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暗涌

魏東陽他們回來了,是上官寵兒揹着楊笑下令從六盤山深處召了回來。.

葛良不愧爲六盤山的軍師,在這短短的幾日之內便把赫連多兩萬府兵拖在了六盤山深處,有了李奇和劉雄偉幾人繼續作牽引,赫連多這個時候恐怕也只有繼續在廣袤的大山着。這也正好給了大牛和大刀他們這些少年兵鍛鍊的機會。

自從那一夜蘭州城裡芷園兵變後,二十七國萬博會沒得開始便黯然收場,爲首的吐蕃王子在被楊笑他們控制後,國內也曾舉兵指向蘭州,卻被吐谷渾國師慕容初率領的隊阻在半路,在新式武器的支援下,來勢洶洶的吐蕃精兵大敗而回

能夠大敗吐蕃,吐谷渾依靠的是楊笑所發明的土炸彈,當然這些都是楊笑高價賣給吐谷渾的而吐谷渾上下也沒有感到吃虧,反而感恩戴德歌頌天朝大隋的皇恩浩蕩,表明世世代代要忠於天朝。至於吐蕃王子作爲人質將永留蘭州以懾西域二十七國

西北的戰事算是告一個段落,算算頭尾楊笑在蘭州呆了將近一個月,在這一個月之內楊笑充分發揮着大隋皇長孫殿下的身份,在蘭州安民撫民收穫民心當然具體政事是上官寵兒張羅,這本就是她所擅長的。

最讓楊笑舒心的是與上官寵兒的關係,在突破關係後的隨後幾天裡在赫連多府邸內是夜夜*宵享盡溫柔。

唯一令人擔擾的是,清兒妹妹自從在六盤山分別後再也沒有消息,也不知道她是否在青雲道長的身邊,雖然不知道王師爺在璇璣石得了什麼好處功夫大進,但有袁天罡和青雲道長兩人絕代高手想來沒有什麼大礙。

帶着魏東陽三人以及五百名親兵,楊笑他們在一個晴朗的清晨踏上了歸程。

歸去似箭,一個月之後回到洛陽的時候已是初冬時分,凌厲的寒風吹在臉上如刀割一般難受。

在楊笑他們達到洛陽的十天後,兵部尚書崔義玄方纔押着陳碩真等叛軍首領返回洛陽城。囚車行在洛水河畔轟動了整個洛陽城,陳碩真貌美如ā,凡夫俗子爭先觀看擠滿了整個街道。

陳碩真等叛軍首領被押回刑部大牢,擇日由大理寺公開審判,任何人在這期間不得探監這是豬老伯在那日早朝之上聲色俱厲的警告。楊笑也是在第二天的時候方從陳堅的嘴中得到消息。陳碩真當日爲隆王軍師,豬老伯對隆王派系可謂深惡痛絕,能下這樣的命令也是理所當然的。

楊笑回到洛陽後也沒有住在大興宮裡,他平常只是往來於法明寺、琴府與望江樓之間,偶爾也去洛水南岸鑄金坊看看李詩音的火yà生產基地。至於陳碩真,他也只有先藏拙起來,因爲他從上官寵兒那裡知道崔義玄不在徽州處置陳碩真她們,反而把她們帶到洛陽來應該另隱情。

這一日,楊笑在法明寺裡練着“道家養生功”,突報豬老伯帶着親兵來到前院,楊笑匆匆收功,來到外én大堂便見一身太子袍的豬老伯不苟言笑地坐在那裡,堂外兩列禁衛軍陌刀林立筆直地站在那裡,莊嚴肅穆無形之中給人一種莫名的威壓。

楊笑甫一進堂,便覺得豬老伯好象變了一個人似的,往日有些唯唯諾諾、平生不得志的神態此刻全然不見。楊笑不以爲意,人處的地位不同、掌得權力不同變化是在所難免。

“豬老伯,你今日怎得有空過來?”楊笑嘻皮笑臉地問道。

豬老伯聞言眉宇一皺,擡眼看了楊笑一眼,沉臉道:“笑兒,孤是你父王,當年你流浪在外禮儀不熟孤不怪你,現在你好歹也是王子殿下,將來是要繼承大統的,切不可再隨性而爲”

楊笑聽言驀地一愣,怔怔地看着豬老伯,見他眼光銳利如利劍般在色在自己的身上,恍然沒了往日對自己寬恕、慈愛

短短的兩個月,楊笑突然感覺到豬老伯變了,變得陌生人一般不認識了,當日上官寵兒兵圍落峽谷、孟姚氏兵逼洛陽時那個孤助無依的豬老伯再也不見了

楊笑心底驀地一冷,淡淡地道:“太子殿下,不知你老人家來法明寺有何貴幹?”

