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謀奪漢中

202年春,劉璋親賁印綬文籍,開城納降。劉備出寨相迎,握手流涕道:“非吾不行仁義,奈勢不得已也!”共入寨,交割印綬文籍,並馬入城。

劉備入成都,百姓香花燈燭,迎門而接。劉備到公廳,升堂坐定。益州郡內諸官,皆拜於堂下——唯黃權、劉巴閉門不出。

衆將忿怒,欲往殺之,劉備慌傳令:“如有害此二人者,滅其三族!”於是劉備乃親自登門,請二人出仕;二人感其恩禮,遂降乃出。

與此同時,劉備卻令撥出城內一府,將一人置於其中。每月使人撥出銀錢絹帛,好生看顧——這人便是決意不降,唯求一死的張任。

劉備嚴令善待張任家小,即便其終生不降,亦不能治其罪。張任見劉備如此厚德相待,苦思數日,終於請降。劉備大喜,封其爲折衝將軍,掌四方節度使之職。張任感激不已,再無二心。

翌日,諸葛亮諫言:“今西川平定,難容二主,可將劉璋送往荊州。”

劉備蹙眉道:“吾方得蜀郡,未可令季玉遠去。”

諸葛亮道:“劉璋失基業,皆因太弱耳!主公若以婦人之仁,臨事不決,恐此土難以長久。”

劉備從之,設一大宴,請劉璋收拾財物,佩領振威將軍印綬,令將妻子良賤,盡赴南郡公安居住,即日起行。劉璋涕淚而別,玄德引西川舊吏揮淚相送。

劉備自領益州牧,其所降文武,盡皆重賞,定擬名爵:嚴顏爲前將軍,張鬆爲蜀郡太守,法正爲掌軍中郎將,許靖爲左將軍長史,龐義爲營中司馬,劉巴爲左將軍,黃權爲右將軍。其餘董和、吳懿、費觀、卓膺、李嚴、吳蘭、雷銅、李恢、張翼、秦宓、譙周、呂義、霍峻、鄧芝、楊洪、周羣、費禕、費詩、孟達,文武投降官員,共六十餘人,一併擢用。

諸葛亮爲軍師,號臥龍左丞;龐統爲副軍師,號鳳雛右丞。二人共掌軍機大事,總理民生內政。關羽爲蕩寇將軍,漢壽亭侯;張飛爲徵虜將軍,新亭侯;趙雲爲鎮遠將軍,順平侯;典韋爲討逆將軍,忠勇侯;龍小寶爲破虜將軍,逍遙侯;黃忠爲徵西將軍,馬超爲平西將軍,魏延爲揚武將軍——這下小寶樂開了花!小爺官爵還在黃忠、馬超之上,受封五虎大將,指日可待呀!

法正又薦一人,姓彭名羕,字永言,乃廣漢人,蜀中豪傑也。因直言觸忤劉璋,被貶爲徒隸。劉備免其罪,一併爲官。

其餘孫乾、簡雍、糜竺、糜芳、劉封、周倉、關平、廖化、馬良、馬謖、吳班、蔣琬、伊籍、裴元紹、傅士仁,及舊日荊襄一班文武官員盡皆升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那馬家兄弟方及少年,已於鄉里頗有才名;馬良更是其中翹楚,名聲響亮,諸葛亮將其招攬,爲劉備效力。至於馬謖,乃是馬良之弟,基本上等於孔明的半個學生。

劉備又遣使賁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錢五千萬,蜀錦一千匹,賜與雲長。其餘官將,給賞有差;殺牛宰馬,大餉士卒。復又開倉賑濟百姓,軍民大悅!

益州既定,劉備欲將成都有名田宅分賜諸官。龐統諫言:“益州百姓,屢遭戰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令其安居樂業,如此民心方服。不宜奪之爲私賞也!”

劉備大喜,從其言。使諸葛亮定擬治國條例,刑法頗重。

法正進言:“昔高祖約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願軍師寬刑省法,以慰民望。”

諸葛亮笑答:“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萬民皆怨,故高祖以寬仁得之。今劉璋闇弱,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君臣之道,漸已荒廢。寵之以位,位極則殘;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並濟,上下有節,爲治之道,於斯著矣!”

