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江東去浪淘盡

建安十年九月至十二月,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在諸葛亮、龍小寶長達兩年處心積慮的精心謀劃下,蜀軍幾乎是以雷霆萬鈞之勢,摧枯拉朽般連克數郡,佔領了大半個江東。

一代名將周瑜憾逝於交州,魯肅、甘寧、呂蒙、陸遜、淩統、太史慈皆落於蜀軍之手;程普、韓當、周泰、潘璋、蔣欽、徐盛、丁奉、朱然等江東大將,盡皆戰死。

此時曾經與曹魏、西蜀三足鼎立,分庭抗禮的東吳已是風雨飄搖,覆滅在即!

孫策病危,武將只餘老將黃蓋尚可一戰;謀士雖尚存張昭、顧雍、步騭、張紘、嚴峻、程徳樞等人,但除張昭外,都是善於把持內政,治理州縣之人。在軍事才幹上休論與周瑜、魯肅比肩;便是後起之秀的呂蒙、陸遜亦遠在他們之上。

吳郡雖爲江東都城,但卻還比不上建業雄大。諸葛亮率三十萬蜀軍兵臨城下,擇地勢平坦,水源充足,遠離山林處安營紮寨;又使龍小寶麾下十萬蠻兵分散伏於各處山林要道,將吳郡圍得鐵桶相似!

盡取江東,只在朝夕;身爲老闆的劉玄德躊躇滿志的御駕親征,滿心歡喜的也來到蜀軍大寨中。在劉大耳貌似善良仁義的外表下,實則隱藏着一顆陰暗的野心——他絕不會像曹操那樣,在徹底擊敗強大的敵人後,毫不掩飾的彰顯自己權傾天下,氣吞山河的雄霸威儀;現在,劉備最期待的是在孫策最終走上孤窮末路時,繼續上演他最拿手的寬宏大量,仁義爲懷的好戲;當然,順便還要多流幾滴他那不值錢的鱷魚的眼淚!

諸葛亮率文武官員一齊迎接劉備,這其中當然並不包括呂布與高順。諸葛亮至今仍然不知道呂布的真實身份,龍小寶告訴他這只是自己的兩位故友,曾經一同學習兵法武藝;此次前來相助,完全是出於私人的友誼。所以小寶與孔明約定——呂布、高順會依其號令行事,但實際上並不屬於劉備的部下;他們只會獨率一軍接令而戰,但決不會參政議事。

呂布的神勇,高順的膽略,諸葛亮自然會從軍情傳報中有所瞭解;他也不止一次向小寶提出過將二人拉進西蜀的陣營,爲劉皇叔效力的想法。但是龍小寶不僅拒絕了諸葛亮,而且嚴肅的帶有一絲警告的意味,明確無誤的表明了立場——如果你諸葛亮一定要強人所難,那我的朋友便會自行離去;如果軍師大人試圖調兵遣將,用武力脅迫,那麼我也一定會不惜代價的保護朋友安全離開。

說白了,你丫千萬別逼老子翻臉!

自從當年龍小寶將諸葛亮忽悠出山,輔佐劉備以來,二人在赤壁大戰中已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後的這些年裡,小寶也一直是諸葛亮最爲倚重的頭號大將!

但是在他們之間總是隱隱藏着一點隔閡,也許是因爲龍小寶知道諸葛亮最深的秘密;也許是因爲龍小寶雖然忠肝義膽,但骨子裡卻從來沒有真正去遵循什麼君臣之間不可僭越的“大義”!

諸葛亮清楚地知道在龍小寶的內心深處,家人、兄弟、朋友的地位要遠遠超過一個單純是君主的劉備。幸運的是,英明的皇叔在這十幾年裡,始終對龍小寶堅守着一條準則——就像他對待關羽、張飛、趙雲、典韋一樣,首先是兄弟,然後纔是君臣!

就是這個態度,保證了多年以來這幾位最早跟隨劉備的老部下,始終不離不棄,忠心耿耿地爲他南征北戰,血染沙場,不知立下多少赫赫戰功,多少次解救劉備於危難之中!

