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還鄉 上

草長鶯飛,春意盎然。

一個月後,趙憶叢帶着衆人來到了長安。街面冷冷清清,人跡稀少。只有青石鋪就的寬敞街道與遠處夕陽掩映下的巍峨宮殿還在昭示着這個日薄西山的古老帝國往昔的繁榮強盛。

人們沉默了,這個歷盡艱險纔來到的地方等待自己這些人的到底是怎樣的命運呢?自己走的路是多少前人曾經走過的,當年又有多少青年志士從此門昂然而入,他們有的封侯拜相志得意滿,有的卻受盡白眼失意而回。

看着這熟悉的的街市,趙憶叢更是感慨萬千。離開的時候可曾想過,會這麼快就再次回來。命運又是怎樣的輪迴來操縱着人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安頓好衆人,獨自在城裡閒逛。儘管時間過去這麼久仇士良已經不太可能認出自己了,可趙憶叢還是保持着小心翼翼,在家門口逡巡了很久還是沒有進去。現在露出馬腳受到牽連的不只是自己的家人,還有那麼多跟着自己的朋友。即使是爲了他們,自己也要慎之又慎。

街面沒有多少改變,依稀可以找回從前的影子。信步來到天橋,看着那些販賣些希奇古怪玩意的小商販,賣藝的,耍猴的,感到一陣熟悉的溫暖。不遠處傳來清越激昂的歌聲,人羣圍的密不透風,趙憶叢好奇心起湊了過去,看到圈子裡的人不由楞住了。人生的際遇真是太過奇妙,這不是在盧龍時曾經遇見兩回的小翠父女麼?

老頭見他進來,高深莫測的笑了笑。小翠正在唱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曲調悲愴蒼涼,空氣中似乎充滿了秋的肅殺之意。而老者的演奏也很不凡,怪異處如同巫峽猿啼,低婉處如昆崗鳳鳴,深閨私語,令人不覺就爲之着迷。待小翠唱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時,更是如同長風振林,隱約含着金石之音,令人心旌搖曳,起伏不定。

正聽的入神,驀地那老者目射精光,渾身散發出凌厲如刀的氣勢,哪還是平日裡那個卑躬屈膝的佝僂老頭。趙憶叢已經不只是覺得奇怪,而是感到了一種強烈的危機,那絕對是對着自己的。而有那麼一刻,自己竟在那種威勢之下無法動彈。箭已上弦卻沒發射出來,因爲小翠突然止住歌聲,向衆人不住道歉:“太累,實在唱不下去了。”

正聽的如癡如醉的人們非常不滿,很是有些意猶未盡的意思,場中不由響起一片抱怨之聲。老頭奇怪的看了小翠一眼,身上那股凌厲的氣息逐漸消失了,重又變成了那副飽經滄桑的模樣,不住的向觀衆道歉。

小翠笑着走過來對趙憶叢說道:“能在這裡遇見公子真是太高興了,不知道這算不算有緣呢?”

記得這是在盧龍自己和張蘊說的話,想不到她也記得。趙憶叢勉強笑道:“當然了,還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想起秋筱雨的話,他們果然都是身懷武功的人。只是沒想到今日卻成爲自己的敵人了。“不過總是遇見你們父女我真不知自己是幸還是不幸了。”

小翠笑容立刻凝固了,問:“此話怎講?”趙憶叢哈哈一笑道:“幸運的是我又能聽到絕妙的歌聲了,不幸的是我又要三月不知肉味。”小翠聽了面色一鬆,“瞧公子說的,哪有那麼好啊,你真是羞煞奴家了。”言罷嬌羞無限。見她這付樣子,趙憶叢心中一鬆正色道:“這並不是我妄言,不信可以問問其他人呢?”身後的人連連稱是,有人更要請他們去家裡演唱。

