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承風弓

隨着曹睿的動搖,雲錚的鷹揚衛這次意外的得了個好處,原本按照曹睿等人的計劃,雲錚的鷹揚衛和林曦的鳳舞衛載陣演之中頂多能拿乙等,結果因爲曹睿忽然“變節”,雲錚取得了四票領先,最終拿到了甲等。然後有些荒唐的一幕出現了,林曦的鳳舞衛在陣演上雖然算不得出彩,但總歸也還是中規中矩,沒有出什麼紕漏,可是因爲遭到壓制,最終只拿了一個乙等。而林晟因爲得知曹睿“放過”了雲錚,暴怒非常,居然當場發作,很是刺了曹睿幾句,本來這樣也就算了,曹睿自知理虧在先,並不打算計較。但接下來龍翔衛在陣演中居然出了烏龍,令旗下達的命令是擺出圓陣禦敵,但不知道怎麼,原本處於左右兩翼的兩個衛都看錯了旗語,居然左右包抄了出去,搞得一個好好的陣不倫不類,既不是圓陣,也不是鶴翼陣,完全弄成了四不像。

出了這麼大的紕漏,甲等當然應該無望,但林晟雖然大怒屬下不爭氣,卻仍然自恃有“密約”在前,並不以爲有多了不起,仍然示意監令宋明提議龍翔衛爲甲等。哪知道這般無恥卻不知怎麼惹了衆怒,居然遭到一致反對,連狼牙衛監令雷淵都沒有出言相幫,硬是一句話也沒說,任憑几位監令滿臉鄙視地建議給予龍翔衛丙等。最後更加諷刺的是,居然是曹睿覺得如果龍翔衛拿個丙等,陛下那裡臉面過不去,堅持給了龍翔衛一個乙等。

於是乎,鬧了半天,林晟林曦居然成了難兄難弟,而且是真正的難兄難弟。

鷹揚衛大營,雲錚等人正在做着最後一項演戲的準備。

這一項演戲,稱之爲箭陣。實際考覈除了箭矢的射程之外,還包括有排射、齊射、輪射以及遠近弓弩配合的聯射。

考校射程,就是之前提到過的一個方陣齊射,計算達到標準的箭矢共有多少,多的自然就是優勝。

排射,則是橫列隊一排一排的射擊,他們的對面將豎起把人(草人),最後計算中箭率,高者優勝。

齊射,乃是指或六百人(一個衛的專業弓弩手編制)或者一千人(普通步兵千人隊編制,也帶步兵弓的。)組成方陣,按照鼓聲的命令,一波一波的進行同時射擊。考校方會事先劃出目標區域,射入該區域箭矢多者優勝。

輪射則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方陣配合,一邊一波箭矢輪流射入目標區,要求以最少的方陣,配合出不間斷地射擊爲標準,射入目標區箭矢多者優勝。

最後一個聯射,乃是按照平時作戰的正常配合方式來作戰,在雲錚看來,演習中加入了這一條,才真正有些實戰演習的意味。

所謂平時作戰方式,即大型車弩進行第一波遠程射擊,若是輕軍前進沒有車弩,那麼這一步省略。然後是大型強弩進行遠距離試探射擊,這種弩叫做“蹶張弩”, 又稱“踏張弩”。一種依靠臂力和腿力結合,來張弦發射的強弩。它的形體比擘張弩大,弩弓長約半丈,木臂長約兩尺餘,弓幹較厚實,一般由多層木片或竹片複合膠粘而成。弩弓的強度較大,光靠臂力是無法拉滿弓的,需要靠臂的拉力和腳的踏蹬力結合來張弦。爲了讓腿腳參與張弦,在它的木臂中段,系裝有韌繩。張顯示,將繩套在腳上,兩手拉弦上機扣,站立、坐都可以。戰國時期蹶張弩已在戰場上出現,它的射程超過兩百六十丈,在射程內,蹶張弩發出的件都能穿透敵人的胸膛。當時,用這種弩裝備的韓國士兵,能以一當百,稱雄一時。到眼下大魏朝時,又有一些改進,不過就算這樣,它的射程雖遠,威力雖大,但發射速度仍然比較慢,一般射不了幾箭就要讓位於下一波。這一波輪到專業弓弩手進行真正大威力的覆蓋射擊,如果對方有騎兵,則先射騎兵,若是對方並無騎兵出現戰場,則射其先鋒精銳。這一波過後,如果距離還來得及,則全軍步兵可以組成圓陣,分出一部分專門護衛在外,另外一部分則藏於其中,對外面的敵軍進行大範圍、不間斷的覆蓋式箭雨攻擊,威力巨大。據說當初漢朝名將李陵用五千步兵抗衡八萬匈奴騎兵就是用的這個辦法,在弓弩先進的情況下,確實非常有效。

