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相敬姐妹

五月初九,韓健派兩千兵馬護送糧草西進,這批糧草在數量上不是很多,也是要試探鮮卑人在北關西線的斷後能力,因蘇廷夏從康州城動身北進後,鮮卑右翼兵馬基本被牽制住,鮮卑人想繞後偷襲這路糧草並非易事。因爲這批糧草是隨韓健中軍抵達康州城的部分,會讓鮮卑人以爲韓健的主力中軍同時也是負責押送糧草,形成糧草在康州的假象。

兩千兵馬護送糧草,還沒走出兩日,就已經遇到幾股鮮卑的散騎。鮮卑人在邊關活動的範圍很大,但通常都是兵馬不多,進退有序,因魏朝各路兵馬以守勢爲主,基本龜縮在城中不出,只要鮮卑人的散騎沒有遇上大規模的兵馬,就算不能力敵也能全身而退。這也使得在北關一線鮮卑人佈置了大量的散騎,這些散騎不但能騷擾中原後方,同時也能劫掠,甚至是刺探情報,在有什麼動向的時候還能互相聯絡形成整體,化零爲整。可以說鮮卑人在派出散騎戰術上運用的很成功,使得北方各路處處掣肘,就算兩城相隔不到百里,互相也無法支援。

因最初鮮卑人並未得到太多的情報,使得就算有散騎襲擊糧草,卻也未形成大的戰事。兩千兵馬護送走了五日便抵達北關的西路防線,林詹對於這批糧草也很重視,畢竟北關西線防區有很多士兵已經困守孤城有一兩月之久,再得不到補充的話整個西線防區可能都要出現潰散局面。林詹派兵馬接應,等林詹將糧草接收,鮮卑人才意識到此次運送的糧草數目不在少數,韓健打了個時間差,在蘇廷夏再度北進的同時運送了這批糧草,而且僅僅以兩千人馬護送糧草的數量就達十萬石,解決了林詹所部的糧食危機。

林詹所部的防區不像蘇廷夏所負責的東路一般是整軍出擊,林詹所部立足於防守,從林詹負責北關一線,就在高築牆。利用中原城多的優勢,立足於城牆來防守,對糧草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鮮卑人以騎兵爲主,面對高牆很多時候都是望而興嘆。最切實有效的辦法便是圍城等城中斷水斷糧,要斷水相對困難,但斷糧卻是很容易做到,畢竟之前幾年中原王朝都在紛亂中,糧草不足。城中不會屯駐太多的糧食。而這幾個月來朝廷的糧草明顯供應不上,這也令鮮卑攻下了不少的邊關城塞,但令鮮卑人氣惱的是城塞實在太多,而沒有將這些城塞一個個剷除,他們又不敢輕易冒進,以左部汗王兵馬的冒進失敗爲一次警醒,若鮮卑人在有後續人馬支援的情況下,北川城下一戰結果還未可知,就算韓健親率的重騎兵有很大的殺傷力,但北川一戰得勝主要還是要打了鮮卑人措手不及。以及北川城內守軍多過左部汗王兵馬十倍以上。

第一批糧草調度成功,令鮮卑人感覺氣急敗壞,接下來幾日對北關各路防線猛攻,如同報復。鮮卑人原本的計劃是快刀斬亂麻,只要大軍壓境,中原王朝必然不戰而潰,但連鮮卑人自己都沒料到,中原王朝居然會以北關的城塞只做防守而不做任何其他有效的抵抗,唯一是帶兵突進的蘇廷夏,人馬數量還不是很多。現在戰事已經全面展開有兩個多月時間。鮮卑人最初的計劃不能實現,也只能跟着被動陷入到長久戰的亂局之中。但隨着韓健御駕親征人馬的到來,北方局勢的變局更大。

長久把戰事拖下去,是鮮卑人所不想看到的。鮮卑人舉國爲兵,長久在中原作戰後院很容易起火,因爲草原上鮮卑是混雜的民族,還有許多遊牧民族並未與他們有結盟,這些人隨時可能偷襲他們後方。而中原王朝也不希望長久把戰事拖下去,因爲中原經過幾年的戰事。已經是疲乏不堪,韓健也很清楚,以現在的糧草和人馬,根本不能堅持到半年以上。但在短時間內,雙方都沒有能將對方一棍子打垮的能力。

後續的糧草繼續北運,糧草以康州爲最後目的地,後勤補給線也有千里之長。一條明的補給線,是從洛陽往康州,這條線也是韓健要擺出來給鮮卑人看的線,至於暗中調撥糧草,則是在北川城和尚州之間,因尚州地處在北關的第二線,鮮卑人暫時沒有留意到,其實韓健已經把糧草的囤積放在尚州,因尚州地處險要,從尚州運糧,短則三無日便可將糧草運送到任何北關的要隘之下。

