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八百九十章 社稷爲重戰爭爲輕

地八百九十章 社稷爲重,戰爭爲輕

十一月底,江淮一代下了一場大雪,天氣驟然寒冷,無論是揚州城還是蘇州城,都開始上凍,連城牆上都到了潑水成冰的地步。

此時金陵城已經近乎成爲一座死城,南朝的國都,在經過一場變亂之後,內部已經與外界切斷了聯繫。無論是平頭百姓,還是商賈,都無法從城裡出來,偶爾進出的兵馬,也只是朱同敬派出搶奪糧食的騎兵。在一種肅殺的氛圍之下,金陵城的百姓已經近乎陷入到崩潰的邊緣。

但就在不遠之外蘇州城,雖然天氣一樣的寒冷,而且同樣經歷了戰亂,但城裡的光景,明顯要比金陵城好太多。

北朝的兵馬屯駐在蘇州城,將蘇州城當作是南方的一座堡壘,先是加強防禦,將本來都有些破損的城牆重新修築,到入冬之後,甚至城內與外界仍舊保持着良好的溝通,不但有軍需物資能調到城裡,連商賈也能將糧食和必需品運到城裡,令城中百姓過的大致很滋潤。

十一月最後一天,司馬藉把他的臨時兵馬指揮部開始往杭州城靠攏,到臘月初六,包括女皇蕭旃以及惠王蕭翎在內的南朝主要勤王兵馬,都已經進駐到杭州城內。女皇對天下人宣召,暫時以杭州爲臨時的都城,在南朝勤王兵馬攻克金陵國都之前,杭州城都會作爲南朝政治核心,女皇也會親自在杭州建立臨時朝廷來處理朝政。

一時間,流亡到南朝各地的官員,開始往杭州城進發。

在朱同敬從揚州派兵攻打金陵城時,金陵城一片混亂,當時金陵城南門很混亂,有一些達官顯貴,包括女皇的親信,以及曾經惠王的藩屬,但凡跟朱同敬關係不好的,都選擇逃出城。因爲他們被事後清算。

事實證明。朱同敬的確在城內進行了反攻倒算,只要沒投靠他的,連曾經謝汝默一黨的人,就算是被埋進墳墓的,也沒得到好下場。朱同敬一系列舉動是很難贏得人心的,這也是之後金陵城逐漸爲南朝士紳階層所厭棄的原因,因爲朱同敬沒有要繼續扶植蕭氏皇族的意思。就算讓朱同敬當了皇帝,在外人眼中他也是個不得民心的暴君。

隨着南朝新朝廷的穩定。女皇再次臨朝執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與北朝重新“修好”。

這是蕭旃極爲不願意的事。

北朝藉着討伐朱同敬的旗號,派兵攻打江陵,結果卻在暗地裡給予朱同敬船隻,令朱同敬叛逆成功,連南朝的都城都失守。北朝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雖然從一統天下的大局來說,北朝的做法也無可厚非,可到如今。南朝的百姓都對蕭旃的朝廷有所期冀。

蕭旃迫不得已,還是要跟北朝修好,因爲無論是蕭旃,還是她的股肱之臣司馬藉,都知道以現如今南朝朝廷的力量,尚且不能光復金陵,更別說跟北朝強大的兵馬奮力一戰。

司馬藉通過寫信的方法。從韓健手上“討得”杭州城,這次他在得到蕭旃的命令之後,準備來個“故技重施”,以寫信的方式來跟韓健“聯絡感情,想讓韓健在南朝勤王兵馬攻打金陵城的時候隔岸觀火就可。

韓健做的也很簡單,直接寫信給司馬藉。信上只有三個字“蘇廷夏”。

韓健的意思很明白,你先過了蘇廷夏這一關,再跟我討論是否停戰的問題。如今蘇廷夏已經從江贛地區領兵南下,首先揮兵直取的就是閩西和浙南,恰恰這就是司馬藉和他背後的女皇勢力的根據地。

