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琴瑟

這一次,納蘭太后強勢的反對卻如火上澆油,將君妃娘娘推上了更高的位置,令納蘭皇后所居的坤寧宮形同虛設。

權衡利弊,納蘭太后不得不第一次對康南帝低頭,雙方坐下來好生商討往後的日子。

作爲妥協,康南帝君懂得見好就收。他承諾,只要納蘭家不危及君妃娘娘的安全,他便答應太后娘娘,若君氏日後誕下麟兒,不得冊封爲太子。

以一個太子之位換取君妃娘娘的安然,雖然心愛的女子那時初入宮闈,對這些制衡之術一無所知,心裡並不在乎,康南帝卻一定要解釋清楚,他爲何不肯爲兩人的結晶博取最好的前程。

琴瑟宮一直未曾撤下的龍鳳紅燭依然將殿內映成彤紅一片,康南帝握着君妃娘娘的手與她細說究竟。

納蘭一家既然敢覬覦君位,便是一顆遲早要剪除的毒瘤。

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替未來的兒子掃清餘障,將大好的河山乾乾淨淨傳到自己喜歡的兒子手中。

立不立太子、立誰爲太子都沒有關係,待他覺得時機成熟,甚至可以直接將皇位傳給兒子。

如今實力不夠,時機也不成熟,康南帝唯有先低頭讓步,護住眼前人的安危。

已然成爲君妃娘娘的阿黎點脣一笑,萬千光華流轉,胭脂色的紅脣輕啓,只有簡單的兩個字:“信你。”

美人在側,康南帝的深情繾綣又溫柔。他橫玉簫在手,再次吹奏起一曲笙歌,算是賀兩人的洞房花燭。君妃娘娘赤足舞在喜慶的大紅團花地衣上,烈烈紅衣漸漸燃成簇簇的火苗,將龍鳳紅燭襯得黯然失色。

從此,便唯有琴瑟宮一枝獨秀,其他六宮粉黛黯然無光。

君妃娘娘十月懷胎,被康南帝護得鐵桶一般,納蘭氏尋不到下手的機會,只能眼看着她一朝分娩,果真生下一個男嬰。

對於自己忠愛的小兒子,康南帝沒有按着下一代的正字排輩,而是當場賜名晨簫,以紀念他與君妃娘娘初識的那個春季,他於清晨的薄霧裡在山林中吹簫,兩人自此定情。

顧晨簫一直曉得自己與各位皇兄名字的不同,卻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裡藏着父皇與母后最深沉與堅貞的愛戀,更是父皇與納蘭家恩斷義絕的明證。

如此說來,身爲皇兄的太子顧正諾身上流着一半納蘭家的血脈,自然深知自己太子之位難保,纔敢暗地裡對自己在國內百般排擠,又敢泒人千里追殺,只爲掃除他日後即位最大的屏障。

想起皇太后從小看着自己仇視的目光,還有納蘭皇后陰翳的雙眼,甚至別的兄長們敬畏又疏遠的神情,一切都變得釋然。

顧晨簫早已拭乾了淚水,優雅地剝着金桔,又回覆了那竹上幽雪的飄逸。

君妃娘娘拿帕子沾了些茶水,輕輕揉了揉自己的眼角,將當年那些風流涌動的往事繼續說給兒子聽。

自打入主琴瑟宮,夜夜與康南帝雙宿雙棲,一個冠寵後宮的君妃娘娘紅了多少人的眼睛。皇太后與皇后娘娘甚至直接指她爲紅顏禍水、誤國的妲己。

雖承諾了不傷君妃娘娘性命,這些人卻幾次掀動朝臣上書,想要將君妃娘娘打入冷宮,都被康南帝以家務事推諉,維護君妃娘娘的決心堅定不移。

康南帝對小兒子的疼愛有目共睹,納蘭太后深怕太子之位有變,連着幾封家書傳回孃家,要大家共謀大計。

當時納蘭大丞相已然辭官,國舅爺卻還掌着兵權。太后娘娘深夜傳話,命國舅爺進宮,匯同母族十二位在朝的大臣聯名上書,逼迫康南帝冊立納蘭皇后的嫡子、時年八歲的顧正諾爲太子。

康南皇帝欣然同意,翌日便頒發了冊封詔書,連最簡單的儀式與賀宴都沒有,顧正諾懵懵懂懂之間便成了康南的太子,更成了握在納蘭家手裡的傀儡。

太后與皇后,都是納蘭家的女兒,納蘭家把持朝政多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康南帝有心連根拔起,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年在苗疆中毒,桃花林裡瘴氣太霸道,侵蝕了他本就受了重傷的肺腑。那時硬碰硬沒有足夠把握對抗納蘭家的強勢,更怕護不住琴瑟宮中的幼子弱母,康南帝唯有順水推舟,將顧正諾推上太子的位置。