所以即使諸葛亮的內心對龍小寶的確存在着一些不滿,甚至是一點點畏懼,但他始終相信龍小寶絕對不會背叛劉備——除非劉備真他爹的吃錯了藥,觸犯到龍小寶最後的底線!

依照諸葛亮的意思,劉備抵達的第二天,便是蜀軍進攻吳郡,大功告成的好日子。但是龍小寶卻在劉備的親切接見之後,單獨面見了未來的一國之君。

他向劉備提出了一個要求——在最終決戰之前,允許他入城面見孫策,完成周瑜的臨終囑託,去世前最後的心願!

大丈夫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言出而必行!

在這方面,一輩子依靠信義口碑打天下的劉玄德,沒什麼好拒絕的;他只是表達了對龍小寶獨自去拜見孫策會不會遭受危險的擔憂,一如既往流露出真誠的關心。

龍小寶當然會感動的“拜謝”主公,然後還是異常堅持,義無反顧的孤身前往吳城,來見孫策。

吳郡城中,一片死氣沉沉;雖說無有諫言投降者,但畢竟人人都清楚江東的大好河山終將淪陷於他人之手!

龍小寶匹馬來到城下,見東吳雖臨絕境,城上依舊是刀槍林立,旗幡招展,壁壘森嚴。正如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大秦國的覆滅起始於霸王項羽和他的八千江東子弟一樣,東吳的兒郎們從來不缺少決死的勇氣,不屈的血性!

龍小寶心中暗歎,高聲道:“城上軍士聽着,吾乃蜀破虜將軍,龍飛是也!今來拜見吳侯,奉還周公瑾的遺物;爾等可速去通報!”

城上的吳兵聞之大驚,慌忙前去通傳。不多時,城門微開,一騎奔出,大呼:“吳侯請將軍入內!”

小寶入城,見街道兩旁皆是吳兵,人人掛孝,昂然肅立;放眼望去,盡是長槍大戟。小寶視若不見,神色如常,催動赤兔馬,不急不緩的跟隨着傳令官,向吳侯府走去。

及至府前,見府門大開,院內盡是白幡。小寶下馬,取出一條白布系在頭上,自馬鞍旁取下一個包裹,雙手託在胸前,拾階而入。

府中正堂,如今已變作了靈堂;江東文武皆披麻戴孝,侍立於兩側。靈堂正中,擺着周瑜的牌位,高懸着周瑜生前小喬親手爲其所作的畫像。龍小寶舉目觀望,見畫中人英氣勃勃,姿容絕世,按劍而立,目光悠遠,凝視遠方,宛若周瑜再生。

案前跪着周瑜的家人,兩名婦人帶着三個小孩兒正在燒紙;靈堂正中擺着一張軟榻,已經很難起身的孫策躺在上面。孫權和孫尚香跪在兩旁,三雙眼睛一齊望着龍小寶,空氣中瀰漫着無盡的悲痛,還有冰冷的肅殺之氣!

小寶整了整衣袍,走上靈堂,肅然拜了三拜,凝視着周瑜的畫像,沉聲道:“公瑾,吾今日帶你歸來,以全公之遺願;汝英靈不遠,今可含笑九泉。”言罷起身,手託包裹,上前幾步,望孫策躬身道:“此乃公瑾骨灰,今還故土矣!”

孫策兩頰深陷,面如黃紙,瘦骨嶙峋,只餘雙目有神;聞此竟是周瑜骨灰,掙扎着便要起身來接,一旁孫權連忙待其接過,置於榻前。

孫策顫抖着雙手打開包裹,見內有一盒,輕輕撫摸,淚如泉涌,良久無聲。

小寶看着曾經威猛雄壯,萬夫莫敵的孫伯符,如今竟已被病痛和悲傷折磨得形容枯槁,好似一頭皮包骨頭,奄奄一息的猛虎,不禁心中悽然。又見那方盛着周瑜骨灰的檀香木盒,眼神恍惚,彷彿又看見了那熊熊燃燒的中軍大帳,還有那面在烈火中迎風飄揚的“周”字大旗……

