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皆空(正文完)

一人一馬相依相偎,只是這樣簡單的重逢卻令蘇暮寒煥發出奕奕神采。

望着這樣歡呼雀躍的蘇暮寒,烏金悄然拭了把臉上的淚水。他已然聽得楚朝暉提起,蘇暮寒記憶全失,沒想到除卻楚朝暉之外,他如今竟還記得墨離。

烏金悄然走上前走,衝蘇暮寒深深行禮:“奴才烏金,這些日子一直在照料着墨離,請少爺允許奴才繼續留在它的身邊。”

蘇暮寒輕快地點着頭,允了烏金留在營地。他望向烏金的目光是那樣隨意淡然,渾然不記得面前這位隨着自己到了無錫、再從無錫到了蒼南,最終從蒼南伴着自己一路逃亡的忠僕。

有些記憶註定塵封,連同所有不堪的過往,都成了清風一縷,牢牢封印在蘇暮寒心裡,再也不肯碰觸。

三年時光彈指一揮間,蘇暮寒被塞外雨打風吹,身形比從前健碩,臉上也泛起健康的古銅色澤。因爲頗多算計而早逝的童年,卻又在此時悄然回到他的身邊。

他時常隨着工部派遣的匠人修葺房屋,也學會了種地耕田,最願意做的事情便是騎着墨離縱橫馳騁,偶爾與小李將軍在摔跤場上施展一下拳腳。從前那個一心一意匡復大周的少年徹底不在,變成了如今童真爛漫的蘇少爺。

崇明十二年的金秋,迎來了皇太后喬浣霞的七十大壽。

風調雨順,政通人和,西霞國內五穀豐燈,就連邊城這遙遠的北疆都初具塞上江南的盛景。邊境貿易雖遠不及昔年的絲綢之路,卻已經初露端倪,多個部落與民族在此彙集,大有楊柳扶蘇之勢。cncnz.net爲您整理製作

楚朝暉離京幾載,藉着爲皇太后祝壽,今次終於踏上返鄉的路程。她與蘇暮寒同乘一輛馬車,帶着辛太妃與明珠往姑蘇皇城進發。

蘇暮寒不捨得邊城的大漠蒼茫,走時切切問道:“母親,咱們還會回來麼?”

楚朝暉憐愛地望着他如孩童般純真的目光,輕快地說道:“爲什麼不回來?不但是你,連母親也將根紮在了邊城。咱們給你皇祖母做完了壽,在京裡過年新年,明年春暖花開,咱們一準回來。”

蘇暮寒歡呼了一聲,這才肯揮手與墨離和烏金道別,安靜地倚着後座的大迎枕闔上眼睛。

瞧着這樣天真的兒子,楚朝暉從不覺得難過。縱然他的經天緯地之才都杳然不見,難得保有了最初的歡樂。也許選擇了遺忘,該是上蒼對他最大的優渥。

依然是三秋桂子,花香滿園。鳳鸞殿內到處張燈結綵,九重雲鳳暖座上楚皇后盛裝威儀,明黃的飛銀覆彩繪繡鳳凰牡丹宮袍華美無限,一枝金燦燦的九轉如意鳳凰釵在發間輕挽,一粒紅寶嵌金,端正地垂落在眉心。

正中寸許長的金玉滿堂織錦厚氈毯上,溫婉與雲持言笑嫣然,正俯身斂禮。

溫婉這幾年做穩了建安太子妃的正位,誕下皇室一脈的長子長孫,不僅深得秦恆敬重,還格外得了建安帝歡心,允她參朝議政,出入御書房內。

雲持依然是大紅的曲裾深衣,挽着時下流行的飛鳳髻,舉手投足間少了些從前的飄逸出塵,添了幾分雍容華貴,一代賢后的氣質婉然。

楚皇后的下首坐着慕容薇,瞧着二人下拜,忙上前來迎,連眼角眉梢都流露出久別重逢的喜氣:“三年之約已至,阿薇只怕兩位姐姐分身無暇,今日竟同時到達,當真意外之喜。”

溫婉已然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眉眼間比素日更添了凝厚與端莊,她淑婉地笑道:“君子一諾重逾千斤,更何況太后娘娘七十壽誕,溫婉怎捨得不歸?”

