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人不留強留

薛遷的開口,令場面也很對峙。薛遷這麼說,也等於是在爲蕭旃開脫,這武器到底是誰的,當下已經不再是重要問題,重要的是,到底魏朝要準備如何來對待蕭旃。

蕭旃是南朝長公主,在朝野中畢竟有自己的人脈和地位,身邊也有不少人爲她出謀獻策。在魏朝這種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只能憑靠自己,身邊包括薛遷等人都只是陪使,這些人說到底都非他自己人,而以她母親何太后和謝汝默謝黨的人居多。

“公主殿下,既然你們的人堅持此事,在下也就不多說。”韓健這時候打破僵局說道,“這件事暫且先不追查,等宴會結束以後再說如何?”

蕭旃拿出匕首的用意,就是要藉口離開,現在她很清楚自己的目的已經被魏朝人所識破,這招已經不好使。製造衝突對她來說並沒什麼好處,心中卻也只能嘆一聲,無奈點頭,重新在座位上坐下。

見到蕭旃落座,其餘跟隨蕭旃而來的南朝官員才一一落座,整個宴會也步入正常,太監和宮女開始往上上酒菜。蕭旃心思重重中,無意打量了韓健一眼,卻見韓健在含笑看着她,令她帶着一些氣憤。現在已經明擺着魏朝人要扣押她,她也別無他法。就好像當初魏朝人送楊曦到南朝時候一樣,她這次來魏朝,也是明擺着被當成是犧牲品。她對此還是有幾分自知。

“公主遠道而來,在下謹代表我朝陛下,還有我朝文武百官,敬公主一杯。”

等人都落座,酒菜也上齊,韓健起身拿起酒杯笑着說道。

雖然這次宴會的主持者是楊瑞。但楊瑞畢竟是皇帝,皇帝可以敬自己的臣子酒,但卻不能敬仇敵。而韓健卻與蕭旃屬於是等同爵位的,互相之間倒可以敬酒。所以開場的敬酒,韓健出來做也是出於禮節。

蕭旃沒說什麼,拿着酒杯起身。先是作出敬酒狀,隨後用袖子遮面,將一杯酒飲下。但韓健卻也不知她是到底飲下了,還是將酒直接倒到袖子中去。反正酒裡也沒毒,韓健也不會去想用這種卑劣的手段去謀害蕭旃,心中不由一嘆,看來這女人還是太小心了一些。

酒過三巡,蕭旃卻也不再拿起酒杯。倒是蕭旃身後的那些南朝官員顯得很放得開,韓健上前敬酒。一個個都是起來好像很受寵若驚,韓健上去挨個敬酒,卻也是發揮了他千杯不醉的特性,一圈喝下來,韓健足足喝了幾十杯,卻好像什麼事都沒有一樣。這也令蕭旃疑惑,之前對於東王所調查瞭解的事不少,但東王的酒量如何。似乎沒人去提及,只是偶然間曾經聽聞過東王曾發過酒瘋。那也就是說。東王現在也快了?

“公主,不知爲何,與公主見面之時,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韓健臉上微微紅暈,好像是喝醉了一樣,笑着說道。“不過公主身嬌肉貴,初次來我朝,看來在下要見的話,也只能在夢中相見了。哈哈,來。在下再敬公主一杯。”

說着,韓健拿着酒杯走上前,一身酒氣好像個登徒浪子一樣,蕭旃見了也不由蹙眉。

韓健到如今雖然還是很年輕,不過卻也是北方叱吒風雲的梟雄,蕭旃很清楚現在沒有輕視東王的理由,但她見到韓健這麼一副輕佻的模樣,還是略有輕視。心說不過是個普通的男人罷了。

“東王客氣了。”蕭旃起身來,卻沒有拿起酒杯,道,“本宮也曾有幸來過洛陽一次,這文武殿,卻也並非是初次前來。”

韓健笑了笑,他也沒想到蕭旃自己居然承認來過。

上次蕭旃來,還沒有現在的威嚴和本事,倒好像個衝動的少女一樣,可這才兩年沒見,蕭旃已經像是一個統帥四方的大元帥一般。

“那就沒錯了。”韓健道,“之前在下便覺得與公主面善,現在想起來,居然還真見過。哈,那也算是有緣。有緣人,怎麼也要喝上一杯,公主意下如何?”