一席話說得法正無言,唯有拜服。自此四十一州地面,分兵鎮撫,軍民一心,並皆平定。

一日,劉備正與孔明、龐統閒敘,忽報關羽使關平來謝所賜金帛。劉備召入,關平拜罷,呈上書信道:“父親知馬超武藝過人,要入川來與其比試高低,教就稟伯父此事。”

劉備大驚:“若雲長入蜀,與孟起比試,豈不勢不兩立!”

孔明道:“主公勿憂,亮自作書回之。”

劉備只恐關羽性急,便教孔明寫了書信,發付關平星夜回荊州……

關平回到荊州,關羽問道:“吾欲與馬孟起比試,汝曾說否?”

關平答道:“軍師有書在此。”

關羽拆開視之,其書曰:“亮聞將軍欲與孟起比試高下,以亮度之,孟起雖雄烈過人,亦乃黥布、彭越之輩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羣也。今公受任守荊州,不爲不重;倘一入川,若荊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

關羽看罷,自綽其髯笑道:“孔明知我心也!”將書遍視賓客,遂無入川之意。

龍小寶知曉這件事後,猛然驚醒——以關羽秉性之狂傲,久後荊州必失!年來征戰,怎地忘卻了關公敗走麥城之事!心中暗自思量,怎樣能使關羽、趙雲離開荊州,再換幾員上將同守荊襄。

恰逢此時,劉備召孔明、龐統、小寶議事。小寶便在堂上提出——主公既取西川,已擁兩州之地。荊襄九郡,民豐殷實,錢糧極廣;西川乃天府之國,沃野千里,山川險阻,均爲兵家必爭之地。江東孫策、周瑜等輩此時必已坐立不安;劉孫聯盟,再難持久。而曹操雖有“華容三約”所限,然其必也心懷警惕。雖不見得毀約來犯,但其定懷吞併漢中,剿滅張魯之心!

若曹操得漢中之地,則若猛虎覬覦,使我不敢揮師東進。更有甚者,彼時若曹孫聯盟,江東倒戈相向,則我腹背受敵,徒爲所困!爲今之計,一者盡起荊襄大軍,渡江而取江東;二者趁漢中新敗,速取東川,以絕後患!

諸葛亮、龐統聞言盡皆頷首,孔明遂諫言:“小寶之言,句句珠璣,主公當速決,萬不可拖延貽誤戰機。”

劉備道:“軍機要事,皆從二位軍師定奪,但說無妨。”

孔明道:“亮以爲西川方定,百廢待興,不可輕起刀兵。主公可修書一封與孫策,具言劉孫兩家,永結盟好之意;再以蜀中錦緞錢帛以撫其心,勿使生疑。如此免去後顧之憂,我軍可謀定而後動,徐圖漢中。”

未及劉備表態,龐統立刻發表了不同意見:“孔明之策雖然穩妥,然曹操必不久耐。我意一面置書孫策;一面盡起西川精兵強將,以迅雷不接掩耳之勢奪取漢中,以拒曹操!”

孔明蹙眉道:“張魯祖父三代,盡在漢中。其人雖暴戾少智,不納忠言,然漢中兵馬錢糧雄厚。我主取西川,費時年餘,兵馬錢糧,所耗甚巨。恐一時間難以奪取漢中,反爲曹、孫兩家所乘。”

龐統不以爲然,奮然道:“在下蒙主公厚恩相待,雖萬死亦難報也!某願領軍奪取漢中,只需一月,便可大功告成。彼時一統川蜀,足可與曹魏抗衡;進而劍指江東,匡扶漢室,指日可待矣!”言訖,跪拜於地,叩首請戰。

劉備慌急來扶,難以決斷。龍小寶便道:“漢中之地,不可不取;江東孫、周,亦不可不防。吾料以孫策之勇,周瑜之志,恐難坐視我軍壯大,久必進犯荊州——此乃形勢所逼,不得不破釜沉舟!所以荊州需嚴加防範,以靜制動,不可有絲毫懈怠。而漢中之地,則須速取;否則無需多少時日,曹操必然先取。張魯無能,豈當曹操虎狼之師!吾與士元所見相同,應速速整備兵馬,剋日啓程,兵鋒直指東川,奇襲張魯。正所謂險中求勝,無論曹操、孫策、張魯都萬難想到我軍征戰經年,不以撫民勤政爲重,反倒速行軍事,不惜錢糧。所以此番奔襲漢中,只需精心謀劃,上將數員,委實大有可爲!但有一點,十分緊要,不知在下當講不當講……”言訖,目視劉備。

劉備一愣,微責道:“汝與我乃是患難之交!雖無結拜之義,亦有兄弟之情;有何言語不可說之?”