有了顧晨簫之後,君妃娘娘不再仗着康南帝的寵愛鋒芒畢露,而是學會了韜光隱晦。她依着康南帝的意思,在琴瑟宮內稱病不出,更以此爲由,不再向納蘭皇后晨昏定省。

君妃娘娘閉門謝客,琴瑟宮中全是康南帝的親信。最愛的女人與最愛的兒子,都被康南帝納在自己漸漸豐滿的羽翼之下。

雖集萬千寵愛在一身,又有麟兒傍身,君妃娘娘卻終是漸漸懂得深宮的不易。

病骨支離的丈夫與虎視眈眈的納蘭家,都是她與兒子最大的隱憂。漫長的二十年時光過去,她曼妙又輕靈的雙目漸漸失了當初最純真的色澤,開始由一泓清澈的碧波變爲幽深的古潭。

本是生在南疆十萬大山的女子,過着以天爲蓋地爲廬的生活,享受着最廣袤的山川潤澤。她以爲走出了大山,外面會有更廣闊的天地。誰知道,爲了自己和兒子的安危,只能深鎖在四角合圍的深宮。

親情不是一句割捨便能放下,君妃娘娘時刻牽掛南疆的父親,心情自然鬱郁。她在在宮裡只有下屬沒有朋友,康南帝真心的憐愛與納蘭皇后的仇視都令其他妃嬪望而卻步。

唯有琴瑟宮內,與康南帝君共看斜陽晚霞,細數伉儷情深。

苗疆舊隅裡阿黎的閨房一直盈滿康南帝的記憶,爲撫慰君妃娘娘明思鄉之苦,康南帝將自己從前的潛邸翻修,還建了所與阿黎閨房一模一樣的吊腳樓。

潛邸賜名爲汨羅福地,依着君妃娘娘的喜好植了桂樹與碧荷,還有一片桃花林,做爲私產賜給了君妃娘娘。

顧晨簫全然沉浸在母妃的講述中,將母妃的話與自己記憶中的部分漸漸重合,對父皇與母妃深沉的愛戀有了更豐盈的認知。

第五百一十三章 截殺第四百九十章 朝露第六百三十三章 豐登第七百零二章 家宴第二百五十六章 後浪第三百二十四章 廣寒第五百六十七章 放飛第八章 壽康第四百九十七章 掌摑第七百三十一章 至偉第一百零一章 阿黎第六十四章 母女第四百四十九章 佛堂第三百七十六章 昌隆第八章 壽康第三百六十章 算計第七百零二章 家宴第一百六十二章 禮物第三百八十二章 福至第五十八章 共享第七百四十五章 歡宴第一百九十二章 鴻鵠第四百七十六章 散盡第六百四十五章 茫然第四百二十四章 收網第一百九十三章 飄萍第三百三十六章 攔路第六百四十七章 親情第六百一十章 夜晤第二百八十章 酸澀第二百八十八章 嫡孫第三百二十二章 獻壽第一百九十九章 分歧第二百五十五章 止殺第五百五十九章 乾淨第二百九十一章 寥落第七百四十九章 黃泉第六百九十三章 身世第五百零三章 安寧第五百五十九章 乾淨第五百零八章 晉位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第七百零一章 殺戮第一百五十章 海棠第一百七十四章 梟雄第一百三十一章 衹報第一百八十四章 菊影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炬第七百零二章 家宴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息第三百二十一章 枕霞第二百七十九章 紋樣第六百三十三章 豐登第五百九十三章 晤面第五百零三章 安寧第四百五十八章 玉成第三百六十五章 傳喚第四百七十五章 遣散第三百五十七章 幡然第六百八十章 再審第六百四十七章 親情第三百三十四章 臨摹第五十七章 心悸第一百九十九章 分歧第三百五十三章 刺殺第二百六十九章 連環第五百六十八章 聖旨第三十一章 調香第六百五十二章 遠嫁第六百二十二章 團圓第二百九十四章 手札第五百八十二章 抓捕第二百六十七章 離間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儀第三十章 故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青蓮第三百七十章 相父第三百六十六章 夜審第四十六章 弄孫第六百六十九章 狡辯第二百四十八章 後路第二百六十章 杏簾第四百五十五章 天涯第一百一十八章 歸祖第五百九十五章 小像第三百九十四章第三百七十章 相父第七十三章 思君第一章 傷逝第三百零九章 借題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三百零二章 密函第六百二十九章 煙火第三百六十四章 黯然第七百五十章 紙鳶第四百四十七章 菊酒第四百六十四章 匪石第一百三十四章 談兵第七百零五章 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