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世 秦婦吟 第四章 黃巢之亂

第四章 黃巢之亂

史書有云: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

這句話講的就是在天下十大名關中排名第二的潼關。

潼關,南據秦嶺雄障,北擁黃河天塹,是長安城的命門,亦是大唐最後的堡壘。

但無數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從來都不缺乏被攻破的記錄。正所謂天險不足恃,雄關不足鋸。

其時是唐朝末年,宦官執政,朝廷內部的鬥爭不斷;土地兼併嚴重,農民流離失所;又遇到長年的自然災害,到處鬧饑荒,很多人被活活餓死。在這樣的環境下,官府仍然催逼賦稅,有的百姓甚至賣了房子和孩子都不能按時交錢,被逼到絕路的人們最終發動了起義。

起義軍的領袖是黃巢,號稱‘沖天大將軍’。

這天中午,潼關前,一支軍隊動地而來。旌旗如雲,迅疾如風,吶喊如驚雷,侵略如烈火,直令泰山裂,黃河沸。正是‘沖天大將軍’黃巢到了。

在潼關前沿陣地,駐在關前的守軍奮起迎戰,但此時的守軍糧草缺乏,士氣低落,而黃巢軍乘勝而來,氣勢如虹,黃巢親臨陣前帶頭衝鋒,黃巢軍更是士氣大振。

黃昏時分,守軍終於抵擋不住,開始後退。

黃巢軍毫不停息乘勝追擊,填平關前濠溝直衝潼關,攻勢如驚濤拍岸,連綿不絕。

潼關守軍在守關將領的指揮下頑強抵抗,先射箭、箭用完了再用石頭砸,戰至最後無物可用,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城門被黃巢軍焚燒成燼,黃巢的軍隊蜂擁而入...

大唐最後的門戶被攻破了。

潼關失守的二天後,帝國兵部接到潼關失守的消息,他們趕緊去找皇帝彙報軍情,卻發現找不到人。

至高無上的皇帝已經逃往蜀中了。

皇帝走的很及時,剛走不久,黃巢軍就殺進長安城。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多年之前,黃巢來長安趕考,信心滿滿卻不料落第。失意之餘吟出此詩,豪情滿懷離開長安。

此時離當年考場失意離去已經很多年,現在的長安城依舊高大巍峨,大明宮依然宏偉雄壯,但人已經是完全不同了。當年的黃巢不過是個不第的文人,而現在卻成了長安的新主人。

黃巢身披金甲,坐黃金大轎,從長安城門昂首而入。當年來長安時是一介布衣,今天,在他的身後是旌旗數裡的虎狼之師,無數身披堅甲,披髮持刀的將士擁着他直赴帝國的政治中樞大明宮。

大明宮中等待着他的是數千宮女,等黃巢出現在她們面前時,她們齊齊跪下,山呼:黃王萬歲。

黃巢不禁有些恍惚,恍惚中只覺三千粉黛脂粉香氣撲鼻而來,果然是沖天香陣透長安!

當年的夢想,終於實現!

七天後,還留在長安的李唐皇室成員被殺了個乾乾淨淨。

瀰漫着血腥氣的大明宮中響起了震天的戰鼓聲,黃巢在大明宮含元殿正式登上了皇帝寶座,國號大齊。

一個曾經失意的讀書人,終於達到了人生的頂峰。

黃巢初入長安時軍紀嚴明,曉諭市人:"黃王起兵,本爲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並向貧民散發財物,百姓列席歡迎。

可自進入長安三天後,黃巢的軍隊就開始闖入百姓家搶奪錢財、衝進市集縱火行兇。

唐朝大臣更是成爲重點打擊對象,許多大官被搜了出來盡數砍頭。就連已經自盡的大臣也被挖了出來,腦袋掛在城頭展覽。

長安城很快成了人間修羅場,死屍滿街。

也許黃巢是仇恨長安的官員富戶,也許黃巢是沒有時間精力去管束手下,總之黃巢並沒有去制止暴行,史書記:巢不能禁。

長安人慢慢發現,當初黃巢‘黃王入京,爲民請命’的口號只是一個可笑的謊言。

欺騙天下,就會得到天下的迴應。

夜半時分,一首詩被張貼到了大齊官府的門前。

天漸漸更明瞭,看門人醒了,發現了這首詩,但他並沒有清除。

天大亮了,大齊官員陸續到來,他們識的字懂得詩,當然知道這詩是在惡言嘲瘋大齊王朝,可是,他們也選擇了沉默。

再過一會,大齊朝廷的二號人物尚讓來了。

尚讓看到這首詩後下了第一道命令,抓來看門人以及衙門裡的低級官吏,然後挖掉他們的眼睛,吊到大門口!

