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登基之前(續)

1902年10月28日,距離林大鑫的登基大典已經沒有幾天了,在北京城的一個書茶館裡,此時人聲鼎沸,書茶館內的客人們,都在討論着過幾天將要舉行的登基大典,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北京城內的旗人,這些旗人並沒有林大鑫推翻大清,改變他們喝茶的習慣,該幹嘛還是幹嘛。

北京人愛喝茶,北京人喝茶的歷史很悠久。北京人爲什麼愛喝茶呢?這與相關歷史有關。

早在大清中期,南方產茶地如安徽、福建、浙江等大茶商便紛紛在北京設立茶葉市場,他們看中的是北京城是朝廷中樞以及北京城人羣密集的特點,引導北京人瞭解茶,接受茶,愛上茶,更是形成了北京城特有的茶館文化,這讓北京城的街面上有許多各色茶館,如清茶館、早茶館、書茶館、坤茶館、酒茶館、棋茶館等等。

“常三爺,您老見多識廣,您說說,這大清說沒有就沒有了,換成北方的林大帥當皇帝,咱們北京城這些旗人,還能一直住在北京城嗎?”一名50多歲,穿着長袍,留着辮子的人,對同樣差不多打扮的另外一名50多歲的人低聲問道,這2個人坐在同一張角落裡的桌子,除了茶壺茶碗之外,在他們的桌子上還擺着一盤茶點心和一盤瓜子。

從2人的衣着上,可以看出,2人家境都是比較殷實的。

常三爺端起身前的茶碗,喝了一口隨即放下茶碗說道:“鬆四爺,新的朝廷不是已經貼出告示,說新朝廷各族平等,我們旗人和漢人以後一個樣子了,不會讓我們這些旗人遷出北京城的,您就放心開您的店吧!”

鬆四爺嘆氣說道:“可是前些天,那些定北軍把大清那些王爺貝勒的府邸都查抄了,對我們這些旗人,新朝廷不會秋後算賬吧?”

常三爺安慰的說道:“放心吧。鬆四爺,你沒有看到原來武威軍裡面那些旗人子弟的官兵,都已經被定北軍收編了,我家小五現在就等於是定北軍的一員了。林大帥既然都招收旗人當兵了,就不會爲難我們這些普通旗人的,至於那些王爺貝勒們,只能自認倒黴了,畢竟是改朝換代啊!”

武威軍當中。有很多官兵都是滿族,武威軍4個鎮都歸順定北軍之後,林大鑫並沒有對滿族的官兵有什麼歧視,一視同仁的進行整編,只要合乎定北軍條件的,都將整編到定北軍之中。

常三爺排行第五的兒子,原來是武威軍的1名隊官,現如今已經加入了定北軍之中,並且還被送去了瀋陽陸軍學院進行短期的軍官培訓,培訓結束之後。就是定北軍……應該是中華帝國陸軍的軍官了。

鬆四爺點了點頭說道:“只要不找我們這麼普通旗人的麻煩就好,林大帥當了皇帝,至少咱們老百姓不用擔心被洋人欺負,可惜以後沒有旗餉給咱們了,像你我兩家還好,都有一些營生,很多旗人一下子斷了旗餉,家裡都揭不開鍋了。”

大清的朝廷一向認爲“八旗爲本朝根本,國家莫有要於此者”,因此對八旗兵民倍加恩養。除了對旗兵本人按時頒以旗餉外,還給其家屬也一樣發放,不過旗餉政策的恩養,使大清很多八旗兵紈絝膏樑。追求奢侈,腐化衰墮,這也是造成大清八旗兵戰鬥力低下最重要的原因。

現在林大鑫對大清朝取而代之,當然不可能繼續用錢養着這些旗人,於是林大鑫剛剛進入北京城不久,就宣佈廢除了大清的旗餉制度。以後旗人必須自謀生路了。

常三爺說道:“揭不開鍋倒是不至於,北京城內現在四處招人進行擴建,只要出一把力氣,倒是也不至於餓着,就是怕有的旗人,連做工也不願意。”

200多年來旗人在清朝旗餉政策的籠絡腐蝕下,不準從事任何生產勞動,賴餉而食,大清這下子垮臺了,也使八旗子弟的一切特權公爲烏有,對於世代當兵食餉,習慣於寄生生活而又處於優越地位的八旗子弟來說,重新培養勞動習慣,掌握勞動技能決不是件一蹴而就而事。

林大鑫也考慮了這方面的問題,正好北京城作爲首都,林大鑫嫌棄北京城太陳舊了,準備對北京城進行重新規劃和建設,把北京城從一個古老的城市,轉變成一個大都市,這樣一來就需要大量的人手,林大鑫交待負責此事的行政部門,儘量招收那些旗人做工,讓那些旗人成爲建築工人,給那些衣食無着落的旗人一條生路。

常三爺接着說道:“現在林大帥當了皇帝,咱們不欺負那些洋人就不錯了,他們哪裡敢來欺負咱們,要知道林大帥可是剛剛把世界上8個強國都打敗了!對了,過幾天就是林大帥登基的日子,聽說在天安門外還有一場閱兵,鬆四爺,那天您去不去看?”

