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我自安處

六月中,江都城內仍舊是一副歌舞昇平的景象,似乎人們都忘卻了還有一場戰事在臨近。

朝廷不提,下面的人就不說,兵馬調度近乎處於停滯的狀態,韓健每天也只需要在東王府內見幾名朝臣,幾天下來所見的人也並不多,倒好像韓健這個做皇帝的回到江都之後就開始疏於政務。這倒是跟一年前韓健領兵剛到北川的模樣有些相像。

百姓是沒有感覺到戰爭帶來的壓力,可那些有心人可不這麼想。在寧原等人眼中,時刻都在盯着韓健的呃一舉一動,甚至也怕韓健跟之前在北川城中來個聲東擊西,拿他自己當作是幌子,其實在醞釀一場遠在千里之外的戰爭。但至少韓健回到江都兩個月,沒有太多大動作,連對朝廷的吏治也很寬鬆,沒有引起朝中大臣的太大反應。

六月二十九,已是韓健抵達江都兩個多月後。

這幾天時間裡,遠在千里之外的江陵突然戰報跟着多了起來。主要是蘇廷夏上奏朝廷請求援兵的,蘇廷夏所部在駐紮江陵準備對南朝在江北重要軍事要塞進行進攻之前,蘇廷夏所部已經抵達了江陵有些時日,連蘇廷夏都在質疑朝廷的用兵政策,屢次請示朝廷從豫州和江都發兵支援,都被韓健駁回。

“陛下,看來用兵之事再不能久拖。若長久下去,不若將出徵兵馬撤回,如此兩朝也可安寧。”

寧原到此時在朝中已經不但要問政事,連軍事他也多有攙和。韓健放下奏本,讓寧原把該奏明的事情說完,先讓他回去,隨後才召見了幾名留守在江都的將領,主要問過他們的意思。

如今留守在韓健身邊的將領和謀士。也都認爲在夏天並非對南開戰的好時候,要用兵最好等到秋收快到的時候,最好是能在南邊席捲一次。令南朝折損一次收成。但也不能令南朝來堅壁清野的戰術,否則對於北朝中最適合打這種以戰養戰戰術的蘇廷夏所部來說。也是有些困難的。

普遍的看法,要再等一個多月,等到八月初,兵馬就可以大舉南下。韓健在這種半公開的軍事會議上也同意了這方略,意思也是要把戰事往後拖一拖,對於蘇廷夏請求援兵的事,韓健也準備徵調駐紮在豫州的韓昭氏領兵兩萬前去救援,同時兩軍的糧草也相繼運達。這場在楚地發生的戰事,暫時不會影響到大的戰爭局勢中來。

當天韓健會見的人不少,也是他抵達江都後一天見大臣和將領最多的一天。

到晚上韓健回到東王府內,卻正好是東王府月底的家宴,家裡人但凡是無病無災的都要出席,也只有韓健的十一娘身體有恙不出來,其實韓健也知道是女人病。

“健兒,現在外面都在傳這場戰爭到底什麼時候開打。要是不打的話,咱一家人留在江都也好。”韓徐氏也忘了之前韓健對她說的不要去過問政事的事,又開始說閒話一樣打開話題。

韓健沒有太多拘禮。沒到他不坐其他人都不能坐的地步,但雖然是飯菜都準備好,其實也要等他到了才能開席。韓健拿起筷子。淡然道:“戰爭的事誰又說的準,也許明日兵馬就會渡江南下未曾可知。”

韓徐氏摸摸胸口道:“可別嚇唬六娘,這要是真打起來,那還不鬧翻天?實在不行回洛陽也好,到底洛陽也距離這南邊多事的地方遠,住也能住的習慣。”

韓健算是聽出來,其實韓徐氏說這些話也是爲試探他的口風。或者現在遠在洛陽的韓鬆氏,以及在豫州的韓崔氏和韓昭氏都想知道他的用意,又沒法直接來信問詢。只好通過跟他這些姨娘的家信,來讓韓徐氏旁敲側擊來問。

之後韓健什麼都沒說。韓徐氏有些掃興,但也知道韓健現在對於內眷的口風把的很嚴實。主要是怕有人從內部傳了什麼不該傳的消息出去。

晚上家宴結束,韓健讓各房的人先回去,他留下顧欣兒和楊蓯兒兩宮皇后來商議事情,也是想讓她們穩住這些皇宮女眷的口風。

“相公,您不是不知,現在不但百姓擔心有仗打,連我們其實心裡也不安。誰讓相公當初說要領兵御駕親征,要是相公走了,我們又要長久見不到人,真叫人擔心。”

楊蓯兒說這話的時候還帶着幾分可憐兮兮,倒讓旁邊股息恩人掩口一笑。

楊蓯兒略帶不滿道:“倒是讓欣兒妹妹也笑話人家了。”

“哪有,姐姐說的其實也對,每天裡有姐妹過來串門,其實也是在問夫君有沒有說何時領兵的事。其實看得出那些姐妹心中也很擔心夫君的事。”顧欣兒用很平靜的語氣說道。

韓健點頭,道:“那你們也記得別說出去什麼。也許我偶爾不記得保守秘密,把事情就說給你們聽,到底是一家人,有時候也是不太想隱瞞……”

楊蓯兒打斷韓健的話道:“還說不隱瞞,相公除了每天說那些有的沒的,何時說過正事?欣兒妹妹,相公可有對你說?”

