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印度仙女(4)

由於仙女前期在加爾各答的要價太狠,滅足了一些地產商的氣焰,使得接下來的談判比較順利,到了5月份,已經簽下了290多億元的各類地產,地產商們賠盡了眼淚和汗水,把多年辛苦經營的地產“非常榮幸”的交給了仙女。這時候,分赴各大城市的工作人員也捷報頻傳,大量合同簽訂下來,首都新德里的三組談判人員被追得沒辦法,頻頻向(印度)總部告急,說什麼再不增派人手,他們就要罷工了,但是總部也派不出人手,各種能派出的人員都已經派出去了,最後也僅僅是向新德里增派了一組談判人員而已,可見仙女的“受歡迎”程度。38年的前五個月裡,仙女一共簽訂了650億元的各類地產收購合同,佔去了該年收購任務的65%,這才使得各組談判人員壓力有所減輕。即使如此,在隨後的七個月裡,各類收購投資也達到了三百多億元,據統計,仙女從銀行貸款一千多億元的用於地產收購。因爲工作比較緊張,平時大家也無心計算簽訂了多少合同,投資了多少錢,可是到年底進行工作總結的時候,負責人才猛然發覺,公司已經在印度市場上投資了1350多億元的地產了,僅僅在孟買一地,就達到了440多億元,在加爾各答也達到了400億元以上,加上在新德里的收購,三大地域達到了總額的84%左右,合同拿回了幾千分,仙女已經成爲印度的大地主了,當年的印度評論,就稱仙女是“新地主”,而且是“最大的地主”。

38年是仙女地產投資最豐收的一年,整個投資期間,他們一共收購了一千六百億元的地產,僅這一年就達到了一千多億元,平均每天將近三億元,創下了世界地產投資的一項新紀錄。進入39年,仙女駐印度的地產談判人員就大爲減少,早期過來的員工陸續回國,人馬也換了一大批,這一方面是這些工作人員太過勞累,按照工作安排,總部調他們回國,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經過前期的收購,能夠收購的地產大多已經進入了仙女的名下;上半年只不過投資了一百億元,下半年的投資稍微多一些,但也不過幾十億元而已。這些投資,大多是前批收購的延續,主要集中在三大經濟區域,其中在孟買地區投資了80億元,在加爾各答地區投資了60億元,在新德里地區收購了90多億元,合同又增加了不少,但是一分錢也賺不回來!

仙女進行地產收購的同時,對新收購的地產進行了接受、檢查以及登記工作,並同時把收購的地產“出租”出去。7月14日仙女收購了第一家地產,就在雨季來臨的時候,仙女的印度員工被進行了充分利用,整理、登記……大量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住上了仙女的“地產”……由於已經收購了多家公司,這些公司的生產有的半開工,有的還沒有開工,總之有大量的人員閒置,於是仙女就把他們抽調過來,7月18日,從第一批無家可歸人員開始入住開始,“仙女無家可歸人員救濟處”就排起了長隊,20個辦事點人滿爲患,每天都有數千人來領取住房,最多時有七千多個家庭領到住房,使得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僅七月份,仙女就安置了六萬多個家庭居住下來,平均每個辦事處安置了三千多個家庭。整個37年下半年,仙女在孟買地區一共安置了20萬家庭居住下來;而在加爾各答地區,由於投資資金比較少,收購的地產也相對比較少,難以大規模安置無家人員,只好實行了有重點的安置措施,優先對有老人和兒童家庭尤其是嬰幼兒的人家進行安置,充分表達了他們的愛心和人情味。