如今西霞與高麗一衣帶水,兩國睦鄰友好,常有往來。雲持前年曾回姑蘇皇城省親,李承浩還特意送了一批高麗學子在西霞翰林院遊學,兩下時常往來,到比溫婉回京更爲方便。

雲持稍稍理了下裙襬的褶皺,優雅地笑道:“姐妹間情深似海,阿薇昔年書信相約,子持不敢稍忘,一直盼着三年之期。”

再聚首,已是百年身。當年的閨中密友如今各奔東西,三人言笑晏晏間,卻又不自覺淚眼婆娑,似有千言萬語,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

便在這時水晶簾子被人輕輕挑起,秦瑤笑着進來回話:“啓稟皇后娘娘,禧英郡主在殿外求見。”

四美齊聚,只差這繁花一枝,聞得夏蘭馨姍姍來遲,楚皇后不覺笑道:“她離得最近,來得卻最遲,反而弄出這些規矩,還不快些進來?”

夏蘭馨一身硃紅繪繡折枝藤蘿曳地宮裙,步履緩緩走了進來。她小腹微微隆起,顯見已有了四五個月的身孕,此刻兩手交疊在小腹之上,頗爲小心翼翼。

先向楚皇后行了禮,然後與這姐妹三個一一相擁。夏蘭馨歉然說道:“夜裡被這不省心的小傢伙好一頓鬧騰,五更天方闔了闔眼,因此起得遲了,當真抱歉。”

如今膝下都有嬌兒傍身,這幾個做母親的依然風姿綽約,絲毫不遜當年半分。

夏蘭馨曉得慕容薇一家四口歸京,顧盼間不見那一對寶貝龍鳳胎,笑盈盈問道:“阿暖與澄兒去了哪裡?”

慕容薇甜甜笑道:“他爹爹曉得咱們今日聚首,只怕她們淘氣,領着姐弟倆避去了澄園。”

兒子的名字取自兩人今世初遇的澄園,顧晨簫迫不及待舊地重遊,拉着一對古怪精靈的龍鳳胎去瞧澄園的古榕樹,惹得慕容薇忍俊不禁。

昔年最要好的姐妹們如今散在四個國家,再要聚首還不曉得哪年哪月。楚皇后瞧着她們合着眼淚的歡笑,不覺目露唏噓,悄悄招了秦瑤過來說話。

鳳鸞殿外的香爐嫋嫋燃起,秦瑤依着楚皇后的吩咐執下香案,擺了一壺清茶。

溫水泡茶歷久彌香,早該義結金蘭的四人各執一杯,以茶代酒拜祭天地,以日月爲證,結爲異姓姊妹。自此分散四方,各自遙遙守望。

四人聯袂同行,往壽康宮拜壽。離得壽康宮不遠,卻聽得亭亭如蓋的一株蒼松後頭,忽然傳出一陣頑皮又歡快的笑聲:“母親,皇祖母賞賜的馬鞍當真好看,待我回去便將它配在墨離身上。”

然後是楚朝暉暖暖的聲音:“好,墨離配了這樣的好鞍,身姿一定更俊。”

慕容薇擡眼瞧去,是姨母挽着蘇暮寒的手,母子二人正從松樹一旁的甬道走過。不再欺霜塞雪的肌膚依然晶瑩,邊城的風霜添了楚朝暉面上的滄桑,卻也添了她心底的歡娛,她的臉上鍍了一層淺淺的秋日暖陽,那樣溫馨而又聖潔。

橫亙了一個蘇暮寒,衆人之間都或多或少添了些芥蒂,溫婉哽咽着喚了聲母親,又目露惻隱望了蘇暮寒一眼。

即使衆人走不回從前那般的親密無間,安國夫人不再是往日的安國夫人,卻無負她一貫的端華高貴。楚朝暉含笑扶起溫婉,再衝衆人輕輕微笑,將她們一一指給蘇暮寒。

母子相依,無論兒子是何種境地,做母親的依然不離不棄。

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名字在耳跡飄過,全然引不起蘇暮寒心上一絲漣漪。他澄澈的目光自衆人身上掠過,無有一人能引得他駐足。

愛恨情仇,果然萬事皆空。

(正文完)

番外一 蘇暮寒/人生若只如初見

崇明七年秋,風雨大作。

夜雨敲窗,聲聲打上蘇暮寒滄浪軒內半掩的花梨木窗扇,似一闕川流不息的天河絕唱,在他心裡緩緩流淌。

自沉睡中甦醒,蘇暮寒悄然坐起身來。他未驚動任何人,輕輕掀起天青色暗雲紋的輕羅幔帳,披衣來到窗前。

秋雨挾裹着寒風撲面,他激靈靈打個寒噤,將秋水色的披風裹得更近。

深夜裡,那一聲幽長的嘆息猶爲清晰,在外頭值夜的烏金本就被雨聲所擾,隔着簾子悄悄問道:“少爺醒了,可是要吃茶?”

