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宣戰

崛起之華夏137 )宣戰

(一百三十七)宣戰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一百三十七)宣戰

“別走,幫我把事情都弄好,要走也得等到打敗日本人以後。”孫綱拉著孫文的手說道,

“日本公使已經照會總理衙門,說朝鮮殺死日本僑民,準備派海軍前往護僑。”孫文說道,“我去你衙署碰到了夫人,她讓我來轉告你的。”

“等我一下。”孫綱說著,對白里安說道,“我想讓龍鄉號能早日完工,白里安先生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

“龍鄉號的主體還沒有完成,差得很多,可以做下改動,在現有的基礎上讓噸位變小一些,再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應該可以早些完工。”白里安說道,

“這樣吧,將噸位定在10000噸左右好了,其他的您看著辦,我希望她能早日加入我國海軍。”孫綱說道,

“我會盡力,您放心好了。”白里安說道,

從白里安那裡出來,孫綱帶著孫文回到水師衙門,馬早已等候在那裡,遞給他一封電報,“袁大人剛發來的,朝鮮那邊出大事了。”她說道,

孫綱接過來一看,不由得大吃一驚。

原來,由於朝鮮禁止日本商人勾結朝鮮奸民走私糧食,日本商人和朝鮮軍民發生了沖突,死了好幾個人,日本政府立刻借機出兵朝鮮,日本陸軍在海軍的掩護下不宣而戰,從元山,釜山和漢城三個方向向朝鮮發動了突然襲擊,朝鮮海軍面對一夜之間突然強大起來的日本海軍,無力攔擊。只能配合海岸炮兵進行防禦,盡管朝鮮軍民奮力抵抗,還是沒有擋住日軍的進攻,12月11日,日軍攻陷漢城,佔領朝鮮王宮,俘虜了朝鮮國王,用殘忍地手段殺死了閔妃。袁世凱所部清軍前往救援,結果大敗,被迫退至平壤。君子堂同朝鮮軍隊協力防守。12月15日,元山和釜山也相繼陷落,在元山的朝鮮海軍艦艇全部戰沉,將士全體陣亡,在釜山的朝鮮海軍5艘艦艇突圍至大同江,和那裡的朝鮮軍隊及清軍會合。朝鮮的半壁江山已經完全落入了日本手中。

“據朝鮮海軍那裡傳來的消息,日本海軍不光有這兩艘戰列艦,新式巡洋艦這一次就出動了6艘之多,而且全是大船,應該超過4000噸了。齊射火力之強,從未見過,朝鮮的偵察艦連信號都來不及發出就被炸得粉碎,”馬拿起另一份情報有些擔心地說道。“他們都是怎麼變出來這麼多船的?”

孫文看了電報,聽她這麼一說,也暗暗心驚。

“日本人好狡猾,他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開始一意奪取制海權了。”孫綱沉聲說道,“他們沒等我們反應,先全力解決掉了朝鮮海軍,去了後顧之憂,然後好放手對付我們。”

“朝廷那裡現在怎麼說?”孫文問道,

“現在還不知道呢。”馬不滿地說了一句,“反應這麼遲鈍,要在以後,早死個七八十回了。”

孫綱沒有顧得上糾正她的思維。現在地大清朝廷的辦事效率,不提也罷。

他立刻給劉銘傳,張文宣和徐邦道打了電話,告訴了他們眼下所面臨的緊張局勢,並立刻給在威海的林泰曾發了電報,讓北洋艦隊即刻備戰。恐怕朝廷一會兒就好有旨意下來了。他又給北洋軍情處“駐京辦”發了電報,讓他們立刻派人聯系孫毓汶和榮祿。告知詳情,請朝廷早作決斷,他估計袁大頭同時應該也給朝廷去電匯報了,只是朝廷那邊辦事拖泥帶水慣了,沒辦法,等他們知道信兒,日本人已經打過來了。君子堂

日本人的動作這次可夠快的,他想起自己這麼努力,朝鮮王妃也就多活了兩年,日本人的心狠手辣可想而知。

“我得回去了。”孫文對他說道,“東省護路隊目前有300多人,日本人要是打過來,文願與300勇士一起,與東省鐵路共存亡!”