對於仙女的這個措施,全印度的評論家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印度政府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帶動了一批地產商把手中的房屋低價出租給無家可歸的人家。但是這絲毫不能降低他們破產的壓力,而且更加嚴重,爲此,幾乎沒有一家地產商不對仙女恨的直咬牙的,可是又沒有辦法對抗,按照他們的話說,仙女是“既當了婊子,又立了貞節牌坊”,既狠心把他們的地產收購過去,又賺足了名聲,更逼得他們不得不忍痛“割身賣肉”。但是不管外界如何評論,仙女爲印度社會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整個經濟危機期間的地產投資,85%以上被充作了民用住房,合計300多萬家庭被安置下來,對社會的穩定和經濟復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僅孟買一地就安置了近百萬戶家庭。仙女的這個舉措的效果是多方面的,首先,她安置了大批急需住房的家庭;其次,也使得一些無法還清債務的家庭無奈的搬出了公寓,因爲銀行逼着要債,又因爲社會上“可以”找到房子住,爲此仙女隨後採取了一些措施,限制這些人的入住,使得那些並不想放棄住房的人家有了和銀行對抗的能力,也避免了自身的損失。其三,仙女也免交了大量的物業管理費用,如果這些地產閒置,費用還是要繳納,可是如今租出去了,按照合同應該由“房客”來繳納,可是又有誰敢向他們收取物業費用呢,很可能被羣毆的!

仙女爲印度社會的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直接促使了印度經濟復甦步伐的加快,據說經濟已經停止下滑,一些企業逐漸開始恢復生產,雖然步履維艱,但總算讓經濟學家們鬆了一口氣。仙女的這一措施,穩定了社會形勢,刺激了社會消費,更減輕了政府部門的救濟壓力,總之是各界人士放鬆了心情,安下心來進行經濟活動。另一方面,由於居住有了保障,人們的消費也有所增加,連得一些住仙女免費房的人也開始花費原來的積蓄了,整個市場被緩慢的拉動起來。後來有人評價,印度經濟復甦,仙女居大功,而仙女對印度的貢獻,又以地產投資居首功,可見這一舉措的重要性!而對仙女來說,獲得的好處更多,不僅增大了產業,更是賺足了名聲,徹底被印度社會接納。而對李氏家族來說,一個新的經濟強人正在冉冉升起,逐漸得到長輩們的認同,並受到員工們的接納,這個人就是柳惠風,李家的第十四個兒媳婦!

劉惠風在印度的地產投資中迅速成熟,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整個37年下半年以及38年全年,她都奮戰在地產業的第一線,參與了各方面的工作,她的統籌能力和決斷能力讓遠在北京密切關注的長輩們非常欣慰。李夢澤感到自豪,李玉東感到放心,許鵬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大堆牢騷話,最後幾個人哈哈大笑。可以這麼說,柳惠風是他們在印度的最大的發現之一,即使說是最重要的發現也不爲過。仙女收回了多少欠款,他們不重視,投資了多少資金,他們不苛求,但是能夠在家族裡冒出一個優秀的地產人員,才讓各位長輩們放下心來,因爲他們最爲擔心的就是西星公司的繼任人問題。西星是家族的一面旗幟,其在國內的作用不是仙女旗下子公司能夠相比的,他是和仙女並稱的公司,地位相當重要。可問題就出在“老子英雄,兒子不是好漢”的身上,連得王雲等年紀稍小的幾個人都不喜歡地產,能不讓幾個老傢伙擔心麼,一旦後繼有人,他們就能放心了,李玉東也開懷了許多!這些事情柳惠風並不知道,她只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印度的地產業務處理上,爲了自己的夢想,爲了實現自己的價值,也爲了印度的大好商機,不斷地東奔西走,這連某些人員都覺察出了異樣,在他們看來,這簡直是考驗、鍛鍊!

可惜,一紙調令,她不得不結束了印度的地產管理之旅,事實上,她和丈夫是衆人在印度工作時間最長的一些人之一,早期過來的工作人員已經早一批迴到了國內,進行休養,甚至再也用不到這個炎熱艱難的國家,不用再忍受家庭分散的苦惱了。連李氏的一些成員也分批返回了北京,當然,又陸續來了一些人。37年初第一批人來到印度,而到了第二年四月份,焦東峰等人就離開了印度,回國休養,而幾天前,蔣百年帶領大批人員就已經來到了印度,進行交接工作,幾乎是對等交換,隨同來到印度的有義康夫婦和俊康夫婦,幾天後離開印度的是仁康夫婦和孝康夫婦;到了八月份,雨竹夫婦和家康夫婦帶隊來到了印度,這一批人比較少,下飛機後就交由蔣百年領導,幾天後賢康夫婦和禮康夫婦也隨李偉森等人離開了印度,完成了初次的人員輪換。國康夫婦二人並沒有隨隊離開印度,一直到年底,才單獨被召回了北京。可是柳惠風不願意在這時候返回北京,對她來說,印度的工作太有吸引力了,可是家裡來了嚴令,說是懷孕已經四個多月了,已經不適合繼續在印度工作,必須儘快返回國內;這才使得好強的女人勉強接受了調令,兩個人又不用述職,簡單的休息過後,就回孃家看望兩年沒有見面的家人!

