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報信

陝西,中原腹地,陝西巡撫,統領八府,二十一州,九十五縣,轄陝西都司、行都司四十九衛,二十五所;雲南,西南邊陲,雲南巡撫,統領十九府,四十州,三十縣,八個宣慰司,四個宣撫司,五個安撫司,轄雲南都司二十衛,二十四所。

能一樣嗎?

竇昭笑盈盈坐在臨窗的大炕上地吃着櫻桃。

淑姐兒過來看她。

竇昭忙叫甘露沏壺碧螺春來:“過些日子新茶上市,到時候再請你過來喝茶。”

“新茶年年有,”淑姐兒對此不感興趣,目帶希冀地望着她,“您說,十一叔訂親,我們能不能趁着這個機會去京都看看?”

竇昭不感興趣,卻鼓勵淑姐兒去見識見識——她明年就要出嫁了,以後出去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家裡有誰去?”她問淑姐兒。

淑姐兒忙道:“四哥、五哥、六哥、七弟……他們都去。”

有竇啓俊在,沒有什麼不放心的。

竇昭笑道:“只要三哥和三嫂同意,你去京都的費用都算我的。”

淑姐兒歡天喜地,拉着竇昭的手不放:“四姑姑待我最好了!”又涎着臉非要她一起去不可,“我一個人,爹爹和孃親肯定不答應,又沒個說話的人,行程投店也不方便……”

竇昭搖頭:“你要是擔心三哥和三哥不同意,我去幫你說項。”

“四姑姑也沒有去過京都吧?我聽人說,京都可好玩了,禪院又多,每隔幾天就有廟會,白雲觀那邊專賣古董。大相國寺前門多是賣各式首飾,還有條街叫什麼來着,我不記得了,賣江南的鞋襪。四姑姑,您就和我一起去嘛!就當是陪我的……”

態度十分的殷勤了。

竇昭目不轉睛地盯着她的眼睛。

淑姐兒訕訕然的笑。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終於繃不住了。嬌笑道:“好嘛,好嘛?。我說就是——是六伯母,十一叔訂親,她老人家很想您去。說是邀請了您幾次。您都拒絕。紀家表叔就和十一叔、十二叔打賭,若是他能把您請去,十一叔就把供頭那個碧玉荷花的筆洗讓他紀家表叔,十二叔則把那幅趙伯駒的山水圖送給紀家表哥……”

竇昭又好笑又好氣:“你又得了他什麼好處?”

淑姐兒赧然:“紀家表叔送幅仇英的仕女圖給我。”

“趕情我就值一幅圖!”竇昭和她開着玩笑。

“哎喲。我不是個意思。”淑姐兒急起來,“我也想四姑姑去京都見識見識嘛!”說着。突然間有些傷感起來,“我以後恐怕再也沒有機會去京都。”

“胡說!”竇昭笑道,“人的一生還長着,什麼時候都不要把話說死了。要是哪天伯彥他們中了進士,像五伯父、六伯父那樣留在了京都,你難道不能去串門?”

兩人正說着話,甘露衝了進來,見淑姐兒在,忙收斂了情緒,笑盈盈地給淑姐兒曲膝行個禮。

淑姐兒知道甘露有話對竇昭說,可她哪能就這樣無功而返呢?藉口要挑兩盆花帶回去,領着身邊服侍的出了門,想着等會再好好勸勸竇昭,紀家表叔的畫是小事,把六叔祖母看着四姑姑肯定很高興,就留了個丫鬟在正院:“四姑姑的事一忙完,您就來告訴我。”

小丫鬟是常隨淑姐兒在西府走動的,笑着應是,找竇昭屋裡的小丫鬟去玩去了。

淑姐兒去了竇昭的花房,自有婆子殷勤地給她介紹,她挑了一盆大紅鑲白邊的仙客來,一盆含苞待放的夏娟,又喝了兩杯茶水,吃了幾樣點,那小丫鬟還沒有來。

她催了身邊的大丫鬟去看看:“出了什麼事?”

