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77章 一些前世舊瓜(二)

第77章 一些前世舊瓜(二)

海礁一臉無語地看着妹妹:“我怎麼會知道?我連太后是哪一天死的都不記得!”

海棠笑嘻嘻地挽着他的手臂哄他:“哥哥在錦衣衛幹了這麼多年,還跟神鞭張三這種消息靈通的人交好,多少會聽到些風聲吧?你就好好想一想嘛。”

她見海礁皺眉,便又繼續勸說:“這事兒挺重要的。哥哥不是很想搭上陶嶽陶大人嗎?你還指望他能提前發力,阻止孫閣老再風光下去呢。可爺爺和表叔公眼下都是指望周家庇護,才能安然無恙了許多年。如果想跟陶大人拉近關係,咱們就得留心周家的想法,總不能還沒攀上陶大人,就先把周家這個靠山給得罪了吧?可他們兩家要是能和解,聯起手來,又有聖眷又有兵權,就不是孫閣老輕易能對付得了的。而陶大人與周家之間最大的矛盾,估計就在追封陶慧太嬪這件事上了。我當然要打聽清楚,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呀?”

妹妹這話倒是說得有理。

海礁還真的認真回憶了起來。

重生回來之後,他爲了自己將來能過好,順利救下恩人,仕途前程還能一帆風順,可沒少回憶上輩子經歷過、聽說過的事,好從中尋找能爲自己所用的情報。錦衣衛麾下的那些熟人,自然是他最大的情報來源之一,正有助於他了解未來二十年的官場動向。經過將近一年的回憶與整理,他心裡基本有數了,如今稍一回想,就憶起了曾經經歷過的一件事。

他師父有一回抓住了錦衣衛要的人,帶着他和師兄一塊兒將人押送去了詔獄,恰好在那裡遇上了熟人,便相約一道去附近的酒樓用餐。

那熟人據說是宮裡出來的內監,是刑求高手,在周太后去世前得了恩典被放出皇宮。只是他孤身一人,無處可去,錦衣衛裡有人知道他的本事,便重金請了他入詔獄坐鎮。

當時是海礁的師兄在雅間裡侍候兩位長輩,海礁站在門邊負責送菜送酒,所以他只聽到了那位“辛爺爺”與自家師父的部分對話:“……常貴妃看着是個體面人,紀王也聰明,沒想到常家竟是這等家風,底子果然不乾淨,怪不得太后娘娘生前厭惡他家,總想着要抓他家的把柄,還遷怒到了陶慧太嬪身上。也不知孝明太子之死是否與他家有關係……”

海棠聽得雙眼圓睜:“這句話……是啥意思?常貴妃是誰?紀王是誰?孝明太子又是誰?”

海礁便解釋道:“常貴妃是先帝的貴妃,她生的兒子封了紀王。孝明太子則是周太后的親生兒子,很早就死了。”

先帝末年諸皇子奪嫡,爭鬥得十分激烈。最早死的就是正宮周皇后嫡出的孝明太子。他死之後,呼聲最高的是寵妃常貴妃所生的紀王,但同時還有另一位張德妃所生的安王聖眷在身,其他皇子也時不時有個出彩表現,搏得先帝歡心,很難說哪位皇子更佔上風。

德光皇帝那時候只是個不起眼的皇子,根本就不被有心爭儲的兄弟們放在眼裡。他能勝出,是因爲認了嫡母周皇后爲母,並在對方支持下立了功勞,纔會搶在兄弟們前面入主東宮。

不久之後先帝就駕崩了,新太子在周太后與周家支持下繼位登基。諸皇子就算原本打算將新太子拉下馬來,也來不及操作,只能認命。

周太后與常貴妃一向不和,還懷疑她與自己兒子的死有關,堅決反對紀王立儲。可她剛執掌大權,沒來得及抓人審問,常貴妃就乾脆利落地殉了先帝,而且還是當着宗親、百官與誥命們的面,哭着述說了自己的深情與不捨後,服毒自盡的。周太后不但沒辦法問罪於她,還要爲她風光大葬。紀王也因爲哭靈時太過悲傷當衆暈了過去,事後大病一場,在公衆面前贏得了孝順的美名。周太后與新繼位的德光皇帝礙於物議,根本沒辦法對他做什麼。

紀王養病期間很利索地解散了自己的班底,連紀王妃的祖父被新君清洗出朝堂也坐視不理。他不插手朝政,拿着先帝賞賜與常貴妃留下來的大筆財富,安心在王府裡關起門來過小日子,養了一幫清客,每天討論些詩詞歌賦、風花雪月。他如此老實,堪稱宗室典範。皇帝不但不能報復他,逢年過節還要加恩封賞,以示自己的仁愛友悌。 海礁道:“紀王風風光光幾十年,比皇帝老兒還命長呢!常家雖然不得志,但除了一個能幹的子侄被貶官以外,也沒受什麼大罪,在京中名聲還可以,家底也厚。若不是辛爺爺提起,我還真不知道他家底子不乾淨。也不知他們到底幹了什麼壞事,常貴妃若是真與孝明太子之死有關,就怪不得太后一直怨恨她了。”

海棠問:“可這事兒跟陶慧太嬪有什麼關係?”