豬老伯臉色數變冷冷地看着楊笑,見楊笑無動於衷,不由地苦笑幾下,嘆道:“笑兒,孤就不值得你叫聲父王嗎?”

見豬老伯恢復了常態,楊笑也暗歎一聲,道:“父王,孩兒不是不尊敬您,身爲皇室貴胄最缺的就是親情,我喜歡當日在望江樓初見時候的您——唉——好了不說了,您今日來這裡不會就是要我改變對您的稱呼吧?”

豬老伯也是無可奈何,自從老皇帝不管朝事之後,朝野上下對自己是尊敬有加,唯獨這個大兒子依舊那樣,自己在他面前好像扳不起太子的身份,也難怪當時老皇帝對他是又愛又恨。

“孤來這裡是想問你是否對淮南用兵?”豬老伯不再糾結於他對自己的稱呼,直接道明來意。

“您不是有了決定了嗎?”楊笑驀地擡眼看了他一下,淡淡地道。

楊成不由得一臉尷尬:“那是崔愛卿的意見”

崔義玄的意見難道不就是你的意見嗎,楊笑心中感嘆,但這話卻是不敢明講,楊笑突然想到當日崔義玄、豬老伯在朝堂之上唱一出雙簧戲最終出兵平叛徽州兵,今日又唱這一出卻是在自己的面前,不知道有何意義?他可不會簡單地認爲豬老伯這是在尊敬自己,如若沒有剛纔爲稱呼之事,楊笑或許會相信,但此刻他全然不相信。

難道徐孝德他們反對,要自己來說服?楊笑想了很久方纔想到這麼一個可以牽強得到原由。

“打仗最終靠得是銀子”楊笑字斟句酌地說道,“更何況淮南不比徽州平叛軍,我提不出什麼建議,崔尚書是兵部尚書,精通兵法他有自己道理”

豬老伯點了點頭,見楊笑沒有說出什麼有建設性的話,也不再對這個話題作深入的研究。兩人之後便聊起了家常;聊起了崔玄籍兵敗六盤山之事,說到六盤山兵敗的時候,豬老伯一臉的陰霾,大罵崔玄籍是草包,同時稱讚李奇、劉雄偉幾人,說回大興宮的時候封他們爲平西大將軍;最後聊起了楊笑的歸宿問題,豬老伯叫楊笑搬到大興宮裡居住,與楊利一樣好享父子天倫之樂,聊到楊利時豬老伯是一臉的興奮,大讚楊利這次隨軍出征所立的功勞。

楊笑隨聲附和,但對在大興宮裡居住,楊笑推託自己稟性難定不適合入宮,豬老伯見他一再堅持只得暗自作罷,最後乘着鑾轎返回大興宮。

次日,徐孝德也乘着朱顏大轎前來法明寺,談得無非是是否出兵淮南之事,他話裡的意思擺明是站到自己這一邊,唯自己馬首是瞻

對於蕙丫頭的老爹,楊笑給出了足夠的尊重,他沒有含糊其辭,只是說道老皇帝是怎樣的意見,這話他在豬老伯面前不好講,但在徐孝德身上直言不諱。

徐孝德說道,聽老皇帝從仁壽殿傳來的消息,說要聽聽你的意見,楊笑方纔明白豬老伯昨日來法明寺的原因,原來他親自來一趟是爲了做給仁壽殿的楊勇看得,想明白了這一切,楊笑不由再次感嘆豬老伯變化之大,對於楊勇他也開始用上了心機。