轉眼到了五月中旬,韓健的中軍仍舊駐紮在康州城內整軍,隨着戰事的吃緊,北方蘇廷夏的人馬仍舊在跟鮮卑右部汗王的人馬周旋,蘇廷夏很希望得到韓健從後的支援,但韓健明顯不想將防守的重點設在北關的東線。因爲魏朝現在還有一片北關之外的領地,便是渤海國,在蘇廷夏將渤海國滅國之後,渤海國就已經歸於魏朝統治,而且在過去一兩年中有大批的中原之民遷居過去,這些人也是飽受戰亂之苦的黃河以北的普通百姓。而渤海國原本的居民,則基本被遷居到關南。因爲渤海國的存在,鮮卑人在北關東線的戰事就算有右部汗王的驍騎,仍舊沒有太多進展,而本身北關東線也是地勢險要,就算有的關隘被攻陷,而鮮卑人已經打開了往中原腹地的缺口,鮮卑人還是不敢輕舉妄動,因爲就算拿下這些關隘,東部的一些山川河流也容易被中原王朝的兵馬所扼守住,令鮮卑人有來無回。

五月十六,韓健升帳議事,對於韓健來說,在康州整軍也有近十日,也該繼續北上。若是他的大軍遲遲沒有上戰場的話,鮮卑人也會懷疑他的兵馬爲紙老虎,從他來打開突破口。

當日的升帳議事到來的將官,能數得上號的人物寥寥可數,但凡在戰場上有些名望的東王府麾下將領,基本都被調遣到北方跟隨着蘇廷夏和林詹,韓健不但無兵,連將他都沒有。這樣一路人馬韓健倒寧願一直駐紮在康州當個幌子。

“陛下,不知我軍是北進,還是西進,又或者是東去?”一名將領問出了在場所有人都想問的問題。韓健領兵北上以來,動向不明。不但令鮮卑人摸不着頭腦,連韓健的軍中將士也是一頭霧水。韓健雖說是要御駕親征,徵的是誰他們知道,可到底要從哪邊入手他們則一無所知。北關沿線如今有戰事的地方足有兩千裡之上。因爲這次交鋒並非是兵馬在區域內短兵交接,而是大面積的攻防戰,韓健出現在哪等於是放棄了其它區域的支援。

西進,則援救林詹,北進則援助蘇廷夏。至於東進則是填補空缺,畢竟北關最東線是與渤海國接壤處,那裡已爲鮮卑人所佔,還有幾處關隘有朝廷的守軍,但背身最東線並非是雙方交兵爭奪的區域,韓健過去也無濟於事。所以最大的問題還是韓健要援救蘇廷夏還是要援救林詹,兩邊都不可失,而且現在蘇廷夏這面因爲兵馬少的緣故已經被鮮卑人打的喘不過氣,怎麼說韓健也更該援救蘇廷夏。

韓健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讓在場的將官自行商量。這可苦了下面的將領和謀士。要知道韓健的心思以往就是最難揣度的,現在韓健已不是東王而是帝王,帝王的心思更加難以琢磨。他們又沒有太有話語權的將官,在這種場合隨便說話很容易犯禁,若是韓健心情不爽拿誰的不當言論來開刀,那就等於是自己把頭伸過去讓韓健來砍。

在場無人應聲,韓健嘆口氣,也是他向來獨斷專行造成今日的結果,更多的人習慣了遵命而不是主動發表意見。原本要佈置接下來行軍路線的會議,韓健也早早結束回到寢帳之中。大軍雖然駐紮在城內。但康州在經過右部汗王兵馬洗禮後也有些破敗不堪,加上城中原本的軍民潰逃一空只是留下一座空城,就算駐紮在城中也只能在空地安營紮寨。就好像一座邊荒的城市,韓健在城中這些日子也感覺到邊境百姓的困苦。本來就要承擔沉重的苛捐雜稅,遇到戰爭連家園都不保,若鮮卑之患不能根除的話,北方百姓還會長久如此。就算一批百姓逃難去了別處,還是會有在別處活不下去的百姓遷居到此,循環往復。

對於如何能根除鮮卑問題。韓健實在沒什麼辦法,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就是與邊境的各個少數民族爭,又尤其以北方的草原民族對中原覬覦頗多。眼下是鮮卑人主動爲戰,能拖下去就已不錯,甚至不敢奢求說能將鮮卑人趕出國境,要根除的話,就算以他先進的思維,也是沒半點用。

“參見陛下。”就在韓健獨自在營帳中思慮的時候,一個聲音傳過來。韓健略微一驚,要知道他雖然修爲不高,但旁人進到營帳中來都不爲他所查是很難的。本身他在思考事情,加上他看到來人是宋素卿的時候心中也就釋然了一些,宋素卿的氣息他是很熟悉的,不會有什麼戒備,所以纔會不查。

韓健點頭,讓宋素卿到他身邊,宋素卿很乖巧給韓健倒茶。韓健不由一笑,宋素卿原本就事業心重,從開始就在宋家負責打造兵器,到洛陽後更是被韓健安排接替林小夙來統籌後勤事務,在外人眼中,她也算是剛強和不屈的女人,只有在她身邊會表現出孱弱和溫柔的一面。韓健問道:“尚州的糧草乃是北方戰事的重中之重,若調遣不善的話,你可以動用左軍去護送,務必要保證尚州與北川之間的道路通暢。”