海礁回答:“說不上有多深的關係。據說陶慧太嬪死得早,死前不放心身邊的宮人,就把人薦給了常貴妃。這當中有個宮人後來成了常貴妃的心腹,常給她出謀劃策。若說常貴妃害過孝明太子,這宮人有可能就是幫兇。正巧孝明太子前腳死了,後腳這宮人就暴斃,太后疑心她是被滅了口,便遷怒到薦人的陶慧太嬪身上。”這是辛爺爺親口說的話。

但周太后能接受陶慧太嬪的兒子爲養子,還把人送上了皇位,估計這遷怒也是有限的。她不能接受皇帝追封生母,恐怕更多的是爲太后之位的尊榮考慮吧?

海棠好奇:“常貴妃殉了先帝,沒辦法回答太后的疑問,那她的宮人呢?太后難道不能審問她們嗎?”

海礁搖頭:“常貴妃死後,她的心腹幾乎都殉主了,太后根本沒處問去。”

太后憋屈,皇帝也很憋屈。太后教養使然,不會報復無辜之人。皇帝只能拿常家小小出了口氣。

不過常家只是小角色,關鍵的還是紀王。

德光皇帝拿這個富貴悠閒的兄弟沒辦法,心裡憋屈得久了,也想要報復一把。前些年四皇子自請出繼宗室的時候,他便以紀王無子爲由,將兒子過繼給了對方,正好把對方的豐厚身家搶入囊中。

其實紀王不是無子,他只是沒有嫡子罷了,庶子庶女卻不少。可皇帝非要拿他沒有嫡子爲由說事兒,他也無可奈何,只能歡天喜地地接了四皇子到家中,第二天就上書請封世子了。

海礁告訴妹妹:“就是這個紀王世子,後來總是鬧着要還宗,甚至與孫家勾結在了一起。若非如此,八皇子早就立儲了!如今皇帝老兒膝下就只有這一個獨苗苗,不立他爲儲君,還能立誰?當年是四皇子自個兒鬧着要出繼的,如今又想要回宮做太子了,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若不是有他在,孫閣老早就沒了依仗,又怎麼可能再風光十來年?!”

這又是海棠沒想到的了。

她忙問:“這是怎麼回事呀?皇帝兒子那麼少,怎麼還有人鬧着要出繼?這麼‘孝順’的兒子,皇帝沒罰他,竟然還給他找了個有錢的爹?!”

(本章完)

238.第238章 瑣碎消息248.第248章 算賬小能手151.第151章 滅口271.第271章 便宜第39章 審訊的結果549.第549章 風聲152.第152章 少年126.第126章 直球355.第355章 佈局194.第194章 客人第32章 主角光環555.第555章 小聚376.第376章 事後364.第364章 入住107.第107章 令人尷尬的金舅舅95.第95章 胡人奸細落網83.第83章 賢妃的八卦505.第505章 委屈615.第615章 母與子245.第245章 長安前衛的倒戈167.第167章 推卸123.第123章 熟悉感486.第486章 終局555.第555章 小聚61.第61章 “初學者”564.第564章 家常554.第554章 用意345.第345章 花朝小宴417.第417章 暗示553.第553章 察覺422.第422章 疑點第23章 無妄之災(已修)193.第193章 出氣176.第176章 合作無間246.第246章 新生活497.第497章 疑心127.第127章 難纏180.第180章 算賬72.第72章 渣皇帝與狠書生255.第255章 三人的夜晚164.第164章 甩袖離開93.第93章 夫妻分歧357.第357章 情報114.第114章 救治與追蹤第40章 顧將軍的邀請390.第390章 猜想449.第449章 報到547.第547章 來信588.第588章 幸運的胡家兄妹280.第280章 歸人286.第286章 同伴356.第356章 路人507.第507章 小心608.第608章 梅娘子133.第133章 不要臉130.第130章 姨奶奶來了498.第498章 驚喜463.第463章 判定第13章 分析 勸說 出主意(已修)102.第102章 甘州見聞203.第203章 圍觀吃瓜489.第489章 來客258.第258章 完工256.第256章 更進一步283.第283章 倖存者472.第472章 開門61.第61章 “初學者”255.第255章 三人的夜晚475.第475章 舊情67.第67章 小道消息337.第337章 誘餌431.第431章 十四房老太太355.第355章 佈局461.第461章 期盼567.第567章 女牢595.第595章 未來的安排374.第374章 追問121.第121章 證詞476.第476章 質疑443.第443章 焦慮284.第284章 透露280.第280章 歸人556.第556章 早知道176.第176章 合作無間576.第576章 謊言也會成真第13章 分析 勸說 出主意(已修)67.第67章 小道消息396.第396章 羨慕101.第101章 荒野騎行第12章 動搖(已修)102.第102章 甘州見聞453.第453章 時機563.第563章 艱難的武課612.第612章 海長安的前程616.第616章 不妙的預感558.第558章 關於如意郎君的討論377.第377章 我們不一樣416.第416章 引導367.第367章 豁達137.第137章 老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