雲錚穿越前看電影,總是有些疑問,爲什麼很多電視電影裡頭,中國的弓弩齊射,都是沒有多少仰角而硬挺挺直射的,而西方電影裡頭,那長弓手幾乎是朝天射箭,怎麼會差別這麼大。後來年紀大點了,才知道中國的導演歷史白癡極多,很多常識都不懂。中國弓弩裡頭確實有些是可以直射的,但更多的弓還是需要仰角射出的。之所以中國的弓弩有些可以直射,這是弓弩的製作不同導致的結果。

世界上許多的不同文明分別獨自發展了複合弓,但是由於西亞斯基泰複合弓(一種雙曲複合弓)這種自技術上較爲成熟的複合弓傳到了古希臘和羅馬(似乎是共和國末期傳入),西方人依此爲淵源將他們所見到雙曲複合弓都認爲是斯基泰文化影響的產物。而早在商朝的晚期中國就已經開始使用這類的弓箭了——雙曲複合弓的成熟形式,雙曲反彎複合弓(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出土)。中國的漢字弓就是依據雙曲複合弓的象形而來的。而且周朝出土的青銅器就有很多是反映射禮活動,而射禮所用的弓明顯就是雙曲反彎複合弓。在詩經中也不止一次提到過弓(即角弓,可笑後來的儒家牽強把角解釋爲裝飾品)。

同時由於使用弓的材質差異,以使用單體弓爲主的地區和已廣泛使用複合弓的地區在拉弓的方式上也產生極大地不同。即地中海式射法,和蒙古(中國)射法。由於歐洲單體弓彈性差,拉弓長度與弓體長度之比低因此弓長較長,而中國的複合弓正好相反,拉弓長度與弓體長度比甚高,當拉滿弓時手指拉弓處與弓弦形成銳角,用地中海式拉弓法將積壓手指。因此中國拉弓法用一個拇指(帶指環保護)拉弦,食指和中指壓住拇指,而歐洲單體弓由於角度較大,則可以用多個手指拉弓。使用指環作爲保護是使用複合弓的標誌之一。

雲錚現在給鷹揚衛配備的新式弓,其實是一種很先進的設計,只不過這種設計的先進性只有雲錚看出來了,估計就算製作出它的東方無晴本人都沒有發現其中所代表的進步。這一點要從歐洲弩和中國弩的差別說起。