顧欣兒先是想了想,隨後搖頭。楊蓯兒續道,“看,什麼都沒說,還讓我們保密。就算說出去又有何用?”

“那可不見得。”韓健正色道,“一些小的細枝末葉,看起來是無心之言,你和欣兒現在不會去多想,也許就對旁人說了,這些人把話帶出去,那些有心人就會琢磨出一些意味來,事情就沒那麼簡單。還是要慎言慎行纔可。”

這次楊蓯兒也不再跟韓健犟嘴,跟顧欣兒都起身行禮應了。

“好了好了,到底是一家人,不用當我是君王,坐下來說話就可。”韓健從來對顧欣兒和楊蓯兒也沒什麼架子,這也是他身邊人到現在爲止沒什麼大爭執的原因,他就是想用以誠待人的方式來對待身邊的女人,免得她們心裡不均衡產生妒忌和攀比之心。但韓健也知道有些事到底是女人的天性,他能做的只是儘可能地對身邊女人一視同仁。但很多事不是他所能決定的。

楊蓯兒跟顧欣兒把皇宮後院的事情一說,楊蓯兒突然道:“相公,在飯桌上六娘說的話也不無道理。既然留在江都更有家的感覺。咱何不一直留在江都?”

韓健笑道:“那洛陽都城就不要了?該要遷都?那可是朝廷的大事,不能由自己來做決定。”

楊蓯兒道:“話也不是這麼說的。把江都作爲陪都,咱留下來,住幾年再回去又何妨?”

韓健站起身,略微一嘆道:“回來江都,雖然是有探望之意,但更主要的是要以江都來作爲出兵的起始點,從這裡發兵南下。若能一統河山,留在江都也無妨。天下盡歸,能安民,也能令天下臣服,在哪裡不都一樣?可一旦戰事有所不順,洛陽到底是王氣所在,要安民心我這個當皇帝的必須要回去。”

楊蓯兒行禮謝罪道:“相公別見怪,當妾身說錯話了還不成?”

韓健微微點頭,他無怪責楊蓯兒的意思。其實他說是不跟身邊女人說什麼家事意外的事,但古來君王,可說是家國一體。國事也是家事,他已經把出兵的決心說出來,只是不能把用兵的詳細計劃言明。到底有些事他也是在籌劃中,事情的機密到整件事情只有寥寥幾人知曉,而這幾個人都是計劃的執行者,韓健對其也足夠信任。

“過兩天,東王府會稍加修繕,若是各院有什麼缺的東西,蓯兒你就先記下來,讓內庫的人去辦理。”韓健最後好像是說閒話的口吻道,“我累了。先送你們回去,還要去辦點公事。今晚不能陪你們了。”

對於韓健陪誰的問題。其實也是內宮的禁忌話題,韓健到底還沒到太荒唐的地步。還沒到讓各院的女人一起進侍的地步。各院女人能得到丈夫的機會基本是均等的,輪着日子來,很多時候韓健也會對顧欣兒和楊蓯兒多有照顧,主要因爲她們是正妃,也是六宮正主,就算韓健稍微有些偏袒的話旁人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送楊蓯兒和顧欣兒回去,韓健第一件事要做的是對身在豫州的韓崔氏和韓昭氏發出他的密令。

在當日早前時候,韓健已經以加急公文的方式,告知韓昭氏親率兩萬兵馬援救江陵,跟蘇廷夏形成一線來防備朱同敬兵馬跟江陵城內南朝守軍來個裡應外合。但韓健真實的目的,不是要讓蘇廷夏這路兵馬更穩妥,而是要在援軍上耍一些花樣。

韓健給兩個姨娘的密令,是讓韓昭氏親率兩萬兵馬援救蘇廷夏的同時,駐兵在將領城西,隨時準備揮兵入蜀,但也只是作出這樣的架勢,令南朝心慌。

蜀地一向是南朝的糧倉所在,蜀地所供應的軍糧,所佔南朝軍糧比例在五成以上,若蜀地危難,南朝非要派出援軍來相救不可。現在韓健擺出一副哪裡都可以成爲主戰場的架勢,也是想讓南朝覺得,他有揮兵入蜀的計劃。

密信發出,韓健再次召見幾名要被派駐到前線的謀士,對他們有一些交待。除了日常要讓他們爲所效命主帥出謀獻策,韓健也讓他們擁有可以密詔上書的權力,謀士既是軍師,也當作監軍性質,其實這也是軍中半公開的秘密,到底這些謀士也能作爲皇帝對將領的一種督促,讓他們知道身爲帝王者,也在隨時盯着他們。

