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發展

?陶澍還沒有走到近前,便聽到有人說他的名字,說第一名便是他。

陶澍聽後怔住了,他雖然自負可以上榜,但是也沒有覺得自己能拿到第一。

這次大考雖然規模很小,可是肯定有一些有實力的人,如今聽到自己是第一,自然有些意外,接着便是欣喜。

讀書人就是要通過科舉才能比出高下,雖然這種方式不一定是最準的,可是也相差不遠。

陶澍覺得自己還是要親眼看一下,然後接着往前擠去,可是人實在是太多了,是在擠不進去他只得暫時先放棄,退了出來。

“明天漢王要在王府召見所有上榜的士子,請各位士子明天午時準時到漢王府。”最後一名放榜的官員開口喊道。

陶澍聽到之後記了下來,前面的人自然不會一直呆在那裡,在榜上看到自己名字的很快便高興的走了,沒有看到名字的有些神情沮喪,總想着多看幾遍能不能從角落裡看到自己的名字,知道看過三四遍之後,才徹底死心離開。

陶澍並不着急,等着人們逐漸離開了,陶澍才穿過稀稀拉拉的人羣來到了榜單之前。

別人說他是第一名,他自然先朝着第一名的位置看去,事情果然是如此,他的名字處在最高處,非常的明顯,“第一名,湖南安化,陶澍”

陶澍雖然心裡早有所準備,可是還是有些失態,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榜單前的士卒看着陶澍的笑臉,都能猜的到這位士子肯定大名在榜。