仙女在印度進行地產投資的,僅僅是一部分工作人員,這些人主要是西星系統的,而仙女系統的工作人員則是另有工作,並沒有因此而停止他們的收購以及生產活動。在完成了三次收購之後,在37年9月份又進行了一次大額收購,這一次,他們把對象定在了美國的公司身上,具體地說是世界電子業原老大因特電子公司的印度產業。同日本的收縮海外企業大舉進攻中國不同,美國則是首先確保國內的生產和消費,維持其在北美市場的優勢地位,並趁着世界各大國家忙於本國或者本區域市場的時機,增強其在北美市場的佔有率,同時極力促使北美市場恢復活力,當然,也趁着東亞公司火併的機會搶佔歐洲市場,至於印度,自然是處於優先被拋棄的市場。按說北美的企業並沒有這種“好心腸”,向來是很國際化的,只要有利潤,並不在乎是在哪裡;但是這次形勢不同往日,北美的輿論一直認爲,這次經濟危機是美國的“生死危機”。如果危機處理好了,美國還能維持其世界霸主或者老大的地位,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就此淪落下去,漸漸成爲世界的“非主流國家”。

其實美國人一點兒也不傻,更加知道輕重緩急,這美國要是失去了“應有”的國際地位,美國公司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再者,按照世界大公司的戰略,歐美市場先期恢復過來,具有資本優勢的他們可以積聚力量,一舉佔領剛剛恢復元氣的印度市場甚至中國市場,至於仙女這個怪胎,如果能把她拖死在印度這個泥坑,那將是最好的事情,所以,當仙女找上因特,或者是說因特在看到仙女在搖頭晃腦的時候找到仙女,兩家公司當即一拍即合,互相表達了合作的意願!因特一是想要逃離,二是想要拖死這不知死活的仙女,因爲直到9月份印度市場還是一團糟,所以很爽快的答應了仙女的不少條件。而仙女也想摸一摸這個世界老大的屁股,有意收購因特設在印度的卡羅公司,所以也不管因特打什麼算盤,只是一向在收購上比較精明的仙女,提出了相當苛刻的價位要求。

在各行各業中,仙女可以說是收購的專家甚至是超級專家,從她建立至今,沒有創辦過一家公司,從來都是把別人的公司拿過來“修改”,多年來,積累了全世界少有的收購談判技能,同時也修煉了超強的消化能力。有幅漫畫是這麼說的,一頭驢子對一頭豬說,“仙女又增加了一家公司”,正在睡覺的豬馬上說道“誰的公司被她收購了”!可見人們對仙女認識的深刻性,仙女的擴張過程就是收購、擴建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裡,她保留了那些公司許多有益的東西,並逐漸形成了集衆家之長的複合性的企業特色,在這種氣氛下成長起來的仙女公司,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收購談判能力特別強。如果在世界範圍內尋找收購、融合能力強的公司的話,許多人首先會想到她!另外,她的諮詢收集能力也非常強,早就把歐美日公司的戰略摸的一清二楚,自然明白因特的如意算盤。

瞭解了對手的目的和戰略意圖,就已經穩佔了上風;同時,仙女雖然有收購的需要,可是印度境內急於脫手的國際大公司並不止卡羅公司一家,就是看得上眼的美國公司,還有德州電子的分公司,加上日本以及歐洲的一些公司,可供選擇的機會相當多。尤其是德州電子,仙女曾經收購了她的一家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而到了印度,對方還是願意轉讓,仙女和兩家公司的談判在同一時間展開。