等安排完所有事情,韓健才稍微鬆口氣。

一天下來見了不少人,他自己也覺得有些累,這些天也是有些荒廢,在江都每天也很清閒,竟然稍微有些忙就會覺得力不從心。

“難道是我老了?”韓健有些自怨自艾。

要說他的身體年齡並不大,但心理年齡卻足夠的蒼老,再世爲人後,本來是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年歲,做事也向更符合一個年輕人,但後來逐漸變得更加激進後,他更想在取得成功後把心態積澱下來,能以更沉穩的方式來看待事情。

韓健往法亦的院子過去,也輪到他要陪法亦。

可到了法亦的院子,才從丫鬟口中得知法亦被某位貴人叫了去,其實“貴人”的稱呼,是東王府和宮人對於楊瑞的稱呼,到底楊瑞曾是女皇,現在雖然是帝王的嬪妃,但沒有正式的封號,誰都不敢亂叫,只好以“貴人”相稱。

韓健只好折道出宮,往城中東王府辦公的衙所去,那裡也曾是楊瑞的臨時行宮,在來到江都後,楊瑞不需要搬進東王府居住,但她跟女兒還是住在曾經熟悉的地方。

韓健到時,楊瑞正好要送法亦出門。按照道理說,就算楊瑞遜位,她的地位也在法亦之上,每次法亦見到她都會很緊張,楊瑞也會擺起架子甚至都有些不正眼瞧人,這次她居然主動出來送法亦走。

見到韓健,法亦恭恭敬敬欠身行禮,卻也不用說什麼,本來她就少言寡語,韓健也習以爲常。楊瑞那邊則好像是有些怨惱,連禮數都沒有,轉身往裡面去。

“臣妾先告退。”法亦道。

“着什麼急走,既然我也來了,到裡面一起說說話。”韓健牽着法亦的手,或許是法亦常要練功的緣故,她的手總是冰涼,在夏天裡這也是好事,韓健握着她的手一會,心境也能平和下來,同時也能通過焐熱法亦的手令她的心多少有幾分溫情。

“嗯。”法亦微微點頭,跟在韓健身後進到屋子裡,到裡面再見到楊瑞,法亦還是很自然就把手抽了回去。

楊瑞坐在那照看着女兒,就好像在洛陽皇宮每次見到韓健時的那種冷淡和不屑:“知道我把你的美人師父請來,連等都不能等,還要親自過來把人接走,還是怕我會對她不利?”

韓健坐下來,本想讓法亦也同坐,法亦卻只是立在他身後,倒真好像是帝王坐着,當臣的不能落座一樣。

“隨你怎麼想,亦兒到底是跟我一條心的,我這個當皇帝的,做什麼事也懂得取捨親疏。換做是你,怕也是一樣。”。

第286章 兵臨城下(下)第346章 堅守策略第138章 醉翁之意第507章 離心第834章 請留第478章 等待君王幸(六)第423章 貓哭耗子第581章 遠道而來的“舅母”第107章 流言蜚語第222章 還不完的人情第585章 母子爲奸第879章 本欲殺之第33章 特別獻禮第387章 女皇回朝第548章 美女侍衛第516章 立威(下)第91章 宴無好宴第730章 西涼王第724章 行軍途中第248章 保釋第443章 姐妹的替身第869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一)第701章 賊心不死第607章 裡外不能兼顧第575章 窗戶紙第699章 選仕第670章 姐弟重逢(上)第918章 權力無父子第258章 各有所長第787章 尚州君第299章 不想知道的真相第895章 你吃的是軍糧第5章 旅途上第324章 一家和睦第911章 兩朝皇帝的婚禮第242章 洛陽變故第439章 御駕親征第905章 征服國家,先從征服女人開始(下)第90章 約會第768章 皇廷更迭(下)第45章 艱鉅的任務第900章 一戰定南(中)第609章 妒婦第789章 拜師學武第595章 仙心第574章 佳人情懷第722章 臨出征(上)第541章 假戲真做第538章 飲食不調第272章 治傷第560章 舉賢不避親第73章 何處不相逢第337章 軍事助手第110章 活不見人第889章 自掘墳墓第459章 病來如山倒第564章 江都的消息第387章 女皇回朝第697章 不見舊人淚第64章 發怒的公牛第208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上)第761章 獨自偷閒第423章 貓哭耗子第124章 別打我女兒的主意第436章 兵進洛陽第837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上)第381章 情癡第456章 平城之戰(上)第584章 眼線第685章 渤海已定第65章 藏污納垢第528章 君王不問朝事(下)第508章 王府有喜第384章 癡男怨女第379章 限期(下)第241章 繼續北上第158章 君臣有隙第887章 不懂禮數的小妮子(下)第171章 大戰前夕第576章 有婚無事第833章 戰前恐慌第644章 壞了好事第581章 遠道而來的“舅母”第140章 太子之議第53章 要挾第46章 油炸果子第497章 夫妻冷戰第178章 一夜(一)第423章 貓哭耗子第280章 豫州之亂(中)第873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五)第144章 御前召對第86章 局勢第127章 以惡制惡(上)第135章 和離與三不去第27章 盲婚啞嫁非我願第396章 特別“癖好”第478章 等待君王幸(六)第683章 出兵關中第332章 朝中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