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島鏈大構想

訂閱本章請注意:有較大篇幅提到高麗最近的政局,是爲了給雲錚正在構思並且即將發起的大戰略作一個劇情鋪墊,不喜歡的朋友請慎重訂閱。

北山無雪依然是一身素白,如此深夜造訪雲錚,對她來說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只是從前都是沒有他人在場或者在旁的單獨會面,這一次雲錚身邊有了寧鵬軒率領的白衣衛,再這般堂而皇之的夜訪,就顯得有些不莊重了,讓北山無雪心裡有些不適應。

不過雲錚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在他看來,北山無雪無疑是十分平靜的,就如往常一樣。他笑着起身,道:“蕭郡主可是已經走了?”

北山無雪自然知道雲錚的意思,雲錚是相信蕭芷瓊的,認爲她把南邊的事情交待一番便會按照兩人的約定北返,聯繫魏遼和解,但北山無雪顯然對此持懷疑態度,因此堅持一直監視蕭芷瓊的行動,此番既然前來見雲錚,定然是有了結果。

如果是壞消息,比如蕭芷瓊沒有按照約定北返,而是跟青龍教打成一片,那麼北山無雪定然親自坐鎮蘇州,監視其行動。而她現在親自來了淮安,那麼得到的就一定是好消息,所以雲錚纔會有如此一問。

雲錚沒有跟北山無雪多客套就直接進入話題,這如果讓外人來看,多少有些不禮貌,但北山無雪卻是知道雲錚這個人的,他對外面的人通常比較客氣,對跟自己親近的人,卻是很不講究這些的。北山無雪不願意去想雲錚爲何總把自己看得很親近的,雖然可能是因爲寧婉婷的緣故,但她一個女子,自然知道雲錚對自己的態度,總有幾分曖昧在裡頭。最惱火的是,他還總是不明說。

北山無雪心中雖有所想,但也只是淡淡地道:“昨日上船,由水路北返……蕭郡主的膽量讓人驚歎,她這次坐的這艘船,目的地是天津。按照一般路途,應該是從天津過燕京再出檀州……”她沒有繼續說完,但意思已經很明白了,無疑是說蕭芷瓊很是不把他們雲家放在眼裡,這麼大刺刺的穿越雲家防區北返。

雲錚擺手一笑:“她此舉怕也有試探之意,若從北疆經過而我雲家不對其採取措施,便可證明我先前所言的誠意,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無可厚非,倒是這次在蘇州,蕭郡主應當沒有什麼出格的舉動吧?”

北山無雪淡淡地道:“她的行程很簡單,沒有什麼出格的地方,只是在金鱗山莊參觀了一日,連住都沒有住在西洞庭山。”

“那就好。”雲錚呵呵一笑:“那跟東方姑娘的聯繫,可已妥當?”

“無晴姐明日下午可至射陽。”北山無雪道。

雲錚微微有些驚訝:“你是先行上路的嗎?”

北山無雪有些沒好氣地道:“你雲三少一聲令下,又要她人來,又要她帶了最新設計的弓弩以及一干重要工匠,如此一來,沒有幾天時間調度如何可行?我此來還先行帶來一批製造器械……真不知你要商議那連弩的改進爲何不去江寧,如此勞師動衆,何必?”

雲錚自然不能告訴她真實原因,靈機一動,打個哈哈:“這個自然是有原因的,此番會晤,不僅是爲了一應弓弩改進之事,尚有火器上面的一些問題需要與東方小姐交流,你當知道我鷹揚衛的軍師祭酒李墨先生乃是墨門之後,精通造械之術,此次我在海安見了黿甲衛的大海船方纔知道火器的威力,如此利器,我燕京豈能棄之不顧?今次請東方小姐北上,也有讓她與李墨先生探討或者合作的意向。”

北山無雪清澈的目光盯着雲錚看了看,似乎想看穿他心底的真實意圖,這當然是徒然的,雲錚的臉皮之厚絕對非同尋常,區區目光哪能讓他面色稍有變化?

北山無雪見雲錚一臉坦然,心中雖然仍有些疑惑,但也只好點點頭:“原來如此。”

雲錚心裡鬆了口氣,面色卻是一如既往的一本正經,略一沉吟,又問道:“無雪負責對外情報居多,你可知道當下高麗的局勢?”