司馬藉能在開戰之後,一直有兵源,以及糧草的供應。主要得益於閩粵之地在他手上。現在蘇廷夏知道自己在北朝已經不能得到韓健的信任,他想佔據自己的地盤跟北朝叫板,尤其是在北朝一統南方之後,他能有足夠的勢力形成割據,就必須要將閩粵這些地盤通通佔到他自己手上。

韓健在寫出信之後,相信司馬藉看完這封只有三個字的信會氣的半死。

雖然這種生氣,更好像是戰場上對敵人的敬重,還有對未來局勢的不能把控。韓健越來越喜歡跟司馬藉這種暗中相鬥的感覺,甚至韓健也隱隱期待着,司馬藉能在戰場上戰勝蘇廷夏,雖然韓健也覺得這很難。

蘇廷夏在領軍打仗上是個不世出的奇才,他能在戰場上呼風喚雨,而司馬藉雖然曾幫蕭翎完成一次政治鬥爭,但到底是缺了戰場上的歷練,韓健雖然更看好蘇廷夏會取勝,但他是站在司馬藉這邊的。因爲韓健不希望蘇廷夏勢力做大,因爲那會令他一統河山的計劃,出現很大的變故。

“……蘇廷夏雖然是外人,但他帶的是北朝的兵馬,就算司馬藉是江都人,如今卻在爲南朝賣命,陛下似乎選擇錯了人。”

當韓健把他心中想法告訴法亦後,法亦帶着些許的不解。

雖然法亦有足夠的政治頭腦,但在一些小的細節上,她還不能像韓健看的那麼長遠和徹底。

韓健輕嘆道:“若不久的將來,我朝兵馬真的能平了江南,但最後卻剩下的是蘇廷夏時,連我朝的將士都會覺得戰爭已經結束,不該再興兵與蘇廷夏一戰。就算強行開戰,將士懈怠,嶺南之地山川地理環境險惡,恐怕無法長久一戰。但若剩下的是司馬藉的兵馬,這一戰會持續到底,因爲只要南朝的小朝廷沒滅,這一戰就遠沒結束。”

等韓健解釋完,法亦想了想,微微點頭。

韓健其實分析的不是戰局,而是人心。

長久的戰亂之後,就算將士再貪功心切,也會念着早些平復戰爭,早點回鄉能過安穩的生活。蘇廷夏終究是北朝的大將軍,若天下真的只剩他一個威脅,韓健就算從大局考慮,也不得不將蘇廷夏封王,讓他永世鎮守嶺南,誰敢保將來蘇廷夏不會發兵北上,竊奪了中原的權柄?

“那這一戰,究竟何時開始?”法亦最後也把長久以來的疑問問出來。

韓健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來籌備對南一戰,又用了半年的時間把一場閃電戰給拖成了持久戰,到現在。雖然南朝靠近江水的大部分領土已經歸於北朝控制之下,但韓健御駕親征的兵馬,卻一直徘徊在揚州和蘇州一代,面對金陵城卻圍而不打。

韓健之前是怕蘇廷夏造反,所以遲遲沒攻,眼下蘇廷夏領兵南下,林詹已經趁機帶兵佔據了江贛之地。但之後韓健卻沒着急令林詹領兵東征,與韓健的御駕親征兵馬會合。這一戰在往年底拖。年底打不完,就要跨越到明年。

任何經年的戰事,都很容易出現變故,無論是糧草物資的供應,還是將士的戀戰或者思歸之心,都能影響到戰局的變化。

韓健面對法亦的問題,只是含糊其辭道:“應該……快了吧。”

韓健這句“快了吧”,從江都出徵之前就一直在說,到現在半年多時間。還在說。

其實韓健一直在等一個消息,一個來自於江都的消息,那就是關於楊瑞孕事的最後結果。你涉及到帝位的傳承,甚至是王朝的興衰。

但韓健不能明着把事情告訴法亦,他在世人面前,要表現出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這場戰事上,就算戰爭有拖延。那也是因爲戰爭有變化,而不是戰爭之外的因素。