孫綱嚇了一大跳,望著孫文那堅毅的神情,他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先生保重,先生留有用之身為國,來日方長,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方顯男兒本色,”馬看著孫文說道,“先生切不可圖一時血氣之勇。”

孫文神情一肅,正色說道,“夫人說的是,孫文受教。”說完向他們夫妻一拱手,轉身大步而去。

“我是真怕他出什麼事。”孫綱嘆息了一聲,

“我剛才那是說你呢,別裝糊塗。”愛妻定定地看著他說道,

孫綱何嘗聽不出來,屋子裡沒有別人,他摟過了愛妻,她沖動地一把抱住他,深深地吻著他,他緊緊地摟抱住她,再也不願意放手。

不知過了多久,電話鈴響了,他們才依依不捨地分開,孫綱接過了電話,是碼頭打來的,說天津方面給運來了他要地300顆320毫米大穿甲爆破彈,孫綱想了想,命令他們先別卸貨,一會兒他安排船直接拉去威海給“龍揚”號。

“有些要壞事,”這會兒馬去了趟北洋軍情處,回來對他說道,“老陳說和朝鮮那邊斷線了,朝鮮那邊情況怎麼樣不知道了。”

孫綱暗暗心驚,沒有了情報,對日本人的動向一無所知,可怎麼對付他們啊?

他正在想著,一個軍官匆匆走來,“大人,電報。”

孫綱接過來一看,第一份居然是朝廷向日本的宣戰詔書,“日本葺爾小邦,屢次興偷襲之師,擾亂鄰國,無理以及,今又戕害朝鮮國母,屠戮我軍民,若不大張撻伐,痛加剿洗,恐他日必為全球之患(很有先見之明的說),著沿江沿海各將軍督撫及統兵大臣,厚集雄師,整飭戎行,海陸並進,殄滅倭寇,毋得退宿,致幹罪戾。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寫得很有氣勢,不知道是不是翁師傅代筆地。

第二份居然是總理衙門給他本人下達的,“龍揚巨艦下水未久,士卒恐難精熟炮械,著北洋船政大臣孫綱統帶洋員技工,上艦隨同照料,以備緩急。”

“誰出的主意?我要殺了他!殺了他!”愛妻馬看完後瞬間抓狂,開始“暴走”,嚇得來送電報的軍官抱頭鼠躥而去。

孫綱好容易讓她平靜了下來,沒辦法了,這是朝廷的命令,他只能照做了。

“你要是出事,我也不活了,該死地日本人,你們等著。”她狠狠盯了他一眼,兇霸霸地摞下一句,轉身跑了出去。

孫綱給家裡的管家去了電話,安排了一下家裡,自己召集了幾位外國技師和中國工匠,帶著他們來到了碼頭,上了來送炮彈的運輸艦,直駛威海。

別的先不說,把炮彈先送給“龍揚”號,這個時代的海戰,炮彈纔是最關鍵的武器。非止一日,到了威海,他立刻開始命令給“龍揚”號吊裝彈藥,林泰曾對他的到來很是意外,當得知是總理衙門的命令,林泰曾不由得失笑,不過炮彈來了還是好事,“龍揚”號的兩座主炮各備穿甲爆破彈60發,前些日子經過了實戰演練,消耗地部分一直沒能補充,現在彈藥總算足了,也算了結了一份心思。

“我北洋水師第一福星到艦,咱們不把日本人打個落花流水纔怪。”孫綱站在“龍揚”號上,聽到不知是哪個軍官在說,不由得一臉的苦笑。

這一次,他還能有上幾次的好運氣嗎?