“你是…烏金”,蘇暮寒含含糊糊地嘟囔了一句,淡淡問道:“方纔夢魘了,竟記不起如今是哪一年。”

烏金嘻嘻笑着,點了燈端了盅茶水進來,又忙着去關窗戶。他輕輕回道:“少爺怎得糊塗了,如今正是崇明七年的初秋,眼瞅着便是中秋在即。”

蘇暮寒應了一聲,半晌無語。他接了烏金遞來的茶水仰頭飲盡,忽然對烏金讚了句:“好奴才,你到忠心。”

聽得說話奇奇怪怪,烏金只怕蘇暮寒受了風寒,試了試他的額頭並不發燙,想要殷勤地將他扶回榻上,蘇暮寒卻推開了他的手。

吩咐烏金不許聲張,蘇暮寒獨自撐一把寬大的白綾素面竹骨傘,踏着積水空明,悄然穿過了遇園那條泥金小路,來到楚朝暉居住的正院前頭。

正院的大門早已落匙,牆頭有木槿花爬滿枝椏。透過瀟瀟雨絲如霧,能瞧見院裡透出幾點昏黃的燈光,那樣溫馨而又表謐。

風過簌簌,鼻端有淡淡的香氣縈繞,想是裡頭西府海棠雪白的花瓣又逶迤了一地。蘇暮寒耳畔似是傳來母親悠悠的輕嘆,那樣無助而又絕望。

蘇暮寒靜靜瞧着,忽然間眼裡便蓄滿了大滴的淚水。他將雨傘拋落,無聲無息地跪在了蕪廊下的陰影中,衝着正院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

挾了兩世的記憶,重新回到崇明七年的秋季,蘇暮寒覺得一切都來得及。

清晨一輪金烏破曉,雲霞燦爛無比,被雨水沖刷了一夜的碧樹格外蒼翠。蘇暮寒錦繡白衣翩然,沿着抄手遊廊早早來正院請安。

楚朝暉正吩咐着明珠擺下他愛吃的茯苓蒸餃,笑吟吟招呼他炕上來坐。一雙纖長的鳳目中除卻滿滿的憐愛,還有絲淡淡的憂愁:“暮寒,陪着母親用完了早膳,便一同入宮去瞧瞧你皇祖母。昨日你姨母傳話,道是你皇祖母添了些風寒。”

“母親不必擔憂,皇祖母吉人自有天相,一定會痊癒的”,蘇暮寒心下閃過兩世裡無限的歉疚,輕輕低下頭去攪動着碗裡的五子粥。

那一世君臨天下高處不勝寒的蕭瑟彷彿還在眼前,依稀又是第二世裡自己孩童爛漫,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不曉得混混沌沌過了多年年。

隨着楚朝暉的雲鳳暖轎在壽康宮前落下,蘇暮寒踏着松針遍佈的小道,緩緩走在母親身後,耳畔卻聽得一聲清脆地嬌音,如空谷黃鸝,婉轉而又悠揚。

“姨母,您也進宮來看皇祖母”,一株虯枝崎嶇的老梅下,立下一襲天水碧寬袖錦衣的慕容薇,淡紫的薔薇勾邊,雙臂間繞了一條五色牡丹披帛,繁華如秋色連波,滿眼瞧不盡的翠色。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十二三歲的小丫頭,眉目間已然秋波墨畫,輕輕一顰一笑間,像是蝴蝶在蘇暮寒心上蕩過,留下一波一波的漣漪。

沒有了第一世的癡纏,也沒有了第二世的憎惡,蘇暮寒從那雙熟悉的眸子中,讀不出一點點的情愫,到讓他無從確定,眼前人是否如同自己一般,又經歷了一個輪迴,還會與自己來一次不眠不休的爭鬥。

藉着楚朝暉詢問白嬤嬤的當口,蘇暮寒緩緩走近了慕容薇,輕輕喚了句:“阿薇”,目光深邃地望着眼前豆蔻年華的女子。

慕容薇笑吟吟擡頭,熟悉又親暱地喊了聲表哥,便將大半注意力放在了皇太后身上,彎彎的眉毛如籠了層煙雲。

她待他,不再捧若日月,也不再棄如敝履,蘇暮寒到不曉得這是幸還是不幸。

“阿薇,我自靖唐關歸來,你是否又自來康南?”蘇暮寒每一個字咬得極重,聲音卻又極輕,像一縷清霧飄散在風裡,影影綽綽般燈火朦朧。

慕容薇蹙起眉頭,杏花煙潤的眸子中清澈見底,全是不解之意:“表哥你糊塗了,我何曾離開過西霞半步,靖唐關又是哪裡?”