鬆四爺點頭說道:“當然得去了,那天可是能見到林大……不對,是見到皇上啊!這樣難得的機會,我鬆四怎麼能錯過!”

書茶館內其他的客人,也大部分在談幾天後的登基大典和那場閱兵的事情,對於愛熱鬧的北京人來說,這樣的熱鬧是絕對不容錯過的。

林大鑫入主北京城之後,對於北京城內的普通滿族人,並沒有採取什麼措施,只是把滿清權貴們的家都給抄了,不過也沒有做絕,還是給那些滿清權貴們以及他們的家人,留下了一部分錢財,至於他們以前住的王府、官邸,當然不能住了,給他們安置在一些普通的四合院之中。

畢竟普通滿族人也都是老百姓,林大鑫沒有必要找他們麻煩,也不準備做什麼清算的,這樣一來整個北京城顯的還是比較安穩的,而且大部分北京城的老百姓,都知道林大鑫取代大清朝是早晚的事情,對於林大鑫登基稱帝的事情,還是能接受的。

在大清原來的各省份,大部分老百姓早就羨慕林大鑫麾下地盤的各種政策,正琢磨要往林大鑫麾下的地盤移民,現如今好了。就是不用移民也能享受林大鑫制定的各種政策了。

要知道大清朝的苛捐雜稅實在是多如牛毛,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背井離鄉,移民到林大鑫麾下的地盤上。

這樣一來,大清原來各省份的百姓。對於林大鑫登基稱帝的事情,還是非常平穩的接受了,甚至還是非常高興的。

對於林大鑫登基稱帝這件事情,在林大鑫原來的地盤,老百姓要比大清地盤上的百姓高興多了。還沒有到林大鑫登基的日子,家家幾乎都開始張燈結綵起來,有很多青年竟然自發的聚集起來,一起結伴趕往北京城,要參加這個盛世。

林大鑫的4位妻子以及子女,也來到了北京,入住到了紫禁城內,在登基大典上,林大鑫還需要冊封4位妻子爲皇后。

雖然同時冊封4位皇后,有些驚世駭俗。畢竟以前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也沒有聽過這樣的事情,但是林大鑫就是任性的這樣做了,大家也只能接受了。

林大鑫的父母林永升和李氏夫人,以及林大鑫的老丈人,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也在10月28日來到了北京城,而林大鑫的奶奶因爲身體原因,留在了威海衛,沒有來到北京城。

林大鑫父母也勸林大鑫對於同時冊封4位皇后的事情。是不是再考慮考慮,不過林大鑫的態度非常堅決,林永升和李氏夫人只好作罷,聽之任之了。

晚上在紫禁城內的家宴上。林大鑫對自己的父親說道:“父親,奶奶的身體怎麼樣了?怎麼這次突然生病了?我本來準備這次奶奶過來,就讓她老人家在紫禁城內頤養天年的。”

林永升嘆氣說道:“你派去的醫生說,你奶奶是到了歲數,身體機能減退,現在只能靜養了。不然這次說什麼,你奶奶也會來北京的,參加登基大典的。真是沒有想到,大鑫你竟然就要成爲皇上了!我林永升的兒子成了皇帝,真是像做夢一樣。”

林永升作爲知道林大鑫秘密的少數幾個人,雖然知道林大鑫可以利用另外一個時空的資源,但是林大鑫短短10年間,就建立起如此龐大的勢力,最終對大清朝廷取而代之,林永升也是蠻驚訝的,金手指實在太強大了。

丁汝昌笑着說道:“是啊!大鑫馬上就要成爲皇帝,沒有想到老夫還成了國丈,真是世事難料啊!”

林大鑫說道:“岳父,這次東北海軍改編爲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也要一起整編,我準備讓岳父進入國防部任職,不知道岳父意下如何?”

丁汝昌沒有猶豫的點頭說道:“行,老夫沒有意見,這次你父親是不是也應該進入國防部了?大鑫,如果不方便,老夫和你父親脫離軍隊也沒有什麼。”

林大鑫點頭說道:“我也準備讓父親到國防部任職,畢竟父親和岳父留在海軍中,讓下面的將領不太方便。”

林永升說道:“其實我已經準備脫離軍隊,以後好好陪陪你的母親了。”

林大鑫馬上就要登基稱帝,林永升和丁汝昌做爲他的老爸和岳父,身份特殊,再留在海軍艦隊之中,以他們2人的情況,不適合當一支艦隊的指揮官,這樣一來就讓海軍艦隊的指揮官不免在下命令的時候有投鼠忌器的感覺,所以不用林大鑫說,林永升和丁汝昌也不準備繼續留在海軍艦隊中了。

不過林大鑫知道自己的父親和岳父在軍隊中待了一輩子,對軍隊的感情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的,於是在林大鑫的勸說下,林永升和丁汝昌決定進入中華帝國的國防部任職。

在飯桌上李氏夫人對丁雪珊、杜娟、劉秀梅和何月4女說道:“以後大鑫成了皇帝,你們也成了皇后,希望你們能和以前一樣和睦相處。”

4女互相看看,都點頭說道:“是,婆婆!”