不待他們說話,趙憶叢提醒道:“長安不比盧龍,三教九流彙集此地,你們要小心些。”小翠看了他一眼道:“謝謝公子的關心,我們身無長物,沒人打我們的主意的,倒是公子你木秀於林,該多加小心纔是。”

“誰說你們身無長物了,你的美貌與歌聲就足以讓很多人打你的主意了。至於我嘛。”說到這裡趙憶叢盯着老頭無比自信的說道:“如果我命當死,那麼躲避也是沒有用的。如果不該死,那麼別人怎樣惦記也拿不去,畢竟不是誰都付的起那個代價。”

老人連連點頭,那卑微的笑容使皺紋都連到一起。只是趙憶叢卻再也難以小看他了,拿出一錠銀子遞過去道:“還能再見也是一種緣分,這些錢拿去回老家買些地安心過活吧!江湖之上多風波,何必讓女兒也要過這種漂泊的日子呢?”老者急忙道謝,趙憶叢一笑說聲“保重”轉身走了。

人已走遠,小翠仍癡癡的望着他的消失的方向發呆,老者略顯責備又無限愛憐的說道:“傻孩子,你知道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麼?再說你喜歡他也沒用的,距離也只會越來越遠,最終你只能在很遠的地方遙望。”小翠幽幽道:“我不會後悔喜歡他,即使承受孤獨也沒什麼可抱怨的,只是卻要連累爹爹了,我們該怎麼和組織解釋呢?”老頭沉重的嘆息一聲,默默的收拾東西,不再說話。

直到掌燈時分纔回到驛站,衆人都自動的聚集過來。見衆人精神不錯,顯得對未來有很大期待,趙憶叢忍不住說道:“衆位跟着我吃了不少苦頭,危險也經歷了不少,卻沒得到任何好處。可仍是如此的不離不棄,我能給你們的卻只有感激而已。至於那些什麼苟富貴毋相忘的承諾我不想說,因爲未來會怎麼樣,我們誰也不知道。現在我們就面臨一個重要的選擇,可能決定我們的前途,我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靜了半天也沒人先說話。都知道這是一個重要關口,說錯了話可能會影響到自己在趙憶叢心中的地位。沒辦法趙憶叢只好把目光放在陽城身上,在這個時候也只有他能夠無所顧忌了。

想是陽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當仁不讓的站起來道:“現在朝廷裡有三股勢力,一是地方藩鎮勢力以李師道爲代表,二是宦官仇士良這一派,三是武元衡、王沛等人。現在看來前兩股勢力都對咱們懷有敵意。只有武元衡這一派才能幫助咱們,可是他們的勢力是最微弱的,而且選擇了他們就會把咱們直接擺在了另兩派的對立面,處於風口浪尖,成了敵人最先打擊的目標。所以我認爲應該保持中立低調行事,等見過皇上以後再行定奪。”

趙憶叢不置可否的點點頭又問劉晏。只見他清了清嗓子說道:“我覺得陽城對大局的把握過於求穩了。保持中立,很可能招致三方都不滿的局面。現在看來李師道不可能放棄對我們的仇恨,而武元衡過於正統,我們支持他未必會有多大好處。但是我們還可以爭取仇士良,要知道他忌諱我們不過是因爲我們曾在李將軍手下效力而已,並沒什麼解不開的過節。我們完全可以找機會向他表明自己的誠意,然後獻上珠寶討好此人。只要有了他的支持,以他對皇上的影響力,讓我們身居要職也非不可能的事情。”

徐之誥等他說完立刻道:“我覺得我們應該依附武元衡。”這句話似乎是憋了很久了。趙憶叢示意他繼續說。環顧了一下衆人後他說:“劉兄之言固然可以得到一些利益,可是卻落人口實,說我們與宦官同流合污。這樣一來天下人都會不恥我們的行爲,不利於招攬人才又得罪了地方上的各大勢力。而支持武元衡卻可以博取清名,從長遠看更有好處。”