韓健越讓蕭旃喝酒,蕭旃越覺得酒裡肯定有問題。這算是她出自本能的反應,她心說這酒說什麼也是不能喝的。

“本宮不勝酒力。東王的好意,本宮心領了。”蕭旃道。

這時候坐在主座位置的楊瑞卻笑道:“東王,既然永丹公主不想飲酒,你便不必勉強。”

“陛下說的極是。”韓健對楊瑞恭敬行禮,回到自己座位上,剛坐下,韓健卻突然好像想起什麼事一樣,擡頭看着蕭旃問道,“公主殿下,在下曾有一位好友,前去南朝,許久沒得到他消息,也不知他現下如何?公主可有曾見過?”

蕭旃微微蹙眉,她馬上意識到韓健說的人是司馬藉。

關於司馬藉,蕭旃好事有些好感的,畢竟這個人算是惠王的得力助手,惠王現如今在南朝朝廷中地位很高,卻也還能保持一種相對中立的態度,在各方斡旋中,也是因爲司馬藉在身邊出謀獻策。之前惠王居然還在她面前提及有個人想對她求親,蕭旃便猜想是司馬藉對她有意。雖然蕭旃對司馬藉的好感還沒有昇華到互相吸引的地步,但她也不否認,被人所欣賞並非壞事。

“東王的話,本宮聽不太明白。”蕭旃這時候自然要裝糊塗。

蕭旃本不相信韓健跟司馬藉之間沒什麼聯絡,但觀之前司馬藉在南朝中爲惠王出謀獻策,有機會回北方都沒回來,也說明司馬藉已經心生外心,這種情況下東王與司馬藉互相聯絡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也就說明,惠王與北朝之間似乎並沒什麼聯繫。本來司馬藉作爲惠王謀臣,被南朝朝野上下所詬病的,也就是惠王可能因爲司馬藉的中轉,而跟北朝有不清不楚的聯繫。

韓健嘆道:“想我那位朋友,當初陪同我朝太子南下出使,卻沒料到有去無回。現在想來也覺得唏噓。要是公主日後能見到他,幫忙代在下向他問好,有機會的話,希望還能再見到他。”

蕭旃心說,難道這是讓她代爲傳達“威脅”的意思?是韓健覺得司馬藉的背叛不可接受,不準備再與司馬藉冰釋前嫌。而準備以她的口,去教訓一下不識相的司馬藉?

蕭旃一直覺得司馬藉這個人很古怪,從以前不少的情報中得知,這是一個狂放不羈的人。但在到南朝之後,司馬藉卻轉了性子,也許是被人當成是籠中鳥拘押久了,心情有所改變。但她也始終想不明白,爲何這樣一個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北朝人,甚至連官職都沒有。卻能被自己的皇叔,也就是惠王那般賞識。之前東王居然也將他當成是好友。蕭旃到這時,不由對司馬藉的好奇更加深了一層。

“一定。”蕭旃淡淡然說了一聲。

韓健轉而看着楊瑞,問道:“陛下,若是臣沒記錯的話,太子去往南朝,也快有兩年了吧?”

“嗯。”楊瑞點頭,神色間似乎帶着些許的無奈。

楊曦性情很溫和。加上平日裡又對她很尊敬和聽話,使得楊曦一直覺得這個六弟是將來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只有這樣的仁君。或許才能令魏朝長治久安。卻也沒料到,因爲自己一個錯誤的決定,卻令楊曦身陷敵營有近兩年之久。

韓健又轉頭看着蕭旃,道:“不知公主殿下可有曾見過我朝太子?”

蕭旃心說終於說上正題了,她之前就在懷疑這次宴會的目的,現在聽韓健提及楊曦。心說大概也是北朝人想拿她來作爲交換將楊曦給換回來。蕭旃心中不屑一顧,若是她在南朝那些當政者眼中的位置有楊曦那麼重要,也不會派她來出使,就算魏朝人將她扣押了,作爲交換條件去跟南朝人談判。也不會有什麼結果。她註定是被犧牲的那個。

想到這裡,蕭旃也不由爲自己將來的處境感覺到幾分悲哀。

“當日宴會中,曾有一面之緣。”蕭旃道。

韓健想了想,蕭旃說的宴會,應該並非是在齊朝所舉行,而是兩年前在而今這地方,也就是魏朝皇宮文武殿那次的宴會。韓健點頭道:“只要是我朝太子沒有性命之憂,怎麼都是好的。公主以爲呢?”

