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幡

楚朝暉讀得佛經多,常懷隨遇而安之想。便是與丈夫勞燕分飛,心裡雖然難過,並不曾怨天尤人,只認做自己與丈夫只有這淺淺的二十年緣份。

她引經據典講給衆人聽:“一飲一啄都是前定。該是你的,自然便是你的,誰也搶不去;若不是你的,費心搶了來,終要還回去。”

慕容薇、夏蘭馨、溫婉,三人心中各有所想,不覺觸動心事,皆起身答應。慕容薇聽着姨母的講述,卻又覺得深似上一世蘇暮寒的行徑。

費心搶了江山,終究守不住。便如同大周的氣數,該盡的時候自然就盡,說什麼大周遺臣,做着企圖復的美夢,一個個都是魑魅魍魎的行徑。

佛許她在這一世重生,焉知不是自己前緣註定。上一世過得太傻,這一世裡學會清明,止三國兵戈之亂,許天下海晏河清。

憐惜三個小姑娘久不出門,楚朝暉又說道:“方纔故事裡說的白娘子與許仙,曾在杭州斷橋相會,斷橋殘雪亦是西湖十景之一,那裡離皇城到不遠,只是與咱們不順路。若是歸程來得及,到可以在揚州停上幾日,觀觀揚州的瓊花,遊遊瘦西湖的風景,也不遜於杭州。”

春景爛漫,最美是揚州。幾人聽得歡喜,都拍手叫好。

楚朝暉卻又笑道:“別高興得太早,明日都齋戒沐浴了,隨着我一起繡個佛幡,後日誠心供在佛菩薩面前。”

佛前供奉,原要誠心。佛教自大唐年間從印度傳入,這些年在民間廣爲流傳,儼然成爲西霞、建安等國的國教。

西霞皇室多信佛,在京中修有皇家寺院,各個宮中都有小佛堂,京中勳貴聞風而動,府中又多建有家廟,香火十分鼎盛。

每年二月十九,皇家寺廟都有法會,楚朝暉從來不曾落下。如今出門在外,依舊要盡她的心意。繡佛幡本是各人對佛菩薩恭敬,又是這般積德行善的好事,幾個女孩子自然十分踊躍。

楚朝暉的提議自然得到大家的認同,連蘇暮寒回船後說與蘇光復等人,像這幾位蘇氏族人眼望蒼南歸心似箭的,都連連讚歎安國夫人慈心仁厚,不去計較這停船兩日耽誤的行程。

第二日清早,蘇暮寒給母親請了安,說是昨日尋的嚮導已然過來待命,只等和夏鈺之由嚮導領路出去尋找。楚朝暉囑咐幾句,又吩咐二人多買些錦鋰鳥雀之類,一併置辦下放生的東西,再囑二人早去早回,莫叫大家掛心。

收拾停當了,楚朝暉便依舊領着幾個女孩子,聚在慕容薇的官船上準備繡佛幡,見那幾人早已沐浴更衣收拾得利利索索,只待楚朝暉的吩咐了。

瓔珞淨過手,便爲衆人沏了清茶,又焚起一爐素香。楚朝暉便吩咐人把繡架擺在中央的正廳裡,幾個人在繡架四周擇了合適的位子坐好。

昨日新雨,今日空氣清新。流蘇打起窗扇,日頭映着水光,照着廳內本就亮堂,又添了兩盞銀亮的琉璃燈,越發敞亮。

流蘇、瓔珞、明珠與小螺幾個,也是人人手巧,都想結個善緣,便坐在一旁伺侯茶水,順帶幫着分線,看主子們刺繡。

楚朝暉繡藝出色,在家時繡過多個佛幡,自然駕輕就熟。溫婉的刺繡稍稍望其項背,楚朝暉略略指點便能下針,可憐慕容薇與夏蘭馨兩人繡藝不精,只能聽着楚朝暉的教導,撿些邊角來繡,略盡二人的心意。

慕容薇一直喜歡姨母繡的衣衫,便是尚宮局的司針們也未必有楚朝暉手下的功夫。她曾師從蘇繡大師,是下過苦功練出來的手藝,一手蘇繡如今出神入化,繡佛幡自然不在話下。

慕容薇往日不曾見過姨母做活,今日見姨母一邊指點衆人,一雙素手卻上下翻飛,若穿花引蝶一般。本是繁瑣的繡活在姨母手中到像是有了靈性,不過片刻,金紅兩色的佛幡上,潔白的蓮花便徐徐盛綻開來。

