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沒緣分

先有胡哥,現在連黃博都走不出這個怪圈?

丁誠很理解他們的初衷,身爲有追求的演員,對於演技的孜孜不倦,敢於突破自我,嘗試不同角色……

這也是自己欣賞他們的最大原因。

商業片以票房爲衡量標準,那文藝片的優劣必須看能不能得獎。

儘管國內電影票房每年30%的增速發展,但內地電影工業依然面臨着各種專業人才匱乏的局面,自從真正走出去,越來越有深刻感受。

除了導演和演員,燈光師、煙火師、爆破師、特效師、化妝師、道具師、覈算師……

這些職位聽上去瑣碎無比也不太重要,卻是電影工業得以順利運轉而不可或缺的螺絲釘。連馮曉剛拍一部戰爭片,都在內地找不到令他滿意的爆破師、煙火師,要去求助於韓國的團隊。

所以一部小成本的文藝電影更是不可能專注於這些細節,很多時候內地文藝電影都是先由導演籌到一筆錢,然後組個草臺班子開拍,拍到哪兒算哪兒,生產方式非常隨意。

以自己比較喜歡的《鋼的琴》爲例,聽說導演張猛在開拍前只做一個初步預算,認爲需要600萬人民幣。就算始終籌不夠這個數,但還是決定硬着頭皮開機。

好在運氣不錯,女主角秦海璐是一個對文藝片有着夢想又比較有錢的人。拍攝時賬上一度只有47塊錢,秦大姐拿出資金,才讓這部影片得以完成。

殺青當天,劇組沒錢支付演員和其他人的尾款。秦海璐將預付片酬還給導演,又繼續倒貼自己的錢,讓電影完成後期製作。

王千源在東京拿影帝時,手裡拿着的還是打給他的片酬白條。

這就是爲什麼自己告訴黃博,想要拍文藝片,必須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才行。

就算是當年的桃姐,何嘗不是劉天王單純爲扶植本土電影做的慈善?

其實文藝片,其實要比商業片更嬌氣。除了商業片需要的資金人才外,還需要眼光獨到的電影投資人和經驗豐富的發行人。這樣的專業人才,都是在成熟的電影工業中浸潤成長起來的,不是電影學院幾節課就能培養出來的。

內地電影市場的火爆,使得市場上願意投資電影的人可謂多如牛毛,但專業的電影投資人卻寥若晨星。絕大多數投資者只是看到電影市場看似紅火,希望能來分一杯羹。

投一部賺錢的電影纔是他們真正的目的,而文藝電影恰恰很難賺錢。於是就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導演的電影無數人擠破頭去投資,張猛的電影卻怎麼也找不到任何投資。

文藝片是一種理想,甚至是某種信仰。就連王晶這樣的賺錢機器也會爲許安華的堅持買單。當然王胖子也心知肚明,這筆錢投出去,就當打水漂了。

只要電影能引起大家一些思考和討論,賠錢我也覺得特別值,有這種心態才能玩文藝片。

丁誠有時候也不太理解,現在這種環境既缺少專業的投資人和發行人,導演也經常拍到哪兒就算哪兒,但內地文藝電影爲什麼如野草般倔強生長?

想來想去可能只有一個理由:文藝導演非常堅持!

從某種角度講,這算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如果不是堅持,張猛在劇組賬上只剩47塊時就應該放棄了。

徐浩峰的處女作《倭寇的蹤跡》也曾經入圍威尼斯關注單元,當年那部有些另類的武俠電影在海外電影節上備受青睞,甚至被認爲是開創武俠電影的新流派,他也被外媒冠以大陸的胡金銓的稱號。

然而在內地上映卻兩極分化的嚴重,首映就有觀衆當面向他提問:“這部電影究竟想表達什麼呢,我真的沒有看懂。”

一邊解釋電影講的是關於高尚的故事,一邊重申自己的堅持:不關心票房、繼續拍這種風格的電影。

別說名不見經傳的小導演,就連吳宇森、許安華、吳君如都一樣頭疼。王晶甚至宣稱:文藝電影沒一部賺錢的。

直到他投資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在金像獎上包攬四項大獎,吃瓜羣衆才大呼道:這難道就是那個王晶?

之所以投資文藝電影,真的不是爲沽名釣譽,因爲很多片子他連名字都不掛,生怕自己爛片之王的招牌會影響觀衆,只是真心覺得好劇本不應該被埋沒。

不論王晶還是劉天王,他們投資文藝電影,不是單純地給一筆錢就不管,而是用自己做商業電影積累的經驗,從頭到尾爲這部影片保駕護航。

王晶是一個優秀的監製,很懂得成本控制,營銷方面也是一把好手。而劉天王有一個專業的團隊,每次都在片場盯着,幫忙協調各種問題,這種態度能不成功?