北山無雪微微蹙眉:“高麗?”隨即反問:“少帥問高麗的局勢作甚?”她心裡隱隱覺得雲錚此問定然不是隨口一問,多半是有什麼想法的。只是高麗離大魏遠了去了,雲錚若說是對高麗有什麼想法,只怕也是跟大遼有關,嗯,現在遼東女真人造反,生女真的蠻子們據說打仗很是勇猛,殺得遼軍兩次敗潰了,莫不是他又打算在其中利用高麗人一把?只是高麗人現在能起什麼作用呢?眼下女真人夾在大遼和高麗中間,高麗能起的作用,不外兩種,一則是幫助遼國夾擊女真,一則是幫助女真,共攻遼國。他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雲錚倒是不怕北山無雪會泄密,便道:“前次沈家暗中聯繫了父帥,說是天機閣得知陛下準備對我們四大邊鎮放開一些限制,以換取四大邊鎮支持新法或者至少保持中立立場,其中有一條,可能是在一段時間內,四大邊鎮若能開疆拓土,則新得疆土均屬於邊鎮直轄,各級官員均由邊鎮自行派出。”

北山無雪萬萬沒有想到雲錚是直接打高麗的主意,畢竟在她看來高麗遠在千里之外而且中間還隔了大遼以及現在女真的一些動亂地區,她以爲雲錚是想讓高麗插手介入大遼和女真之間的戰爭,從而爲雲家軍北上製造機會。不由得大吃一驚:“你不是跟蕭郡主商量好,兩方和平和解麼?”

雲錚奇道:“是啊……跟她有什麼關係?”他忽然反應過來:“你以爲我要趁機打遼國?”

北山無雪愣了一愣:“不打遼國,少帥問高麗做什麼?”

雲錚哈哈一笑:“你就說說高麗的情況就是了。”

北山無雪點點頭,道:“高麗這些年的局勢,一個字形容:亂。”然後爲雲錚仔細說了起來。

高麗的局勢要從前些年高麗還和遼國保持和平關係的時候開始說起,首先必須提到的一個人,名叫金富軾。金富軾本就是文臣出身,在他治理國家的時候,是不需要武臣出力的。深得仁宗信賴的金富軾除了編撰《三國史記》(記載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的歷史,堪稱朝鮮的《史記》)外,還負責選拔新的官員。由於和平年代的關係,這些官員自然絕大多數都是文人。武官逐步遭到排擠,而文武官之間的矛盾也是越來越大。

矛盾必然帶來衝突。就在明德四年(萬昌他老爹的年號之一),仁宗宴請了二十多位科舉考試的及第者。這批青年自然都是文人出身,被仁宗挑選錄用進入了朝廷中樞。其中,這一年的科舉考試狀元就是金富軾的兒子金敦中。其實以金敦中的實力能勉強進前三甲就已經不錯了,仁宗考慮到金富軾的地位,才讓金敦中當狀元的。與金敦中等人同時被宴請的,還有武官鄭仲夫。這個鄭仲夫來頭不小,他年輕時就是個美男子,且孔武有力,又熟知兵法,受到宰相崔弘宰的親自提拔。年長後,因其鬍鬚茂密,又得了個“美髯公”的綽號。不曾想到,年輕氣盛的金敦中對武人出身的鄭仲夫頗不以爲然,竟然當衆用燭火去燒鄭仲夫的美髯。鄭仲夫也顧不上場合了,大怒之下動手打了金敦中。金敦中不過是個文弱書生,哪經得起一個身經百戰的軍人來打,馬上就重傷倒地。後來金富軾派人抓住了鄭仲夫,將他關入打牢拷打。仁宗爲免雙方矛盾惡化,便出面釋放了鄭仲夫。不過,仁宗的調停已經無法澆息鄭仲夫心中的怒火,今後的武臣政變,可以說就是鄭仲夫對金敦中的復仇。

仁宗死後,其長子毅宗王晛即位。毅宗是個好逸惡勞沉溺酒色的國君。他把權力幾乎完全下放給當初被仁宗和金富軾提拔上來的文官。尤其是金敦中更是接替了其父的位置掌握了實權。武臣被進一步排擠。同時,在毅宗時代,文臣竟然可以公開羞辱歧視排擠武臣,加劇了文武官員矛盾的惡化。

後來,毅宗在遊歷奉恩寺的時候,金敦中的馬匹不慎踩踏了地上的弓箭,將一支箭彈到了龍輦的旁邊。毅宗不知是金敦中的馬匹所爲,誤認爲是有人行刺。金敦中爲了洗脫嫌疑,便誣賴毅宗的二弟大寧侯王暻的家奴。毅宗聽信讒言,認爲是大寧侯陰謀篡位,便將他流放,將其家奴盡皆斬首。此事件雖然沒有直接涉及武臣,但因大寧侯向來是支持武臣反對文臣的,所以他的流放也引起了武臣的不滿和憤慨。