宛如金芒透過層層霧霾,蘇暮寒心下驀然一鬆,他忽然露出輕快的微笑:“昨夜做了個奇怪的夢,夢到咱們都曾到了陌生的地方,今日纔會有此一問。大幸大幸,你果然不曾隨着我一同入到夢中。”

慕容薇的帕子輕輕打在他的額頭上,一抹笑容盪開,如暈了淡淡的桃花妝。她將嘴脣微微翹起,瞪着眼睛警告道:“再胡亂說話,小心我找姨母告狀。”

蘇暮寒朗朗而笑,兩世裡曾經有過的青梅竹馬悄悄點燃他的記憶,心裡全是甜蜜的酸楚。與眼前的女孩子言笑晏晏,卻儼然再回不到從前。

他真切地曉得,自己與她已然滄海桑田。她有着她的唯一,自己有着自己的孤獨,兩人之間再也不會有着交集。

八月的桂花還未開放,蘇暮寒便悄然留下一封信,帶着烏金與墨離遠離了京城,循着兩世的記憶直奔邊城。

重新立在邊城的土地上,蘇暮寒跟着父親一起躍馬橫槍征戰沙場,他的墨馬銀袍如天際的閃電,直插敵人心臟,少將軍的美名譽滿天下。

蘇睿凱旋而歸,龍虎大將軍再添威儀,安國王府的西府海棠終於等到了手植它的主人。楚朝暉望眼欲穿,這一年的臘八年終於盼得與夫君和兒子一家團圓。

歸途中自然再沒有淬毒的羽箭射向蘇睿的後背。黃捷與葉仁青的身份被蘇暮寒輕易揭開,如同當年的袁非一般,都被蘇睿斬在劍下。

父子二人痛飲了一罈梨花白,有了三世以來第一次開誠佈公的談話。

蘇暮寒第一次聆聽了父親真實的心聲:“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天下間改朝換代,又有誰不是踏着滿地鮮血與皚皚白骨成就帝業?若能以殺止殺,我寧願辱沒先祖之名,揹負這個罪過。暮寒,好兒子,你無論何時都要記住,做人首先便要有一顆仁心。”

蘇暮寒心悅誠服地點頭:“兒子今日這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但願不算太遲。”

前兩世的錯誤,這一世終將有機會彌補。

蘇暮寒立在滄浪軒中,遙望那幾株亭亭如蓋的木棉樹,露出會心的微笑。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惑第八十七章 席捲第十七章 出岫第七百二十五章 扇風第四百四十八章 年華第三十七章 斷腸第五百一十七章 流光第三十一章 調香第三百九十章 假戲第五百零一章 米粥第七百一十四章 心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虛幻第三百三十一章 惻然第四百八十五章 皇恩第八十章 佛堂第一百零八章 分歧第二百章 折中第七百五十一章 絕別第六百一十二章 詔日第五百六十五章 流言第四百零八章 隔斷第四百三十四章 風月第四百零七章 天助第一百五十六章 鷹神第七百五十章 紙鳶第四十七章 彌堅第二百八十六章 八卦第一百零四章 雪梨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赦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種第三十一章 調香第七百章 吞金第八十章 佛堂第三百七十八章 尚宮第四百四十七章 菊酒第三百零四章 揚鑣第四百一十一章 脣槍第六百五十五章 求去第十九章 正賓第三十三章 羽翼第三百六十八章 鴻溝第三百一十六章 相看第一百六十八章 低嫁第五百一十一章 迷蹤第五百五十章 擊掌第七百二十六章 冰窖第六百五十四章 傷春第七百一十七章 小聚第十五章 雙姝第二百一十一章 興亡第六百七十七章 吉期第二百四十八章 後路第四百八十章 歸根第五百三十章 媒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失手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元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幡第五百五十九章 乾淨第四百四十八章 年華第二百八十四章 書房第七百三十五章 說媒第四百六十九章 水花第二百九十三章 舊書第六百六十七章 宮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傾慕第七章 阿萱第二百八十四章 書房第五百零九章 眼紅第三百七十一章 闊斧第三百七十章 相父第五百六十四章 悲秋第一百六十三章 轉圜第一百六十九章 問訊第七百四十五章 歡宴第六十三章 流矢第六百八十七章 夜探第一百六十三章 轉圜第三百七十三章 探病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君第二百七十五章 親戚第三百三十章 推測第六百六十章 送別第三百五十二章 黑手第三百七十一章 闊斧第五百三十七章 菲薄第六百五十九章 明珠第三百九十二章 及烏第一百六十六章 粘氏第二百二十章 不甘第三百八十九章 善感第三百一十七章 相配第五百五十章 擊掌第七十四章 羅衣第四百八十九章 小別第七十三章 思君第二百九十六章 金桂第一章 傷逝第四百二十九章 心悸第六百五十三章 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