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驅逐滿清

崛起之華夏322 )驅逐滿清提前共和

崛起之華夏(三百二十二)驅逐滿清,提前共和?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三百二十二)驅逐滿清,提前共和?

從“漢人肥,滿人危”到“寧贈友邦,不與家奴”,高高在上的滿族權貴,有幾個人從整體的國家和民族利益考慮過!

不把這些騎在大多數人頭上的黃帶子紅帶子們消滅掉,幾百年的滿清殖民統治所造成的民族裂痕,就永遠不可能修復!

聽到旅順和東三省被出賣的這一刻,孫綱確確實實的動了殺機。

看最新小說

“絕不能容此等奸謀實現,”張之洞好容易平靜了下來,象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一樣,大聲對眾人說道,“我與坤翁在來時曾有一議,本為國家善後之一策,現在情勢緊迫,願於諸位共議。”

孫綱正在那裡琢磨要不要派一幫殺手去把那些滿清王公和殘餘親貴全都幹掉,聽了張之洞的這句話,他不由得一愣。

對這位和李鴻章齊名的洋務重臣,孫綱一直是很佩服的,他們之間雖然接觸不多,但為了讓國家強盛這一共同的目標,他們在好多問題上都能不自覺的達成一致,並且配合得十分默契。

為了支持孫綱的造船工業(也是為了和翁師傅賭口氣),張之洞不惜耗費巨資引進德國的煉鋼設備對漢陽鋼鐵廠進行擴建,使原來連生產建鐵路用的鐵軌都困難的漢陽鋼鐵廠居然能夠破天荒的生產造船用鋼了,部分解決了孫綱在造船時的原料問題,使得中國的造船工業所用鋼材不再完全依賴進口,從這一點來說,張之洞對孫綱造船事業的支持是極大的。

這位洋務運動的主要推動者對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做出的貢獻,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超出李鴻章的(後世的偉大領袖就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孫綱之所以請素未謀面的張之洞也來旅順“共商國是”,也是因為他知道。做為一個憂國憂民地愛國的中國人,他和張之洞之間。應該是很容易就一些事情達成共識地。

雖然說張之洞和李鴻章的關系並不是很好。

“香帥有何倡言,就請示下。”孫綱對張之洞說道,他現在也很想知道張之洞看到國家面臨這種險象環生的局面,會有什麼好主意。\\\\\

張之洞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劉坤一,兩個老傢伙交換了一下眼色,張之洞沉痛地說道,“國家不可一日無主,目前兩宮罹難。無端宵小禍亂國政,又有人以討逆為名,窺覷神器,不惜行賣國之舉,以致生民塗炭,國將不國,我輩豈能坐視神州就此陸沉,陷於萬劫不復之地?當此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否則。任由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則亡無日矣!”

張之洞的話一下子激起了好多人的共鳴。大家紛紛議論了起來,而幾位重臣卻相互交換了一下眼色,沒有說什麼。

孫綱也聽出來了張之洞的“弦外之音”,他說的這個“非常之法”,是指什麼呢?

“可一二王公親貴不惜賣祖宗之地與異邦,以保一己之尊榮,全不以國家民族為念,再奉此等獨夫殘賊為國家之主,恕晚輩不能從命。”孫綱想了想,朗聲說道。

既然張之洞幫他開了個頭,他乾脆就把話挑明瞭得了。

這個腐朽沒落的滿清王朝在他眼裡,早就該收拾收拾去世了,現在都這個時候了,再讓他去伺候什麼愛新覺羅家族的子孫,門兒都沒有!

他這句話一出口,屋子裡立刻靜了下來。所有人地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敬茗之言極是。”張之洞看著他。贊許地點了點頭,說道。“我中國之命運,決不可交由此輩人等之手。”

“願聞其詳。”李鴻章好象也聽出來了有些不對,他看了看孫綱,又對張之洞說道,

“眼下之勢,莫若效西周共和之故事。”張之洞說道,

張之洞的這句話一出口,屋子裡更靜了,孫綱看著有些吃驚的李鴻章,一下子想起了一件事,不由得明白了過來。

他知道張之洞為什麼會這麼說了。

據一些史書記載,當“庚子國變”之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倉惶逃往西安,“八國聯軍”在後面追擊,大有將帝后“一勺燴”了的意思。當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出面與諸大臣商議對策,認為北京不保,萬一“兩宮罹難,國家無主”,中央政權面臨崩潰,國家將陷入徹底無序的混亂狀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張之洞、劉坤一等羣臣合議,到時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

中國差一點就驅逐滿清,提前共和了。

現在,歷史的進程已經被孫綱這只小小“蝴蝶”給徹底改變了,“庚子國變”應該是沒戲了,可沒想到今天在旅順,張之洞當著羣臣的面,又以這種方式把這個事給提了出來。

看來,歷史還真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啊。

張之洞地提議,其實和孫綱的“變天”計劃是不謀而合的。

孫綱為什麼救出朝廷眾漢臣(一個滿人都沒有)和各國公使,又以李鴻章和這些重臣地名義通電全國,號召南方和內地各省督撫前來“共商國是”,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的團結最多的人,為以後的“變天”做準備。

他借俄國人可能入侵(現在應該是快變成現實了)的理由,讓這些封疆大吏派兵支援北洋,目的是為了一步步控制南方和內地的軍權,不給“軍閥割據”提供機會。

至於“變天”後採取什麼樣的政體,可以針對具體的情況,在讓大家公議後,定出一個最佳方案後再做決定。

因為中國畢竟是從幾千年地封建帝制中走過來的,說變就變,只怕會適得其反。

可只要海陸軍權都在自己手裡,就不怕有人想翻盤子搞復闢!