蕭旃沒說話,韓健現在說的這些,都好像是在她暗中提醒着什麼,好像在讓她老實在洛陽做她的人質,她也就故意裝作聽不出來了。

韓健道:“此事畢竟有失兩國和氣。而今魏朝與齊朝之間,正是同心時候,怎能因爲一點小事,而生糾紛?公主殿下來到洛陽也有一段時間,不知對我朝現如今的狀況,有何看法?”

蕭旃聽了半天,始終沒明白韓健要說什麼。這麼扯來扯去的,最後居然要問她的看法。蕭旃道:“北朝人鳴鳳淳樸,大概如此。東王可是還有別的要問?”

韓健卻一嘆道:“民風雖然淳樸,可終究我朝現如今內部紛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現如今便是太平下來,卻也連飯都吃不上。如今兩朝如此友好,不如……南朝借些糧食過來,爲我朝百姓應應急,這樣可好?”

蕭旃聽了這提議,心中着實吃驚不少。她見過臉皮厚的,卻也沒見過臉皮這麼厚的。

之前韓健說的那些,全當是廢話了,感情後面纔是重要的,又要跟齊朝來借糧?

“東王,本宮沒記錯的話,上次……貴朝借我朝的糧食,似乎尚未歸還。”蕭旃直接說道。

韓健笑道:“果真?你看我這腦子,可能還真有這麼回事。”

聽到韓健說“可能”,蕭旃便知道東王這是故意的,反正她也打定了主意,要別的沒有,要命有一條。反正她也作好了爲國犧牲的準備,現在北朝人想從她身上拿到什麼好處都是不可能的。

“不過公主殿下……話說債多不壓身,不是我朝不想還,只是現如今這境況,連自己都吃了上頓沒下頓,如何還?不如貴朝再借一點過來,替我朝應急,等過了這一段,再一併歸還?”韓健笑着補充道。

蕭旃怒道:“東王你這是何道理?有借有還。乃是天經地義,如今舊債未清,卻要填新債,東王還手什麼債多不壓身,難道是要跟我們耍賴不成?”

韓健擺擺手道:“公主請息怒,在下可沒這意思。話說人乃是最進本的生產力。有了人,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不是?而今我朝百姓,已經是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即便還有活人,卻也不事生產,要是再沒有渡過饑荒的糧食,死的人再一多,到時候恐怕整個中原都已經浩渺無人,到時候便是想還。恐怕也沒人還了。”

蕭旃冷笑道:“東王如此危言聳聽,說到底不過是想再借糧食吧?”

“正是,正是。公主真是一點就透。”韓健笑道。

蕭旃搖搖頭道:“本宮這次前來,只是奉我朝陛下之命前來有好訪問,至於借糧之事,恐怕東王要先知會我朝陛下,看我朝陛下是否答應!”

“貴朝陛下?似乎……還沒親政吧?”韓健有些遲疑道。

“你!”蕭旃怒瞪着韓健。

本來她說及齊朝的小皇帝,也是她的親弟弟。只是爲了推脫借糧的事。現在韓健卻毫不客氣直接點出來小皇帝還沒親政,便有挑釁的意味在內。怎能令她不氣?

“在下失言,失言。”韓健道,“在下也曾到過南朝,知道南朝現如今的狀況。便直說了吧,現如今南朝除了沒像我朝這樣發生內亂,其實……也差不多了。”

蕭旃怒視着韓健。什麼話都沒說,反正她今天到來受得氣也夠多,現在也當是沒聽見。

“……不過在下卻也知道,公主其實像我朝陛下,是有機會繼承大統的。”

韓健說完這話。在場之人無不譁然,蕭旃身後的那些南朝官員一個個都停下手頭上的事,一個個都打量着韓健,這種話說出來本身就是不敬。北朝人當面說南朝的公主可能登基爲皇帝,這除了是僭越,還是顧兩國邦交於不顧。

“東王,你可知自己在說什麼?”蕭旃質問道。

“在下酒喝多了,說幾句酒後只之言也是正常。”韓健笑道,“倒是公主,現如今到我北朝來,在下卻倒聽了一個消息,這消息……唉!不說也罷!”

