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君王難做

正月初二,洛陽皇宮燁安閣內,韓健新年後第一次召集尚書檯及六部大臣議事,卻是商討對南朝用兵之事。韓健第一次將事情拿到明面上來說,一來是爲探下面朝官的口風,二來是廣納諫言,雖然在他心中基本已經確定要對南進行一戰。

韓健並未表明態度,只是讓朝官自行商討對南一戰的可行性,朝官卻是支持出兵的少,就算是支持也抱着極大的謹慎,同時表明北方的錢糧無法調度,就算一戰也應該等拖幾年再進行。六部的大臣給出意見的不少,尚書檯的大臣則一齊啞口,也是寧原主導的結果,他沒有表明態度之前,很多擁附他的人都不敢隨便發表意見。

臨近中午,日常的朝議也行將結束,這次的朝議並未讓韓健取得什麼滿意的結果,最後韓健看着寧原問道:“寧太師以爲朝廷是否該與南朝一戰?”

寧原也是在旁邊站了許久,在滿朝的文武官員中,以他爲尊的人不少,其實很多人都在等韓健問詢寧原的意思,但韓健卻是有意一直不問寧原,而只是聽取旁人的意思。

寧原行禮道:“回陛下,老臣以爲,這戰有戰的好,不戰有不戰的理由。”

這種話說了等於沒說,韓健心中有些氣惱,但還是心平氣和道:“那就請寧太師把話說明白些。”

寧原好像是侃侃而談道:“如今我朝四方安定,盤踞一方許久的地方勢力,連同北方的草原部族,皆都臣服,兵馬強盛士氣正隆,如此發兵南下,足可掃平江淮爲陛下奠定不二基業。所以這是戰的理由。但如今我朝國庫空虛,之前與鮮卑蠻夷一戰已是傾舉國之力,百姓困苦不堪,若再戰的話。恐國力無從耗費,一旦兵馬南下而不能一戰功成,戰事久拖下去,就算我朝將士再驍勇。恐也難相持,所以……一切還要從長計議爲好。”

之前很多官員不敢說話,是因爲寧原沒發表意見他們不知該以何口風來說,現在寧原說了,周圍的朝官仍舊要啞口無言。因爲寧原說了等於白說。寧原說的這些,無非是將之前所有朝官提出的意見的綜合,當了騎牆派,在朝堂中,這種大臣最要不得,寧原久在宦海心知這一點,但他還是發出這種模棱兩可的意見,其實也是在對韓健的敷衍。

韓健道:“既然寧太師如此說,那事情暫緩再議。今日朕不過是邀請諸位臣工前來商討,並非是有意要與南朝一戰。回去之後,也不要隨意揣度。”

說完這些才令衆人告退,官員彼此有商量之間離開燁安閣,往出宮的方向而去。

散了朝會,韓健直接往皇宮內苑而去,因爲在年底之前韓健已經封了皇后,以顧欣兒爲文皇后,以楊蓯兒爲武皇后,同時內宮之中有二主,等於跟之前在東王府內的格局相同。這樣也是互不得罪,在最關鍵的皇儲問題上,韓健以幾位皇子年歲尚幼爲理由,暫時沒有冊封。說是要等皇子長大幾歲,其實也是在等看看楊瑞是否能生下兒子。雖然楊瑞在內宮體系中並無任何名分,甚至連妃嬪都沒給她封,但她地位的尊崇其實也等於是太上皇,而且只要是楊瑞的兒子,基本可以成爲太子。這點韓健身邊的女人包括他的那些姨娘都很清楚。

封了兩個皇后,至少也讓韓健身邊的女人安心下來,楊蓯兒和顧欣兒也不需要去爭什麼,只是一個東宮一個西宮的問題。韓健到皇宮內苑時,因爲還是在新年中,周遭的氛圍也顯得很喜慶,還有宮女在準備到上元節之前的花燈,雖然城中的花燈會宮裡的女人是無法去參加,可在皇宮內還是要裝點一番,這也是以往東王府裡女眷的習慣。