恍惚中小寶忽然心有所感,微微偏首,便迎上了孫尚香滿是憤怒、倔狠的大眼睛。小寶微愕,隨即向那位曾經一口一個“姐夫”,每天纏着他求教武藝,古靈精怪的小姑娘勉強微微一笑,不想孫尚香冷哼一聲,別過小臉兒,不再看他。

小寶垂首無聲的苦笑,忽聽孫策艱澀的說道:“仲謀,扶我起來……”

孫權過來扶住孫策,小寶下意識地想伸手幫忙,孫尚香跨步攔在他面前,狠狠瞪了他一眼,幫着孫權用力扶起孫策。

顫抖的雙手用盡全身力氣抱住木盒,孫策在弟、妹的扶持下,一步一步艱難而又堅定的挪到靈案前,將小小的木盒輕輕地放了上去,口中喃喃低語:“公瑾,汝且稍待……大哥……很快就來陪着你。”

靈堂內外,哭聲一片;江東文武,盡皆跪拜於地,悲呼“大都督”!

府外城中,所有江東將士一起痛哭,聲震天地,舉城皆悲……

那兩個在靈臺前燒紙的婦人便是大、小二喬;兩個男孩兒是周瑜的長子周循,次子周胤。小女孩兒則是周瑜的幼女,名喚周玉。(注:史載周瑜的女兒名字不詳,“周玉”這個名字肥佬是在“羣英傳”的遊戲中借來的,諸位看官明鑑。)

一家人哭哭啼啼,肝腸寸斷;小寶心中難過,一時也忘了再去欣賞一下大、小二喬的絕世容顏。

孫策難以站立,只得坐在軟榻上;喘息着問小寶道:“公瑾可有何遺物?”

小寶從懷中取出周瑜手書,將一封交與孫策道:“此一封是留給吳侯的;另一封卻是公瑾的家書。”

孫策教尚香將信交給小喬,自行拆開周瑜的遺書,見其略曰:“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以腹心,統御兵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圖報效。奈死生不測,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軀已殞,遺恨何極!瑜迷濛於心,不識詭計;使江東垂危,兄長彷徨,皆弟之罪也!方今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勢大,已成猛虎;天下大事,皆在此二人手中。若江東淪陷,三足鼎立之局,便成中分天下之勢;若江東僥倖得免,亦當偏安一隅,臥薪嚐膽,徐圖而變。魯肅忠烈,臨事不苟,本可代瑜之任;奈何其已受困於荊州,生死不明。呂蒙勇智,已得吾真傳;假以時日,當可以爲柱石。惜嘆其磨礪未足,未及深謀,值此危難之時,尚不能力挽狂瀾!瑜在生時,已與夷州互有往來。此州孤懸海外,可爲主公棲身避難之所,孫氏東山再起之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鑑,瑜死不朽矣!”

孫策覽畢,目中血淚斑斑,仰天哀嘆道:“公瑾臨終,亦是念念不忘江東安危;人生得此友朋,夫復何憾!嗚呼公瑾,痛哉公瑾!”言訖,口吐鮮血,昏迷。

江東諸將,急喚主公;黃蓋拔出寶劍,指小寶怒罵道:“吾等今日將其斬爲肉泥,爲大都督報仇!”衆皆呼喝,各擎兵器,便欲一擁而上。

小寶一聲大喝,環視衆人,手按妖刀,冷笑道:“吾在赤壁大火中往來馳騁,斬敵千餘;曹操百萬雄兵圍困,吾尚且來去自如。今在公瑾靈堂,本不敢造次;汝等若不惜命,休怪吾刀下無情!”說罷傲然而立,全無懼色。

孫策醒轉,見衆將皆怒視小寶,劍拔弩張;遂勉力高聲喝止,衆將乃退。孫策枯黃的臉上忽然生出一抹紅潤,精神好了許多;小寶望見,心頭一跳,暗忖莫非孫策已成迴光返照之相!

