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內閣急議

ps:(感謝“dog章”、“逸仙”、“白蓮教徒”書友的月票,感謝“dog章”書友的打賞!你們的支持是我寫作的莫大動力!

但我仍然要向廣大書友說一聲抱歉,最近由於思路問題,更新不準時,最新兩章字數也有些偏少。但請各位放心,只要想到你們的支持,再大的困難我也會克服,堅持把這本書寫下去)

三月初五傍晚,衡州行宮

隆武帝緊急召集諸位閣臣前來議事,大殿中瀰漫着一股緊張的氣氛。

就在不久前,朱大典派出的信使經過日夜兼程、跑死了多匹快馬之後終於抵達了衡州,送來了清軍主力已經繞過長沙南下的消息。在奏報中,朱大典強調了當前形勢的危急,建議隆武帝做好準備,最好先行離開衡州前往他處暫避,並表示自己已率三萬援軍從長沙出發,日夜兼程南來救駕。

接到了朱大典的這一奏報,隆武帝不由得爲之一驚,他的腦子裡立刻浮現出了崇禎二年後金兵繞過山海關從北部邊牆破口而入直逼京師的那一幕。而且,眼下的情形似乎更嚴重,從長沙到衡州不過四百餘里,可用之兵的數額也遠不如當年。

得知這一消息的諸位閣臣也是一片譁然。本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還寄希望於憑藉着長沙等北部城池逐漸地挫掉清軍的攻勢,卻沒想到清軍重演了當年的長驅直入戰術,直撲衡州而來。

面對着這樣一種形勢,那些在當初就勸隆武帝離開湖廣進入貴州的大臣,如內閣次輔傅冠、刑部尚書周應期、工部尚書李陳玉等,再一次堅定了當初的想法。而那些當初建議隆武帝留在湖廣的大臣也開始動搖起來,畢竟在這清軍大兵壓境之際,天子的安危纔是第一位的。

隆武帝剛結束了開場之語,下面的衆臣便開始爭先恐後地進言,語氣誠懇而急切,雖然顯得較爲嘈雜。但幾乎每一個人的聲音中都出現了“離開衡州”之類的字眼。

“諸位愛卿,安靜!”隆武帝實在受不了那種你一言我一語的混亂,只得出口制止道。但他心中還是感到了些許欣慰,至少現在諸位閣臣還有話說,沒有出現當初崇禎帝召集閣臣議事時的那種冷清局面。

“諸位愛卿不要心急。一個一個說。傅愛卿。你先來吧!”由於事先已經同內閣首輔黃道周交換過意見,隆武帝便直接點了內閣次輔傅冠的名。

“遵旨!”傅冠出列道,“啓奏陛下,微臣還是最初的想法。東虜來勢洶洶。爲防萬一,陛下還是應當先行離開湖廣、暫避敵之鋒芒。暫時失去的土地城池,我朝可以日後再圖恢復,而陛下的安危卻關乎江山社稷,不容半點有失。箇中利害。還望陛下三思!”

隨後,被隆武帝點到的另外一些大臣也陸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與傅冠一樣,周應期、李陳玉等人也還是像最初的觀點,建議隆武帝儘快離開湖廣進入貴州。這一次他們的理由更加充分,清軍的兵鋒已在數百里之外,而朝中的可用之兵卻所剩無幾,再不迅速轉移,後果將不堪設想。

而當初建議隆武帝留在湖廣的幾位大臣也改變了初衷,附和了傅冠等人的觀點。只有武英殿大學士楊廷麟和右都御史路振飛尚未完全放棄之前的看法。他們雖然也認爲隆武帝應當儘快離開衡州,卻只是建議前往湖廣西南的武岡、黎靖地區一帶暫避即可,並沒有贊同移駕貴州的觀點。在他們看來,這些地區與貴州雖然相隔不遠,但意義卻大不一樣。至少可以向各地仍在堅持抗清的忠臣義士表明:天子依然沒有放棄湖廣。只是這一次由於少了朱大典這個強人在場,他們的聲音弱了不少,顯得有些乏力。

與正月底的那次一樣,這一次的內閣會議上同樣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只是。兩種聲音的比例卻發生了大部分改變,建議隆武帝離開湖廣前往貴州的大臣已經佔了絕大多數。

聽完這兩種觀點。隆武帝沉吟片刻,又點了兵部右侍郎呂大器的名。自從朱大典代天子督師出征之後,呂大器便暫代了兵部尚書一職,執掌兵事。眼下大敵當前,隆武帝在某些問題上想聽聽他的意見。

“呂愛卿,依你看,我朝守住衡州的可能有多大?”隆武帝問道。

聽隆武帝如此一問,在場的衆位大臣頓時一陣緊張,他們生怕這位頗有膽氣的天子在意氣催使之下又做出“堅守衡州”之類的決定。

面對投向自己的多雙眼睛,呂大器感到了一陣壓力,但他還是決定如實回答:“啓稟陛下,當前我朝在衡州的可用之兵僅有衡州總兵楊國棟部四千餘人以及來援的黎靖總兵蕭曠部一萬人,再加上數千京營兵士,總人數在兩萬左右。但各部戰力卻是層差不齊,尤其是京營中更是以新募兵員爲主,難以與東虜的虎狼之師相抗衡。此外,在衡州附近還有駐防寶慶的黃晉部和駐防攸縣的黃朝宣部,但黃晉部不過四五千老弱之卒且離衡州數百里之遙,怕是派不上用場,而黃朝宣部雖然號稱也有兩萬之衆,但其中真正的可用之兵恐怕也就一萬左右,更何況,陛下下旨調其來援也需要一定時日。因此,微臣以爲,我朝守住衡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陛下應儘早離開此處險地方爲穩妥之策。”