小寶謝過劉備,乃道:“如進軍漢中,唯有一事堪慮。雲長性如烈火,與主公情若骨肉;若聞我等揮軍東進,必然按捺不住。或攻曹魏,或攻江東,急於襄助主公,速成大業!雲長乃當世虎將,文武雙全,神勇蓋世。彼時曹、孫兩家爲其所迫,必然聯手。雲長性傲而剛愎,寧折不彎,恐爲敵所乘。若荊州有失,則我軍唯有固守西川,以圖後計;然雲長若有失……則主公與翼德豈肯善罷甘休,獨活於世?如此便要一家抵敵兩家,實爲不妥!

漢升久經沙場,穩重有加,深明韜略,足以擔當荊州守將;孟起勇烈,驍勇善戰,可使其爲漢升臂助。再加上翼德、文長守把關隘,則荊州萬無一失!在下直言,一心爲公,絕無私情,望主公三思而定!”

劉備和關羽的感情到了何種程度,只要看看奪取益州之後劉備給關羽的那些特別賞賜就可以略之一二——只要不是個傻子,都是心知肚明。

多年以來,沒人敢在劉備面前如此明言關羽的不是,今日龍小寶算是開了先河。

劉備沉思不語,孔明與龐統都和小寶情誼深厚,此時不免暗自擔心。偷眼觀察,只是劉備向來喜怒難形於色,二人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不免心中忐忑,生恐劉備會大發雷霆之怒。

不想劉備沉吟片刻,面色如常,微微嘆道:“吾何嘗不知二弟的性情,只是顧及雲長的顏面,不忍說之。今日小寶中正直言,足見其心!不知二位軍師有何決斷?”

孔明、龐統各自暗鬆了一口氣,諸葛亮率先發言:“亮所慮者有二:其一,漢中地勢險峻,恐急攻不下;其二……便是雲長!當日吾受主公所命,馳援西川。臨行前,交付荊州印綬與雲長時,雲長曾言:‘大丈夫既受軍令,有死而已!’亮聞其言‘死’,心中實甚擔憂——此乃不吉之兆!故而主公若能將雲長調離荊州,實乃我軍之大幸!若如此,則可兵行險招,圖取漢中。”

諸葛亮的話說得非常聰明——他將對關羽鎮守荊州的不放心,全部轉嫁到對關羽個人安危的擔憂上。這一下着實抓住了劉備對關羽情深意重的弱點,連帶着把劉備的憂心也勾了起來。

“既如此,當以何緣由將雲長調離荊州?”

龐統笑道:“雲長自隨主公,每逢戰陣,必要爭先;今閒居荊州一年有餘,想必已是氣悶得很了。不如就授其以征討漢中之先鋒大印,吾料雲長必會欣然從命。”

四人相視而笑,劉備忽然目視小寶道:“汝要翼德等人換來關羽、趙雲,是不是也怕子龍在家裡氣悶?”

小寶立刻裝出一副被人戳穿心事,尷尬不已的模樣——這廝也曉得不能表現的太過高深莫測,鬼知道長此以往下去,會不會引起劉備的戒心與猜忌。

衆人大笑,劉備又道:“馬超新至,立功心切。不若將其留下,使其建功;遣典韋替換他駐守荊州罷了。”

小寶雖想與兩位結拜兄弟並肩殺敵,朝夕相處;但此時也不好再出言懇求——往小了說是他兄弟情深;往大了講會否令人覺得他是在“拉幫結派”也不好說。

這種在現代官商兩界都是掌權者心中大忌的事,在古代也是一樣。小寶自然不會再多說什麼——只是他卻沒有發覺,隨劉備征戰多年,每逢戰陣,劉備必要令其隨軍,倚爲大將!從未將其滯留後方。

不知不覺間,龍小寶在劉備心中的位置愈來愈高了……

西川新定,諸葛亮與龐統必有一人要留下把持內政。在這方面,諸葛亮無疑要略勝一籌。加之奇襲漢中的戰略又是龐統先提出來的,所以劉備決定教龐統作爲軍師,整備軍馬,襲取東川。

諸葛亮生性豁達,老成持重,不像龐士元逞強好勝,事事爭先,倒也沒什麼意見。這下龐統高興了,屁顛屁顛地回家精心謀劃戰略去了。

龍小寶卻是另有所思——作爲一個穿越時空,熟知歷史的牛人,他自然深知曹操打仗是何等神速。自忖大軍兵發漢中之時,魏軍想必也已臨近東川。屆時雙方分路急進,各自攻城略地,那就熱鬧了!