想到這裡,丁誠啞然失笑,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第一應該是動作片,第二是懸疑犯罪,第三勉勉強強纔算文藝片。

而且都是港島出品,巔峰是桃姐,踏血尋梅勉強也算一個,至於內地還真沒有出彩的。

當然也有這樣一類文藝電影導演:只要願意拍片,馬上大把的銀子送上門。拍好就能送去電影節參個賽、拿個幾個獎回來,甚至上映還能有商業大片一樣的票房。

在港島叫王家衛,在內地叫賈樟柯。

既有拍片的才華,也精於算計。在某種程度已經跨越所謂文藝與商業的界限。

因爲在很多文藝青年眼中,王家衛就是小資文藝的代名詞。可在自己看來,他絕對是個全面發展的實幹家,既是一位個人風格強烈的文藝片導演,也無比了解觀衆,尤其是影展評委的口味。

圈裡要說最瞭解王家衛的,恐怕就是看上去跟他南轅北轍的王晶。曾一語道破天機:“我和他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商人,只是一個販俗,一個販雅。”

賈樟柯擅長的是用商業贊助的錢拍個人風格的文藝片,聽說去年監製並導演的系列短片《語路》,就是某高端名酒品牌的贊助。

全片沒有該品牌的任何植入廣告,只在末尾打出體現該品牌精神的一句話,很裝逼。

另一個是《二十四城記》,你丫的就是一個樓盤的名字。以前是一座老的三線工廠,講的是這個工廠的故事,絲毫沒有提及該樓盤,但靠着這個片名把俗不可耐的地產廣告打進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

只有獨特的電影才能吸引到高端品牌的認同,雖然這些影片在內地市場並不賣座,但人家想要拍電影找贊助,幾個電話輕鬆搞定的事。

暗自嘆氣,其實自己也想嘗試文藝片,但一直沒機會,尤其是內地,緣分不到啊!

第341章 臨走的一份大禮第28章 鎖定目標第457章 與神同行2第432章 被保護的感覺第442章 年度最佳已預訂第444章 良心在哪裡?第467章 人生的美好第451章 試試也無所謂第66章 最難的一場戲第303章 硬着頭皮也要上!第196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204章 演員的最高境界第26章 金牌經紀第141章 最大的靠山第328章 耍流星?第311章 李小龍第二?第230章 自己跟自己飆戲第381章 誰更值得同情?第197章 欺負人?第241章 原來你是這樣的人!第283章 發哥就是發哥第452章 賤人的最高境界第40章 都挺難第267章 開打!第118章 不着急第218章 千里馬和伯樂第38章 謠言?第139章 拜碼頭第83章 一心一意第251章 失去全世界的感覺第215章 人設的禁錮第365章 都給我滾!第87章 潑婦罵街第110章 看你們的德性第112章 爽不爽?第151章 別惹我!第97章 排排坐分果果第132章 自立門戶?第227章 良心會不會痛?第354章 法國版城市獵人?第137章 封帝!第177章 慈善大使第166章 提名金雞第406章 新趨勢第475章 十項全能第365章 都給我滾!第76章 幫廚小能手第451章 試試也無所謂第346章 狂轟濫炸第65章 這次真炸了第174章 濃縮纔是精華第401章 原來我已經這麼牛逼了?第387章 霸王合同第30章 體驗生活第339章 跳海第117章 多少錢能出道?第376章 四海之內皆鍵盤第335章 龍頭老大的邀請第149章 free style第224章 矯情第239章 文藝片?第324章 徐老怪第245章 再破記錄第358章 歐洲首映第190章 壓軸登場第275章 獨一無二第298章 演特工?第293章 逆襲!第339章 跳海第103章 組團打怪第404章 反派英雄?第40章 都挺難第337章 華人第一印鈔機第326章 寶刀不敢老第310章 第二個大滿貫第100章 滿滿的乾貨第124章 反派的作用第14章 做功課第276章 西裝暴徒第203章 涅槃重生第182章 無奈之舉第147章 京城第一貴第179章 島國提名第41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428章 讓票房再飛一會第36章 戀戀不捨第230章 自己跟自己飆戲第243章 上善若水第394章 這個坑不能跳第274章 肌肉霸屏第313章 佔便宜的來了?第225章 母老虎第39章 男二第433章 勇敢者的遊戲第84章 骨子裡的執着第82章 人以羣分第66章 最難的一場戲第424章 瘸子也能懟天懟地第76章 幫廚小能手第362章 車神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