溫婉聽從楚朝暉的教導,沉下心來,穩穩下着針,以碧綠與淡粉的絲線繡着吉祥紋樣,與蓮花圖案相得益彰。

慕容薇本是繡着邊角,因覺得不應心又將絲線挑起,想重新繡過。見佛幡上蓮花與吉祥紋都繡得精緻,手拈銀針再也不敢落下。

與夏蘭馨對視一眼,兩人對自己的手藝心照不宣。皆悄悄起身離座,淪落到四個丫頭那一桌,與她們一起分線。

楚朝暉擡頭看見,嘴角輕輕一抿,露出包容地微笑,又靜下心來與溫婉繼續做活。

幾人忙了一天,日暮時分方把佛幡繡好,整整齊齊疊在描金烏木托盤裡,又蓋了大紅的漳絨。

楚朝暉活動了一下坐得有些僵直的身子,覺得有些口渴,溫婉已然淨了手,端了剛泡好的楓露茶立在她身側。

義女無論何時,總是這般貼心。與丈夫膝下只有一個兒子,始終是楚朝暉的遺憾,好在老天待她不薄,又將溫婉送到她身邊。

楚朝暉一時觸動昨日爲她們幾個講的佛經,覺得溫婉便是佛祖對她的恩賜,來補償她後半生喪夫這痛,看溫婉的目光又多了幾分疼愛。

說是隨着姨母繡佛幡,結果一針也沒有落下,慕容薇吐吐舌頭,有些討好地扶着姨母在臨窗大炕上歇下,叫楚朝暉隨手在額頭上敲了一下,露出頑皮的笑容。

楚朝暉盤腿上了炕,淺淺伸個懶腰,頗有些勞累。明珠見狀,取過美人捶,替楚朝暉敲着腿腳,又輕輕揉着脊背,見楚朝暉閉目養神,溫婉便悄悄下去吩咐備膳。

晚些時候,夏鈺之與蘇暮寒亦騎馬雙雙歸來,買回幾袋子的活物,都堆在前面船上。

蘇暮寒換了衣服,便來向母親回稟:“找了嚮導領路,又打聽了當地人家,該是母親心誠,離這三裡地便有座玲瓏山,半山腰裡有座寺廟,只有一位主持領着幾位小和尚。我與三哥探了路,山上風景也好,路也乾淨,母親該能去得。”

蘇暮寒與夏鈺之兩人隨着嚮導去看過,山不算高,一條土路通着大道,在山下漸成青石山路,能容一輛車馬通過。(未完待續。)

第六百九十二章 同行第六百七十七章 吉期第四百七十四章 義絕第六百五十五章 求去第四百三十七章 斷水第二十八章 重九第三百五十三章 刺殺第二百四十四章 花海第三百八十七章 敞亮第三百四十七章 遙望第四百五十章 李代第五百三十四章 鑽營第二百三十七章 平橋第三百二十三章 不速第六十一章 診脈第二百四十九章 家宴第六百五十二章 遠嫁第七十九章 含章第七十八章 添歲第三百六十三章 過招第六百一十九章 歡宴第三百零五章 交鋒第一百六十八章 低嫁第七百三十五章 說媒第五十二章 保全第四百九十八章 夜審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花第七百一十一章 兄妹第一百五十七章 花雕第三百四十五章 毒發第四百二十一章 開誠第四百八十二章 蛻變第七百一十八章 帷幕第四十三章 遇園第二百一十二章 奇艾第一百零九章 張揚第三百九十四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悲天第五百七十七章 舉事第四百七十三章 抱香第七百四十四章 重遇第三十九章 爵位第一百一十四章 北望第二百三十一章 花明第一百九十六章 慷慨第三百五十一章 伏筆第四百四十章 出城第六百二十章 賓朋第三百七十四章 抱朴第二章 來兮第四十七章 彌堅第五百一十六章 歸心第二四二十四章 口誤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凰第十一章 棋局第四百七十三章 抱香第七百零三章 露臺第四百章 獨處第四百六十一章 下榻第一百三十九章 煎熬第五百三十章 媒人第六百二十章 賓朋第四百六十八章 清風第四百五十章 李代第六百一十八章 下聘第六百七十章 冷泉第四百七十九章 三窟第七百五十二章 母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遷怒第四百四十九章 佛堂第二十四章 煙雲第一百三十一章 衹報第一百零五章 長春第五十八章 共享第六百二十五章 佳節第五百一十七章 流光第二百一十章 各異第七百一十一章 兄妹第二百四十五章 咫尺第五百七十六章 彌留第四百一十三章 晏晏第十六章 蘭馨第四章 飛雪第三百零六章 盡瘁第三百五十二章 黑手第四百二十章 觀星第六百八十八章 迭起第六百四十二章 私兵第七百二十六章 冰窖第七百四十四章 重遇第二百二十七章 紗屏第一百三十五章 溫泉第四百三十章 銀庫第五百五十八章 夜晤第五四零四章 無量第七百二十三章 成全第五百七十二章 出逃第二百五十三章 康南第四百五十六章 琴瑟第六百六十四章 延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