漢軍和魏軍在東川必然會有一場惡戰!龍小寶很是期待兩軍競賽,最終交鋒的場景!

這仗打起來才過癮嘛!反正慘遭蹂躪的只是張魯那個倒黴的傢伙……

翌日,劉備聚衆傳令:張飛、典韋、黃忠、魏延回師荊州,以拒東吳和魏軍;令關羽星夜趕赴西川,受先鋒印;命趙雲守把葭萌關。進可馳援漢中;退可據守川蜀。

劉備再三叮囑張飛四將,荊州爲我根本,切切不可大意!又言張飛好酒暴躁,凡事須從黃忠建議,萬不可貪杯誤事。又遣使賁書往江東結好孫策,以撫其心。

而此時,正如小寶所料,曹操也在鄴郡整備軍馬,圖取漢中……

第52章 征服第125章 天外飛仙第15章 救命第68章 三笑往生第30章 一條腿第109章 老子永遠不會倒下第100章 新的時代第103章 時空錯位第6章 曹操的賞識第88章 祝融第128章 佛法無邊(上)第43章 赤壁之戰(六)第116章 伯言奇謀,忠義文遠第27章 水鏡先生第23章 兩番別離各滋味第23章 老子已非未成名前的阿蒙第77章 白眉鷹王第43章 初試北冥第8章 意外來客第24章 一球成名第109章 急行軍第10章 趙子龍第117章 招兵買馬第37章 意大利之夏――序曲第64章 計取雒城第100章 盡力而爲第28章 英雄大宴第117章 鐵頭怪人第18章 星宿老怪第70章 靈鷲宮主(上)第102章 奪帥(中)第97章 東方不敗第116章 伯言奇謀,忠義文遠第63章 飛虎隊第59章 邪魔外道第25章 官渡之戰第123章 哥只是個傳說——天怒第8章 意外來客第18章 星宿老怪第138章 英雄怒(上)第148章 太玄經第100章 盡力而爲第96章 法蘭西之夜——夜色如水(中)第64章 玫瑰碗之約――友誼賽(中)第78章 合淝之戰第7章 點球第182章 龍象般若第107章 兵出祁山第49章 強勢崛起第132章 貪嗔之念第73章 趁火打劫,巧奪漢水第23章 老子已非未成名前的阿蒙第116章 伯言奇謀,忠義文遠第2章 虛竹?第16章 歪打正着第203章 淚奔第129章 佛法無邊(下)第121章 哥只是個傳說——黑哨第75章 “偷情”遊戲與天倫之樂第83章 憧憬――會師歐冠第96章 法蘭西之夜——夜色如水(中)第186章 決戰之前第64章 逍遙折梅手第162章 誰是大英雄(8)第12章 古之惡來第69章 縹緲峰頂第70章 許都有變第39章 赤壁之戰(二)第41章 赤壁之戰(四)第120章 哥只是個傳說——熱身第156章 以柔克剛第80章 雅興第92章 法蘭西之夜――絕殺(上)第63章 天山童姥(下)第125章 昔時因果第123章 剩蛋快樂第92章 法蘭西之夜――絕殺(上)第23章 老子已非未成名前的阿蒙第155章 風雲際會第57章 歐冠傳奇第188章 誰是大英雄(2)第21章 騎馬論英雄第111章 勇士與懦夫第29章 書法第56章 拜拜第88章 祝融第95章 風雲色變第65章 在劫難逃第61章 天山童姥(上)第15章 小寶的良策第160章 誰是大英雄(6)第158章 外粗內細第70章 大地震第166章 我佛慈悲第59章 定計第140章 怒海狂濤第10章 亮相第8章 走火入魔第101章 勢均力敵第10章 趙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