此時小喬已讀罷周瑜遺書,放聲大哭不止;孫策教大喬與尚香將小喬並子女引入後堂歇息。沉吟片刻,問小寶道:“子敬現在安好?”

小寶頷首道:“子敬乃忠厚君子,軍師甚爲相敬。現居於軍師府內,未敢慢待。”

孫策點了點頭:“其餘諸將,亦是如此?”

小寶坦言道:“魯肅大才,諸將皆勇,軍師只想使其歸順,斷然不會加害。”

孫策目視小寶:“若他們誓死不降,還望將軍盡力保全。”

小寶明白孫策擔心被擒諸將,寧死不降;若是劉備震怒,恐一怒之下將他們盡數斬首,方纔出此託付之言。當下鄭重道:“子敬等人若肯歸降,我主必委以重任;若不降,某當盡力保全,不負吳侯所託。然終不能任其飄零四海,或依附曹操,某當送彼等乘船,往夷州來尋吳侯。”

孫策嗔目含怒,叱道:“汝曾偷看公瑾遺書耶?”

小寶淡然一笑:“吳侯此言差矣。公瑾乃一代名將,當世英雄;吾受其臨終託付,焉能做出此等齷齪之事。吾雖痛惜公瑾,本欲保其性命;奈何公瑾死志已決,雖與其煮茶夜談,終不能勸止。公瑾曾坦言相告此信中有保全孫氏血脈之策;吾料彼時公瑾已料定江東必敗。唯今之計,吳侯只有乘船出海,遠渡夷州,方是萬全之策。此乃某心中自忖,故而方有此言。”

孫策凌厲的目光柔和下來,微微垂首道:“是某錯怪了將軍,還望勿怪。”

小寶躬身回禮:“龍某的名聲向來不佳,吳侯有此念亦是人之常情;然吳侯是決定依公瑾遺書遠行,亦或寧爲玉碎,拼死決戰?”

小寶看出孫策性命只在旦夕之間,故而出言相詢,教其速做決斷;唯恐孫策死後,江東諸將羣情激奮,不惜一死而力戰——小寶實不忍心看到吳郡城破人亡,孫氏滿門皆喪的悲慘一幕。

果然,孫策聞言振奮精神,教張昭、黃蓋等重臣入內;又請小寶站在他的身邊,乃謂衆臣道:“龍飛曾兩次救吾性命,今又信守承諾,送還公瑾遺書,汝等勿生加害之心。”

衆人看了看處之泰然的龍小寶,不甘不願的齊聲應諾。寶哥暗自一撇嘴:“就你們這幫蝦兵蟹將,孫策不讓你們跟老子動手,是你們走運。還他孃的心不甘,情不願的,真他爹的不自量力!”

孫策又道:“自先父十八歲起兵,吾孫氏兩代蒙上天護佑,諸公輔佐,打下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割據一方,三分天下;然今終不能保也!吾今決意授位於二弟孫權,依公瑾遺書之策,揚帆出海,攜全家老小遠赴夷州。少頃孫權將代吾將此令遍示各處州郡;公等與軍中將士若願跟隨者,今日便回家準備,明日便往松江出海;若有不願跟隨者,吾絕不勉強。劉備雄才大略,寬仁德厚;諸公若願從之,彼定會不計前嫌,以爲重用。此乃吾身爲吳侯,此生所下的最後一道鈞命,公等不可違背!”

衆人見孫策其意已決,不敢再言;盡皆心痛如絞,淚如雨下,泣拜道:“吾等誓死追隨主公!”

孫策面露微笑,神情欣慰;忽然臉上血色盡退,雙目一合,昏死在榻上……

建安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夜,一代雄主,江東領袖,孫策孫伯符與世長辭,終年三十一歲。其弟孫權接替其位,將孫策臨終遺命傳告江東。東吳舊臣大多矢志不渝,甘願追隨孫權僻居海外;軍中將士過半數亦願相隨。

建安十一年元月三日,孫權登上載着孫策靈柩與家眷的大船。以張昭、黃蓋爲首的數十名文臣武將,也帶着家眷一起登船出發;數萬忠肝義膽的東吳將士,分乘數十艘戰船,打起孫吳戰旗,揚起風帆,鼓角齊鳴,順江而下,望茫茫大海而去。