但楊瑞分娩之事,對朝局,以及對戰爭的影響,在韓健看來實在是太大了。楊瑞已經三十八歲,她可能這已經是最後一胎。若是她仍舊生下女兒的話,那韓健已經基本可以立韓曦爲太子,就算韓曦爲楊瑞所收爲義子,就算韓曦身上也有楊蓯兒這個楊氏子孫的血脈,皇朝其實也等於是變了顏色。

但若楊瑞生下的是兒子的話,韓健按照之前的承諾,是會立這個兒子爲太子的。雖然這個孩子同樣姓韓。但卻是皇室正統楊瑞的兒子,那楊氏的基業就等於是沒有斷絕。

韓健在等,其實北朝一些忠心於原先皇室的人,同樣在等。

而有些人,其實也在怕。

北朝到現如今的勢力劃分,變成江都勢力、舊皇室勢力和閆寧太子舊部這三部分,閆寧太子舊部只是從中攪局,不會形成對皇室太大的威脅,那其實就是江都勢力和舊皇室勢力在暗中相鬥,雖然經過幾次清洗,朝廷的舊皇室勢力已經被削弱,但其實寧原本身也在夾縫之中,哪邊強他就會支持誰。

韓健單純從武力的方向考慮,他要平息北朝的政治勢力是很容易的,但那會令天下人不服,韓健的窮兵黷武,跟讀書人所崇尚的以教化平天下的方針不同,讀書人才是天下穩定的基礎,就算武夫再有本事,他們也只有一股蠻力,只有讀書人才能以智計謀略和野心,征服天下人。

韓健雖然要打壓讀書人,但也不能全然打壓,因爲歷史和輿論,本身就是讀書人所創造的。韓健登基,已經爲讀書人所不容,認爲韓健是竊奪了皇權,屬於叛逆之舉。韓健可以通過文治武功來獲得天下人的認可,但前提是,韓健必須要保持他統治天下的合法性,而這主要來自於皇嗣傳承的問題。

在將軍和士兵眼中的小事,但在韓健和天下讀書人看來,卻是大事,甚至比攻下金陵城還要重要。這件事,就是皇嗣的確立。

楊瑞的分娩期,就在臘月,韓健算算時候,楊瑞的孩子出生,也就該在這幾天。

“真想派人回江都一趟,總是這麼等着,就好像漫漫無期。”韓健站起身來,他看着外面的夜色,他在蘇州行宮的生活看似很安逸和怡然自得,但其實韓健就是一顆穩定軍心的棋子,他不得不把自己這枚帥,擺在了河界的對面。

帥離巢,都尚且會有危難,更何況到戰爭的第一線?

韓健儘量想用一些風花雪月的事,讓別人看到他的淡定和成竹在胸,但戰事發展到如今,南朝的形勢仍舊是一片混亂,韓健也仍舊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一統河山。時間拖下去,雖然會令南朝被拖垮,但更多的變局也會隨之出現,曾經在各方勢力中最弱的司馬藉,現在已經逐漸崛起,而曾經效忠於北朝的蘇廷夏,現在基本也被北朝兵馬貌合神離。

法亦見韓健愁緒滿懷,不由起身道:“若陛下實在惦念,就由臣妾回江都一趟。”

“不必了。”韓健轉身來,笑看着法亦,“若連亦兒你都離我而去,我總覺得,就好像成爲孤家寡人一般,這蘇州城也瞭然無趣。”

這也算是韓健對法亦說的情話,法亦臉上沒有笑容,她很自然道:“不是還有瞿兒,還有芷兒?”