歐洲的弩,早期一直比中國落後,但後來一個設計卻對弩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就是採取了鋼片作爲弓臂材料,這是原先雲錚那個世界裡頭14世紀的事兒。中國的弩機機身爲金屬,但弓體仍然沿襲複合弓那一套,都是什麼木啊角啊筋啊膠啊漆啊之類的。研究中國科技史的李約瑟博士就曾經想不明白,古代中國人冶金技術比歐洲領先,弓弩技術也比歐洲人要領先,爲啥那麼漫長的時間裡,一直都沒有用鋼去做弓。這個說到底是一種慣性思維的問題,正是因爲中國的複合弓技術非常發達,傳統太深厚了,所以反過來也限制了人們對其他材料的思考。當複合弓體的弩,有效殺傷射程跟木倉有一拼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去改用別的材料了。最後,就是張弩的效率。從14世紀開始,歐洲人多采用拉桿張弩,但是當重型鋼質弩弓在15世紀普及歐洲之後,就發明使用了曲柄卷繞器和滑輪組來張弩,到了15世紀晚期,歐洲的張弩裝置徹底成熟,是用齒輪裝置和齒軌,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是雲錚這次發現的這個連發明者自己都沒有重視的弓,卻竟然創造性的採用了以鋼片加固弓臂的設計!雲錚正是看見了這一點,纔會立馬要求製造出來裝備鷹揚衛的。平心而論,現在鷹揚衛所裝備的這批新式步兵弓並不完美。因爲雲錚對於手弩的改進催得十分緊,東方無晴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弩上面,這個弓的出現,純屬意外。當時是有幾塊精煉的鋼片多餘出來,東方無晴看了一下,未免浪費掉那麼好的材料,鬧着玩一樣將它們安裝到了弓臂之少,沒料到那弓居然真的增加了射程。東方無晴略微抽出時間把那把弓處理了一下,卻是再沒有精力仔細研究,乾脆直接呈送燕京,看燕京對這東西是不是感興趣,燕京如果有興趣,自己再深入研究不遲。

東方無晴這麼做,也是個習慣問題,她本身只是喜歡研究這些機械、兵器之類,但卻不是領兵的將領,而一樣武器好不好,實不實用,還得看戰場是不是需要,所以她的很多想法想出來之後,都要先問過燕京,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深入。這樣做,利弊皆有,但其實現在沒有必要改變。

雲錚雖然不是什麼專家,對於製造武器,本身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賦,但作爲一個歷史迷,和一個僞軍迷,某些比較出名的武器,他還是能知道個大概的。這種採用了鋼片加固弓臂的新式弓,他知道一定是大有前途的。而且這個弓還不是很擔心其他國家仿製,因爲這年頭出了大魏,估摸別的國家也沒有這麼先進的冶金水平,要知道這種用來加固弓臂的鋼片,那可不是在尋常鐵匠鋪裡錘錘打打就能弄出來的。

“明天的箭陣演習,便是我們鷹揚衛此番大演的最後表演了。前面奔襲我們拿了一甲,陣演我們也拿了甲等,現在剩下一個箭陣……諸君,新弓已經發下去了,弓的質量如何,大家都清楚,可以說比起其他諸軍的制式步兵弓要強了一半不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在箭陣這一項上不拿一甲,當真是對不住我們鷹揚衛的名頭了。”雲錚又開始做“戰前動員”。

“都指放心,有此利器在手,明日箭陣一項,我軍穩拿一甲。”說話的,乃是今天剛剛趕到的軍師祭酒李墨。李墨本身算是“搞研究”出身,是個比較穩重的人,他之所以這麼說,正是因爲他看懂了這新式弓裡的神奇。

雲錚知道他是墨家出身,機械上的造詣相當深,乾脆把改造這新式弓的任務交給了他。雲錚知道眼下大魏朝的遠程兵器還有發展的餘地,想當初那個歷史中,宋朝還有那神乎其神的神臂弓呢,現在大魏朝來了本少帥這麼個有眼光的軍事統帥,怎麼能不發展得更快一點呢?

想那神臂弓(其實是弩),北宋神宗時發明,弓身長三尺三,弦長二尺五,射程遠達三百四十多步,號稱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爲宋軍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其上裝有機關,但可由一人發射,射程也可達370多米,且可貫穿重甲,令金軍膽寒。恩格斯說:14、15世紀英國步兵使用的長弓可射200碼遠,是當時‘一種非常可怕的武器’, 然而它的射程和貫穿力和中國的牀子弩以及神臂弩比起來還差的遠。

神臂弓用堅韌的山桑木爲弩弓,又用堅實的檀木作弩身,麻爲弦,輕巧堅勁,史書記載——神臂弓“實弩也。以山桑爲身,檀爲弰,鐵爲槍膛,鋼爲機,麻索系札,絲爲弦”,“射三百步,透重札”。