在談話的時候徐孝德顯得憂心忡忡,話語最多的是提及楊利這次隨軍平叛獲得聲望,他隱諱地提起,如果這次果真再出兵淮南,希望楊笑也能隨軍出征。楊笑心知肚明這老倌兒無非就是怕以後自己被楊利奪去太子位置,怕朝中被崔義玄踩在腳下談到徽州平叛楊笑提及了陳碩真,老倌兒臉色微變,因爲當時他是站在隆王這一邊對於隆王的三大軍師他是耳熟能詳,楊笑這話不敢在豬老伯面前提及,知道他忌諱很深,難得今日徐孝德來了,他便打探起消息來了。對於陳軍師的能耐老倌兒也是佩服的很,便把自己所知的告訴楊笑。

他說,孟姚氏在陳碩真被押回洛陽的路上時,便派人前來佈置,還暗中找過自己,想讓自己幫忙解救陳軍師,可他沒有答應

楊笑聽到這話不由眉頭蹙了起來,陳碩真什麼時候又與孟姚氏聯繫上了,莫不成她在徽州起兵造反是孟姚氏所慫恿的,想當日陳碩真在邙山石洞“臨死”前所說一切,她應該是大徹大悟了,不可能再次走在反叛的道路。

崔義玄大敗徽州兵,押陳碩真返回洛陽、各地府兵響應、崔義玄便提議出兵淮南、孟姚氏派人來洛陽聯絡舊部解救陳碩真……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合情合理,但楊笑突然感覺有股莫名的暗涌正在侵襲洛陽,總感覺洛陽要發生大事,天下要發生大事豬老伯不知道有沒有感覺、眼前的老倌兒恐怕是不知情,不知道老皇帝怎樣?陳碩真怎樣?他(她)們是否知情呢?看來是時候去見一見老皇帝、見一見陳碩真了。

第232章 李家三人第112章 柳文振登門引子第272章 以牙還牙第221章 兵出東嶺第242章 道家養生第32章 琴府風雲第175章 艱難決擇第176章 琴府姑爺(一)第11章 大忽悠第270章 再見國師第192章 圍困鑄金坊(二)第245章 火藥配方第66章 情爲何物?第53章 落峽谷鏖戰(二)第213章 造化弄人(一)第94章 漕幫第200章 一張地第215章 造化弄人(三)第113章 楊笑在哪裡第95章 釣魚(一)第256章 以退爲進第64章 各展其智第200章 一張地第47章 再次交鋒第93章 急轉直下第179章 琴府姑爺(四)第163章 血戰(二)第151章 子嗣第267章 遇襲第50章 縱虎歸山?第253章 鴻溝拒守第42章 蕭蕭風情(一)第7章 也是雛兒?第87章 表演第兩百○二章 段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10章 秋山楓葉圖第12章 我是師兄第25章 石縫旖旎(一)第212章 與時俱進第一百○六章 哼哈文將二第5章 兩腳跟風(上)第90章 醉心果第244章 再上鑄金坊(二)第176章 琴府姑爺(一)第124章 祖孫相鬥(二)第9章 望江樓(二)第61章 驚變第39章 一截牛腸第一百五十四章第252章 火藥神威第52章 落峽谷鏖戰(一)第229章 上官來訪第214章 造化弄人(二)第197章 防禦第13章 豬老伯第一百四十二章第6章 兩腳跟風(下)第160章 心動第199章 尾追(二)第11章 大忽悠第238章 十年之命(二)第276章 暗涌第89章 盧柳二公子第一百四十五章第10章 秋山楓葉圖第193章 圍困鑄金坊(三)第114章 找回自我(一)第212章 與時俱進第254章 興學(一)第171章 我要親自殺他第252章 火藥神威第174章 虐人第272章 以牙還牙第168章 波譎雲詭第200章 一張地第247章 訓吏第244章 再上鑄金坊(二)第29章 心解第181章 條件?第199章 尾追(二)第72章 初見隆王第182章 夜話第49章 禁衛右軍第79章 上陣父子兵第50章 縱虎歸山?第12章 我是師兄第116章 箭在弦上第216章 拜月大典(一)第170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五章 哼哈文將一引子第一百○九章 信仰崩塌的自由第68章 誰贏誰輸?(二)第62章 決戰之前(一)第187章 重逢(二)第81章 上官論政第26章 石縫旖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