一次次的衝突令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到了無法調和並且一觸即發的態勢。震驚中外的大政變即將來臨。

自大寧侯被流放後,武臣們便開始策劃政變。李義方、鄭仲夫、李高,這三位對文臣懷有極度怨恨的武臣聚集在了一起,陰謀伺機向文臣發動反撲。毅宗經常和文武官員巡遊各地,這給了武臣很好的機會。

毅宗的母親恭睿太后,是極度崇信佛教的人。恭睿太后由於年老體衰,不堪勞頓,便要毅宗代替她尋訪各地寺廟,行善積德。不過,毅宗總是藉着尋訪寺廟的機會,網羅各地美女,甚至在寺廟內大擺酒宴,和衆美女飲酒作樂。而朝中絕大多數文官此時多已貪污腐化。除了文克謙等極少數文官之外,其他文官都對毅宗溜鬚拍馬。毅宗每次出訪,都要帶上這些腐敗官員。而出訪的保衛工作,則交給了武臣。萬昌十年,一些官員稱預示毅宗萬歲的“老人星”出現於南方夜空,毅宗出巡觀看老人星,於舊曆八月來到了普賢院。

隱忍數十年的憤怒終於在普賢院爆發了。承擔保衛毅宗工作的,主要是李紹膺和鄭仲夫兩位老將。這次巡遊路上,毅宗的車馬隊伍翻山越嶺,奔波了全國數家寺廟。兩位老將軍勞心勞力,不但得不到毅宗的嘉許,而且還要受到文臣的嘲弄。在普賢院,毅宗突發奇想,要隨行武將表演“手搏戲”(跆拳道的前身)。李紹膺年事已高,加上路途中身體勞累,同行將領不忍與之比武。這個時候,文臣韓賴跑了出來。這個韓賴不過是個記錄毅宗日常生活的起居注而已,一個小官。但他由於一直在毅宗身邊,阿諛奉承的本事非常厲害,深得毅宗喜愛,是個寵臣。李紹膺雖然過去是個勇冠三軍的大將,但現在只能算個病悠悠的老朽。韓賴狠狠打了李紹膺一個耳光,極大地羞辱了這位老將。鄭仲夫見狀大怒,上前厲聲斥責韓賴。毅宗抓住了鄭仲夫的手,安慰了一番,並要他好自爲之。顯然,這些文臣很可能在毅宗回京之後就要除掉鄭仲夫等武臣了。然而,鄭仲夫早已經做出了在普賢院發動政變的計劃。

就在李紹膺被侮辱的第二天凌晨,武臣鄭仲夫、李義方、李高在普賢院五門宣佈起兵,號召將士們團結起來打倒腐敗的文臣。隨後,李義方和李高率領軍隊包圍了普賢院,首先殺了李復基、林宗植兩個文臣。金敦中事先得到消息,已經逃回開京。韓賴則躲到了毅宗的龍牀底下。鄭仲夫率軍殺入普賢院內的毅宗寢室,不顧毅宗還坐在牀上,就把韓賴從牀下揪了出來,當着毅宗的面將他殺害。隨後,李義方、鄭仲夫、李高等人以毅宗的名義,開始在普賢院裡大開殺戒,隨行人員只要是文官或是與文官親近的將士,就難逃一死。國君毅宗則被軟禁。

一番殺戮之後,武臣們仍然覺得不過癮。這個時候,纔剛剛有人提醒李義方,金敦中已經逃跑了。李義方擔心金敦中跑回京城搬救兵,就馬上與鄭仲夫和李高挾持着毅宗率軍趕赴開京。武臣的軍隊總算先於金敦中回到京城,大軍一入城就以毅宗的名義大肆殺戮朝廷官員,甚至連這些官員的家屬親朋也不能倖免。原本守衛京城的武臣也早已不堪文臣的羞辱,非但沒有阻止李義方等人,反而加入到他們的屠殺行動中去。李義方的部將陳俊認爲殺戮過分,希望李義方能夠避免濫殺無辜。李義方不聽,且縱容士兵屠殺與自己有仇怨的人,這樣,屠殺的規模增大。殺戮過程中,文克謙不惜生命站出來斥責武臣。李義方也素聞文克謙的大名,知道他與其他文官不同,是個清廉剛正的官員,所以就饒他不死。殺戮過後,毅宗被迫將權力交到了武臣手中,封李義方和李高爲“鷹揚龍虎軍中郎將”,總攬兵權。