但是從某些人的本意來看,他們更願意收購卡羅公司,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仙女從來沒有收購過因特旗下的公司,沒有從內部打入過這家世界上最強大的電子公司,這一點兒,是仙女非常重視的。其次,公司已經收購了德州電子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似乎也應該收購因特爾的公司,至少在北美市場平衡一下,讓他們鬥得旗鼓相當,不能讓德州電子把因特給欺負了。第三,她不想在印度面對因特這樣強硬的對手,卡羅公司是在印度排名非常靠前的大公司,可以說是規模最大的外資公司,而仙女的目標就是印度最大的外資公司,不言而喻的,兩家公司就成爲競爭對手,至少仙女是這麼認爲的。第四,由於美國強大的政治、軍事和科技能力,再加上因特世界老大的身份,使得卡羅公司在印度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是他們非常崇拜的大公司,這更是仙女所不允許存在的意識,僅僅這一點兒,卡羅公司就得換個東家。當然,商業場上以實際利益爲推動力,如果因特的要價超過了底線,仙女還是不會答應的,同時他們也有把握對方不會“漫天要價”,“只要總公司不犯渾”。

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戰印度第一百五十四章 瘋狂搶購(1)第一百七十五章 開戰(2)第二十二章 休假第二百零六章 在外的活動(7)第一百一十六章 各分東西第二十四章 與丈母孃的和解第九十章 變故第一百八十八章 副鋒(1)第二章 繼續談判第一百四十四章 經濟危機(1)第二百五十六章 迴歸(2)第一百六十四章 笑看人間第一百五十八章 泄密(3)第二百一十章 在外活動(11)第八章 又填一女第十五章 造勢的效果第二百四十五章 建立銀行(2)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起(7)第四十九章 串門第二百二十八章 暗渡陳倉(3)第二十一章 迎來春天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學創業第二百零四章 在外的活動(5)第一百七十三章 劫後(2)第二百六十三章 反擊(1)第二十六章 喜得雙子第九十章 變故第六十五章 餘震第二百四十三章 能源問題(2)第一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2)第二百四十一章 合作(2)第一百六十五章 鴛鴦第一百七十九章 殘局第二百四十一章 合作(2)第八十七章 困境第二百六十五章 反擊(3)第八十四章 懸案第一百二十二章 混戰開始第六十章 合作第一百二十五章 無能爲力第一百九十九章 戰起(8)第一百四十三章 關於婚姻(2)第十三章 與萬盛交流第一百零四章 爭執第八十章 上學第十四章 重回T津第二百六十八章 認主(1)第五十章 人才難求第一百零七章 抉擇第二百零八章 在外活動(9)第一百一十六章 各分東西第一百零七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七章 宿命(2)第一百八十五章 好色(2)第二百三十章 誰的公司(1)第二百四十四章 建立銀行(1)第四十七章 煩惱第九十章 變故第一百六十四章 笑看人間第一百零二章 競爭的結果第二百二十二章 激戰(5)第一百四十章 抉擇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生代(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戰起(8)第五十四章 桃色交易第二百三十章 誰的公司(1)第十二章 尷尬的宴會第二百零八章 在外活動(9)第一百八十二章 讚譽(2)第一百零六章 清洗第九十九章 驚與怒第十四章 重回T津第四十九章 串門第九章 艱難的開始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的公司(2)第五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四十一章 家規第二百六十一章 婚禮(1)第十一章 再臨廣州第九十三章 聯姻第六十二章 出現狀況第六十二章 出現狀況第一章 遭遇綁架第二百一十六章 戰場之外(2)第一百八十八章 副鋒(1)第二百一十六章 戰場之外(2)第十八章 穩步發展第九十五章 敲擊第一百四十二章 關於婚姻(1)第一百五十六章 泄密(1)第一百一十九章 對於未來第八十二章 正式復出第一百二十一章 欺騙第二百二十三章 激戰(6)第二百四十一章 合作(2)第一百六十八章 印度仙女(2)第一百八十六章 好色(3)第一百一十七章 歐洲之旅第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仙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