這些人都是留用的唐朝舊吏,尚讓明白,這些人故意留着這首詩讓他難看。

慘叫聲過後,大門口像掛鹹魚一樣掛起了許多身體。

緊接着尚讓下了第二道命令:找到寫詩的人。

此事難如登天。長安城有數十萬人,而且天子腳下,文化層次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還有不少進京趕考的才子,會寫詩的成千上萬,要從中找出寫詩的人無異於大海撈針。

但尚讓找到了辦法,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經過數天的抓捕,三千名被認爲會寫詩的人進了牢房,沒有審訊,不用宣判,直接拉到刑場砍了腦袋。

昔日繁華的街頭再次血流成河,長安,陷入了最黑暗的時刻。

在這首詩被發現的那天清晨,一個身影悄悄離開了長安城,此人正是汪託。

黎歡被太監買走之後,汪託失落中回到長安。他心知黎歡被太監買走後若非入宮爲奴便是給太監做了外宅,想再結連理已是終生無望。汪託悲痛之餘開始發奮讀書,寄情於功名,想以此來沖淡對黎歡的思念。家人數次給他提起成親之事,但黎歡的一笑一顰一舉一動早已深陷汪託心中,於是汪託每次都以科考爲名拒絕。

數年之後汪託讀書有成,準備參加科考,不料此時卻遇到黃巢之亂。功名之路斷了,父母也被亂軍所殺,自己卻由於才學過人被徵召到大齊朝廷裡做了一個小官。親身經歷了黃巢軍隊的暴行,汪託滿腔憤慨,更不願以身事賊,於是寫詩來嘲諷大齊朝廷。張貼之後自知若被發現必將引來殺身之禍,之前又聽說洛陽尚在官軍手中,於是匆匆離開長安,想去洛陽謀個生路。

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六章 欲加之罪第三世 木蘭辭 第六章 馬革裹屍第九世 特洛伊 第一章 孤城血卜第六世 棋緣 第三章 櫃中風景第五世 秦婦吟 第七章 相顧無言第二世 淝水情 第四章 再赴淝水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五章 巫蠱之禍第六世 棋緣 第一章 古廟美人第二世 淝水情 第二章 淪落爲奴第五世 秦婦吟 第三章 共度春宵第六世 棋緣 第三章 櫃中風景第三世 木蘭辭 第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八章 臨朝稱制第二世 淝水情 第七章 淝水之戰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八章 臨朝稱制第二世 淝水情 第二章 淪落爲奴第三世 木蘭辭 第五章 直斬樓蘭楔子第九世 特洛伊 第二章 來自東方的占卜術第八世 出埃及記 第五章 十條戒律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一章 前朝舊案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七章 棉衣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四章 挾邪媚道第七世 嫦娥奔月 第六章 嫦娥奔月第八世 出埃及記 第三章 神的諭示第八世 出埃及記 第三章 神的諭示第七世嫦娥奔月第四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七章 母以子貴第五世 秦婦吟 第一章 千古之謎第八世 出埃及記 第三章 神的諭示第五世 秦婦吟 第六章 終身仕蜀第七世 嫦娥奔月 第五章 后羿射日第八世 出埃及記 第四章 紅海神蹟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九章 天道循環第六世 棋緣 第五章 極樂世界第七世 嫦娥奔月 第五章 后羿射日第七世嫦娥奔月第四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二章 傳書第二世 淝水情 第四章 再赴淝水第七世 嫦娥奔月 第七章 寒宮白兔參差老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八章 續緣第五世 秦婦吟 第六章 終身仕蜀第三世 木蘭辭 第五章 直斬樓蘭第八世 出埃及記 第五章 十條戒律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五章 賦詩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六章 番書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五章 巫蠱之禍第六世 棋緣 第三章 櫃中風景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七章 母以子貴第二世 淝水情 第六章 天不滅晉第八世 出埃及記 第五章 十條戒律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七章 母以子貴第八世 出埃及記 第二章 新任法老第六世 棋緣 第三章 櫃中風景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五章 巫蠱之禍第二世 淝水情 第五章 霄壤之別第五世 秦婦吟 第八章 重見天日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九章 天道循環第三世 木蘭辭 第五章 直斬樓蘭第二世 淝水情 第四章 再赴淝水第三世 木蘭辭 第五章 直斬樓蘭第三世 木蘭辭 第二章 惺惺相惜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七章 棉衣第三世 木蘭辭 第二章 惺惺相惜第三世 木蘭辭 第三章 金蟬脫殼第八世 出埃及記 第一章 異國奇寶第三世 木蘭辭 第五章 直斬樓蘭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四章 挾邪媚道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四章 破敵第三世 木蘭辭 第五章 直斬樓蘭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五章 賦詩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一章 上香第三世 木蘭辭 第五章 直斬樓蘭第二世 淝水情 第四章 再赴淝水第二世 淝水情 第四章 再赴淝水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九章 天道循環第三世 木蘭辭 第三章 金蟬脫殼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四章 破敵第六世 棋緣 第二章 林中遇險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七章 棉衣第二世 淝水情 第五章 霄壤之別第五世 秦婦吟 第一章 千古之謎第二世 淝水情 第七章 淝水之戰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七章 母以子貴第九世 特洛伊 第二章 來自東方的占卜術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一章 前朝舊案第九世 特洛伊 第三章 往事如煙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五章 巫蠱之禍第九世 特洛伊 第一章 孤城血卜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五章 賦詩第七世嫦娥奔月第四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第三世 木蘭辭 第四章 安辨雄雌第三世 木蘭辭 第四章 安辨雄雌第一世 漢宮往事 第九章 天道循環第四世 終續今生緣 第八章 續緣第六世 棋緣 第四章 再見殘局第八世 出埃及記 第五章 十條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