想到愛妻的眼神,他的心中就感覺隱隱作痛。

不過,一想到他們已經有了孩子,他的心裡還能輕鬆些。

如果自己這次真地“壯烈”了,孩子就是她唯一地依靠了。

努力把那個已經作了母親但嬌俏不減當年的美麗身影從心頭壓下,他現在應該考慮地,是即將到來的海戰。

因為有了充足的炮彈,薩鎮冰開始組織炮手們再進行幾次試射,巨炮在海上的轟鳴也再次給了他信心。

很快,總理衙門竟然又一次越過了榮祿,直接給北洋水師提督林泰曾下了命令,要求北洋水師立即出發,直搗日本本土,“佐世保為日本海軍要埠,聞日本海軍多船在此,運兵往朝鮮,著北洋水師全隊前往轟擊之,毀其港口城池,必可奪其士氣,斷在朝倭軍歸路。”

林泰曾感覺有些奇怪,孫綱卻猜到了,這應該是光緒皇帝的命令。

上次讓日本人欺負的狠了,這次,他想一雪前恥,連帶著把青島讓德國人給佔了的氣也一起出了。

也是,這次“鉅野教案”引發的德國強佔青島事件,如果不是日本人借機向中國發難,中國本來是有機會收回青島的,可以說是因為日本人的緣故,青島才丟了的。

大熊貓文學網,大熊貓文學,收錄作品,

(一百三十七)宣戰

180 城內打獵650 冷雨夜驚鴻式中型轟炸機914 艦至巴達維亞1410 世界軸心的真面目410 讓科技轉化成生產力608 由俘虜的俄國潛艇想到的198 發生了什麼事1076 衝鋒槍和金幣374 想辦法討還伊犁故地919 火島1208 宣戰前夜1028 送行二十三中了頭彩1345 米字旗的奮戰388 以點帶面888 互相狙殺530 老驥伏櫪三十二又有潛艇了1123 新人新婚和新約400 改革陸軍軍制1253 海軍上將們的譁變545 航空運輸公司230 重組的北洋艦隊803 美女懷裡的密信1080 坦克初相逢632 龍旗艦隊1161 史司的新任命1084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打美國野牛973 血雨924 尤吉菲爾的麻煩七十當了回君子578 並肩戰鬥的兄弟951 法國人615 又遇刺了815 突破性進展1265 最危險的海洋728 衝鋒二十一在她身上演習572 一舉攻克207 大家都是這麼晾衣服的1243 鐵血太平洋八395 國家機構的調整1357 從阿富汗出擊968 威震黑海1224 糾結的佛朗哥742節 外生枝一百二十鐵路和厘金1300 被爆菊的俾斯麥號1167 偉大領袖1210 目標新加坡487 還得另想辦法174 刺殺計劃763 謠言和恐懼613 對話1406 不一樣的刺殺希特勒299 美國人對日本的擔憂793 鐵與火的海洋1275 誰的勝利1250 直布羅陀攻防戰533 國魂之鑄845 歷史名人的對比新瓶裝舊酒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337 中國人的第一次海空協同作戰1097 提爾皮茨的幫忙487 還得另想辦法402 貨幣制度的兩元之爭883 外交政策的轉變1367 空中坦克殺手1053 非人道武器試驗675 可怕的魚雷攻擊776 遭遇1292 斯大林的怒火375 漫天要價216 不是瓜分承先啓後海陵級裝甲巡洋艦150 遇敵1102 僞裝的敵人和地面轟炸機一百一十二又整出事來了1258 大洋絕唱994 三個人的紀念日1125 同船出征美利堅282 黃遵憲抓的大獎二十九浴血黃海六十有人說壞話了656 動員動員動員211 總結經驗教訓388 以點帶面782 掉進了狼窩592 遠道而來的龍江號戰列艦1360 空戰的新時代1291 命運的分叉路口1425 寓言的力量1062 madeinchina和地下金庫839 重工業的推進和女子教育問題1380 來自於最高統帥部的命令920 又是意外537 現在多學習601 打破堅冰的開始494 知子莫若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