大丫鬟去了半炷香的功夫才折回來,她看了一眼花房裡服侍的人,淑姐兒會意,出了花房,和她站大柳樹下說話。

“是京都王家的二公子,來五小姐捎了封信,說王大人調任雲南,王家老太太一聽,急得閉過氣去。又把七太太叫去狠狠地訓斥了一通,把七太太氣得直哭。五小姐就嚷着要去京都探望外祖母,陪七太太,誰也擋不住。五小姐沒有辦法,讓人守在棲霞院,說這就寫信給七老爺,只要七老爺同意,立刻送她回京都。”

淑姐兒奇道:“王大人的官運不好,與七太太有什麼關係?”

御史彈劾只說王家,卻沒提王映雪扶正的事,竇世樞又藉着這次機會入了閣,有心人仔細想想就會會心一笑,淑姐兒長在深閨,自然不知道這其中的門路。

丫鬟就更不知道了,笑道:“或者是心裡不痛快,叫了閨女回去喝斥兩句?”

淑姐直皺眉,道:“四姑姑此時只怕也沒心思和我說什麼了,我們先回去吧!”然後去了竇昭那裡。

竇昭正在給父親寫信,和淑姐兒寒暄了兩句,把她送到了二門。

淑姐兒回到家裡,母親正和裁縫商量給她做去京都的衣裳,她想到竇昭伏案疾書的樣子,心裡突然酸酸的,待裁縫走了,她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

三奶奶聽着心裡不喜,道:“這件事原是七叔父做得不對,壽姑也不過比明姐兒大兩歲,再沉穩,也是個小姑娘,又不是一個母親生的……這幾年真是難爲壽姑又嚇又哄的,沒出什麼大事。”想想,又怕那邊鬧出什麼事來,打發了女兒,去了二太太那裡。

二太太拉着她往二太夫人那裡去:“那邊只有兩個還沒有及笄的小姑娘在家,這件事還得老夫人拿個主意纔好。”

祖母從來都不是正經的長輩。

二太夫人聽了冷笑:“我們竇家原來是在給王家養閨女!她想回去也使得,讓她和她那個娘一個回去!”

這話就說的很重了。

二太太忙出來打圓場:“怪只怪家裡沒有個主事的人。七叔到今天也沒個繼承家業的,我看不如幫七叔找個清白人家出現的女兒過去服侍,讓那王氏回來主持中饋。”

“這倒也是個主意。”二太夫人思忖道。

二太太忙道:“我看這人還得在親戚裡頭找纔好,知根知底的,這相互間也好走動。”

二太夫人頷首。

二太太就和二太夫人討論起誰家的女兒合適起來。那模樣,倒像是有備而來。

三奶奶坐在旁邊一聲不吭地喝茶。

這幾年他們幫着壽姑管理產業,日子漸漸寬裕起來,眼紅的人不在少數。七叔父那邊沒有兒子,就算是分了一半給壽姑。那也是一大片產業。何況壽姑出嫁不用再備嫁妝,竇明最多也就照着公中的慣例多給一點。也不怪有人惦記。

兩人正說得熱鬧,柳嬤嬤沉着臉走了進來:“太夫人,西府的四小姐派了人過來傳說。說濟寧侯病逝了。”

“啊!”屋裡的三個人都目瞪口呆。還是二太太最早反應過來,毛遂自薦地道:“壽姑是沒有過門的兒媳婦,照理應該送份祭禮過去,她一個小姑娘家。哪裡懂這些,我過去給她幫幫忙。”

前所未有的熱忱。

二太夫人考慮到這些從前都是三太太的事。也沒有多想,道:“你和老三媳婦一起過去吧!”

三奶奶想着三太太也去,再多自己一個想必二太太也不會多心情,亦道:“我也跟着一塊過去瞧瞧吧!”