林大鑫聽到母親的話,明白母親的意思,畢竟他當上了皇帝,以後將會涉及到帝位傳承的事情,而4女被林大鑫任性的都冊封爲皇后,她們的兒子就都有希望繼承帝位的,別出了什麼齷齪的事情。

不過林大鑫對於自己的4個老婆還是有信心的,小的爭鬥還是有的,但是絕對不會出現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林永升這時問道:“大鑫,登基大典的事情準備的怎麼樣了?”

林大鑫回答道:“基本已經差不多了,就等着11月1日了。”

登基大典的事情,其實根本不用林大鑫操心,自有王巖等人幫着忙活,現如今各項準備已經弄妥了,就等着登基的那一天。

目前中華帝國雖然還差幾天才成立,但是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都承認了中華帝國的合法性,也沒有人敢不承認,要是因爲這件事惹得林大鑫發飆就太不值得了,現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在這個時候,招惹林大鑫。

而且各國都自覺的把各國在北京城的公使館,提升爲大使館,各國原來的駐大清公使,將會成爲各國駐中華帝國第一任大使。

並且各國駐中華帝國第一任大使,都代表各自國家,受邀參加林大鑫的登基大典和閱兵儀式。

北京城在林大鑫登基大典之前,一直非常平靜,但是做爲林大鑫麾下兩大情報機構的軍情局和保密局,可一點不敢鬆懈,已經調集了大量2個部門的人員,深入到北京城各個角落,探查有無危及登基大典的人。

滿清剛剛被推翻,加上林大鑫對滿清的寬大政策,一些心懷滿清,仇恨林大鑫的滿清餘孽必定存在,軍情局和保密局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絕對不能讓這些滿清餘孽,攪和了登基大典。

北京城內的第一近衛軍和第一野戰軍,也對北京城進行了戒嚴,可以說萬事俱備只等11月1日了。(。)

第58章 接管旅順第101章 妥協的冊封第455章 負隅頑抗的日本陸軍第821章 對航母編隊的空中打擊第750章 泄氣的德國皇帝第862章 日本天皇換人啦第752章 中華帝國的報復第625章 對轟進行時第651章 硝煙將起的印度第8章 拜見丁汝昌第338章 果斷撤退第614章 技術整合計劃第309章 昏迷第301章 勒拿河沿岸的戰火第890章 國際聯盟的組建第895章 夜間轟炸第336章 遇上了第392章 協約國和同盟國第373章 新的運輸通道第909章 暈倒的英國首相第336章 遇上了第228章 去香港見賣家第257章 繼續圍困海參崴第502章 黑夜裡的槍聲第767章 巷戰纔剛剛開始第775章 拉瓦格機場守備團第533章 美國也開始冒頭了第866章 原來是他第198章 士兵癩頭第922章 退往莫斯科第595章 不成功的空中伏擊第298章 遠東總督的選擇第187章 煙消雲散第709章 雙方的戰術第939章 十四歲的指揮官第438章 碰面了第896章 降低攻擊力度第856章 英國軍隊在印度的部署第268章 外蒙古的定北軍部隊第394章 興中會和會黨第627章 轟炸機又來了第420章 八國聯盟的強大海軍第595章 不成功的空中伏擊第314章 撐不下去的俄國第689章 九國會議第914章 準備封鎖珍珠港第871章 中情局和安全局第577章 陷入被動的俄國第173章 無奈的投降第578章 陷入危機的鄂木斯克城第904章 損失殆盡的各國航母第330章 泊口爭奪戰(上)第28章 遇刺第409章 被架在火烤的興中會第700章 狼羣戰術第52章 黃海大戰(10)第132章 移民東北(下)第866章 原來是他第60章 金州初戰第101章 妥協的冊封第485章 空降奪橋第512章 不對等的情敵第811章 欣喜的替罪羊第750章 泄氣的德國皇帝第352章 回到清朝時空第759章 另外一個時空有麻煩了第739章 數據很嚇人的聯軍第164章 海上對轟第834章 傷筋動骨的聯合國部隊第288章 突破山體工事羣第277章 出現變故第72章 巧遇段祺瑞第664章 英雄也許是悲劇的第877章 北京奧運會第359章 激戰老鷹峽(五)第129章 艦隊整編和俄羅斯人的重視第375章 大反攻第78章 加入定北軍的張作霖第309章 昏迷第105章 巷戰金州第611章 大海戰的戰術安排七百三十六章 幸災樂禍的美國人第584章 神棍的異想天開第773章 收穫頗豐第502章 黑夜裡的槍聲第885章 草草收場的歐戰第710章 連續不斷的空襲第592章 旁觀者們第756章 不甘心的放過了俄國和日本第831章 越來越惡化的戰場局勢第765章 菲律賓空軍的首秀第637章 新戰術失敗了第6章 購買假、幣第357章 激戰老鷹峽(三)第934章 陷入危險的華夏帝國第438章 碰面了第633章 損失慘重的中華帝國潛艇部隊第410章 孫文跑路和第一次交手第791章 第三飛機聯隊的悲歌第789章 一觸即發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