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與後續

姑母入住老年公寓後,也經過了一個適應過程。

因姑母已經不能坐起來和走動了,1月13日上午,我二堂弟就把她從屋炕上抱到汽車後座上,大堂妹和二堂妹坐在兩側倚着她。我開車到了城裡利康老年公寓大門外,二堂弟又把她抱進公寓臥室內放在牀上。因她睡慣了大炕,怕她從牀上滾落下來,又在牀沿外側插上了一個不鏽鋼護欄。

老年公寓的服務員先給姑母洗臉洗手和洗腳,並且換上了二堂妹給買來的新棉衣。中午服務員給她喂的飯。吃完飯後她又睡一覺。下午睡醒了,姑母又來精神了。她雖然對近事完全沒有記憶,也能感到這裡不是她自己的家。她竟自己坐了起來,用力推掉了牀邊的護欄,自己下地了。她對屋裡的其她人說,她是城東倉上屯的,自己遛彎走迷了,纔到這來了,要求服務員把她送家回去。她還對服務員說家裡還有爺公公和奶奶婆需要她伺候。服務員知道她在說胡話,就哄她說:“這裡是你侄子給你買的新房,就是你的家。”她不相信服務員的話,還是要回家。她的表弟張會和孟家的侄子侄女們去看她,她也說要回家,他們就和她打岔,用別的話引開她的思路。我去看她,她就說:“你開車來了嗎?把我送家去吧。”我就哄她說:“這裡是醫院,給你治病呢,等病好了再回家。”她就以爲這裡是醫院的病房,同屋的老嫗們都是病人,也就不鬧了。

入住老年公寓七天後,我問姑母:“這裡好還是家裡好啊?”她說:“這兒比家裡暖和。”她家裡雖然有電暖氣,室溫不低,可是,農村的火炕是冷熱不均衡的,燒火時熱一陣子,後來慢慢的就涼下來了。姑母的炕上有兩層毛氈還有兩層褥子,按說不會感到炕涼。可是因爲她經常小便失禁,褥子浸溼了,就感到很涼了。老年公寓的木板牀上鋪着厚厚的蓬膠棉牀墊子。上面又鋪着從我家拿來的面褥子,褥子上邊鋪的二堂妹拿來的棉墊子,上面是紙尿墊。發現拉尿後服務員就給及時更換墊子,經常保持牀上乾燥,當然要比在家裡塌着“溼尿窩”暖和啊。在這裡吃飯時服務員給端到面前,姑母已經不會端碗和拿筷子吃飯了,有時可以坐着自己用手拿着包子、餃子吃,用勺子從碗裡舀粥吃。有時她坐不起來,就躺在牀上由服務員一口一口的餵飯。

在老年公寓裡,姑母還是一陣子糊塗,一陣子明白,對我們有時根本不認識,有時似乎又想起一點。姑母雖然糊塗了,也能感覺到在老年公寓裡比在家裡好,慢慢的就適應了。入住公寓半個月以後,她就不鬧回家了。清明節以後,一次大堂妹來看她,她又認出這個侄女來了。問她還回家嗎?姑母說:“不回去了,你們把倉上屯的房子賣了吧,錢你們大夥分。”大堂妹說:“我們不要你的賣房錢啊,留着給你交管理費吧。”

在老年公寓裡,生活不能自理的收費較高,國家發放給姑母的低保費和老年費是遠遠不夠的。姑父遺留下來的那三萬多元定期存款,在姑母摔傷治療和僱傭於滿宗家送飯的三年中,已經開支了一萬多元,剩下二萬元還可以交一年多的老年公寓管理費。大堂弟、二堂弟和我老叔家的堂弟們,經常對我表示姑母的存款不夠開支,就由大家分攤。我表示不需大家分攤,存款花沒了,我家先墊付,將來從賣姑母的房產錢里扣除,剩下的給大家分。如果姑母壽命長,賣房款不夠扣的,也不用大家分攤。差多少我家就認搭了,因爲我們欠姑母爲我家看孩子的人情債。不過這是以後的事,我家寧願多搭幾萬元,也願意姑母在老年公寓裡再活十年八載的。