舊曆九月,毅宗總算回到了皇宮。回宮的毅宗爲了奪回大權,與宦官王光就(高麗的宦官不一定都是閹人,王光就就是身體健全的)等人陰謀暗殺鄭仲夫。不料此事被李高安插在皇宮的密探得知。就在密謀的當晚,李高率部將蔡元、樑淑等人闖入皇宮,斬殺了王光就等人。李高殺紅了眼,甚至要殺毅宗,被樑淑阻止。不過,武臣們已經無法容忍毅宗的存在了。鄭仲夫將毅宗廢位,把他流放到巨濟島,又把太子流放到珍島,隨後殺死了年幼的太孫。接着,鄭仲夫要殺毅宗的愛妃無比。恭睿太后出面替她求饒。鄭仲夫考慮到太后在高麗佛界的權威,礙於宗教影響力,不得不買她的面子,放過了無比。皇室內的大清洗,就告一段落了。

可是,金敦中還活着。鄭仲夫爲了殺害這個曾經侮辱他的仇敵,發佈了懸賞令。後來,鄭仲夫收買了金敦中的家奴,終於在深山裡抓到了金敦中。嚴格說起來,金敦中其實並非與韓賴、李復基等文臣一黨,只是由於他是金富軾之子,又在明德四年“燃髯事件”和萬昌七年年“流矢事件”得罪了武臣,纔有了此報應。鄭仲夫將金敦中殺害後,終於命令部下停止了開京內的屠殺行動。

不久,鄭仲夫、李義方等人擁立毅宗的三弟翼陽公王晧爲新君,是爲“明宗”。明宗即位後,冊封李義方、鄭仲夫、李高三人爲“壁上功臣”(高麗開國時期冊封功臣最高的名號),重新改組了政府。李義方等武官不用說,政權、兵權盡皆把持。此外,也繼續留用了文克謙等極少數的清廉文官。不過,李義方、鄭仲夫爲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權力,在朝廷之外設立了“重房”這個政治機構,招攬了一些重要的官員,企圖逐步架空朝廷。另外,“重房”排擠了李高,引起了李高對李義方的不滿。

這時,高麗名義上的宗主國遼國派出使臣耶律盛出使高麗,他是來慶賀毅宗壽辰的。顯然遼國不可能預知毅宗被廢的消息,因此這位使臣撲了個空。作爲宗主國來說,是不能容忍高麗國內發生政變推翻國君的。爲了平息遼國的怨恨,鄭仲夫派工部郎中庾應圭到遼國解釋情況,謊稱毅宗突患疾病所以讓位給明宗的。遼國此時還沒有從十年前被雲嵐的打擊中緩過氣來,不願過多幹涉高麗內政,所以也不深究。雙方因此避免了一場衝突。

萬昌十一年,同爲武臣的大將軍韓順、將軍韓恭、史直哉等人,不滿李高、李義方等人濫殺無辜。李高得知此事後,將這些帶有不滿情緒的武臣全部殺害。由此揭開了武臣之間相互屠殺的序幕。李高、李義方本有宿怨,李高對李義方有兩點不滿。第一點,李義方在朝廷裡仍然起用了一部分文臣,而李高認爲朝廷應該完全由武人來掌控;第二點,李義方在新設立的“重房”機構中,不斷排擠李高。兩人矛盾爆發,最終李義方成功擊殺李高。

李高死後,他的部將蔡元準備請地方軍入京給李高報仇。李義方事先得知消息,又將蔡元殺害了。同時爲免後患,李義方開始在京城大肆捕殺李高、蔡元的親朋。這時候去了遼國的庾應圭帶了遼國特使耶律靖回到了高麗。耶律靖提出要見退位的毅宗,被鄭仲夫、李義方拒絕。不過,武臣們收買了耶律靖,請他說服遼皇帝承認明宗。一年後,遼國的聖旨下來,正式冊封明宗爲新的高麗國王。現在,武臣之間的矛盾,轉移到了李義方和鄭仲夫身上。李義方在除去李高的行動中積攢實力,逐步壓過了鄭仲夫。不久,李義方借明宗聖旨任命鄭仲夫爲“判西北面兵馬事”,企圖將他外調。

就在李義方和鄭仲夫在明爭暗鬥之際,東北面兵馬使金甫當,起兵攻打京城。金甫當提出復前王、殺奸臣的口號,籠絡了大批將領以及朝中大臣,企圖內外夾擊拿下開京。在此之前,金甫當已經秘密派人到巨濟島救出了毅宗,把他安置在討伐軍的本部慶州。

