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九子龍珠

朱三少看着眼前裸男胸前的記號,再看看《擒龍經》裡的龍字符號,這兩者確實是一模一樣,再加上此男子出現之前的種種異象和自己幼時的奇遇,朱三少初步斷定,此人很有可能就是蓬萊閣裡無爲道長要他保護的神龍史了。而他作爲神龍史的護珠人,不管怎樣,必須得要保其周全。但是一回想,到底要怎麼保護其周全?下一步要怎麼走?現在的他已經成爲了一名殺人重犯,自身都難保,如何保其周全?

種種疑問在朱三少腦子中一一閃過,都沒有答案。朱三少突然想起昨晚那瘋乞丐的話:“青龍山裡有神龍,有神龍就有生路。”於是朱三少覺得,他的生路得從眼前這個人的身上找了,但是對於眼前的所謂神龍史,朱三少知之甚少,雖說有一部《擒龍經》在手,但是總覺得這本書裡的故事太過奇幻,怕是騙人的神鬼之說,所以一直以來也沒有太多研究。

但是爲了他的性命和所謂天命,他不得不再次翻開《擒龍經》,仔細研讀,尋求解救之法。而且經過昨晚到今天所發生的一切,再加上之前的境遇,朱三少也不得不開始相信書裡的這些事情了。

經書的開頭說到,在盤古大神開天闢地之後,混沌初開,萬物開始滋長,在經過幾十萬年的沉澱與發展,神州大地慢慢孕育出了一些靈長類種族羣,以種族羣居可分爲:伏羲氏、炎帝氏、黃帝氏,以及神獸族,其中伏羲氏、炎帝氏、黃帝氏都爲人類族羣,而神獸族只是除了人族之外的各種上古神獸的總稱。

經書中介紹說道,在遙遠的上古時期,人類族羣剛剛形成初步規模,但是生存環境極其惡劣,除了要應對各種變化莫測的自然環境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防禦各種神獸的隨時攻擊。

由於神獸族中各種神獸個個都體型巨大,攻擊力強,而且有些神獸還擁有特有神力法術,更是難以對付,所以在長達幾萬年的人類與神獸族的戰鬥中,人類一直是處於弱勢,主要以防禦與逃避爲主。

神獸族中,特別以神獸龍與魔獸犼最爲難以應付,他們兩個種族就是除了體型外,還擁有無上法術的典型代表。但是兩者也有很大的區別,所以人們對於這兩種上古神獸的應對策略是完全不一樣的。

神獸龍體型巨大,每頭龍幾乎都有幾十尺長。其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不僅體型巨大,一個擺尾就足以產生一陣颶風,而且還有騰雲駕霧,飛天入海,控風運雨,控制雷電之法術。好在神獸龍,除了會防禦性的攻擊之外,不會輕易主動攻擊其他物種,所以對於人族來說,危險並不很大,但是人類最大的希望,並不是想打敗神獸龍,而是想控制住它,進而得到它控制各種自然力量的神力。

魔獸犼形似麒麟,但背部長有一雙巨翅,陸地行走或休息時,翅膀收於背部,基本隱形。如若需要飛行,則可瞬間伸展開來,騰空而去,而且每次騰空而起時,就會在身後產生一陣小型龍捲風。魔獸犼雖說體型上會稍遜於神獸龍,但是其性情暴躁,攻擊兇猛,最可怕的是,犼還有比人類更甚的思維能力。並可通過自身修行,獲得神力法術,隨着修行時間的推移,所獲法術還會逐漸增強,這使人類或其他神獸類,無不對其聞風喪膽。更爲可怕的是魔獸犼,爲了增進修爲,不僅會生吃人腦,也會偷吃龍肉。所以人類沒有一時一刻不想除之而後快的,但是礙於能力的差距,也只好忍氣吞聲,主要以規避與其正面衝突爲主。

後來,人類族羣中出現了一位神人,天生習得一身馴獸本領,而且天生神力,可單人空手與無數神獸搏鬥取勝,當然這裡面的神獸不包括龍和犼,此人就是人族中伏羲氏的首領太昊。

太昊帶領着伏羲氏族羣,個個都可習得一些馴獸本領,但是與太昊相比還是相差甚遠。後來太昊揹負着種族的榮耀,踏上了馴服龍獸的征程。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和訓練,最終太昊完成馴服神龍的使命。從此人類就可以通過對神獸龍的控制,得以控制那些自然力量,如風雨雷電。這樣一來,人類就不再像原來那樣弱小了,這給人類文明帶來了飛速的發展,人類種族也從此逐漸主宰了世界。但是對於魔獸犼,還是防禦爲主。

人類族羣,爲了感謝伏羲氏太昊的功勞,從此太昊就成了所有人類部落的伏羲,也就是首領,而伏羲氏族從此改稱龍族,其他所有部落都追隨於龍族的領導,並奉伏羲爲人類部落的第一統領,尊稱龍王。