韓健沒有去找楊蓯兒和顧欣兒,而是直接去了楊瑞的寢宮,想去問問楊瑞的意思。

在韓健封了兩個皇后而未封太子後,楊瑞表面上對韓健還是有些憤恨,但實際上基本已沒有之前的傲慢,就算韓健留宿她也沒再提出過任何反對,甚至也盡了做妻子的責任,畢竟在她心裡也是希望能趕緊趁着年紀尚輕看看能否誕下子嗣。

韓健到時,楊瑞好像個貼心的母親一樣在照看着小公主,韓健走過去,楊瑞才側目看了他一眼,隨後又將目光落在女兒的身上。

“剛議論過對南用兵之事,卻是寧原那老匹夫在朝堂上左右朝臣的議論,讓我這個當皇帝的下不來臺。”韓健好像是有些抱怨道。

楊瑞不說話,她曾說過既然遜位,就不再過問朝事,就算韓健說什麼,她也不想理會。

韓健見楊瑞不語,好像故意要問詢她的意思,道:“瑞兒你就不說說你當皇帝時候是怎麼應對的?”

楊瑞沒好氣道:“既然你選擇將事情攤開說,不就料到這結果?就算是再公道之事,朝臣也必然會有兩種意思,你商議這些恐怕也不是爲朝臣的意見,你清楚,下面的朝臣也清楚,既然如此,又何必假惺惺的好像很在意下面朝臣的意見?”

韓健嘆道:“說的好像我不肯納言一般。”

楊瑞不再說話。

韓健道:“寧原在朝廷中,越來越像是要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惜朝堂之中終究沒人能替代他的位置,如今朝廷很多事還非要仰仗他不可,這也是我爲難之處。”

楊瑞冷聲道:“就因爲他給你選秀女?”

韓健頓了頓,也在打量楊瑞,聽楊瑞話裡的意思對選秀女的事心中很是在意,二人甚至未曾對選秀女的事情有過交談。

楊瑞卻是主動道:“之前聽卉兒那丫頭說,有秀女進宮之後投井尋死未成,還被你撞見,可有此事?”

韓健想了想,的確有這麼回事,楊瑞不說他也近乎忘了。原本選秀女的事是寧原爲他選妃而操持,但最後卻變成爲宮裡選女官,因而韓健對於選秀女的事情並未有太多插手,所以也不太上心。

“是又如何?”韓健問道。

楊瑞道:“既然你覺得用不上,那不妨將那女子送到妾身這裡來。這宮闈中太冷清,需要人作陪。”

韓健打量着楊瑞,又有些看不懂楊瑞的意思了。一個秀女,韓健都沒看清楚長的什麼模樣。就因爲曾投井尋死,楊瑞就要收納在身邊?這是什麼道理他想不明白。

韓健道:“未曾入選的秀女皆都出宮回府而去,既然人家不肯留在皇宮之中,瑞兒你又何必勉強,任由他去了便是。”

楊瑞道:“如此說來你便是不肯。想拂了妾身的面子?”

話說到這份上,韓健都不知該怎麼說,本來一個秀女也沒什麼好在意的,但韓健不想讓楊瑞有什麼事情非要瞞着自己,問她還不肯說。就算知道問來無用,他還是問道:“一個秀女,留來何用?既然瑞兒你要,總要有理由。”

楊瑞道:“妾身都說了身邊無人,這就是理由。看來你是對那女子心中有幾分覬覦,不肯交出吧。”

韓健實在不想跟楊瑞在這種細枝末葉的問題上爭吵。點頭道:“既然你想要,那回頭讓同華寺的人再去查查,看看是誰,這兩天給你送過來。不過可有兩年的期限,兩年過後,無論如何要將人送出皇宮,不然再尋死覓活,這種事在宮裡還是要不得。”

楊瑞沒答應,也沒說不答應。

韓健好像在楊瑞處碰了釘子一樣,覺得有些無趣味。便起身離開。

等韓健到了楊蓯兒處,楊蓯兒則比楊瑞熱情和主動的多,帶着新進宮的女官出來見韓健,讓韓健感覺到自己真的是個帝王而不是個受氣的丈夫。

韓健到裡面。楊蓯兒纔將新進宮的女官屏退,笑盈盈問道:“相公覺得妾身選的幾個秀女如何?”