李義方、鄭仲夫得到消息後,停止了內部爭鬥,派遣李義旻、樸存威等將領率領大軍前往抵擋。李義旻,是李義方的族弟,身長八尺,臂力過人,是個有名的大力士。早年他橫行鄉里,依靠着族兄李義方當官的勢力,欺壓良民。後來他被李義方選入軍中,經常給毅宗表演“手搏戲”。第一次武臣政變中,李義旻也給李義方立了不少功勞。李義方待他猶如自己的親生弟弟,視爲己出。這次派李義旻去對抗金甫當,正是要歷練他的軍事領導才能。

在與金甫當的戰鬥過程中,李義旻又得到了大將杜景升的相助。杜景升曾經反對過李義方發動武臣政變,李義方愛惜他的軍事才能,纔沒有殺他。這一次,杜景升幫助李義旻作戰,令李氏兄弟頗感意外。後來,杜景升的地位逐步提高,成爲武人中一個很重要的力量。

在李義旻、杜景升等人攻打之下,金甫當的討伐軍大敗。李義旻生擒了金甫當,將他押送到京城。從金甫當及其手下的口中,李義方得知朝廷中也有人與他們勾結。隨後,李義方又掀起了一股屠殺浪潮,在京城內大肆捕殺文臣。有些武臣想趁機除掉所有文臣,捉拿了宰相尹鱗瞻。庾應圭爲了救尹鱗瞻,隻身犯險到了李義方的軍營,請求他釋放尹鱗瞻。李義方考慮到尹鱗瞻的政治才能和聲望,爲收買人心將他釋放。不久,李義方也停止了京城內的屠殺行動。

然而,毅宗還活着,始終是讓人頭疼的。李義旻本來就是慶州人,對慶州瞭如指掌。他秘密潛入慶州,將毅宗騙到了坤元寺。李義旻、樸存威將毅宗殺害,並把他的屍體投入坤元寺附近的河川之中。後來坤元寺的僧侶把毅宗的屍體撈了上來,暗地裡埋在了坤元寺的菜園內。

殺了毅宗之後,李義方的權勢如日中天,被封爲“衛尉卿興威衛攝大將軍知兵部事”,又將女兒嫁給了明宗的太子,成了皇室的親家。不要說是鄭仲夫了,就是李義方的親生哥哥李俊儀也深表不滿。李俊儀斥責李義方有三大惡(弒君、脅後、專權)。李義方欲殺李俊儀,被文克謙阻止。此時李義方已將文克謙視爲親信幕僚,加上後來鄭仲夫也出面調和,所以放過了李俊儀。

萬昌十四年舊曆九月,西京留守、兵部尚書趙位寵在東北兩界舉兵討伐李義方。一個月後,趙位寵聚集了四十個城的兵力,殺奔開京而來。李義方趕緊派尹鱗瞻、杜景升、李義旻、石鄰等人率領大軍前往抵抗。趙位寵則派安北都使姜遇文說服北方几個大州的長官增調援軍。

尹鱗瞻的部隊在途中突然遇到了大風雪,被困住。不料趙位寵的軍隊埋伏在旁,趁風雪攻擊。尹鱗瞻大敗,險些喪命,幸得鄭仲夫之子鄭筠所救。尹鱗瞻與趙位寵的第一次交鋒以失敗告終。其後,尹鱗瞻得到杜景升、李義旻和石鄰的相助,與趙位寵軍再戰,將之擊敗。趙位寵無奈領軍回撤,以西京爲根據地,與尹鱗瞻展開了拉鋸戰。尹鱗瞻久攻西京不克。趙位寵則趁機調來一支奇兵繞開尹鱗瞻的大軍直接攻擊開京。開京兵力不足,李義方死守城池。尹鱗瞻無奈撤軍回京救援,將趙位寵的軍隊擊退。

稍稍穩定局勢後,李義方任命尹鱗瞻爲大元帥,率同奇卓誠、陳俊、文章弼、李義旻諸將及諸路大軍,再次攻打西京。由於明宗感慨杜景升忠義,所以這次沒讓他隨同出征。或許是明宗預知到京城之內又將有一次變亂。

李義方在這次對抗趙位寵的部署中,完全將鄭仲夫排擠在外,令他深表不滿。鄭筠勸父親鄭仲夫除掉李義方。李義方似乎是提前知道消息一樣,到鄭仲夫家中拜訪,表白心跡,並認鄭仲夫爲“義父”。不過,鄭仲夫沒有領李義方的情。他已經決定要殺李義方奪權了。