韓健不想說,蕭旃也不想問,但她知道韓健還是會說出來的。

果然,韓健又好像酒後記性不好,忘了剛纔說什麼,直接補充道:“在下聽聞貴朝太后何氏,在人前曾言,說是生了個女兒便好像是沒生,最後女兒還是要嫁人,生女外向的意思,公主不要多心。”

蕭旃忽的站起,冷冷打量着韓健。韓健說什麼不讓她多心,但說這麼多,不就是爲惹怒她?

“東王,你再這等胡言,本宮……便要先回去。恕不奉陪!”蕭旃表現了自己的氣節道。

韓健卻笑了笑,續道:“聽聞公主殿下與朱上師走的很近,朱上師好像與貴朝太后何氏,也就是公主的母親,好像走的還挺近,坊間有所傳言,說是朱上師曾爲公主太監,卻也是假太監,而是要與何氏斯通,這種事聽來真是令人感慨,還有人說那個什麼母女……哎呀,太難聽了,不說也罷!”

這次蕭旃是被徹底激怒了,韓健本來對她非議兩句,她也就忍了。現在連她母親何太后也被牽扯在內,她怎能不生氣。現在還是在外交宴會這麼公開的場合,韓健只是一句“酒後胡言”,顯然不能將事情所解釋。

“東王,恕不奉陪!”蕭旃畢竟也知道現如今是在魏朝,而且現在魏朝似乎也對齊朝缺少了繼續保持友善的誠意。她雖然不知魏朝人何來的這種自信,畢竟她剛聽聞北方又在開戰,明知道魏朝現在內部矛盾重重,韓健卻敢公然在這裡挑釁她,蕭旃心說難道她就不怕魏朝被兩面夾擊?

蕭旃剛走出幾步,還沒到門口,人卻已經被韓健攔了下來。

“公主請留步。”韓健臉上露出帶着無賴的笑容道,“在下還有幾句話沒說完,公主便這麼走了,似乎有些不敬。”

“東王這等胡言亂語,本宮聽夠了。要是沒別的事,本宮明日便啓程回金陵,東王殿下若是再強留。便是置兩朝邦交於不顧,還是連冷靜一下,清醒一些的好!”蕭旃說這話時候聲色俱厲。

而蕭旃身後那些隨行的官員,也都站了起來,卻不知是跟着蕭旃走好,還是要繼續留下來。

畢竟這是外交宴會。作爲主使的蕭旃便這麼一句話不和便要走,本身就是失禮,但相比於魏朝東王說的那些話,這種失禮便也好像沒什麼了。

韓健笑了笑,卻並未讓路,反而是靠近蕭旃,低聲對蕭旃說了一句。

蕭旃的臉色馬上一變,錯愕之間帶着幾分難以置信,之後纔是重新憤怒地打量着韓健。

“東王。你胡言亂語的好不夠?”蕭旃喝問道。

韓健笑着攤攤手道:“公主若是不信,那也就算了。不過爲了保護公主的安全,恐怕公主暫時要先留在宮中,不過公主也無須過分擔心,在今晚事情查明之後,明日自當恭敬送公主出宮,到時公主若是要離開洛陽回金陵,也由着公主。便是公主要回去告在下的狀。甚至要發兵來討伐,那也是我朝人咎由自取!”

蕭旃面對韓健的這種自信。反倒是有些不自信起來。

這時候在場的其他人卻有些不太明白現如今到底是怎麼回事。

本來蕭旃是一股腦要離開的,現在被韓健強行留下,還說了些別人所不知道的話,那話到底是什麼,也就成爲關鍵。

韓健拍拍手道:“來人,送公主殿下前去休息!”

聞聲進來幾人。卻都是侍衛打扮。別人見到這情形,顯然都大概猜想到韓健要來硬的,畢竟蕭旃是南朝的公主,來到此地乃是客人,客人要是被這麼“請”出去休息。那也就跟綁架無異了。

南朝隨行的官員都有些緊張,心中也都怕蕭旃會強烈反抗,畢竟這是被人綁架,要是再掙扎幾下,他們這些當隨行官員的,怎麼也要表現一下,可稍微一表現,就已經落進魏朝人的圈套,到時候他們一個都跑不了,全都要被拘押。到那時,何時才能回金陵便不好說,甚至能不能回都成問題。當初齊朝是將北朝使節除了楊曦和司馬藉的人都放還,可這也不代表魏朝人會這麼做。