因爲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減退,應該少吃勤吃,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還應該吃些零食。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們,不少人都有親屬們送來的水果糕點等,在兩餐中間吃點零食。親戚們開始去利康老年公寓看望姑母時,有的給她買了糕點和水果。姑母是一陣子明白一陣子糊塗,明白時看見水果知道拿起來吃,甚至到別人的牀位去拿人家的水果吃,因此引起幾個老太婆互相爭吵。糊塗時如果不把食物遞在她手裡,她自己就不知道找東西吃的。而且還犯瘋似的糟蹋東西玩,有時把身下鋪的紙尿墊子或褲襠裡墊的尿不溼撕着玩,撕成一條一縷的,擺在被子上,有時把別人給她拿來的糕點水果也掰成小碎塊,扔在地板上。別人給她零食吃,她也吃不多。因爲她躺着不動,吃不下多少東西,容易造成糕點發黴和水果潰爛。服務員就勸我們不要再給她買那麼多吃的了,免的浪費。所以,後來大家去看她,就帶少量食品和鮮奶,讓她當場吃一些,剩下的放在牀頭櫃子內。

好在利康老年公寓離我家較近,我妻子平時每天上午九點半和下午三點半後,都要去那裡看一看姑母,把牀頭櫃裡的糕點或水果拿出來,遞到她手裡給她吃。如果牀頭櫃子裡沒有了,就從我家裡拿一點糕點和水果,有時拿糕點和一盒鮮牛奶,看她願意吃糕點還是願意喝牛奶。上午她有時說餓了,就吃一塊糕點。有時說不餓,就喝一盒特侖蘇鮮奶。下午她總說不餓,不吃糕點,只吃水果或者喝一盒鮮奶。有時同屋的其她老人對我妻子說,姑母又偷吃別人的水果了,我妻子就買些水果陪給對方,並且還要說些姑母糊塗了,不要多計較等客氣話。

這個老年公寓裡,許多老頭老太婆都是有兒有女的,多數人的兒女都不可能經常去探望,用這些老人的話來說:“孩子們都要上班掙錢,沒有那麼多閒工夫來看我們啊。”每當我們大家去看望姑母時,那些老人就露出羨慕的目光。對面牀位上的老太婆就經常問我們:“她有多少個侄子侄女啊?怎麼天天有人來看她啊?”

由於姑母已經呆傻了,每次都是誰去看她,她自己也不知道。一般情況下,我妻子每天去兩次,經常發現有人給姑母送吃的糕點、水果,也不知道是哪個親戚拿來的。由於姑母在自己“明白”的時候,搞好了和親戚的關係,奠定了基礎,在她呆傻了以後,大家還是一如既往的去看望她。

從日常生活上看,姑母是幸福的,除了老年公寓的一日三餐之外,餓了吃糕點,渴了喝鮮奶,各種新鮮水果都能吃到。後來,我二兒子又幾次從網上購買三百多元一桶的蛋白粉和全安素,由服務員每天早晚往姑母的大米粥裡添放一勺(10克),長期食用,效果很好。經過一段時間,姑母的精神頭大多了,這樣的生活水平,是許多農村老人達不到的。不論是在倉上屯家裡,還是在老年公寓裡,無兒無女、又孤又寡的姑母,與本村左鄰右舍的老人相比,與老年公寓裡同住的老年人相比,吃的穿的用的都不比別人差。

但是,從精神生活上看,姑母又是悲哀的。以她年輕時那種爭強好勝、不甘落後的性格來看,自己在同代人中是個落伍者。她想過繼兒子振興家業的願望一直沒有實現,反而成了享受國家低保補貼的“貧困戶”,她家的宅院已呈現破落衰敗的景象,房屋成了需要國家幫助維修的危房。由於姑母沒有實現由繼承人來頂門立戶,延續尹家人脈,使她家的宅院傲立街旁的美好理想,才使她在多年失望中患上了癡呆症。

反過來說,如果姑母的思想不那麼傳統陳舊,向城市裡的一些老年人那樣,勇敢的面對社會現實,晚年生活不靠兒女靠自己,靠社會養老機構。去掉養兒防老的舊思想,樹立以錢養老和以房養老的新觀念,她也許就不會因失望而呆傻了,那就會只感覺到幸福而沒有悲哀了。

(以上作於2015年5月)