等到尹鱗瞻等人正式出兵後,鄭筠假託李義方的親近僧侶宗旵,把李義方騙到了鄭筠軍中。隨後,鄭筠殺害了李義方、宗旵兩人。鄭仲夫及其部將宋有仁則出兵殺害了李義方的兄長李俊儀和親信高得元、柳允元等人。鄭筠還派人通知奇卓誠,要他除掉尹鱗瞻。庾應圭及時告知了鄭仲夫。鄭仲夫考慮到戰事未平,制止了奇卓誠。此外,鄭仲夫還饒恕了李義方的幕僚文克謙,要他出面安撫因宗旵之死而意圖叛亂的僧侶。

鄭仲夫基本掃除了李義方的勢力後,率軍進入皇宮,殺害了太子妃(李義方之女)。接着,鄭仲夫挾持明宗改組了政府,並且加重了“重房”的權力,使之幾乎完全取代了朝廷的地位。原來投靠李義方的官員,也見風使舵站到了鄭仲夫一邊。這一次的變亂,鄭仲夫還算手下留情,沒有殺多少人。而李義旻則抓住了領兵外出的機會,趁亂逃跑了。

西京那邊,趙位寵得知李義方已死的消息,向朝廷表示願意罷兵。鄭仲夫不準,要尹鱗瞻務必消滅叛軍,並派上了杜景升助陣。朝廷的軍隊在攻克北方重鎮延州之後,又圍攻漣州。趙位寵分兵支援。援軍在途中就被杜景升殲滅。而漣州也隨後失陷。趙位寵派部下金存心、趙規到遼國請求支援。不料途中金存心殺死趙規,將趙位寵外通遼國的消息帶到了開京。

尹鱗瞻率領朝廷大軍再次圍攻西京。趙位寵一面死守城池,一面又派人到遼國求援。趙位寵的使臣徐彥向遼皇帝表示願意割讓北方四十個城池給遼國,並同意將來高麗做遼國的內屬國。不過,遼國此時新君年幼,內部政局也不甚穩當,蕭筠太后正在跟皇族死掐,顯然不願捲入高麗內爭,便沒有答應趙位寵的請求,把徐彥送回了高麗。而尹鱗瞻一時也無法破敵,雙方僵持在西京。

在開京,鄭仲夫爲了取得恭睿太后的支持,重修了在武臣政變中被破壞的普濟寺,而且派人找到了毅宗的屍骨,爲他舉行了國喪,表面上做出了一副善待皇室的樣子。此時鄭仲夫已是七十高齡了,明宗下賜“幾仗”給鄭仲夫。雙方彼此“和諧”。不過,鄭仲夫獨攬大權的態勢,是無法掩蓋的了。

鄭仲夫掌握政權後,便開始了像李義方一樣的集權統治,逐步用他的“重房”架空明宗大王的朝廷。朝廷官員崔察鬆等人,指責鄭仲夫的女婿宋有仁貪污腐敗,遭到了流放。李義方昔日的門客李永齡也以爲李義方報仇爲名,暗殺鄭仲夫,卻失敗被殺。鄭仲夫在京城不斷打擊反對派,目的就是要集中力量對付京城外無數的叛亂和起義。

趙位寵之亂,持續了將近兩年還沒有被鎮壓。尹鱗瞻圍攻了西京半年多沒有絲毫起色,相反,麟州的將領康夫、祿升和鄭臣等人,殺了麟州守將蔡允和,繼而率麟州兵馬叛亂,並支援趙位寵。趙位寵假裝出城迎接,引誘官軍進入西京城。結果在西京城內設置伏兵,打得官軍大敗。尹鱗瞻無奈向鄭仲夫請求援兵。此外,金國已經通過趙位寵的使臣徐彥詳細得知了高麗內亂的消息,雖然金國沒有意思干涉高麗內政,但卻試圖趁火打劫撈點好處。就這樣,金國朝廷縱容民間百姓和小部分軍隊越過鴨綠江到高麗北方城市去劫掠,給高麗製造了邊患。鄭仲夫剛想派兵救援尹鱗瞻並抵抗金國入侵時,就發生了亡伊亡所伊之亂。

從高麗中期文臣專政開始,連年的天災和苛捐雜稅壓得農民喘不過氣來。在武臣政變後,高麗混亂的局面給農民起義製造了機會。萬昌十六年春,公州鳴鶴所農民亡伊、亡所伊自稱“山行兵馬使”,發動農民起義,馬上就佔領了公州。鄭仲夫派大將丁黃戴、張博仁率軍鎮壓,卻被農民軍擊敗。很快,亡伊、亡所伊的軍隊就成爲了各地起義農民軍中最強大的力量。