韓健剛喝口茶,聞言打量着楊蓯兒。

楊蓯兒笑道:“相公就說好不好,好的話,相公不妨收納她一兩個,妾身倒覺得自己的眼光不錯。從那麼多人中選擇了幾個知書達理模樣還算俊俏的,這幾天正讓人教她們宮裡的規矩,免得以後唐突了相公。”

韓健嘆口氣道:“原本就並非爲選妃嬪,你這麼做,恐怕有些人會更加誤會。”

“什麼人?是姐姐?恐怕相公對別人的意見也沒那麼在意了吧。不過姐姐這人從來都是嘴硬心軟,其實姐姐對相公的人還是挺好的,昨日妾身過去給姐姐問安,姐姐就曾問起相公這次所選的秀女,看起來姐姐對相公選秀女的事也無太大的意見。”

韓健有些訝異道:“昨天你去給……她請安了?”

“嗯啊。”楊蓯兒頷首道,“妾身也知道不合適,相公封了妾身爲皇后,再去見姐姐總覺得彆扭,可妾身總歸也是做妹妹的,以前進宮姐姐有多番的照顧,進宮以來一直未曾見面妾身心中也掛念,又知道跟相公說了相公定然不答應,便自行去了,相公可別怪妾身啊。”

韓健實在不知說什麼好,他不想讓身邊女人去靠近楊瑞,是因爲他跟楊瑞之間的矛盾還沒有解決,楊瑞好像渾身是刺的刺蝟一樣,誰去了都要碰釘子。可偏偏楊蓯兒卻好像明知道會碰釘子還義無反顧一樣,這樣反倒能令楊瑞對她有所接納?

“你們還說什麼了?”韓健問道。

楊蓯兒想了想,道:“也沒什麼,本來妾身去心中也挺擔心姐姐不肯見,原本只是想請安之後就走,可姐姐卻讓身邊的宮女請妾身進去,說了一些話。其實也都是家長裡短的,姐姐對妾身其實也很好,沒有一點脾氣,只是最後問了一些秀女的事,妾身怕姐姐見怪,最後姐姐只是問了好像有個什麼秀女要尋死,只是一問,妾身也不知到底所爲何事。相公可知是爲何?”

韓健道:“要知道也好了。今天他直接跟我要人了,一個要尋死的宮女,讓其回府已經是給了面子,現在她竟然跟我要人,倒好像是我強迫做了什麼事一樣。”

楊蓯兒道:“可能是姐姐性子倔強,覺得那女子的脾性有些相仿,這纔想把人留在身邊平日裡說說話吧。這次過去,妾身最大的感覺就是姐姐瘦了,身邊也缺個能說話的人,畢竟她曾是帝王,宮裡人誰敢跟她說說話解解悶呢?這也是相公的不是,相公忙於朝政,對於姐姐關心的少了,所以纔會令姐姐想找個伴吧。”

韓健想了想,也的確是這麼回事,楊瑞身邊少的是能以對等口吻說話的人,原本他自己便是最好的選擇,可楊瑞對他原本就有些成見,再加上他時間很少,身邊女人也多,總不能天天過去作陪。

想到這裡,韓健點頭道:“既然她想要人,便讓人送過去就是。行了,不說她的事,有件事我想問問蓯兒你的意思,你覺得眼下對南朝用兵,是否合時宜?”

