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不速之客

誠德元年四月十六日,誠德帝連下三道詔書,本就哄亂不已的京師局勢頓時便沸騰了起來,衆說紛紜間,各方勢力開始了新一輪的角逐與洗牌,不管是刑部還是兵部,又或是工、吏部,甚或連禮部、翰林院都被牽涉入了其中,朝廷上下好一派的烏煙瘴氣,各種版本的流言四下氾濫成災,誰也看不清這朝局將會向何處發展了去,混沌之格局初顯。

誠德元年五月初一,西安將軍赫達奉旨回京,出掌豐臺大營,勇親王允祥、仁親王弘晴一併出面,爲赫達接風洗塵,席間,仁親王弘晴欲將整軍之事宜向赫達作一交接,赫達辭而不受,言稱對新軍事宜一無所知,不敢僭越,然,願從旁協助二位親王辦理諸般細務,諸般人等盡歡而散。

誠德元年五月二十七日,遠航南洋的“八旗商號”船隊再次滿載而歸,四十六艘大型商船在一艘“鎮”字級鉅艦以及四艘“威”字級中型戰艦的護送下,停於廣州港,經廣州海關覈算,共計得毛利五千八百七十八萬五千餘兩,扣除各種成本後,得純利三千六百八十九萬餘兩,與去歲同期略有增長,然,增長之幅度並不大,明顯有着後續乏力之虞,然,這並非此番船隊歸來受人矚目之關鍵,真正令朝廷微起波瀾的乃是英國使節團的隨船而至。

大不列顛王國自打在英西大海戰中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後,便已成了當今的海上霸主,早在明末時,便曾派出商船隊在廣州設點,與中國展開貿易,後因大清遷界禁海,這纔不得不結束了對中之貿易,且因着大不列顛王國是時主要的經營方向着落在北美,對遠東,僅僅只是全力經營印度,尚不曾與西、葡、荷等老牌遠東殖民者發生直接的衝突,然則隨着大清遠洋船隊與西班牙等國的貿易額持續增長,西班牙等國固然是賺得個盆滿鉢溢,可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卻是大受其害,沒旁的,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主要經營項目中的茶、絲綢、瓷器等都是從西班牙等國手中接盤,價格昂貴不說,現銀更是始終處於純流出狀態,十數年下來,儘管有着印度這個龐大的殖民地輸血,可現銀卻已是有些支撐不下去了。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不是不想跟大清船隊直接貿易,實際上,早在大清船隊初至南洋之際,該公司便已派出專員與大清船隊接洽,試圖從中分一杯羹,但卻被大清船隊毫不容情地拒絕了,倒不是船隊的負責人有錢不懂得賺,而是此道密令來自弘晴這個“八旗商號”的實際掌舵人,自是無人敢有違背的,於是乎,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只能是眼巴巴地看着西班牙等國大賺特賺,回過頭來麼,倒也曾試探着派出了一支規模不算大的船隊遠航廣州,試圖再次在廣州建立商業據點,卻被廣東方面嚴詞拒絕,不消說,這道密令又是來自弘晴。

這麼幾番折騰下來,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雖不致於虧本經營,可年利潤額卻是逐年在萎縮,爲打開大清這麼個巨大的市場,該公司不得不全力遊說帝國議會,花費了巨大代價之後,終於取得了議會以及大不列顛王國第一任首相羅伯特?沃波爾的全力支持,於去歲年初派出了一支使節團前來大清,欲與大清就商貿問題展開談判,該使節團在海上漂泊了大半年的時間,方纔抵達印度,又因着季風的緣故蹉跎了近半年,方纔趕到了南洋,搭乘大清遠洋船隊到了廣州,這一路上可謂是歷經坎坷,好在總算是有驚無險地踏上了大清的土地。

大不列顛王國使節團諸般人等雖還在從廣州來京的路上,可其國書的副本卻是按着國際外交之慣例,由廣州方面派人急送到了京師,由着理藩院的通譯將國書副本翻譯成中文,只是理藩院尚書郎爾衡並無處理相關談判之經驗,並不敢胡亂建言,只是將副本連同譯文一道提交御前,誠德帝一看,也有着不知該如何處置了,此無他,在大清主流思想中,商賈依舊還是等而下之者,哪怕這些年來,大清工商業已是蓬勃發展,商賈之地位略有提升,奈何佔據主流的依舊是儒家思想,商賈的地位自也就難有甚實質性的改變,滿朝文武中懂得商道的實是寥寥得很,再者,似大英使節團這等遠航萬里而來就只爲談通商事宜的情形還真就是大清開國以來的第一例,一衆軍機大臣們也不知該派誰去接洽纔好,議來議去之下,還是沒個頭緒,到了末了,誠德帝不耐了,直接拍板讓仁親王弘晴去打理此事。