宋素卿微微點頭,她在治家的能力上明顯不及斤斤計較的林小夙,她接手負責後勤以來遇到的問題太多,每次都要韓健親自出面解決,這是她有所內疚的地方。要知道林小夙負責這些,不但不用韓健出手,林小夙還有空暇來爲韓健分憂。關於如何調動人馬來配合糧草和後勤物資的調動,她身爲女兒身,也沒有林小夙那樣的威望和發號施令的魄力,就算韓健給了她這般權力,她也不敢輕易去任用。

韓健喝過茶,嘆道:“素卿,你還是要更有威儀一些。倒不是讓軍中將士怕你,是要讓他們遵從你的號令,沒有威儀就沒有這些。你也不用當他們是高高在上的將軍,在涉及到糧草問題上,以你爲尊,誰敢不從呢?”

正說話間,帳簾掀開,卻是法亦也端茶過來。法亦見到宋素卿也在,識趣要退出帳外,畢竟宋素卿要忙的事很多,而她則是平日閒暇最多是韓健有事情自己想不開時會跟她商量幾句。現在宋素卿難得過來,她便想成人之美,不來打攪。

“卻是師傅來了。”韓健笑着一說,站起身迎過去道,“師傅既然來了,何必走呢?”

法亦看了宋素卿一眼,怎麼說她對於韓健身邊的其他女人還不太適應,不知如何溝通。宋素卿對於法亦更是處於尊重,要是換做林小夙等女,或者在心態上可以當作是跟法亦對等的,但本身宋素卿便帶着自卑和一點懦弱,無論是見到韓健或者是韓健的那些姨娘,甚至是東王府那些稍微有地位的下人,她都不敢去正面應對。她這般的性格也是她不適合來接替林小夙的原因,但韓健在後勤上更希望是“任人唯親”,畢竟不想讓自己的手下跟自己有二心,林小夙不能擔當,以宋素卿的能力是可以堪當大任的。只是韓健也沒法改過宋素卿的性格。

“師傅可是有事?”韓健接過茶,飲了一口,是熟悉的安神茶的味道。但凡他睡不着的時候,法亦都會親自煮茶過來,韓健這一路上喝的也習慣了。

法亦面色稍顯尷尬,面對宋素卿,還被韓健稱呼爲“師傅”,讓她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倒是宋素卿,恭恭敬敬上來行禮,便好像面對自己的長輩一樣。

第435章 志比天高第847章 磨人的妖精第18章 不請自去第880章 朕若賜汝第560章 舉賢不避親第822章 又是新年第889章 自掘墳墓第405章 罪人第696章 再婚第569章 開誠佈公(上)第864章 以物換物(下)第397章 黑吃黑第419章 臨將終戰第661章 佈局(上)第97章 威儀第106章 以訛傳訛第791章 北關烽火(下)第514章 立威(上)第88章 皇宮之夜第254章 雪夜祭(上)第626章 當街行兇第98章 長亭送別(上)第105章 亂斗的節奏第348章 獨當一面第136章 惴惴赴宴第294章 夫妻雙雙把家還(中)第113章 再遇第183章 一夜(六)第819章 全家動員第451章 父女重逢第139章 陰謀不遂第131章 漏網之魚第189章 美人相見第494章 特別任務第397章 黑吃黑第795章 紅顏難卻第703章 有智無腦(下)第844章 猜不透的用意第462章 原則爲何物(上)第272章 治傷第727章 避實就虛(下)第303章 妥協(下)第311章 開府議事(上)第472章 主帥在後第648章 情懷第823章 新年夜,殺戮夜第750章 夜宿宮中第905章 征服國家,先從征服女人開始(下)第898章 不對等的賭約第883章 搖尾乞憐(下)第867章 祭祠堂第279章 豫州之亂(上)第270章 你是我的俘虜(下)第38章 人情世故第69章 有理無理(下)第64章 發怒的公牛第760章 暗謀第222章 還不完的人情第413章 敵我難分第753章 無關緊要之人的生死第589章 發酵(上)第42章 好買賣第319章 紅色的婚禮(上)第143章 造謠與信謠第341章 虎落平陽第733章 女嗣第525章 軍變(六)第357章 關鍵一戰(一)第233章 營救計劃第27章 盲婚啞嫁非我願第339章 遷徙潮第220章 爭搶戰利品第139章 陰謀不遂第236章 準備就緒第32章 兩國糾紛第746章 風韻猶存第660章 同命第502章 兩代人第755章 天南地北第359章 關鍵一戰(三)第413章 敵我難分第455章 無聲的較量第870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二)第855章 大難前兆第298章 軍議第160章 小樓繡坊第875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七)第882章 搖尾乞憐(上)第606章 賭注(下)第521章 軍變(二)第793章 一招制敵第701章 賊心不死第603章 師姐的氣量(下)第603章 師姐的氣量(下)第755章 天南地北第600章 軍中掌舵人第132章 請君指點第430章 王師第56章 突破口第13章 煮鶴焚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