楊瑞原本靜靜看着韓健以爲韓健要問什麼家長裡短,聽到是用兵的大事,馬上有些驚訝看着韓健,緊忙道:“這種大事,相公問妾身作何,妾身不過是一介女流,哪裡懂得這些。”

韓健笑道:“你哪裡是不懂,分明是很懂,只是想把自己當作是女流不肯說而已。別忘了咱家的蓯兒以往是做什麼的,弓馬嫺熟,戰場上英姿颯颯的女將軍,那可是爲夫心中蓯兒的印象啊。”

饒是楊蓯兒覺得自己臉皮還有些厚,聽到這種話也不由有些羞赧,連她自己都快忘了騎馬的感覺是如何的,這些年她逐漸從一個封閉自守遠嫁江都的少女,變成一個可以主持家政將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條的賢內助,對於以往的事她已經不去想了。

韓健將她身子攬過來一些,道:“蓯兒你便以自己的意思說說,其實我只是心中沒有底,想多問些人的意思。這幾年下來,仗打的不少,身邊人也感覺越來越疏遠,現在當了皇帝,更感覺是孤家寡人。想問別人真實的意願越來越難,只好求助於你了。”

楊蓯兒淺淺一笑道:“相公本着心願做事便好,既然相公想打這一仗,那爲何不打呢。能一統河山,這是多少君王平生之願,妾身不想說什麼意見,只是想說,相公覺得對的妾身都支持。”

第93章 天真爛漫第655章 攜伴出宮第362章 關鍵一戰(六)第145章 我就是個實在人第674章 捷足先登第779章 連本帶利第106章 以訛傳訛第370章 弄巧成拙第121章 奈我何?第248章 保釋第539章 叛徒(上)第371章 縱虎第662章 佈局(下)第192章 狼和羊第510章 洛陽故人第121章 奈我何?第838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下)第274章 母子第541章 假戲真做第142章 女皇有私生子?第61章 清雅的外宅第318章 不合理的請求第866章 太子冼馬第640章 主動第865章 御書監第579章 城中之盟第257章 皇宮救人(下)第736章 最深莫過女人心(下)第80章 顧問之責第456章 平城之戰(上)第752章 避風港第915章 長子可爲太子?第791章 北關烽火(下)第377章 限期(上)第894章 朕不能做錯事第855章 大難前兆第714章 誘敵之戰第629章 替你收着了(上)第132章 請君指點第267章 捲入江湖第742章 過眼浮華第668章 宮變(五)第594章 “把關”第505章 同歡第850章 再回江都第384章 癡男怨女第673章 太子選妃(下)第379章 限期(下)第322章 刨根究底第852章 立儲再言親征第311章 開府議事(上)第359章 關鍵一戰(三)第578章 高瞻遠矚第383章 意外的刺殺第588章 不趕巧第61章 清雅的外宅第580章 談判議和第31章 武成殿宴羣臣(下)第872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四)第407章 懼內第166章 世家子弟第396章 特別“癖好”第788章 陣前不言退第643章 借宿第68章 有理無理(上)第724章 行軍途中第634章 戰敗(上)第733章 女嗣第442章 三個女人第756章 如狼似虎第755章 天南地北第270章 你是我的俘虜(下)第256章 皇宮救人(上)第15章 斯文掃地第745章 年老色衰第805章 心懷家國事第92章 明火執仗第100章 形勢迫人第158章 君臣有隙第780章 一路北上第229章 千素櫟第40章 前途未卜第532章 故技重施第115章 人活一口氣第803章 落魄君王第351章 真作假時第395章 平常人(下)第185章 放虎歸山第411章 沒時間,沒興趣第607章 裡外不能兼顧第130章 燁安閣內第646章 酒肉宴(下)第880章 朕若賜汝第627章 有緣無份的鴛鴦第338章 構築防線第109章 情敵第254章 雪夜祭(上)第21章 天下遍尋有緣人(下)第856章 我自安處第115章 人活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