聖旨下達之際,弘晴正在豐臺大營裡忙着整軍之事,接到讓其去負責與大英使節團談判事宜的詔書,弘晴雖是早有所料,可心中卻還是極爲的不爽,沒旁的,別看誠德帝的詔書上說得個天花亂墜,宛若此談判事宜除了弘晴之外,再無人能辦妥一般,可實際上麼,卻是要給赫達創造出切入新軍整編的機會,沒瞅見詔書上寫得無比之分明——一切當以國事爲重,務必與大不列顛王國商榷個穩妥的法子,不可墜了我大清之威望,至於整軍一事,大可交由赫達辦理,或可兩相宜焉。

兩相宜?啥的兩相宜,不外乎就是要赫達抓住機會往新軍裡塞人,順帶着挖挖弘晴的牆角罷了,箇中之意味也未免太明顯了些,此無他,大英使節團都纔剛從廣州啓程,就算再怎麼趕,那也得一個多月才能抵京,如此早便要弘晴移交整軍權力,便是個傻子都能看得出內裡的蹊蹺,就更別說弘晴這等精明到了極致之人了的。

“去,將赫提督請了來。”

甭管心中有多不爽,然則誠德帝的詔書已到,卻是容不得弘晴多事遷延的,將前來傳旨的李德全打發走了之後,弘晴一回到辦公室,便即聲線微寒地吩咐了一句道。

“喳!”

丁鬆乃是“千手觀音”丁嚴的長子,自幼便在小串子衚衕長大,一身武藝身兼數家之長,自打康熙五十一年被弘晴調入侍衛隊起,到如今已是整整跟隨了弘晴十年的時間,儘管方纔剛晉升侍衛隊統領不久,可對弘晴的性格卻是頗爲的瞭解,這一聽弘晴聲線不對,哪敢怠慢了去,緊趕着應了一聲,急匆匆地便退出了辦公室,自去傳喚赫達前來不提。

“末將叩見王爺!”

赫達倒是來得很快,只是身上卻是一派的狼藉,沒旁的,只因到任這近一個月來,赫達始終就不曾在衙門裡辦公過,每日裡都是與普通小兵一道出操,一道訓練,無論是射擊還是摸爬滾打,赫達都能放得下提督的架子,渾然將自個兒當普通一兵看待了,今兒個也不例外,原本正隨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的士兵們操演着戰術動作,聽得弘晴傳喚,連衣裳都來不及換,便穿着一身小兵的號服跑了來,行禮倒是恭謙,只是配上那身邋遢的號衣,叫人怎麼看,怎麼別捏。

“老赫不錯麼,這麼一整,可真就成一大頭兵了。”

自打赫達到了豐臺大營,弘晴還真就不曾與其有過太多的交談,也不曾試探過赫達的真實想法,心裡頭對赫達自不免有些不襯底,不過麼,弘晴卻是不會表露出來的,這不,打趣起赫達來,就一如從前般隨意。

“讓王爺見笑了,末將受陛下如此恩遇,實是惶恐得很,可憐末將就一老朽,玩玩上陣肉搏還成,可要末將統帶這等新軍,實是超出了末將能力之外,王爺您看,末將連個大頭兵都沒當好,今兒個下了連,愣是被一衆兒郎們給小覷了一通子,當真是天可憐見的。”

赫達顯然並不清楚誠德帝下詔一事,以爲弘晴這是要考校其參與操演的心得體會,當即便自嘲了一番。

“呵,老赫能如此下苦,數月下來,必可掌握新軍訓練之要,所謂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便是這麼個理兒,對你老赫的能力,本王可是信得過的,罷了,不說這個了,本王剛接到皇阿瑪的詔書,須得回城主持與大不列顛王國使節團之談判事宜,按陛下旨意,新軍整編一事就暫由你老赫擔着,若有甚不懂處,可向勇親王求教,也可與諸將們商議着辦了去,誰若是敢搗蛋,爾只管來尋本王,本王自當爲爾做主!”