“她們……”

韓健心中有種無語的感覺,或者他不該帶柯瞿兒一起來,更不該在戰爭的第一線把宋芷兒收在身邊,這給他在蘇州城的生活,平添了一些煩擾。

柯瞿兒和宋芷兒,似乎都沒分清蘇州城是什麼地方,這就成了她們互相鬥氣的皇宮內苑,好像妃子非要爭個你死我活,而她們所爭寵的方式,並不是在韓健面前一味討好,而是互相攻訐,甚至會私下裡以刀劍相拼,讓韓健看了就覺得頭疼。

正說話間,柯瞿兒一身錦衣華服出現在書房門口。

一向連柴火都未曾碰過的柯瞿兒,居然給韓健煮了薑茶,還親自端來,雖然韓健很清楚,所謂柯瞿兒自己煮的,不過是女官生活添柴,而柯瞿兒往鍋里加了幾塊姜,至於薑茶的熬製,也需要靠那些女官,因爲柯瞿兒根本就不懂這些。

“說曹操曹操就到。”韓健輕嘆口氣,他話是對法亦說的,其實也如同是在自言自語。

法亦婉兒一笑:“到底說明瞿兒還是心疼陛下。”

“留着這心思,心疼一下她自己就好了。”

最後一句,韓健卻是故意說給柯瞿兒聽的。

柯瞿兒自然也聽到這話,她輕哼一聲,這幾天,韓健沒少訓斥她,這讓她心裡惱火。但跟以前不一樣,她要徹底讓宋芷兒低頭,還非要討好韓健不可。(。)

第609章 妒婦第679章 選妃風波(下)第844章 猜不透的用意第796章 琉璃心第95章 女皇的心思(下)第300 四十四章 摳門的理由第477章 等待君王幸(五)第276章 初步考覈第653章 皇宮偷人(下)第690章 征服女人二三法(上)第555章 艱難的抉擇第47章 畫塔第169章 借刀殺人(下)第334章 尋花問柳(下)第425章 小荷第313章 開府議事(下)第588章 不趕巧第457章 平城之戰(中)第48章 無理爭三分第775章 少主第257章 皇宮救人(下)第757章 雞肋第203章 只談風月第307章 朝見第295章 夫妻雙雙把家還(下)第93章 天真爛漫第141章 曲折迂迴第161章 謎一樣的女人第603章 師姐的氣量(下)第698章 十里相送第261章 河岸對峙第439章 御駕親征第96章 治不住你?第604章 失度帝王第291章 婚房第50章 科場舞弊與殺人案(下)第590章 發酵(下)第683章 出兵關中第733章 女嗣第614章 一國之奴第516章 立威(下)第422章 家務事第490章 深閨佳人第641章 風雪連天第799章 初聞噩耗(上)第2章 偷雞賊第156章 情勢有異第300章 僵持的戰局第441章 俱備第563章 順得哥情失嫂意第592章 宮闈有人第135章 和離與三不去第780章 一路北上第192章 狼和羊第337章 軍事助手第663章 勢成水火第237章 逃亡(上)第244章 洛陽亂(一)第753章 無關緊要之人的生死第605章 賭注(上)第450章 演技過人第54章 火場奇聞第419章 意想不到第718章 家恨第2章 偷雞賊第507章 離心第29章 宴會前第750章 夜宿宮中第90章 約會第225章 塵埃落定第182章 一夜(五)第872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四)第805章 心懷家國事第797章 去留第233章 營救計劃第490章 深閨佳人第21章 天下遍尋有緣人(下)第817章 三宮六院(下)第25章 我非菩薩心腸(下)第431章 立場各異第354章 主動權第198章 悠閒的旅途第55章 一問三不知第769章 新皇第596章 貪心第486章 和睦爲先第742章 過眼浮華第285章 兵臨城下(上)第106章 以訛傳訛第340章 戰局惡化第484章 清算進行時(上)第772章 大禮無節第209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下)第322章 刨根究底第161章 謎一樣的女人第35章 護駕第266章 不告而別第206章 不着飯點的宴席第773章 御駕親征第318章 不合理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