伏羲降龍之後,並沒有止步於通過控制神龍來控制這些自然力量,而是通過對神獸龍的觀察,最後伏羲練就一身可以通過自身力量就可控制風雨雷電的法門。期間雖有魔獸犼給人類帶來一些驚擾,但是並沒有大的傷亡。但是沒想到千年之後,魔獸犼修行成魔,法力大漲,進而對各種羣進行了大面積的攻擊,導致其他種羣損失慘重,其中就包括人類。

此時還是伏羲,在關鍵時刻,帶領人族及馴服的神獸種羣與魔獸族大戰了幾十個日夜,取得最終的勝利,將魔獸族殲滅殆盡,除了魔王犼。由於魔王犼已經練就不死之術,沒法將其徹底誅殺,所以伏羲最終只能用法力將魔王犼的四魄分別封印了起來,讓其不能夠再危禍人間。

至此,上古各族的第一次滅族危機被伏羲徹底化解,伏羲也因此封神,被後人設廟宇以祭拜,並從此之後,華夏子孫都統稱龍的傳人,以此表達對於伏羲大神及龍族的敬意。

後伏羲生有九子,分別取名爲: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黑龍氏和黃龍氏。並將神龍法門分別傳與九子,並命九子修法於崑崙山中。後九子不負衆望,各自修得幾種神龍法門。

此時,伏羲覺得天下即已大成,而且九子也修法成功,於是決定退隱崑崙山,並將九子召回,將天下委派給他的九個兒子負責管理,賜封九子王,劃區而治。飛龍氏管冀州賜藍龍旗, 潛龍氏管兗州賜綠龍旗,居龍氏管青州賜紫龍旗,降龍氏管徐州賜橙龍旗,青龍氏管揚州賜青龍旗,赤龍氏管荊州賜紅龍旗,白龍氏管豫州賜白龍旗,黑龍氏管梁州賜黑龍旗,黃龍氏管雍州賜黃龍旗。九子被賜封之後,伏羲就開始歸隱崑崙山,不再過問世間任何事情。

誰料,魔王犼被封的四魄經過千年的各自修法後,竟憑自力逃脫了伏羲封印。爲了報復伏羲和龍族,犼的四魄分別附到伏羲九子中的飛龍氏,降龍氏,青龍氏和黑龍氏的身體內,借體還魂了。被附體的四子,在體內做了短時間的鬥爭之後,終究由於法力不夠,最終被犼的魂魄佔住了身體,自己的靈魂被封凍在了體內,沒有了反抗。

借體還魂後的魔王犼,控制着四子的身體對人類不斷的發起攻擊,攪得人龍成爲不可共生的敵人。此時炎帝部落統領神農氏與黃帝部落統領軒轅聯合起來,一起向龍族發起了自衛之戰爭,其餘龍族五子也被迫加入戰爭,一場決定未來走向的龍族與人族的世紀之戰,就這樣拉開帷幕。

這場世紀之戰最初進行得非常慘烈,由於龍族與魔族神力合體,再加上龍族馴養的各種神獸的猛烈攻擊,人族很快陷入了戰爭的被動,死傷慘重,人類屍體漫橫遍野,血流成河。人類的鮮血甚至匯流在一起形成了兩道淵長的河流,直通九州大地。

但是神龍氏與軒轅帝都沒有絲毫退縮,帶領人族所剩的人馬,與龍族發起了最後的戰爭。

人龍兩族兵馬,在天水城前擺下陣來。雖然從絕對人數來看,龍族依然不佔優勢,人族還是佔有絕對優勢。但是從戰鬥力來看,兩邊實力懸殊還是相當大的。龍族除了擁有神力的九子龍王,還有擁有神力的各種神獸,雖然人族也馴養了一些野獸,但是跟龍族神獸相比,完全可以無視。

最後的戰爭一觸即發,關係到龍人存亡的戰爭即將開始。突然,天色突變,晴朗的天空,瞬息就被烏雲完全遮蓋,緊接着就是一聲聲巨雷鳴動,閃着無數道耀眼的電光,從天際直接劈到兩軍對陣前的大地上。

雷電過後,烏雲間閃出一道道金光,將所有人的眼睛閃得都閉上了,再睜開時,天空上就已經出現了伏羲帝的頭像。並有天外傳音道:“魔犼逃出封印,危禍世間,導致人龍相殘,死傷無數,真是禍兮悲兮。龍之九子,學法未精,無能抗魔,禍之起兮,已不宜再領導人類前進,都隨我到崑崙山繼續修煉去吧!”

