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終南山下

河陽城內,無數個火把遊走在大街小巷。大街上,擺放着幾百口底部被大火燒得通紅的大缸,裡邊的熱水、桐油正在源源不斷地被運往已戍滿士兵的城樓。那些自願來做運輸的人,有的是軍官士兵打扮,有的是布衣百姓打扮,有的是江湖人士打扮。

遠處,隨着“軲轆轆”的車轍聲傳來,千斤重的巨石正被一輛輛車運到城下。雖然二三十萬人的河陽城已失去了昔日的繁華,因爲將來的大戰大多數百姓都經潼縣退入了關中,但留下來的每個人似乎已都明白,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保衛戰。而他們,也早已經豁出了性命,在做最後的抵抗。

關於河陽城的名稱由來,至今已不可考。城建依古時函谷關①而建,扼守崤函咽喉,地勢險要,艱險難攻,是西入關中必經之地。北依波濤洶涌的大河“黃水”,西經小道進潼縣,南靠終南山,東臨絕澗。澗中有古道向東入河南,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併轡”之稱。

十一年前,河陽豪族喬氏舉兵西入關中,掀起天下“反佘諸”的大旗,迅速得到了關中豪族和百姓的擁護。不久,喬萬世於關中稱帝,國號“辰胤”,遂與東方的佘諸國形成了對峙局面,直至今日。雖說只是偏安一隅,卻也保了一方百姓十年的太平。

近年來,佘諸國逐漸剿滅境內的反叛後,開始爲收復被喬氏辰胤國所佔據的關中地區做準備,目的是打通直達西域之路以恢復堂堂中華對西域各國的管轄,亦是爲誅討叛逆統一中土,遂發兵西侵至河陽城下。兩軍激戰,至今已有十餘日,卻是久戰不下,雙方都已傷亡慘重。但佘諸大軍卻是沒有撤退的跡象,反而繼續增派兵力趕赴河陽。

佘諸營帳建於河陽城東的山谷之上,絕澗之旁,一直延伸至谷中。遠遠望去,一眼看不到盡頭,似乎滿山的營帳,火光涌動,照地映天如白晝。

這是一場任何人都無法逃脫的劫難,但似乎留下來的人也不曾想過逃脫。

城北有一處近二百畝的荒廢之地,毗鄰大河“黃水”。據說是十多年前,河陽的首富連氏家族的府第正坐落於此,只是在一夜之間,連家三百餘口卻是被佘褚官軍斬殺於內,並縱火焚之。如今,荒廢之地,斷壁殘垣,朽木萋草,雜亂而安靜地守護着十二年前的亡魂。路人偶爾聽得北邊,“黃水”涌動向前奔流的聲音,仿若正是那些亡靈的哭號。

一身高七尺的白衣男子,在冷月初上之時,便已如木頭般站立在曾經連氏府第之前,一動不動猶若死人。他眉目清秀,細長如絲的黑髮遮掩住大半消瘦且尋不着絲暖意的臉龐。他手中緊緊握着玄鐵之劍,劍身長逾三尺,兩邊劍鋒均爲鈍口,劍尖圓圓似是半球,通體深黑,隱隱透出青色的光。但此劍之奇卻不在劍身,而在劍柄之上,似柴火燃燒未盡的木頭,再至劍首處也與其它寶劍法器不同,那似一顆閃爍着陰冷青光的大珠子,詭異之極。

只見,他突然跪倒在地,頭埋得很低很低,就連月光都照不着他的臉。冷月如霜,孤人悵望。不知是這世間萬物不懂得人情事故,還是這本就是個冷漠無情的地方,夜風呼呼而過竟是不會體諒人的心情。夜靜人稀,那種孤身一人的寂寞之感,傷懷之痛,如黑暗的幕布輕輕落下。

十二年了,轉眼竟然已經過去十二年了。

可是十二年了,卻是沒辦法找仇人去尋仇。

“嘶——”

忽聽一陣凌亂的馬蹄聲,伴隨着幾聲急促的嘶鳴,在男子的身後傳來。而後片刻便停息了,再就是馬兒躁動不安的踏蹄聲。似乎成羣的馬兒是受了驚嚇,停在了白衣男子的身後三丈之外。

白衣男子依舊跪倒在地,深埋着臉,任心中的萬分悲痛肆意,腦中的畫面再次殘酷閃過。十二年前那些不斷涌入家中的官軍奪去了他的家人的生命,隨後的那場大火焚燬了他童年的夢,使他幾乎失去了一切。