趙憶叢點點頭又看其他人。蘇玄明笑道:“我們只是聽命行事,我可搞不清楚該怎麼辦,你們商量吧。”見衆人神色輕鬆,並沒有因爲想法不同而心生不快,自己也很寬慰。想了想說道:“你們說的其實都有道理,可是卻不能解決現在的問題。依附仇士良不利未來,依附武元衡我們現在就過不去。看了看陽城,說道:“陽城前邊分析對了,朝中是有三股勢力。但是他們之間爲什麼敵對呢?就現在來說,明顯體現與對吳元濟的態度上。李師道要保,武元衡要殺,那麼仇士良的態度呢?我覺得這纔是重點,選對了,就是三對一的局面。”目視着他們又說:“現在雖然吳元濟還活着,但是皇上能不想殺嗎?對叛逆哪個皇帝也不想放過,他只是畏懼地方勢力不敢下決斷而已。仇士良是皇帝的親信,最能把握皇上的想法,他就是靠這個走到今天的,又怎會放過這個討好皇上的機會呢?結論當然是不。事實上我覺得宣我到長安就是仇士良的一石二鳥之計,既削弱李朔又增加殺吳元濟的力量。表面上看他沒有動靜,但他心裡一定是支持殺吳元濟的,之所以猶豫不決只是擔心李師道的報復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他拉出來,讓他表明自己的態度。”

衆人當然沒有異議,紛紛點頭同。趙憶叢又囑咐衆人都要小心謹慎,讓蘇玄明去聯繫太平道在長安的組織並抽調一些人手過來保護大家,尤其是秋筱雨。

第四章 風波 上第四十章 會盟第十七章 破敵 下第二十一章 力士 上第十五章 指點江山 上第十二章 似水年華 上第四章 光州 下第三十二章 挑唆第二十一章 力士 上第四章 穢亂宮闈 上第五章 約定 下第八章 風生水起 下第六章 清風明月 上第七章 嚮導 上第十一章 鳳鳴 下第一章 均勢第三十五章 隨風第十八章 分合 下第十七章 舊恨第二章 冷暖 上第十三章 險途 下第十二章 幸運第三十八章 託付第三十七章 擎天第九章 愛恨糾纏 上第二十四章 圖窮第七章 浮萍 上第二十三章魏博 上第十章 臨兵 上第六章 故人 上第五章 落雲 上第七章 謀攻第十八章 勢定 上第十章 頹勢第六章 故人 下第四十一章 解脫第八章 諾言 下第二十三章魏博 下第十章 頹勢第九章 愛恨糾纏 上第十三章 歸來 上第十五章 噩耗 下第十五章 針鋒 下第十三章 命運之路 上第十二章 過客 下第十五章 子夜第十二章 幸運第九章 愛恨糾纏 下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十三章 險途 上第四章 光州 上第二十三章 三地第二十三章 三地第 四十章 野心第三十五章 生死第十九章 閒適 上第二十章 命運 下第十四章 還鄉 下第五章 約定 下第五章 落雲 上第九章 桃花 上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六章 故人 下第十三章 險途 上第十二章 別離 上第十二章 過客 上第四十五章 末日第十四章 還鄉 下第三十八章 託付第九章 桃花 上第十八章 勢定 下第八章 重逢 下第二章 冷暖 下第十六章 初戰 上第二十四章 張蘊 下第二章 自由沉淪 上第十五章 針鋒 下第十一章 禍福相依 下第二章 自由沉淪 上第二十章 敲詐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六章 清風明月 上第一章 風雪 下第二十六章 大道第二十六章 大道第三十四章 退兵第六章 清風明月 上第十三章 命運之路 上第十一章 鳳鳴 上第八章 開始第三十二章 秘聞第三十章 征服第二十一章 力士 上第一章 征途 下第四章 風波 上第二十三章魏博 下第二十七章 孽海 上第二十七章 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