呂大器的話音一落,衆位大臣微微鬆了口氣,繼續關注着隆武帝的反應。

聽完呂大器的話,再結合之前聽到的大臣們的意見,隆武帝陷入了沉思。雖然他現在已經基本確定,衡州是不能再待下去了,可是心中卻是極爲的不甘。他是一個力圖進取的人,但登基後的一系列遭遇卻幾乎與他之前的理想相距甚遠,先是籌劃的北伐因爲鄭氏兄弟的制肘以及其他原因而始終未能實現。後來清軍攻陷福建,他不得不移駕湖廣,而現在面對清軍的再次大兵壓境,連衡州也呆不下去了。這麼一次又一次的移駕別走,一次又一次壯志難酬,究竟什麼時候纔是個頭呢?

看着在御座前來回踱步的隆武帝,在場的衆位大臣都安靜了下來,等待着他做最後的決定。經過以往的接觸,大臣們已經瞭解到,這位天子雖然爲人較爲寬厚,但在某些問題上卻會表現得格外固執。尤其是自從去年離開福建,脫離了鄭氏兄弟的那種近乎軟禁的制肘之後,這種性格便越加凸現出來。因此,在他做決定之時,大臣們都不敢輕易去打擾。

思索了一會兒,隆武帝覺得事情也不是那麼糟糕。清軍雖然戰鬥力強悍、來勢洶洶,但其畢竟是勞師遠征,而自己身邊也好歹還有兩三萬可用之兵,雖說幾乎不可能取勝,但憑藉着地利的優勢與之周旋、避開其鋒芒還是不難的。更何況,朱大典已經率三萬援軍南下,其中的龐嶽所部更是在數日內殲滅萬餘清軍的勁旅。此外,堵胤錫也已經督率着忠貞營從夔東而來。一旦這兩支援兵能及時趕到,局面還不是不可收拾。

“元輔。”隆武帝停住了腳步,看向了位列衆臣之首的黃道周。

“老臣在。”

“你替朕擬一道旨意,調攸縣的黃朝宣部前來勤王。另外,身在衡州的諸位臣工,做好隨時撤離衡州的準備。”

“老臣遵旨!”黃道周應諾。

隆武帝的這一番話令諸位大臣懸着的心放下來不少,但他的話還沒有說話:“不過,不到萬不得已,朕是不會離開湖廣前往貴州的!”

第6章 名振第80章 攻城第7章 突襲(二)第94章 頑抗者死第60章 血腥攻防戰(上)第56章 失意的泰山營第97章 詔書特下第58章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抿恩仇第21章 追敵第104章 大勢第145章 上門第79章 戰幕第13章 蕪湖血戰(二)第16章 暗流涌動第89章 目標第110章 三忠之首第7章 練兵之初第27章 遍地烽火(上)第104章 大勢第99章 羣寇第10章 以身作則第1章 十年第67章 令敵崩潰的軍隊第60章 血腥攻防戰(上)第123章 震驚第26章 奉詔出征第12章 蕪湖血戰(一)第75章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第138章 意外第50章 奏凱旋龐帥得子,聞喜訊三軍開顏第78章 危機浮現第70章 軍威一百三十六章 伏波營第63章 墜落的綠旗第144章 波折第81章 衡山血戰(二)第119章 破軍第80章 衡山血戰(一)第105章 青史第121章 血戰第57章 惡化,後招第125章 挺進第16章 正規化第7章 練兵之初第9章 重開鐵廠第134章 水師第96章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第53章 絕不留情第27章 堡壘第126章 光復第71章 總督的惱怒第3章 何總督的計劃第47章 憶昔鷹揚能百勝,每思方略冠三軍第14章 贛州鎮,出擊!第69章 野戰醫院第111章 追擊第3章 向鄭芝龍要人?第61章 香港第11章 洞庭第38章 馮千總老成持重,小老虎怒斥客軍第68章 排隊槍斃第5章 新任總兵第40章 大勝之後第55章 兩面進攻第97章 突擊第37章 吉安告急(二)第51章 退敵,隱憂第33章 爲伊消得人憔悴第28章 呼應第16章 暗流涌動第14章 蕪湖血戰(三)第5章 昆明(上)第93章 戰後諸事第78章 博弈第102章 緊鑼密鼓第130章 落幕第43章 沈公獻計探虛實,尚王決意破龐嶽第122章 嘗試第104章 勇將第38章 馮千總老成持重,小老虎怒斥客軍第70章 孔有德獻計第33章 南下第77章 士氣第22章 何爲建奴做馬牛?第39章 潰敗第41章 巋然不動安如山第40章 難以置信的對陣第45章 儘管放馬過來!第85章 破城(三)第26章 城下第5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1章 十年第7章 暴風雨的前奏第40章 難以置信的對陣第57章 惡化,後招第4章 英雄救美第103章 逢生第19章 方案第15章 不一樣的軍隊第27章 遍地烽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