而事實上,他也已經失去了一切。

憑藉着如今的修行修爲,白衣男子如何能不知身後有人呢?只是悲傷的苦痛在心間肆意,仇恨之火亦從內心深處燃燃升起,他已是無心再去關注其它了。

十二年了,竟是今日來到河陽城,纔打聽得知當年夜闖連家的是佘諸的官軍,而罪名卻是:謀反②。而至於詳情,卻又是無人知曉。

晚風清徐,卻是異常陰冷,仿若一下子這氣候便進入了寒冬,冷得身體裡的骨頭都發了抖。身後那些人於他來言,在此刻卻是如螻蟻般微不足道的。若不是這兩年走遍關中,聽說辰胤國的將士都是深得百姓擁戴的義軍;若不是深受師父師孃多年開導教誨,也許心中的仇恨嗜殺之念早已肆意,此刻還不知會有多少人橫屍當前。

只是心中怎突然多了那仇恨,好似心如海仇恨如河,不斷涌入、涌入。

沒有人知道,那夜的他從死人堆中爬了出來,滿身是血,他內心的恐懼。沒有人知道,當他發現自己身在河南鎮時,他如何開始在江湖中五年的獨自飄蕩。也沒有人知道,他在這世間飽受欺辱,如何艱難地挺過來。更沒有人知道,那些夜裡他的夢中總是出現殘暴的官軍屠殺自己家人,然後縱火焚燒其家的情景,他又是如何熬過那些噩夢的。

雖然經過五年多艱難地漂泊之後,他於上京遇到了恰來此間尋找女兒的師父,之後沒有了飄蕩無依,也沒有再遭到別人的**。但是這樣的惡夢他卻做了十年,無論日夜,只要他閉上眼睛便是那一幕幕。

以前在師父師孃身邊,他想過報仇,所以他勤加練習師父師孃所教授的修行之法,只是卻是進展不大。來到關中以後,他也想過報仇,但是由於修行有限,加之不知道仇人是誰,一時卻不知道尋向何方。

但以往向報仇的慾念,卻萬萬是沒有今夜急迫的。長跪於此間,他腦中報仇的念頭和衝動,卻是比這十多年想的還要多,還要狂熱,還要貪婪。而這種想法,正若寒冷的水那般,正慢慢注滿他的內心。

“公子,此地已荒廢十多年了,請莫過於悲痛了,還應珍惜身體爲是啊。”

一陣輕盈如流水般的聲音,在白衣男子身後猝然響起。在他聽來,那是如從師孃手下流出來的琴音般悅耳,動聽。也是在此時,他心中的狂熱似乎減少了一些。那種親切之感,好似一陣清風,沁人心脾。

白衣男子慢慢地站起身,轉過臉來,望見一位身着華衣如水般靈巧嬌好的少女。她立於一衆人馬之前,靜靜望着白衣男子。白衣男子打量着她,只見她雲鬢如霧,鬆鬆地挽着一髻,發中斜插着一支玉釵,上面鑲着兩顆小指頭般大的明珠,瑩然生光。眉目如畫,含情脈脈,瑤鼻櫻脣,秀髮在晚風中飛揚,在微黃的光亮中轉變成一抹如夕陽雲霞的紅暈。若不是她的俏臉上泛起一絲沉靜而善意的微笑,他還以爲是九天之上的仙女下凡來了,恰如她的師孃那般的仙女。

也是在白衣男子愣住之時,那華衣女子也驚訝地望着他,神情有些激動。因爲他們已然見過,正是在那舞水謠客棧的走廊之上。隨後,那華衣女子竟是搖了搖頭,竟然是輕輕笑了起來。而白衣男子看見,她的眼裡掉下了淚來。

“你是何人?”白衣男子問道。

其實,此時白衣男子已看清楚了站在她身後的那些人,都是些士卒的打扮,二三十人左右,舉着火把靜靜地站着。加之,其衣着華貴,可知這華衣女子的身份不低。只是見她又是笑又是流淚的樣子,他則是慢慢地轉過身去,依舊靜靜地望着在月光下,已滿是萋萋青草的荒廢之地。

“嘿,你這人怎的這樣大膽,我們公主問你話呢!”