不過歷代學者均對神臂弓的威力表示懷疑,因爲從史書記載看神臂弓只是一種踏張弩,如此大的威力難以想象,雲錚這個僞軍迷曾多方查證後認爲神臂弓上裝有巧妙的機關,這些機關是神臂弓威力的根本保證。神臂弓射二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箭,可見神臂弓在370餘米的射程上仍具有驚人的穿透力。而歷代學者正是對此深表懷疑,其實神臂弓上是裝有機關的,只是久已失傳,《永樂大典》上就記載着神臂弓的機關圖樣,後《永樂大典》毀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神臂弓自此徹底失傳。清代學者紀曉瀾曾親自見到了這些圖樣,曾想依此重新制造神臂弓,但可惜《永樂大典》上的圖樣只是神臂弓的單個零件圖樣,沒有組合圖。

雲錚對重現神臂弩的輝煌抱持着極大的信心,他甚至希望讓東方無晴和李墨合作去做這件事。

誰都沒有料到,海安縣最後一場步兵演習快要結束的時候,四川的風波卻越來越大了。

第22章 尊貴的承風様第110章 神秘老人第107章 南海狂龍(二)第54章 好香,真的好香第97章 我的簽名很值錢?第2章 妍兒泡的茶第33章 林曦的煩惱第130章 青樓相見第56章 鏡城之戰(三)第80章 太學生攔路第32章 新式主力戰艦第25章 王佐之才(一)第123章 兩件大事第47章 天塹亦是通途(上)第32章 新式主力戰艦第141章 花燈會(上)第104章 妍兒=金山第63章 如何娶到妍兒(下)第36章 美女解放戰爭第21章 科技力量(三)第16章 皇帝也有難事第105章 遇伏?不怕!(二)第32章 海鯊幫(三)第29章 穿件防彈衣先第43章 火藥專家雲少帥第91章 洛陽雨(一)第118章 本大王難道不威猛?第133章 鵬軒入衛第34章 長沙之戰(一)第43章 對關中的戰略(下)第130章 青樓相見第74章 朝中局勢(下)第126章 除夕,作秀第84章 三千太學皆俯首!第52章 貨幣戰爭第一彈第50章 孤心閣?第53章 大計劃和黑奴第103章 多羅葉指第38章 朕該如何是好?第28章 年輕人的生理衝動第48章 湖上對峙第53章 橫掃北高麗(下)第41章 容鶴之謀第1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72章 不安分的夜第43章 打高麗的主意第20章 秦晉之好(二)第17章 何謂好官?第139章 少帥需要班底第26章 不算意外的意外第15章 雲錚VS耶律平成(三)第150章 連發手弩第22章 暗影,北閣第31章 洛陽殤,天下亂(五)第3章 鳳點頭第124章 少帥的成長第134章 風雲際會(一)第41章 瓊花郡主第29章 制定新制度第77章 雲錚雲承風第55章 天兵十萬下洛陽(八)第34章 少帥出馬(下)第63章 雲少帥的超級粉絲第17章 你想我怎麼辦?第41章 瓊花郡主第88章 遼軍的大手筆!第71章 一劍凌霄(三)第23章 視察礦區第90章 壞蛋害人精?第60章 二仙子,雲夫人第20章 演習也能賺錢第39章 鷹揚南下第60章 高麗降,中原亂第76章 妙玉坊爭風(三)第12章 風雲涌(六)第35章 承風弓第79章 一觸即發(一)第45章 龍象般若第125章 鳳舞衛有請第44章 唐門和西閣第142章 三個美人兒第17章 雲錚VS耶律平成(五)第152章 被黑了一筆第48 天塹變通途(下)第70章 一劍凌霄(二)第86章 精靈?妖精!第136章 在哪集訓?第52章 叫我my Lover吧第20章 秦晉之好(二)第8章 大權交接(三)第31章 海鯊幫(二)第54章 好香,真的好香第10章 你真是太壞了第55章 鏡城之戰(二)第37章 進軍湘陰第25章 雷霆手段(二)第140章 君子臨江第2章 如家客棧第8章 風雲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