顯然,鄭仲夫不可能再抽出部隊來鎮壓農民起義了。所以,他被迫選擇了安撫政策。鄭仲夫宣佈將亡伊、亡所伊的家鄉鳴鶴所升格爲“忠順縣”,並給公州的農民送上了撫卹的軍糧。雖然這個懷柔政策短期內壓制了農民造反的心理,但在亡伊、亡所伊的煽動下,起義的烽火再次高漲。

舊曆六月,混亂的局勢終於有所緩解。在尹麟瞻和杜景升的久攻之下,西京被攻破。除了趙位寵和他的親信被誅殺之外,大多數叛軍還是被赦免無罪了。尹麟瞻的目的很清楚,一是不想搞屠殺造成人心不安,二是要收編這些叛軍讓他們和農民軍去打。可憐一代宰相尹麟瞻,在與趙位寵兩年的相持戰中,勞心勞力、身心憔悴,回到開京後不久就去世了。

尹麟瞻死後,杜景升升格爲“西北面兵馬使”,率領大軍直撲亡伊、亡所伊的農民軍。亡伊、亡所伊只能投降。杜景升派監察御史金德剛前往安撫。農民軍暫時有所安頓。而金國百姓騷擾邊境。鄭仲夫一面派兵抵抗,一面派出使臣到遼國解釋情況。遼皇帝也同意停止入侵。高麗取得了極爲短暫的安定時間。

不久,亡伊、亡所伊因爲不滿朝廷的安撫條件,再次起義。而趙位寵的餘黨也趁勢作亂,與農民軍遙相呼應。鄭仲夫一怒之下將忠順縣貶回鳴鶴所,抽調大軍前往討伐。由於開京內的局勢有所穩定,反對派都被鄭仲夫父子剔除,所以這一次,鄭仲夫沒有了後顧之憂,放心地多方調軍平亂。數月後,總算殲滅了亡伊、亡所伊的農民軍。而西方和南方的農民軍和叛軍,也很快被官軍鎮壓。

連年的征戰不僅混亂了高麗國內的局勢,也讓鄭仲夫感到疲憊不堪。尤其是在尹麟瞻、奇卓誠等老將病逝後,將領的空缺不得不讓鄭仲夫感到頭痛。鄭仲夫一邊繼續讓李義旻在外征戰、不追究他和李義方的關係,另一邊又破格提拔了許多人才,彌補職位的空缺。

最後,北山無雪道:“一直到今年,高麗國內仍不安生,清州人和與州人因爲移民的問題發生衝突。與州人被清州人擊敗。清州百姓趁機作亂。鄭仲夫派出了剛剛提拔上來的兩位將領樸純弼和慶大升去鎮壓,結果尚且不知。”

雲錚聽罷,喜不自禁,這真是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看來高麗局勢之混亂,只怕尤勝大魏和大遼,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出兵,當真是天賜良機。

其實雲錚自打開始有在這個時代“積極進取”的思想以後,就一直有一個設想沒有跟人說起。他希望建立一個強大的海軍,然後拿下高麗、日本、臺灣(這時叫琉求),環圍整個大魏東海岸,一旦天下有變,不論是支持朝廷,抑或者……都十分方便。這樣不僅可以鍛鍊海軍,而且對天下大局的掌控有很大幫助。

這個計劃也不是他一拍腦袋就決定了的,這幾天他一直回憶後世所看到的一些資料,譬如朝鮮半島有大量的煤和金礦,而日本有巨大的白銀礦以及雲錚設想中火器時代來臨後急需的優質硫磺。至於臺灣,雲錚雖然記得最清楚的是其樟腦很著名,但好像產出的稻米也很優質,不過現在的臺灣(琉求)漢人可能還是太少,這個問題……以後再說吧,還是先趁機把地佔了再做打算。

雲錚因爲對後世美國的“島鏈”戰略太過記憶猶新,因此腦子一動就有了這樣一個構想,從朝鮮半島到日本,再到臺灣,這個第一島鏈基本算是全部掌握在漢人手裡了,只要自己日後一直強調海洋意識,並且從海外各地弄到足夠驚人的利益,沒理由後世的人們不知道珍惜。至於第一島鏈的再後面一站菲律賓,雲錚有點記不清現在他們是什麼時代和狀況,決定等過段時間打聽清楚了再看——再說雲家現在也沒那麼大的能耐和胃口。光是現在一個高麗,雲家以區區兩省之力要想吃下,恐怕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還要從長計議呢。