忽聽一與先前那華衣少女不同的聲音在身後響起,言語剛硬霸道並伴隨着責備的語氣,與先前那宛若流水的聲音形成鮮明的對比。

“慧姐姐……你們先回東城樓去吧,這裡沒事。”

白衣男子心裡突然“咯噔”一下,不是因爲那宛若琴音的悅耳之音,而是由這一聲“慧姐姐”而牽連出的一個名字。那個深刻在他心中日日夜夜,卻已遠隔多年的名字,一個女孩的名字。

那一幕幕也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了,他和一位女孩朝夕相處在一起,那是他最快樂最美好的童年時光。只是一切都已然煙消雲散,註定是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到那花開花落之際,看她在樹下美麗地舞蹈。

那個女孩叫喬巧兒,這多年他都是記得的,她是他從小指腹爲婚的妻子。

“諾。”

那女子道,然後退到一旁。但場中卻是良久都沒有人說一句話,華衣女子靜靜望着面前的白衣男子,白衣男子則是靜靜地望着面前的斷壁殘垣。只是華衣女子的淚,伴着她美麗的笑容,隨後她慢慢地向他走近了幾步。

“是你麼?我是河陽城喬家的巧兒……”

華衣少女突然沒有再走下去,也沒有再說下去,卻故意把“喬巧兒”三字說得語氣極重。她是聰明的女子,她的心在狂跳,她深深知道這個站在自己面前的男子是誰。昨夜遇見本就是疑惑的,怎會於一陌生男子有這似曾相識的感覺,不想今日竟是得到了答案。

冷月如霜隨意披散,遮掩了他大半消瘦蒼白的臉龐,深邃陰冷的目光,晚風中隨意飄逸的長髮,眉宇間,嘴角揚起一絲傲世一切的孤單。這孤單,卻也遮住了他內心的念想,那對於喬巧兒這多年的念想。

難道這便是在那場災難中倖免的連城傑?驚喜,感觸,各色心境交加。十二年了,十二年了,他終於回來了。

白衣男子轉過身來,靜靜地看着面前的華衣少女。相望良久,白衣男子便望向華衣女子身後的綠衣女子,但感覺告訴他那綠衣女子已不是小時伴着喬巧兒來到府中的丫鬟。只見那綠衣女子臉若鵝蛋,眼似丹鳳,隱約地透出一股霸氣。而於他的印象中,那個叫慧姐姐的丫鬟是最不喜歡綠色的,也不是那麼霸氣的。

“你是連二公子……城傑哥哥麼?”

終於,華衣少女突然問道。他說着便要向他行去,只是沒行兩步,那綠衣女子便急忙上得前來,攔下了她。

此時她多想走到他的身邊,去輕輕地安慰着他,去緊緊擁抱着他,那怕是陪他一同承受那場已發生了十二年的災禍、此時的苦痛也是好的。那場突如其來的災禍,竟是讓她與他分隔十二年之久,從此改變了他們二人命運。

那場災禍,改變了一切。不過,只要他回來了就好了。

“公主,難道……他就是城傑公子?是你時常提起並找尋了十二年的那個人?”綠衣女子一臉驚訝地望向面前不遠處的白衣男子道,她怎麼也聯想不到這消瘦陰冷的白衣男子竟會是,會是公主每日每夜都與她提及的連家二公子。

“恩。應該是的。”

華衣少女輕輕地答道,言語堅定,但是片刻之後她卻是害羞地低下頭去,任耳根的溫度慢慢散盡。她深深地知道,從一出生,自己的生命便和他的緊緊相連了。那是無論如何也逃脫不了的宿命,而她也不曾想過逃脫的。

這多年了,多少富家子弟、王侯公子前來辰胤提親,無不是沮喪而返。甚是連她的父親,辰胤的國君也是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的。而她始終堅信,他還活着,所以她每年都會偷偷出去遊歷。

十二年,她的遊歷就只是想找到他。

“這位姑娘,我想你是認錯人了。此地也不是你該來的地方,你還是快些離去吧。”

低頭的華衣女子忽聽那白衣男子冷冷地說道,待華衣少女猛地回過神來,卻發現白衣男子已經消失了。

“慧姐姐,他人呢?”

wWW•тTk ān•¢ ○

華衣少女緊張問道。因爲她知道,她也堅信一定是他回來了。因爲唯有他,纔會逃脫那場災難,也唯有他纔會來到這裡祭拜的。

“此人功夫極深,來去無影形如鬼魅,難道他真的是連家二公子?莫不是什麼魔人才好。”

“想必不是的,魔人怎可來此祭拜?定是城傑哥哥沒錯,定是城傑哥哥,不會錯的。”華衣少女微笑道。

“我想也是,看來我們公主日夜求神祈福,還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啊!”綠衣女子道。

“既然我與城傑哥哥從小指腹爲婚,那今生今世我便是要跟隨他的,只是不知十二年未見,而今他卻爲何不肯承認。”

月色蒼涼,卻多了些心苦之人的陪伴。而這陪伴,卻註定要成爲一世的孤單。

“公主,你看這是什麼?”