陶澍在榜單前站了一會兒,回過神之後,頓時覺得自己失態了,然後匆匆離開回到了客棧。

回到自己房間之後,陶澍心情難以平靜,現在義軍下去科舉還不算正規,最高也就到舉人級別,陶澍現在可以說在漢軍轄區是第一人了。

陶澍高興過後,自然要考慮明天漢王宴請的事情,他要不要去。他對漢軍雖然心裡不厭惡,可是也不一定便要投向漢軍。

可是他現在已經身不由己,如今他身爲這次的第一名,朝廷一定會得到消息,他可以想象到他的下場,肯定會被革除以前的所有功名,並且被通緝。

陶澍現在有些後悔當初沒有用假名了,以前只閒着來看看,因爲不服輸打算與士子們比一比,沒有想到現在會是這種局面。

思慮了半天,陶澍最終決定去參加漢王的宴會,如今他已經沒有退路了,如果前面是火坑的話,他也只能往裡跳了。

陶澍這一晚睡的很不平靜,因爲看不清自己的前路,心裡有些發虛。

在各種思緒當中,陶澍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徹底進入睡眠。

這一夜肯定不只是陶澍會失眠,同樣失眠的還有身在同一間客棧的彭浚,單秉鑑府邸的單成敬,還有與單成敬一起回來參加考試耿一誠。

對於陶澍高鴻信之所以熟悉,是因爲他提拔過左宗棠、胡林翼,並且還是兩人的岳父。

而在歷史上曾經擔任過內閣大學士的彭浚卻沒有聽說過,這也並不能怪高鴻信,畢竟清朝的官員那麼多,高鴻信也不可能每個都記得,只能記住一些很突出的,或者與只關聯的人物。

向陶澍本身能力就很強,又有左宗棠、胡林翼的關係,並且他還跟王鼎關係很好,這便不由得高鴻信不知道了,就算不了解生平事蹟,名字還是聽說過的。

而彭浚相比來說只能說太低調了,高鴻信因此纔不知道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名人。

不過有能力的人是怎麼都掩飾不了的,雖然沒有高鴻信的特別留意,最後彭浚還是考了第四。

這次彭浚來參加科考是揹着家裡來的,他所在的家族是一個大家族,是從唐代傳承至今的一個書香世家。

家裡自然不可能同意彭浚參加漢軍的科舉,雖然家鄉衡山已經被漢軍佔據,但是家族還是秉承着清廷纔是天下正統的觀念。

彭浚這次從湖南一路北上來到襄陽,自然看到了漢軍轄區的風貌,也體會到了漢軍的實力,心裡對加入漢軍有所期待,也肯定漢軍會發展的更好。

單成敬、耿一誠現在都是將領,一個在河南前線,一個在四川,不過兩人畢竟是讀書人出身,仍然想證明一下自己,因此才請高鴻信批准從前線回來參加科考的。

不出意外兩人都通過了,這次單成敬是十名,耿一誠名次稍低是十五名。

兩人的策論還是很好的,不過兩人卻吃虧在了文采上,畢竟兩人就在軍旅,性格中難免沾染軍人的氣息,字裡行間透漏着一股殺氣,考官們都是讀書人,自然不大喜歡這種殺氣。

高鴻信看到兩人用了化名的試卷之後,一眼便認出了兩人的作品,不過他並沒有改變兩人的名次,以免以後兩人身份曝光之後,在引起一些爭議。

這次兩人都是榜上有名也算是了結了一樁心事,以後便可以專心的南征北戰了。

河南現在局勢很緊張,正需要單成敬坐鎮的時候,爲了這次單成敬回來參加科考,高鴻信特意將身邊休息的張修遠又派了出去。

河南現在有着張修遠、毛達,足以應付清廷的可能動作。

而四川雖然現在已經是漢軍的囊中之物,可是仍然有西邊很北邊的廣大地區還不再漢軍的統治範圍,這些地區都是高山峻嶺,很難攻克,耿一誠負責這件事情之後,已經漸漸的掌握了在高原地帶作戰的方法。

在高鴻信看來,以後耿一誠肯定會委以重任,要想進軍高原還得靠着他手下的一批熟悉了高原作戰的大軍。

單成敬、耿一誠本身都是書香世家,這次考試不僅是爲了完成兩人的心願,也是爲了拉攏湖北本地的氏族力量。

雖然唐朝之後,已經沒有門閥了,可是士紳的力量卻填補了門閥消失而出現的空白,士紳在這個時代意味着社會的精英,想要更好的治理國家,就必須依靠這些精英階層。

這一夜,高鴻信也失眠了,這次科考是開始,也是一個轉折,漢軍開始徹底朝着正規的國家方向發展了。

第53章 彈劾第299章 天下一統(上)第51章 和琳之死第152章 清軍的火炮第2章 2月2龍擡頭第19章 對策第245章 國第210章 月夜第154章 杯中酒第72章 嘉慶元年的第1場雪第36章 伏擊第65章 改名第88章 報復第270章 勸降第294章 姓氏第188章 陪嫁第226章 軍功授銜晉升制第14章 舉火爲號第269章 趕路第80章 宴會第125章 三個條件(下)第289章 子女第331章 大戰目標第294章 姓氏第159章 雙喜臨門第62章 詢問第140章 夕陽下的隨州第151章 好心情、壞心情第197章 局勢第202章 出人意料的進展第87章 保障第154章 杯中酒第229章 戰後第236章 意外第131章 皇后之位第314章 不平等條約第214章 恩怨第184章 談判第272章 登基第37章 決斷第44章 無畏便無敵第62章 詢問第285章 爵位第121章 詭異的局面第261章 李家道口之戰第279章 藍色的天空第99章 糾結中第49章 突圍第111章 查帳第105章 兄妹初談第297章 戰損第291章 召見第19章 對策第203章 清廷的調整第163章 塵埃落定?第248章 戰榆林第275章 背叛第209章 定計出兵第86章 事後第103章 土匪第58章 利弊第97章 意料之外第294章 姓氏第138章 等待第114章 從死到生第156章 來意第4章 招兵第166章 水攻第173章 準備第15章 臨戰第164章 交換第187章 高於氏第320章 內附第55章 敲打第139章 不一樣的火槍第344章 緬甸起風雲(二)第224章 搶時間第193章 瞿塘關的炮聲第34章 西進受挫第343章 緬甸起風雲(一)第33章 訂婚第18章 大戰之後(下)第188章 陪嫁第302章 學堂第215章 到年紀了第316章 陸續簽約第50章 武昌第57章 開城投降第187章 高於氏第4章 招兵第193章 瞿塘關的炮聲第258章 收場第8章 會師第330章 臨終請求第215章 到年紀了第288章 談判第237章 確定第47章 挑選第10章 城破第25章 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