大江之上,浪濤滾滾,望東奔流;劉備、諸葛亮、龍小寶等西蜀大小官員百餘人皆來相送,久久佇立於江邊。直到載着孫吳未來所有希望的戰船,終於徹底消失在天水一線的遠方,方纔各自散去。

劉備走到小寶身邊,手撫其背,溫言道:“今可不戰而勝,將軍當記首功;軍師已教人備下酒宴慶賀,今夜公當高坐首位,吾當親引百官共敬之!”

龍小寶看了看劉備,眺望着滔滔江水,只覺得從未如此心煩意亂過,也忘了向劉備道謝,只是望着遠方,沉默不語。劉備知其心有所感,也不復多言,輕輕拍了拍小寶的肩頭,微微輕嘆,便與諸葛亮並肩而去。

小寶眉頭緊鎖,喘息粗重,心中說不出躁怒,終於忍不住低聲罵道:“慶功,慶功!慶你麻痹的功!!”

第116章 世紀大獎第108章 曉夜激戰第10章 趙子龍第22章 疲憊的米蘭第181章 葬禮和典禮(下)第131章 情爲何物第179章 葬禮和典禮(上)第31章 悟劍第68章 玫瑰碗之約――勺子(上)第80章 惡有惡報第10章 趙子龍第37章 屯兵江夏第104章 冒名第62章 德高望重第122章 龍兄虎弟(上)第70章 靈鷲宮主(上)第37章 屯兵江夏第186章 決戰之前第87章 羣雄歸心第74章 長路漫漫第114章 刺殺第99章 鼠軍第135章 團圓第117章 招兵買馬第49章 提親第120章 五十合第19章 球王第205章 太玄真解(下)第74章 因子縱父第107章 兵出祁山第65章 在劫難逃第1章 寶哥的故事第81章 鄉野村夫(上)第19章 黑甲軍第12章 一牆之隔第45章 意大利之夏――搖滾(中)第76章 乾坤大挪移第82章 鄉野村夫(中)第197章 誰是大英雄——屠龍第81章 鄉野村夫(上)第7章 貂美眉,俺想死你啦!第52章 征服第70章 大地震第100章 盡力而爲第187章 誰是大英雄(1)第7章 打劫第97章 這一刻,千古名將唯求恬淡一夢第117章 鐵頭怪人第2章 火神之歌第122章 龍兄虎弟(上)第32章 傳功第44章 意大利之夏――搖滾(上)第64章 玫瑰碗之約――友誼賽(中)第118章 故鄉情第13章 薩基的思考第89章 哥們兒容易嗎第69章 玫瑰碗之約――勺子(下)第191章 誰是大英雄(5)第90章 令狐沖的面子第2章 衝冠一怒爲貂蟬第59章 邪魔外道第54章 假期的娛樂(上)第94章 法蘭西之夜――天鉤(下)第78章 戰鼓(下)第37章 天意輪迴第35章 入選第73章 突飛猛進第31章 悟劍第99章 馬克;傑恩第126章 老僧無名第80章 惡有惡報第172章 不屈第71章 計取天蕩山第93章 破伏第125章 天外飛仙第76章 用心良苦第60章 玫瑰碗之約――孤狼(下)第94章 謀劃第115章 逃跑也是門學問第136章 愛恨情仇第30章 一條腿第112章 逃第112章 倒海排山第106章 子瑜託孤,奉孝病亡第109章 急行軍第142章 恩斷義絕第97章 這一刻,千古名將唯求恬淡一夢第23章 老子已非未成名前的阿蒙第28章 謝謝第96章 東方不敗(中)第35章 長阪坡(上)第72章 靈鷲宮主(下)第一百八十五 卷化險爲夷下第127章 帝國,神話!(下)第202章 傳說中的傳奇第9章 聖西羅第90章 令狐沖的面子第57章 馬兒之勇第123章 哥只是個傳說——天怒第93章 神子?神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