綠衣女子慢慢走過去,從白衣男子剛纔站立的地方撿起一折疊整齊的白色綢繡手絹,遞到白衣少女的手中。一方如雪般潔白的手絹在她的手中展開,然後一朵刺繡的小花出現在手絹的左下角。是一朵剛出水的荷花,清逸飄然,絕美崙奐。在荷花的右側繡着一個小小的“蝶”字。

“女孩子的手絹。”

華衣少女靜靜地說道,這是一方精美無比的手絹。一時間,她覺得心跳漸慢,腦中一片空白,似有種感覺令她窒息的感覺。

難道他已經忘記了麼,他不會是已然和另外的女子成婚了吧?

“他一個大男人,身上怎麼會帶着女孩子的手絹呢?”綠衣女子不解地問。

華衣少女卻沒有回答,只是靜靜地觀望面前已滿是青草的廢墟,又看了看懸在夜空的半個冷月,然後把手絹收起,轉身而去。

“快回東城樓去吧,二哥需要幫忙。”華衣少女說道。

然後上馬,拍馬絕塵而去。

只是人雖遠去,但心卻無法平靜。有太多的疑惑,比如爲何他全身透着詭異的氣息,這多年他去了哪裡,還有這方手絹。沒有答案,因爲能解答的人早已遠走,而此刻她卻是不能多作思考的,也是不能追他而去的。

也沒有誰知道,這一別要多久,才能重逢……

冷月如盤,幽巷如溝。

烏雲“忽忽”而過,遮住了陰冷的月光,卻掩不住已爲人知的事實。連城傑依舊站在原來的地方,似乎他原本就沒有離開過原地,他依然靜靜地觀望着,觀望着這已長滿野草的荒廢之地,那些陳舊不已的斷壁殘垣。

回憶依舊在,但那胸懷深處爲何會更加疼痛,或者說躁動。相認,疼痛。但這還有什麼意義呢?能換得回連家近三百口人的性命麼?如果他可以換得回全家人的性命,他又怎會吝嗇這分毫的疼痛呢?

他不知道那自稱是喬巧兒的華衣少女如何會認得自己,但真即便是她,無論是辰胤國的公主,還是從小與自己指腹爲婚的喬家小姐,他也是不想見或者說再扯上任何聯繫的,儘管他心裡依然念想着。因爲如今的他,只想默默地如師父師孃那般做一個平凡的人,身上不擔着任何責任和負擔,不想報仇,只一心遊歷天下尋找師姐。

因爲找不到師姐,他是萬萬不會去想報仇的事情的。這是他答應過師孃的,也是在他們墳前立過誓言的。

晚風輕輕徐來,夾雜着泥土混合野草的氣息,對於他來說,這是最熟悉不過的味道了。十二年了,這種原始的自然的平凡的氣息,卻能使人心得到一點點的平靜。那種感覺,就像是那多年來每當夜深人靜心煩意亂時,他誦讀那本無名佛經一般。

連城傑慢慢地閉上眼睛,想盡情地感受一下這熟悉不已的氣息。但一閉上眼睛,他便看見許多人慘死於官軍刀下,聽見他們在熊熊烈火裡痛苦掙扎、呼救。隨後,他把玄鐵之劍緊緊按在右手掌之下,那是“天芒神劍”,劍尖直直插於泥土之中。

那是他師父的法器,聽說伴隨了他許多年。至於此劍之名,他也只是在小的時候聽師孃說起過,還說以後要將這柄劍傳於自己。但也就是那時起,他也並不曾見師父再駕馭過此劍,也沒有見過此劍。

直到三年前,他師父師孃先後去世,他在給師孃下葬的時候發現了此劍。隨後的兩年時間裡,此劍便一直帶在身邊,既爲防身,也爲紀念。只是關於如何使用,他卻是沒有絲毫頭緒的,因爲他亦曾試過像師父那般駕馭這柄寶劍,很多次卻都是萬萬做不到的。

而關於此劍的由來和傳說,卻是那夜在南山深處聽得那老者說來的。那時他心中是萬分緊張的,因爲這“天芒神劍”雖然看似普通,卻似乎一點也不一般。這一點,連城傑也是有所感覺的,因爲這柄仙劍也確實是在許多關鍵時刻救下自己的。

突然,玄鐵之劍泛起陣陣青光,一股異常陰冷的氣息,瞬間經他的手掌傳遍了他全身的每一處精髓。

月光變得異常地明亮,陰冷如冰的晚風掀起了遮掩他左半邊臉龐的髮絲。一個兩寸左右的鮮明刀疤如蟲般附在他左額貼眼角的地方,在蒼色的月光下,異常醒目。突然,他的眼睛猛地睜開,愣愣地望着前方,那圓楞的眼睛慢慢地變得黑暗、陰冷,彷彿那是九幽之下的洞窟,誰看一眼就會不禁被嚇得冰冷死去。

