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 國家機構的調整

崛起之華夏395 )國家機構的調整

崛起之華夏(三百九十五)國家機構的“調整”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三百九十五)國家機構的“調整”

馬文龍還告訴孫綱,新的國家成立後,大清朝的“捐納”制度,一定得想辦法廢掉。

這個“捐納”對孫綱來說倒是不陌生,所謂“捐納”,其實就是花錢買官,即使在後世,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花錢買官的“捐納”制度,在明朝就有,滿清王朝入關後沿襲晚明體制,準許漢人捐銀谷換取貢監功名或親屬封典。但向政府捐錢輸谷,便可買到中央政府郎官(正副司長)以下,地方政府道員(地級專員)以下的中低級文官實缺,當始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平定三藩之亂”開始之際。當時稱作“暫行事例”。但因為戰爭規模不斷擴大,軍費猛增,黃河淮河決口導致南糧北運中斷,而旱澇地震造成的哀鴻遍野如果不採取措施及時救濟的話,災民一旦暴動,將無法收施,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於是清廷開始“廣開捐納”。後來只要每當政府需要“額外收入”時,就臨時求助於賣官鬻爵的辦法,而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下去之後,這個臨時性的制度就演變成了一項長期措施。

這種“權錢交易”的“捐納”制度,歷來為有識之士所痛恨,但因為“現象”過於普遍,有清一代,根本沒有人能拿出解決辦法來。

從馬文龍說的,孫綱這才知道,“捐納”制度可以說是滿清帝國官僚體制的一大資源,到了晚清時期可說是主要資源了。

至遲從康熙中葉起,因為滿洲八旗子弟已經成為了地地道道的“寄生族羣”,所謂的“科舉取士”也難以製造維系滿清帝國體制所需的“能員幹吏”,因而清廷不得不從世職、科甲以外的“異途”汲取人才。而囿於傳統和“祖制”,清廷尋求異途人才,只能乞靈於中世紀的“市場機制”,即“權錢交易”。而清朝的各位皇帝實行“捐納”,出發點和歸宿大都是為了緩解天災導致的突發性財政困難,並非是真的為了尋覓異途人才(或許雍正皇帝是個例外)。而直到晚清。民間學識兼備地人才士子,仍然多半鄙視捐班,不惜耗費生命追求正途出身。

清代的捐納,包括常捐即捐貢監、虛銜、加級、記錄和封典等,大捐即藉口賑災、河工、軍需等開例的實官捐(據說珍妃也參與過這種事),出資捐輸者主要是土豪富商或在職乃至已革官員。無不把捐資作為交換權力的條件。清代的捐班於是成為官僚的同義語,即使正途出身而被迫輸銀補缺地官員,也無不痛詆捐納體制。

甚至於可以這麼說,貫穿全清一代而漸成主流的捐納制度,到了乾隆晚期其實就已經成為滿清王朝的自殺機制孫綱明白馬文龍的意思,別人不說,他一開始能進入北洋水師供職,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才幹被李鴻章和丁汝昌所賞識,而是馬家幫他花了銀子的緣故。再加上李鴻章和丁汝昌的保舉,他這才一路“官運亨通扶搖直上”的。

在當時,即使是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上任後也要“輸銀補捐”,孫綱上任後地“捐”大都是馬家幫著補的,所以馬老爺子對此事是知道得非常清楚的。

當年為了扶保女婿,纔不得已出此下策,而對這個“捐納”制度馬文龍在心裡其實是非常痛恨地,現在清朝滅亡,新的國家剛剛建立,他希望,自己的女婿能把這個和“”劃等號的“捐納”制度埋葬掉。

孫綱明白了老人的心意。表示一定不辜負老人的期望,堅決想辦法把這些“積弊”想方設法革除掉。

春節剛過。孫綱就發現。自己以後恐怕得在北京上班了。

為了讓國家能夠盡快地步入正常地發展軌道。李鴻章他們在極短地時間內在前清地體制基礎上建立了新地行政系統。上任伊始。孫綱就向政務院提出過中國官僚行政系統存在地問題。李鴻章和張之洞等人對此也是所知甚深。認為是當務之急。需要馬上解決。於是在政務院進行了集體討論。又徵求了一下各省代表地意見。在此基礎上。確定了“華夏共和國”地新行政系統。

根據擬定地新制度。“華夏共和國”地最高行政機構為“政務院”。“政務院”下設地國家行政機構則是在清朝原先地行政機構基礎上加以變動形成地。為了讓各個官署以及主管官員職責明確。改變原先封建行政系統職權不清。相互掣肘地狀態。“使事有專責”。把原來地“吏”、“禮”、“兵”、“刑”、“戶”、“工”六部增加到了十六個。並改變了名稱。主管國家財政地“戶部”變為“度支部”。主管軍事地“兵部”變為“軍務部”。“工部”變為“工業部”、“農業部”、“商業部”。“刑部”變為“司法部”。“吏部”和“禮部”保留原來地名稱不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新增“鐵路部”、“礦務部”、“郵傳部”、“交通部”、“民政部”、“監察部”和“警務部”。

在各部成立地同時。合併取消了一些清代重復設置地官署。象取消內閣和軍機處。收權力歸政務院;太常寺、光祿寺和鴻臚寺等官署都被併入了禮部;原先地兵部、練兵處、太僕寺、全國督辦軍務處、海軍衙門都統統歸入了軍務部。這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前所未有地措施。