弘晴笑着誇了赫達幾句,而後便即轉入了正題,面色一肅,已是將叫赫達前來的用意交代了個分明,一番話說將下來,看似隨意,可內裡卻是別有玄機,至於赫達能不能聽得懂麼,那就須得看其有沒那個心思了的。

“這……,王爺明鑑,末將小兵都還沒當出頭呢,哪有整軍的本事,倘若辦砸了,那後果須不是好耍得,不妥,大大的不妥,末將這就上本辭了,還請陛下另行任用高明之人,無論是塔山還是張淼,都比末將要強上無數。”

赫達顯然沒想到弘晴叫其前來要說的居然是這麼回事,不由地便是一愣,而後麼,緊趕着便高調地請辭了起來。

“無妨,皇阿瑪既是將差使交託給你老赫,就是相信你老赫必能有所作爲的,此事就不必再議了,且就這麼定了也好,本王這就將諸般事宜與爾先行交接上一番。”

論及觀顏察色的能耐,滿天下就沒多少人能跟弘晴相提並論的,哪怕赫達掩飾得再好,也瞞不過弘晴的火眼金睛,自是能看得出赫達已是鐵了心要跟着誠德帝了的,心頭當即便是一沉,不過麼,卻並未帶到臉上來,僅僅只是淡然地笑了笑,一擺手,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令。

第593章 各取所需(二)第465章 激戰大阪灣(三)第621章 指東打西(二)第589章 和爲貴(四)第282章 爾虞我詐(二)第29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三)第478章 遭遇戰(一)第859章 折中之協議(一)第976章 強勢反彈(三)第789章 收官之佈局(二)第878章 坑九爺一把(二)第531章 誰比誰更狠(四)第232章 合縱與連橫(二)第744章 王掞攪風雲(三)第585章 反守爲攻(四)第408章 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五)第204章 底牌揭開(一)第817章 思想工作(一)第206章 繞不過去的坎(一)第43章 師與徒第1073章 作繭自縛(三)第375章 真相背後的真相(二)第112章 一舉成擒第38章 強爲人師第895章 巧取巴暖三川營第213章 波瀾再起(三)第190章 養心殿裡耍太極(一)第236章 四爺碰壁(一)第676章 犒賞旗營第215章 急謀抽身第174章 巨石建功第1005章 息事寧人(六)第774章 堅決請辭第1154章 自作孽不可活(一)第1138章 智取馬六甲(二)第942章 誠德帝的小心思(二)第119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972章 強硬姿態(二)第231章 合縱與連橫(一)第228章 各懷心機(一)第433章 爭與不爭(二)第163章 快刀斬亂麻(二)第796章 決勝時刻(一)第838章 朝議起風波(二)第865章 年夜飯之亂象(二)第1017章 各方博弈(四)第556章 水滿則溢(一)第725章 收穫季節(三)第1060章 撫平八旗(三)第583章 反守爲攻(二)第1071章 作繭自縛(一)第64章 我要的真的不多(二)第983章 一邊倒的朝議(一)第935章 酣戰格登山(四)第678章 陰謀進行時(二)第150章 雄起的四爺第859章 折中之協議(一)第672章 倒黴催的趙鳳詔(三)第1107章 金融風波再起(三)第520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一)第131章 收服戴梓(一)第976章 強勢反彈(三)第1000章 息事寧人(一)第266章 嚴查令(一)第20章 波瀾漸起(三)第447章 燙手的山芋(三)第1003章 息事寧人(四)第310章 老爺子的慎重(二)第1014章 各方博弈(一)第1110章 整風運動(二)第1028章 風起雲涌(二)第1151章 強取布拉茨克(五)第492章 最後的瘋狂(四)第1056章 沸反盈天(六)第960章 何去何從(三)第617章 老十三的憤怒(一)第888章 屈尊降貴(五)第1083章 虎門銷煙(二)第955章 步步領先(一)第859章 折中之協議(一)第881章 踩上一腳(三)第457章 始料不及的變化(四)第867章 巧妙騰挪第506章 仁與利(四)第524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05章 底牌揭開(二)第205章 底牌揭開(二)第741章 峰迴路轉(四)第561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三)第344章 苦口婆心第1024章 最後通牒(二)第189章 京師風雲亂(四)第787章 力辭不受(二)第1139章 智取馬六甲(三)第251章 迷霧的背後第27章 解決之道(四)第583章 反守爲攻(二)第427章 天心莫測(二)第605章 針鋒相對(一)第1135章 關門行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