“行!”二太夫人道,“濟寧侯府只有魏廷瑜這一個兒子,老侯爺一走,他就在當家理事了,府上少了主持中饋的人,魏家派是會派人來商量婚期,你們把老三叫來,這件事還得他去應付。”

兩人齊聲應喏,一面派了人去請竇世橫,一面回去換了身衣裳,叫上三太太,一起去了西府。

和濟寧侯病逝的消息一起傳來的,還有陳曲水的一封書信。

他已隨宋墨平安抵達京都。宋墨是英國公府的世子爺,宅院在英國公府的西路,三間五進,出門就是英國公府的側門,通往剪子巷,剪子巷朝南是英國公府衚衕,朝北就是因座落着順天府學而得名的府學衚衕,走過了府學衚衕,就是安定門大街了,進出十分的方便。他被安置在了宋墨宅院花園東北角的一個三間帶退步的宅子裡,宋墨派了兩個小廝服侍他的日常起居。他沒事的時候常和兩個小廝聊天,知道宋家人丁不興,英國公宋宜春是獨子,一個堂兄宋茂春、兩個堂弟宋逢春,宋同春都沒有出五服,其中逢春還是一個祖父的。宋宜春和宋茂春都只有兩個兒子,宋逢春有一兒一女,宋同春只有一個兒子。或者是嫡長孫的緣故,宋墨生下來就很得長輩的喜歡,老英國公夫人,也就是宋墨的曾祖母——原兩廣巡撫陸宗源的女兒,越過了兒子,把自己的陪嫁全贈給了宋墨,宋墨在廣東有十三間商行,一萬多畝良田……最後委婉地告訴她,前幾天英國公夫人進宮給定國公求請之後,現任通政使的陸宗源次子陸復禮上書爲定國公喊冤。

竇昭心火蹭蹭直冒,“啪”地一下把書信拍在了書案上。

到底還是人輕言微!

定國公死了不要緊,要緊是定國公死後那些倭寇怎麼辦?福建的黎民百姓怎麼辦?宋墨有權有勢還有錢,和她算起帳來什麼辦?

所以當魏家人提出讓她百日之內出嫁時,她不禁喝斥道:“我們竇家又不是破落戶,沒有拿了自己姑娘去給別人家貼金的道理。”

姊妹們,兄弟們,查資料用了很長的時間。什麼也不說了,先補3月19的更新,這兩天的更新會有點紊亂……求粉紅票!

第63章 風波第452章 難爲第82章 遊玩第17章 秋扇第495章 朝賀第206章 憤懣第133章 賭錢第229章 奔走第209章 將錯第226章 路口第363章 堂會第161章 木簪第183章 上京第493章 慶祝第128章 道謝第263章 夫人第203章 拜堂第332章 石榴第187章 再次第312章 考校第163章 探花第353章 朋友第252章 論序第152章 反擊第134章 秋圍第131章 朋友第236章 約定第64章 戳穿第317章 融入第216章 殷勤第108章 生氣第442章 投機第427章 孩子第112章 謎團第103章 何煜第319章 知道第114章 投宿第244章 進門第60章 守制第275章 走水第139章 算賬第206章 憤懣第391章 舊聞第135章 比試第35章 處置第488章 就計第410章 三雕第177章 往來第454章 分家第253章 不甘第510章 出頭第182章 詢問第298章 投靠第364章 春色第177章 往來第234章 連軸第48章 清算第3章 苦澀第45章 同意第511章 獎賞第239章 嫁妝第237章 過問第166章 好壞第139章 算賬第333章 禮品第192章 慌亂第109章 來遲第55章 進門第314章 接受第130章 避暑第438章 好笑第109章 來遲第456章 投奔第264章 突然第125章 死訊第121章 出謀第93章 拒絕第47章 盤算第231章 猜測第144章 噩耗第254章 鬱悶第106章 鄔家第44章 快刀第138章 妒忌第147章 孽障第346章 報喜第144章 噩耗第81章 鄔善第427章 孩子第213章 驚蛇第246章 喜愁第207章 慘綠第386章 差事第218章 決裂第384章 失心第213章 驚蛇第335章 通風第73章 所求第434章 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