各省地方地行政機構。也都按照中樞行政機關地設置統一進行了改組。同時又產生了一個劃時代地機構。即“議政院”。

為了使國家能夠盡快地恢復秩序。李鴻章等“政務院”大佬每有所舉措。都事先和各省派來“共商國事”地代表進行廣泛磋商。徵得大多數人同意之後再施行。“以求穩妥”。也就是各省代表經常列席政務院地會議。為了方便政務院地首腦們更廣泛地向各省代表徵求意見。有地外省代表乾脆提出來成立一個專門地機構。由各省代表組成。“凡有事則公決之。交由政務院準行”。這其實已經有些西方國家議會地意思在裡面了。

李鴻章出訪過英國,曾對英國的議會制度有一定的瞭解,也十分贊賞,現在既然有人提出來,他立刻就表示了同意。

但張之洞卻有些擔心,畢竟,曾經是他的“學生”的樑啟超以前不止一次的向他提出來過,中國“民智”未開,過早的設立“議會”一樣的機構,是“取亂之道”,所以他在政務院會議上就提出來了自己的擔憂,“任無識之民不明所以,對國之大政橫加幹議,恐於國有大害”,表示了反對。

張之洞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但另一位參政陳寶箴則指出,將要成立的“議政院”將由“各省公推之有識之士”組成,這些人大多是各省的地方紳士或民間極有威望的人士,他們的見識及學問是和普通老百姓不同的,他們這些人是聯結“上下之情”的紐帶,由這些人組成的“議政院”參與到國家政治當中,是不會出現象張之洞所擔心的那樣的情況的。

陳寶箴的觀點得到了劉坤一、譚鐘麟和林紹年等人的支持,因為這幫人原先都是總督巡撫一類的封疆大吏,他們多年的從政經驗就已經告訴他們,地方督撫的權力再大,也不敢完全忽視地方紳士的意見,他們在行使自己的權力的時候,必須審慎行事,而不能隨意冒犯地方紳士,否則就會給自己招來相當大的麻煩(比如說雲貴總督林紹年就不敢忽視“滇南王四”的意見),所以如果成立以地方紳士為主要代表的“議政院”的話,對國家來說,應該是有很大好處的。

張之洞原先是湖廣總督,也知道這些,陳寶箴一說他立刻就明白了陳寶箴的意思,因此也表示了同意,於是,帶有中國早期議會性質的“議政院”,也就這麼成立了。

陳寶箴還提議各省同時成立“諮議局”,做為地方政府的議政機構,由各省地方紳士公選代表參加,然後由“諮議局”公選代表進入國家中樞的“議政院”,參與國家政治討論,“使上下情相通,不至雍塞”。

對於這個建議,政務院的所有人都表示了同意,帶有中國早期地方立法機關性質的“諮議局”,也就此成立。

沒有了落後腐朽的滿清封建王朝的阻礙,中國現在呈現出的,已經是一番新的氣象了。

可進入了國家權力中樞的孫綱,看著新生的中國發生的可喜變化,現在卻並沒有輕鬆的感覺。

俗話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現在的孫綱可以說位高權重,但權力大了的同時,也意味著自己身上的責任更大了。

因為,自己現在,是站在國家全局的高度來看問題了。

731 幕後英雄410 讓科技轉化成生產力一百零七宰人不見血的條約1099 東西方不一樣的和談願望1405 瓜分世界的談話1348 斯大林的惡夢1188 視察960 海上大對峙1258 大洋絕唱735 內外之勢轟炸美國43式鐵拳巡航導彈535 拖拉機和蒙古1178 希特勒的算盤673 不該來的都來了520 不平靜的新疆1059 山下奉文之歐戰日記133 和德國人玩陰的孫綱及家人的防身利器蝙蝠刀473 夫人傳話1200 大屠殺1285 重騎兵師的初戰244 全都不一樣了772 火獄一百一十五誰都說不清楚了577 兩個人的冒險1373 決戰序曲447 由私有中央銀行想到的460 以夷制夷和以匪制匪華夏共和國海軍1916年型驅逐艦小史795 大逆轉907 海灘觀艦900 新一輪的造艦競賽161 不在的日子裡發生的事433 海關居然是這麼丟的474 用艦炮給孩子放響聽742節 外生枝1408 初至聖湖493 李大公子的將軍夢683 從鐵路巡洋艦到鐵路戰列艦815 突破性進展554 利刃龍牙1012 責難和雄辯1245 鐵血太平洋十867 英國海軍的大改革1195 中國人1186 德軍的喜劇950 德國艦隊的突襲866 赫德離任268 去朝鮮操演613 對話裝巡殺手永豐級裝甲巡洋艦363 國旗之議285 還是得把炮裝上490 參加世博會的俄國籍喇嘛851 不一樣的訓練1244 鐵血太平洋九598 俄國飛艇在阿富汗一百一十八投案自首844 千秋功過後人評816 不一樣的投懷送抱1374 首度交鋒四十七哺乳之喻1258 大洋絕唱562 以其人之道1069 反坦克炮出世248 勃蘭號的傳奇560 烏蘇里江上的連中三元201 就這麼跑題了405 以潛艇換沉艦222 這也叫君主立憲1068 十月革命281 用海軍會操解決1328 腹黑男孫綱337 中國人的第一次海空協同作戰837 歷史性的一天六十九美人自薦788 點着的大煙花上架感言長空利刃華夏震天式戰鬥機五十一臥美人膝以後怎麼辦1023 華夏航空母艦的攻擊試驗742節 外生枝五十一臥美人膝以後怎麼辦344 海陸齊轟476 女水文專家1003 加里波利悲劇的開始1216 勝利的曙光798 改變歷史的一炮665 夜裡的炮擊772 火獄1285 重騎兵師的初戰850 初到軍情總處1386 珍珠港上空的人造太陽975 四面堵截922 以血還血的影響1053 非人道武器試驗225 緬懷先烈934 一直不消停240 中國的第一架飛機168 反間諜戰開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