後續

2015年1月,姑母孟淑珍住進利康老年公寓後,當年肢體僵直的症狀時重時輕,平日能夠坐在牀頭自己端碗吃飯,有時也能下牀走幾步,有一次竟然自己走出老年公寓三四十米,來到我們錢家衚衕西口,被我家西院胡大叔發現,告知她堂弟孟慶餘,孟慶餘又把她送回老年公寓。但是到了2016年,她的病症愈加嚴重了,腿部關節活動受限,逐漸不能保持坐姿,只能躺在牀上了,也不能自己使用碗筷,需要服務員餵飯了。不過她的咀嚼和吞嚥功能還可以,能夠吃大米飯和饅頭餃子的碎塊。到了2017年,頸部、臀部和腿部關節完全不能活動,頭部和身軀如同一體,脖子不能轉動了,大腿與軀幹和小腿呈現彎曲狀。不論仰臥和側臥,總是保持同一姿勢。可謂“扒拉腦袋腿跟着動,扒拉腿腦袋跟着動”。而且不僅肢體僵直,吞嚥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都因肌肉僵直受到影響,只能吃些流食,不能吃塊狀食物了。因腸胃功能退化而身體逐漸消瘦,慢慢變成“皮包骨”了。但是她的精神還很好,能吃能喝,說話聲音也不小,夜裡經常瞎叨咕說胡話。與她同在老年公寓的幾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既有比她年齡大的,也有比她年齡小的,都先後辭世了,只有她還頑強的活着。據服務員講,姑母依仗在粥中摻加蛋白粉和全安素(全營養配方粉),才比別的老人身體好一些。我妻子幾乎每天都去老年公寓察看,還把家裡的糕點、水果、茶雞蛋、鹹鴨蛋等送給她吃,其他老人們都很羨慕的說:別看這老太太沒兒沒女,可比有兒女的強多了。

到了2017年7月,姑母的飯量減小了,夜裡說胡話也少了,見人說話的氣力也不足了。到了9月中旬,她的兩條腿意外的伸直了,我們見了還很高興,可有的老年人說這是臨終前“挺屍”的症狀,讓我們做好後事準備。9月25日突然發現姑母的臉上和身上出現了幾塊褥瘡,說明她的心臟功能不行了,血液循環出了問題,我們問她話也不愛回答了。27日我二兒子從網上快遞給她買了治療褥瘡的充氣牀墊,28日早晨我們給她鋪好牀墊,她滿意的笑了。29日我妻子去看她,發現她看人時出現了一種異常的目光,還冒出一句“沒人管我了”的話。我妻子說:“我每天都來呀,服務員伺候的多好啊,咋說沒人管呢。”她沒有再說什麼,這是她的最後一句話。30日早晨吃了一碗飯,一天沒說話,有時聽見喊聲睜開眼睛用異常的眼光看看人,大部分時間在昏睡。

10月1日早晨姑母迷着眼吃了半碗飯,就昏睡。因她近幾天拉肚子,老年公寓的特約醫生來給她輸液,發現她脈搏虛弱,已經輸不進液了。下午二時發現姑母呼吸急促,在最後“捯氣”,我趕緊通知城內的弟弟妹妹們來到老年公寓。下午三時十分,姑母在內侄和侄媳婦、內侄女和侄女婿的看護下與世長辭。

姑母是耗幹了體能才離開的,俗稱“老死的”,也是在沒有患惡性疾病,不疼不癢,沒有痛苦感覺的情況下離開的,這也是她的幸福。

10月3日,姑母孟淑珍遠在四川和北京的內戚們來到薊州殯儀館,她的內侄和侄媳、內侄女和侄女婿、內孫和孫媳、內曾孫等三十人,爲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把她的骨灰安葬在鍾靈山城關鎮農民公墓,使她與丈夫尹克昌團聚了。

回想起姑母孟書珍——這個絕戶老農婦的一生,還是本文的主題那句話,從物質生活上看,她是幸福的,可從她的希望和理想方面看又是悲哀的。她對我妻子說的“沒人管我了”這句遺言,並不是指日常生活方面無人照料,而是說無人傳承延續她的家庭了。的確,在姑母過世後,家裡的房產轉賣他人,所獲資金扣除生前生活開支負債和葬禮開支費用之後,被孟家的侄子侄女們共同分享了,她的家庭從此就消失了。自己家庭的消失,無疑是對姑母爭強好勝心理的最大打擊,這也是她的悲哀之處。

2017年10月續作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前言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前言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前言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前言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前言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前言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前言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前言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前言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前言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前言前言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