夜更深,風更緊,荒廢之地更加靜寂得出奇。逐漸地,怪異的“天芒神劍”青光更甚,且陰冷。連城傑不停地拼命掙扎着,企圖擺脫這詭異超常寒氣的控制,他的身體不斷地顫抖着,神色痛苦,猶如在九幽之下的地獄之中或者千年寒冰之上飽受煎熬。

隨着怪異的青光慢慢地變得明亮,他那原本黑暗的眼洞中突然也變得詭異的明亮,青色陰森逼人的光芒大放。而這個荒廢之地上,不知何時也泛起了淡淡的青光,那光芒正源源不斷地從周遭奔趕而來,聚集到了他手中的“天芒神劍”下端,並經劍身上傳,把那劍柄處原本黑暗地珠子弄得明亮,詭異地深藍着,然後順着他的右手掌先後傳入他的體內。

冰冷的氣息在他的體內不停地翻滾着,並逐漸地與某種輕柔和緩的氣息融合,然後突然又轉變成烈火在他的體內焚燒……

他時而睜眼時而閉眼,面目早已猙獰,可他卻又如何有心思能見這瞬息的變化呢。此刻的他,只有滿身的不可言說的苦楚,已經內心無可奈何的掙扎。只是越掙扎,那進入身體的冰冷則是更盛,體內的烈火則是焚燒得更盛。

而他分明瞧見,一個個熟悉而陌生的面孔,悲痛不已,滿身是血。他們齊齊向自己奔來,並不斷地呼喊着:“替我們報仇,二公子。”他不停地搖頭,卻躲不過他們的糾纏,滿臉痛苦的神色。他越是掙扎,內心越是痛苦,就仇恨,而玄鐵之劍的青光更甚。

片刻之後,整個河陽城北城籠罩在青藍色的光圈裡,把整個河陽城、城周遭形狀各異的山石照得異常陰森、怪異。

而那青藍詭異的明亮,彷彿是末世降臨一般,將萬物最猙獰的一面展示出來。

註釋:

①函谷關。《辭海》有語曰:“因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函谷關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併轡”之稱。《太平寰宇記》中亦稱“其城北帶河,南依山,週迴五里餘四十步,高二丈”。自春秋戰國以來的兩千多年中,函谷關歷經了七雄爭霸、楚漢相爭,黃巢、李自成農民起義,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狼煙烽火,無論是逐鹿中原,抑或進取關中,函谷關歷來都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可見函谷關的重要性,也是山東入關中的重要通道。

②中國封建時代十類重罪“十惡”之一。十惡,從秦漢起逐漸形成,後隋《開皇律》就北齊刑制加以損益,創設“十惡”名稱,爲之始。《隋書·刑法志》載:“﹝開皇元年﹞更定《新律》……又置十惡之條,多采後齊之制,而頗有損益。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亂。犯十惡及故殺人獄成者,雖會赦,猶除名。”

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十四章 永安異象第四十三章 歸樂後山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六十五章 絕壁摩崖第十三章 佘諸公主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六十四章 生有何歡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五十四章 神秘婦人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十二章 朱雀玄武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二十五章 千金市骨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三十四章 帝都大雪第五十七章 同道相爭第十七章 神龍天坑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十一章 破廟篝火第五章 河陽告急第六章 終南山下第二十七章 久天神僧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三十三章 夜裡傾心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五十一章 青梅煮酒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三十七章 洪澤之濱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二十二章 冥海黃龍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二十九章 張莊除妖第五十九章 外邦餘音第五章 河陽告急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五十九章 外邦餘音第三十九章 無音閣主第四十七章 各安天涯第四十八章 河陽大戰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六十二章 塞外邊城第九章 石橋退敵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四十二章 天柱山崩第四章 以酒論道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四十六章 廬山聖境第四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六十章 五劍合一第五十章 思過堂前第二十三章 龍骨天書第二十四章 神鳥海青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三章 山中小榭第十八章 青龍白虎第四十章 黃龍護體第二十一章 彼岸花開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三十八章 太湖重逢第八章 河陽重逢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五十五章 縹緲之上第五十八章 生死與共第六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章 竹林怪事第三十二章 西郊解圍第十五章 八荒瓊玉第十六章 虎穴玄駒第六十六章 曠世棋局第三十六章 歸樂無疆第三十五章 俠盜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