現在,張之洞等於幫了他一個忙,提前把這個“敏感”問題給提了出來。

如果能在這個時候把這個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解決了,對以後他的計劃的開展,將是會有很大的好處的!

“昔周厲王之亂,天下無君,周公、召公共行其政,周之國脈得存,是共和之肇始,”張之洞說道,“今康有為作亂京城,而諸王公妄興兵戈,託身異族,不惜賣祖宗之地以求榮,國家有大亂之兆,京中諸公幸賴敬茗救護,方得保平安,如今國將不保,諸公不趁時奮起,更待何時?”

沒有意想之中地吵吵鬧鬧,孫綱看到許多人居然面露贊許之色。

孫綱想了想,他們有這種表示其實也很好理解。

這幫受傳統儒家文化薰陶出來地士大夫“精英”們,“忠君”思想在他們的心裡已經根深蒂固,他們反對康有為們地“變法”可以說在情理之中,康有為們的“政變”行為是他們根本無法容忍的,而滿族親貴們為了打敗康有為而不惜出賣國家主權和領土的行為又讓他們感覺到寒心,這些“精英”們的思想行為因為受到“傳統固定思維”的限制,本能地有些“排斥”(不是所有人都這樣)西方的政治模式,可如果是一種類似“變通”的“中國模式”的話,他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按中國人的說法,“共和”其實並不是西方的首創,早在幾千年前的周朝,中國就已經有了。

西周時期,周厲王暴虐侈傲,專利作威,寵信佞臣,國政日非。國人對厲王非常不滿,開始發起了牢騷(叫做“謗王”),厲王大怒,命衛國之巫監視國人,有“謗”者殺,致使諸侯怨恨不朝,國人不敢談論政事,“道路以目”(史稱“厲王止謗”)。大臣召穆公虎進諫,指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周厲王仍不聽。經過三年,國人憤而起義,攻襲厲王,厲王逃奔到彘(“流於彘”)。太子靜藏在召穆公家,被國人包圍,召公以自己之子代替,太子靜才得以倖免於難。

厲王出奔後,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共同執政,號為“共和”。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為中國古史有確切紀年之始。共和十四年,厲王死於彘,周召二公共立太子靜,是為周宣王,“共和”乃告結束。

這段歷史,就是後世的中學語文課本收錄的“召公諷厲王止謗”故事,對後世的學生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

而大清朝現在的情況,和周朝“當年”的情況還真有些差不多的說。

孫綱這時在心裡暗暗佩服張之洞,您老人家真是太有才了

892 意外會面1142 渾水摸魚龍騰八閩平遠艦小傳710 新的攻擊1354 被消滅的神秘隊伍1129 女間789 再次告捷717 螃蟹擋道一百零六敖德薩怪艦八十八護僑行動皇帝的創意龍鄉級戰列艦403 廢兩改元1290 提督葉歡的霸業1168 帝國主義國家的玩具二十五關鍵時刻1394 崩塌和掙扎539 星火燎原1017 處決地計劃996 沙皇的禮物1180 無恥的幽默九十八袁大頭的緋聞1302 聖維森特角海戰1414 反思和迷惘723 霧中纏鬥1388 深入打擊423 開始調查五水下助力車493 李大公子的將軍夢813 一身皆可爲國拋689 來自德國的關注1104 暗淡日子477 突變之論1042 血火日德蘭夜戰283 原來是烏龍球259 揹負式炮塔和給臺灣的壯陽藥295 王照上書962 華夏保管箱835 全三聯裝方案911 英國人的外銷超無畏艦真相671 三對一和一對一304 瘋狂造艦計劃834 國家監護人830 從橙色計劃到大白艦隊966 戰雲密佈971 暴走的日本潛艇296 北洋艦隊的指揮權到手644 俄國人先動的手1232 全軍覆沒295 王照上書138 兵發佐世保489 關於禮物送出來的問題909 虎放南洋371 準備談判1290 提督葉歡的霸業371 準備談判1094 尼米茲的憂慮1304 新年攻勢872 賊心不死584 史司博士941 無線電探測裝置1014 加里波利爛仗的終結龍騰八閩平遠艦小傳249 多造炮艇和潛艇1349 抓到一條大魚1254 整個世界都在爆炸551 也是以夷制夷497 霧中遇襲1027 孰勝孰敗683 從鐵路巡洋艦到鐵路戰列艦1267 萬鈞雷霆1242 鐵血太平洋七1033 無聲的部隊495 存款也追回來了一百一十二又整出事來了702 堅守1259 尼米茲的反擊488 印度女神和公主的眼淚1261 赤色要塞693 迂迴1275 誰的勝利199 國家和民族的思考1905 年華俄開戰時陸軍整備情況1213 百年香港光復737 裝巡殺手出動354 來他個夾餡餅343 兵圍海參崴439 我們的銀行1202 調停1047 血火日德蘭巔峰時刻807 四國聯合調停1259 尼米茲的反擊512 按下葫蘆起了瓢華夏共和國軍階與職務對照設定部分女性角色簡介一569 可怕的中國人663 俄國人的報喪城748 燃燒的島羣521 臣民到國民二十九浴血黃海1052 石油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