共20萬人,美第七集團軍5萬人)

艾森豪威爾說的當然有道理,誰也不能無視隆美爾的存在。隆美爾帶領的德軍在突尼斯的防守沒錯,但這並不意味着盟軍就可以把主力調去進攻西西里島。

“是的,我們兵力不足!”蒙哥馬利說:“但我們爲什麼不能投入更多的兵力?我們完全可以在防守的同時對西西里島展開進攻,這樣一來德國人就完蛋了!”

“哦,是嗎?這纔是你的真正用意,把更多的美國部隊調到北非而不是英國,是嗎?”艾森豪威爾憤怒的瞪着蒙哥馬利。

“隨你怎麼想!”蒙哥馬利攤了下手,回答:“我只是做爲該做的事,如果你有更好的解決方法的話……告訴我!”

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爭論的焦點,在於主戰場的分歧,或者也可以說是國家利益的不同。

自從德國入侵蘇聯起,斯大林就要求英國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原因是德軍共267個師中的百分之七十而且還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都佈署在蘇德戰場,蘇聯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這時候如果英國能將敦刻爾克撤下來的部隊橫渡英吉利海峽進攻法國,那麼德國就會後院着火不得不從東線調回大量的部隊回防法國和意大利……斯大林估計這至少能從蘇德戰場吸引走40個以上的德國師,另外還有大量的戰略補給。

但英國首相丘吉爾卻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主,他又怎麼會願意放棄這麼好的坐收漁人之利的好機會……不過這也無可厚非,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就是利益。

英國的利益,就是看着蘇聯與德國大打一場,最好是兩敗俱傷,最後英國再出來解決殘局。

所以,過早的進攻法國顯然是不划算的,因爲那會使英國人面對更多更強大的德國軍隊。

而北非戰場……雖說在隆美爾指揮下的非洲軍團也十分強悍,但它畢竟只有三個裝甲師及三個步兵師,其它的全都是意大利軍隊,尤其是英國還在北非佔了上風掌握了主動權。

於是,英國其實還更願意就這麼僵持下去,直到蘇、德分出勝負。所以英國會希望投入更多的兵力花更多的時間在進攻西西里島。

但美國的利益卻並非如此。

羅斯福總統其實是一早就看出了英國和蘇聯的同牀異夢,所以他認爲美國有必要成爲英國和蘇聯之間的杻帶,也就是把兩個利益不同的國家團結爲一個整體,這樣纔能有效的打擊軸心國中最強大的敵人……德國。

第六百五十三章 欺騙第八百七十二章 補救措施第五百零五章 前瞻第八章 狙殺第五百九十六章 戰利品第九十七章 辦法第五百五十六章 曼施泰因第四百八十章 大樓第六百二十三章 空降兵(2)第五百五十五章 克里木半島第十九章 智慧第七百一十九章 休息第五百九十六章 戰利品第七百七十七章 馬奇諾第六百五十四章 進攻第一百九十章 起義第四百六十一章 觀望第四百五十四章 靶機第九百五十二章 香比爾島第六百二十二章 空降兵第五十九章 轟炸第五百四十二章 演講第七百八十三章 簽名第五百四十三章 時間第八百零五章 解決方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美食第九百五十一章 創意第八百二十六章 普羅霍羅夫卡第六十一章 英軍的苦惱第七百四十七章 殘破戰術第一百六十六章 計劃第八百八十四章 安託萬第七百三十一章 捕鼠行動(五更求月票)第四百五十二章 防空炮第七百五十二章 運輸少將第八百八十二章 游擊隊第四十一章 榮譽第八百零八章 命中率第七百七十八章 防線第四百五十三章 空降哥曼德第六百八十七章 多拉第六百八十七章 多拉第一百五十四章 陷阱第五百七十七章 格羅德克第八百四十四章 部下第九百五十三章 戰鬥第五百八十章 進軍第四百八十一章 意外第七百九十三章 末日避難所第七百零六章 開始第七百九十八章 發射井第七百七十九章 火箭炮第四百三十七章 西西里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手貨第三百三十八章 準備第二百四十九章 封鎖陣地第二百五十二章 虛張聲勢第二十四章 命令第四百四十五章 布勞恩第二百章 坦克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最高總司令第七百七十三章 有線制導第六百一十六章 燭臺第四百六十九章 求援第九百二十五章 自爆飛機(求月票)第九百二十八章 駕駛艙第七百九十二章 地下工事(求月票)第六百二十七章 Me163第二百一十三章 準備第七百六十章 山口第七百五十八章 補給第五百一十三章 V1第七百三十五章 俘虜第二百五十章第七百五十一章 麻煩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行員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場綜合症第一百零三章 慨率第三百三十三章 鹽湖第六十一章 英軍的苦惱第二百六十六章 傑哈索第五百零八章 刺殺第四百一十七章 戴維第二十四章 命令第六百八十三章 彈藥第七百一十三章 浮橋強攻第四百七十五章 組織第六百零七章 第227號命令第九百五十二章 香比爾島第三百七十三章 保密第五百四十五章 返程第八百五十九章 博杜安(求月票)第七百三十五章 俘虜第七百二十三章 座機第四百零九章 恩納高地第四百八十五章 吃貨第五百七十六章 山地師第六百七十六章 城市游擊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兵基地第一百三十九章 澳大利亞步兵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