衆人卻沒想到的是,蕭旃卻好像很坦然一樣,整理了一下衣襟,道:“那就有勞東王了,本宮自行去便是。”

蕭旃說着,便在韓健召進來侍衛的陪同下離開了文武殿。

這時候文武殿內已經是議論紛紛,南朝人根本不知發生什麼事,而北朝陪韓健一起來招待賓客的寧原也根本不知是什麼事。

反倒是坐在主座上的楊瑞,自始至終都好像在看戲一樣,到這時都沒發表什麼評論。

韓健轉頭看着南朝的隨行官員,道:“本王查知,有人要對貴朝永丹公主不利,可能會有刺殺行徑。本王留公主在宮中休息,也算是加以保護,你們也可以先回了。”

南朝官員不由面面相覷,這麼就可以走了?

不是說魏朝人準備來個魚死網破,扣押人質麼?怎麼把蕭旃扣押了,反倒對我們置之不理,難道不怕明日將消息傳回金陵?

在場之人卻也不敢說什麼。現在公主被扣押,他們想這麼出言把人要回來,那也是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現如今爲了不招致殺身之禍,最好的辦法就是悶聲出宮,當什麼事都沒發生。

卻在所有人準備走的時候,韓健突然說道:“那位姓薛的,請暫且留步一下。”

本來什麼話都沒說,準備跟衆人一起離開的薛遷,情緒很複雜停住腳步,轉身對韓健行禮。

“殿下說的可是在下?”

“正是你。”韓健一笑道,“爲了防止你遭遇不測,你也留下來爲好。”

薛遷臉色像是吞了苦瓜,在開始爲蕭旃說話的時候,他也知道自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卻也沒料到報復來的如此之快,宴會這纔剛結束,他就被人扣押了。

第739章 相思相守(下)第834章 請留第191章 嬌滴滴的落網之魚第691章 征服女人二三法(中)第470章 洛陽之戰(七)第515章 立威(中)第707章 大雨將至(下)第51章 有人好籌謀第36章 難兄難弟第38章 人情世故第112章 案中案第705章 大雨將至(上)第466章 洛陽之戰(三)第510章 洛陽故人第441章 俱備第103章 搶戲(上)第208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上)第391章 幫夫偷人第304章 離開第486章 和睦爲先第695章 總有替代者第862章 背後一刀第135章 和離與三不去第81章 就是他第258章 各有所長第10章 交流拳法第236章 準備就緒第271章 “狗男女”第429章 身邊只有你第893章 戰勝國君主第650章 女死士第551章 敏感的女人第465章 洛陽之戰(二)第311章 開府議事(上)第863章 以物換物(上)第854章 罪臣歸來第132章 請君指點第55章 一問三不知第564章 江都的消息第640章 主動第100章 形勢迫人第207章 風塵有佳人第186章 借錢還債第909章 壞我好事第18章 不請自去第280章 豫州之亂(中)第624章 北方問題第528章 君王不問朝事(下)第40章 前途未卜第379章 限期(下)第768章 皇廷更迭(下)第409章 再見聖駕第449章 孃舅第685章 渤海已定第734章 西柳第216章 鷸蚌相爭第870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二)第337章 軍事助手第671章 姐弟重逢(下)第130章 燁安閣內第429章 身邊只有你第825章 爲臣之道(上)第21章 天下遍尋有緣人(下)第66章 微服第359章 關鍵一戰(三)第624章 北方問題第756章 如狼似虎第205章 信步遊城第140章 太子之議第342章 落難鳳凰第594章 “把關”第425章 小荷第227章 分工明確第115章 人活一口氣第187章 媒人第836章 不可理喻第757章 雞肋第219章 並肩而戰第586章 請汝殺人第851章 兵從何來第910章 背後一掌第663章 勢成水火第792章 聚散第551章 敏感的女人第221章 自成一派第122章 合理嫁禍第11章 對牛彈琴第194章 郎情妾意第582章 帽子第439章 御駕親征第70章 同道中人第670章 姐弟重逢(上)第67章 過堂第262章 平靜的夜晚第2章 偷雞賊第270章 你是我的俘虜(下)第442章 三個女人第255章 雪夜祭(下)第178章 一夜(一)第527章 君王不問朝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