飛龍氏,降龍氏,青龍氏和黑龍氏見伏羲出現,心生畏懼,但是也絕不可能束手就擒的,於是想混淆視聽,狂言道:“此乃人族詭計,休要相信。龍族必須爲了龍族的榮譽與人類戰鬥到底。”於是給龍族發出了攻擊命令。而他們四人準備指揮神獸,合法與伏羲一較高低。

頓時,天地之間,飛沙走石,雷電交加,神獸狂舞,龍人的喊殺聲,神獸的吼叫聲,混在一起,混亂無比,人族與龍族都死傷無數。見狀,伏羲舉起食指與中指,在天空一畫開天,太極自來,並唸咒語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風雨雷電聽我號令:收!”此時,在東方的天空,暈出一個極大的太極八卦幻影,接着一簇綠光垂直灑下,將九子全部罩入其中。只見九子面色瞬間變得極其痛快,一個個都面像朝上,雙腳離地,做出反弓字狀。不一會,只見九子內丹全部被逐一吸出,封在了九顆滄海寒珠之中,之後就被伏羲一一接收,至此風停雨歇,恢復了平靜。

至此事之後,伏羲神帝,將九子內丹封成的九子龍珠加上封印,連同魔王犼的四魄一同封印其中,並將九顆九子龍珠散落到天涯海角,讓其不復得之。指派九大護珠家族,秘藏龍珠,不得讓其復出世間,並封九大藏珠令和兩大掌圖人,護珠周全。

至於龍族九子以及龍族部落,都得到了最嚴厲的懲罰,全部被囚禁於魔域極界,受錘鍊之苦,永世不得重返人間。

此乃《擒龍經》的全部內容,至於無爲道長所提到的神龍史和千年劫的事情,此書完全沒有提到。所以,這讓朱三少有些爲難了,此人到底是否爲無爲道長提到的神龍史?又怎麼樣去協助他破解千年劫?還是疑問重重。

但是從此書最後的信息可以看出,九子龍珠是不能夠再次現世的,如果現世估計就會導致道長所說的千年劫,至於神龍史,估計就是在千年劫之前爲了護珠周全,而現世的救世龍族吧,朱三少心裡這樣想道,但是也不敢最終斷言就是如此。

但是,不管此人身份如何,朱三少覺得還是先救醒此人再說,因爲畢竟無爲道長曾交代的是,要將此書交於神龍史,並會有天意指引,協助破解千年劫。

於是,朱三少脫下自己的外套,將裸男的身體蓋住,準備將他先揹回草屋。當朱三少將裸男背起時,山上那三個大字“青龍潭”再次印入他的眼簾。於是朱三少想,連一山一水都有自己的名字,現在此人昏迷不醒,也沒法詢問其姓名,又不能直接稱他爲神龍史,容易暴露身份。於是就想給他取個名字,先叫着,待此人甦醒之後,再詢得真名改口叫回也不錯。於是朱三少先念到“青龍”,但是感覺很奇怪,後又唸到“龍潭”,覺得這個倒像個人名,於是就決定暫時先叫他“龍潭”吧。

第六章 夜闖鄆城第二十二章 烏鴉軍第八章 藏珠圖第二十三章 判巢歸唐第十三章 少林劫第十五章 直逼長安第十五章 直逼長安第十五章 直逼長安第二十九章 時界第十五章 直逼長安第二章 青龍潭第十章 天師密道第四章 九子龍珠第一章 三少除霸第二十三章 判巢歸唐第四章 九子龍珠第三章 護珠人第十八章 鮫人火坑第二十八章 青龍珠第三十章 擒龍術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第十六章 秦皇陵第十四章 兄弟匯第十六章 秦皇陵第一章 三少除霸第五章 黑衣人第七章 一戰成名第十四章 兄弟匯第十三章 少林劫第二十七章 蓬萊閣第四章 九子龍珠第三章 護珠人第二十五章 毒王勝思邈第十七章 秦陵墓道第七章 一戰成名第十四章 兄弟匯第七章 一戰成名第二十六章 人魚公主第十九章 火蝙蝠第十九章 火蝙蝠第十三章 少林劫第二十九章 時界第三十章 擒龍術第二章 青龍潭第七章 一戰成名第十四章 兄弟匯第十五章 直逼長安第十二章 神獸錄第十七章 秦陵墓道第二章 青龍潭第二十五章 毒王勝思邈第十四章 兄弟匯第八章 藏珠圖第十九章 火蝙蝠第三章 護珠人第七章 一戰成名第二十三章 判巢歸唐第二十三章 判巢歸唐第十六章 秦皇陵第二十六章 人魚公主第十二章 神獸錄第十四章 兄弟匯第十三章 少林劫第十二章 神獸錄第八章 藏珠圖第二十九章 時界第十一章 龍王廟第十二章 神獸錄第七章 一戰成名第二十九章 時界第八章 藏珠圖第九章 中嶽廟第七章 一戰成名第四章 九子龍珠第三章 護珠人第十九章 火蝙蝠第二章 青龍潭第三十章 擒龍術第十六章 秦皇陵第十五章 直逼長安第十一章 龍王廟第一章 三少除霸第二十二章 烏鴉軍第十二章 神獸錄第六章 夜闖鄆城第二十一章 藏珠圖第二章 青龍潭第三章 護珠人第一章 三少除霸第十五章 直逼長安第六章 夜闖鄆城第十二章 神獸錄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第二十五章 毒王勝思邈第二十九章 時界第十六章 秦皇陵第十六章 秦皇陵第二十六章 人魚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