現在高麗的局勢雲錚已經知道,遼國很快就將陷入難以擺脫的一場噩夢,肯定沒有精力管別的事,而大魏朝內部,亂象已經初顯,雲錚堅信四川的動亂只是一個開頭,至於什麼時候總爆發,他不能保證。神欲使人毀滅,比先使人瘋狂,萬昌這大半年來做事一改過去沉穩隱忍的作風,變得主動和冒失起來,雲錚雖然不知道其緣故,但至少知道只要他繼續這樣堅持下去,國朝內部的大爆發定然不會再等多久,到時候,雲家軍就算是真的得了空了……

“非常好,非常詳細,非常有用!”雲錚讚道:“無雪可還有其他事情要說?”

北山無雪搖了搖頭,她不過是來告知雲錚先前說的那兩件事,早已經說完了,自然沒有別的事。

雲錚微笑着點點頭:“你在射陽沒有住處吧?這樣,我叫鵬軒安排一下,這宅子大得很,後面有個小院,也還別緻,你就在這將就一宿如何?”

北山無雪淡淡的應了。

下個月的更新數目照樣定在月更15萬字以上,鋪墊了這麼久,征戰的大戲總算要上馬了。不僅是征戰,還有新式兵器的應用、各類外島資源的掠奪、移民等等大事應該都快上演了,大家拭目以待吧!

本整 理 發 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

第18章 寒字劍令第三 卷完第53章 橫掃北高麗(下)第38章 強姦是強權的體現第77章 最愛揍王爺!第3章 鳳點頭第81章 目空天下士!(上)第57章 天兵十萬下洛陽(十)第26章 東南大潰敗(二)第53章 橫掃北高麗(中)第49章 攝政關白第145章 江南危矣(二)第30章 雲騎威武,雲鷹永翔第48章 播個皇種(上)第109章 響馬單翱羽第11章 風雲涌(五)第42章 只肯向日傾第30章 洛陽殤,天下亂(四)第59章 從惡如流的薛公公第58章 天府之戰(一)第32章 陣演(一)第42章 島鏈大構想第103章 多羅葉指第130章 青樓相見第35章 聯手再戰(二)第58章 以退爲進第129章 西山密議(二)第54章 亂風將欲起(二)第150章 又一次朝會第59章 姐姐還是妹妹?第46章 中原攻略(四)第149章 世子軍第79章 雲錚南下第52章 日本到手,北上高麗!第101章 瓊花南下(上)第22章 北山劍閣(下)第18章 議和第35章 承風弓第122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第56章 有女無晴(二)第24章 拉出來溜溜第17章 雲家因何而強大!第57章 天兵十萬下洛陽(十)第88章 遼軍的大手筆!第149章 安遼之策第27章 洛陽殤,天下亂(一)第40章 再到射陽第103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32章 少帥出馬(上)第17章 何謂好官?第51章 嬌花美妾第11章 少帥巡邊(三)第98章 六賢王第137章 不練步騎練水師第73章 岳陽王麻煩了第42章 對關中的戰略(上)第35章 聯手再戰(二)第22章 大定和約(一)第42章 對關中的戰略(上)第107章 南海狂龍(二)第67章 戰青樓(上)第13章 文武雙全(下)第37章 洛陽殤,天下亂(十一)第76章 餓不着的雲少帥第8章 雙邊貿易計劃第119章 又見無雪(一)第11章 少帥巡邊(三)第2章 妍兒泡的茶第82章 目空天下士!(下)第32章 陣演(一)第41章 容鶴之謀第12章 風雲涌(六)第99章 青龍教的破綻第115章 明暗雙衛(一)第103章 多羅葉指第40章 少帥兼少俠第75章 秋狩射白狼第139章 少帥需要班底第44章 中原攻略(一)第35章 長沙之戰(二)第31章 海鯊幫(二)第57章 天兵十萬下洛陽(十)第145章 黃金萬兩第29章 穿件防彈衣先第117章 天機閣和樞密院第128章 正月初三第27章 理想和春夢的關係第27章 理想和春夢的關係第55章 天兵十萬下洛陽(八)第88章 各有心思第10章 西川驚變(一)第16章 意外邂逅第104章 遇伏?不怕!(一)第3章 墨家傳人第141章 精兵簡政第43章 日本人想幹啥?第18章 南下(四)第75章 妙玉坊爭風(二)第29章 六軍大演習(三)第17章 雲家因何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