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萬衆歸心

居於下座的樂羊搶先說道:“我在高闕塞大敗匈奴還是三個多月前的事,對那裡的防守比較瞭解,那裡有趙燕將軍率領的4萬趙軍,裝備精良,糧草充足,而燕門是趙國北部最大的軍事重鎮,城高關險,依託燕山,易守難攻,按理這兩個地方應該不會被輕易攻破。

但是,在曲阜會戰的短短一個多月內,居然相繼失守,我認爲林胡、樓煩不會有這麼強的實力,唯一的解釋就是,蒙古與林胡、樓煩已經結盟。”

坐在田忌身邊的孫臏緊接着說道:“匈奴與燕國交戰多年,從未佔到過便宜,而此次卻能長驅直入,直至攻破薊,如此說來匈奴與蒙古也已結盟,而蒙古攻打秦國,衆戎攻打趙國,匈奴攻打燕國,三個戰場幾乎同時進行,由此可知這絕不是三個孤立的戰役,而是一個龐大計劃的各個部分,所以他們下一步的攻擊方向是我們要着重考慮的問題。”

慶忌大聲吼道:“這還需要考慮什麼,我們百萬大軍皆是各國精銳,揮師西進,先擊敗蒙古,再北進攻擊匈奴衆戎,一鼓盪平這些蠻胡。”

這時,昭陽忽然站起,面向徐子安拱手道:“我楚國正被吳國攻打,國都壽春朝不保夕,徐將軍,我要率軍解救壽春之圍。”

衆將一愣,在大家都爲北部戰事擔心的岔口,昭陽說出這話,讓大家都有些意外,斷了一隻臂膀的魯叔重重“哼”了一聲,“聯軍唯徐將軍之命是從,該怎麼做大將軍自有計較,你休要自作主張,亂我聯軍軍心。”

昭陽怒目瞪着魯叔,沉聲道:“若誤國、吾寧死,我率大軍歸順大將軍,若是楚國亡了,留着30萬楚軍何用?”說着一把抽出佩劍面向徐子安:“大將軍,若是你不肯助我楚國,昭陽這就自刎以謝我王。”

徐子安呵呵一笑,擺手阻止魯叔繼續說話,向身邊孿豢示意。

孿豢隨即捧出一軸絲絹,走過來慢慢展給了昭陽。

昭陽疑惑的打開絲絹,只見上書:

“趙國大將軍徐子安稟呈吳王陛下,今聞大王率十萬猛師,兵臨壽春城下,以千乘之國伐萬乘之國,勇猛之隧,實令子安萬分敬佩。

然大王須知,楚國交橫數千裡,帶甲百萬,失一壽春,無異千頃之田,失之一偶也,而戈戟之事,耗之靡費,曠日持久,大王傾全國之軍討伐楚國,縱是攻破楚國國都,又有何益,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犬逐狡兔,農夫得利,期間兇險,萬望三思。

今樑、趙。齊、楚、韓、魯、衛七國百萬大軍於河東會師,接仲伯之軍,同生死,共進退,子安素仰大王之威名,吳軍之勇猛,誠邀吳王率軍共商大計,共撐漏屋之脊。

子安敬上。”

昭陽是何等人物,一看這卷軸,心中頓時一陣大喜,卷軸上雖然沒有明說,但已把楚國的安危與聯軍系在一起了,縱是吳王千分驕橫,縱是吳軍萬分強悍,也絕不敢和七國對抗,有此一書,真是勝似百萬雄師啊。

昭陽二話不說,徑直單膝跪地道:“徐將軍救我楚國於危難之際,昭陽萬死難報將軍之恩。”

徐子安連忙攙扶起昭陽,微笑道:“既是兄弟之軍,何來相謝,若是吳王仍不罷兵,子安定會率聯軍奔赴救楚,將軍快快請起。”昭陽激動的坐在一邊,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其實徐子安此書之中,不僅把楚國的安危與聯軍聯繫在一起,更是點明瞭吳國如果執意伐楚的後果——黃雀在後。

所謂黃雀就是越王勾踐,只不過說法十分隱晦而已,因爲徐子安對歷史上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一直敬佩有加,不忍當面揭穿,但相信有伍子胥和孫武兩個厲害角色,應該會看出其中含義。

但是徐子安也知道,歷史上的吳王夫差十分剛愎自用,如果一味威脅他,必會惱羞成怒,反而爲聯軍樹一大敵,所以書中先是大誇吳軍強盛,再邀其加入聯軍,有這麼一個臺階,吳王也不失顏面了,至於其是否真的加入聯軍,倒是其次了。

當然,前去說服吳國的人選,必須仔細挑選。

要想讓聯軍萬衆一心,首先必須讓衆國沒有後顧之憂,現在趙國和楚國的問題正在解決,至於結果如何,就看天命了。

徐子安坐回座椅說道:“大周立國數百年,即使列強爭雄,也皆爲大周之後,現在蒙古、衆戎、匈奴大舉犯我中原,這不絕是對一國的威脅,先是亡秦、亡燕,所謂脣亡齒寒,聯軍絕不能作壁上觀,否則數月之後就是亡趙,亡齊,亡韓,整個大周傾覆就在眼前了。

我聯軍從明日起,開赴前線,即使戰至一兵一卒,絕不後退。

我徐子安雖不才,一身只爲保我華夏,擊敗蠻夷那一日,便是子安身退之時,至此一生,絕不佔取各國一分一毫之地。”

徐子安說完右手抽出佩劍,猛然劈向面前的案几,案几隨之轟然斷爲兩截,徐子安右手腕的傷口在巨力下立時迸裂開來,鮮血順着劍身一滴一滴落在雪白色的臺階上,顯得格外刺眼。

“我徐子安有違此誓言,必遭天譴,在座諸位皆可誅我。”

在座衆將看到徐子安的舉動,有的如釋重負,如公孫喜,有的搖頭嘆息,如蘇秦,而絕大多數的將領都被徐子安心懷虛谷的胸襟所折服,一個個心潮澎湃,激動的滿面通紅。

李牧上前撕下衣襟,替徐子安包好傷口,深深吸了一口氣,嘆道:“子安,這又是何苦呢。。。功成之日,爲兄與你一起退隱山林。”

田忌和孫臏同時站起,“齊軍十萬僅憑將軍調遣。。。”

龐絹站起,“樑軍唯將軍之命是從。。。”

慶忌、司馬尚起身拱手:“趙軍全聽將軍號令。。。”

公孫喜:“韓軍聽將軍的。。。”

昭陽:“30萬楚軍與將軍共存亡。。。”

吳起:“衛軍誓死跟隨將軍。。。”

魯叔:“俺更不用說了。。。”

徐子安心中一陣激動,喝道:“全軍明日開赴鄴郡。”

“諾!!!”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017章 五百烈士第019章 血戰長歌第057章 濮陽之戰(三)第090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一)第047章 石申論星第098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九)第016章 鬥智鬥勇第082章 楚魯之戰(二)第095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六)第093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四)第070章 濮陽之戰(十六)第059章 濮陽之戰(五)第088章 楚魯之戰(八)第003章 重構蒼穹、再塑輪迴第090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一)第004章 河洛九界第082章 楚魯之戰(二)第031章 修羅地獄第077章 逃第056章 濮陽之戰(二)第084章 楚魯之戰(四)第025章 重重圍困第045章 死中求生第098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九)第025章 重重圍困第089章 楚魯之戰(九)第073章 死也瞑目第071章 硝河橋之戰第034章 神醫扁鵲第039章 蒙古?成吉思汗?第042章 孔子問治第050章 策反第046章 流水宴第064章 濮陽之戰(十)第023章 名臣名將第054章 英雄第082章 楚魯之戰(二)第102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十三)第087章 楚魯之戰(七)第018章 一波未平,一浪又起第001章 從零開始第009章 孫臏龐絹第095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六)第105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十六)第018章 一波未平,一浪又起第043章 欲仿西門豹第047章 石申論星第010章 矯言勸射,五和相協第030章 詐兵第016章 鬥智鬥勇第056章 濮陽之戰(二)第093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四)第060章 濮陽之戰(六)第090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一)第091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二)第029章 臨危受命第065章 濮陽之戰(十一)第028章 爾虞我詐第090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一)第038章 英雄歸來第103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十四)第048章 樂羊子妻第052章 輔佐?服侍?第022章 智擒王剪第108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終)第098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九)第100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十一)第074章 俘虜第002章 國寶第061章 濮陽之戰(七)第097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八)第017章 五百烈士第018章 一波未平,一浪又起第098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九)第043章 欲仿西門豹第085章 楚魯之戰(五)第044章 假祝巫第083章 楚魯之戰(三)第098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九)第056章 濮陽之戰(二)第002章 國寶第045章 死中求生第051章 火中救孤第062章 濮陽之戰(八)第069章 濮陽之戰(十五)第014章 薦策無果第016章 鬥智鬥勇第098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九)第083章 楚魯之戰(三)第086章 楚魯之戰(六)第008章 文韜武略第103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十四)第092章 七國會戰之盛名天下(三)第010章 矯言勸射,五和相協第056章 濮陽之戰(二)第045章 死中求生第084章 楚魯之戰(四)第080章 混亂局勢第068章 濮陽之戰(十四)第072章 慘烈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