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章 征討伐吳

吳國,姑蘇城.

吳越聯軍在越國西線潰敗,王政文領兵討回吳國,噩耗好像寒冬臘月狂風,很快傳遍吳國大地.

王政文領兵尚未歸朝,噩耗已提前傳回朝廷.

王政文領兵返回姑蘇城時,韓晏熙領兵歸降燕國,燕軍趁機東進消息,與他先後抵達皇城.

越軍歸降,猶似晴天霹靂,驚動吳國,使江水環繞城池內,百姓惶惶不可終日.

皇宮內,趙彥逾與三皇子東海王趙安然商議防禦時,突聞韓晏熙歸降消息,趙彥逾滄桑面容,瞬間陰冷森寒.

怒不可遏道:“無恥,韓晏熙這無恥老匹夫,關鍵時,背棄吳國.“

須知,吳越聯合,吳國不少地區防禦,與越軍處在犬牙交錯狀態,越軍猝不提防歸降,像撤去吳軍身上遮羞布,把吳軍軟點頃刻間全暴露出來.

東海王有猜測韓晏熙在王政文領兵私自撤離,頂不住燕軍鋒芒領兵歸降,卻不曾料到,韓晏熙短短數日,毫無前兆歸降.

此舉,讓不少吳軍處在燕軍兵峰中.

目睹趙彥逾神態,東海王神情複雜,道:“父皇,燕軍從東方而來,我軍極有可能暴露在燕軍刀鋒下,兒臣建議,快速收縮前線兵力,在吳國境內佈防!“

“這是自然!“

趙彥逾冷聲道,越國歸降,楚國分裂,南方僅剩吳國勉強領土完整,建制完善.

即使燕軍所向披靡,趙彥逾仍希望與林楓死戰,哪怕最後吳國滅亡,也問心無愧.

拳頭狠狠砸在龍案,趙彥逾長長喘口氣,盯向東海王道:“派內侍即刻召集羣臣入宮,召集王政文入宮.“

“遵命!“

東海王頷首,轉身匆匆離去.

趙彥逾擡手搓動臉頰,雙眸望向不遠處屏風上吳國地圖.

相較越國,吳國版圖更廣闊,錢糧更充裕,人口數量更多,最關鍵,吳國內河流湖泊犬牙交錯,遠非越國,楚國能比,這是吳國獨特優勢.

燕軍鋒芒畢露,沙場罕有匹敵者.吳國水師照樣銳不可當,歷來海戰,水戰中,連楚國也要忌憚三分.

趙彥逾心似明鏡,要改變吳國被動處境,唯有取長補短,狠狠向燕軍軟肋重擊,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吳國水師沒有耗空前,終究是燕軍剋星.

當然,趙彥逾也清楚,越國歸降,越軍必然跟隨韓晏熙歸降,岳雲山,牧君辰,秦穹,秦越之流,這些擅長水師作戰將領,肯定會被林楓提拔重用.

坦白的說,吳燕兩國水上作戰,初期,完全是吳越兩軍作戰,那時,吳軍憑藉地形優勢,及戰船優勢很容易擊潰越軍.

若燕軍失去越軍協助,休想在吳國犬牙交錯水域內有所收穫.

沉思中,御書房內陸陸續續有官吏抵達.

這些官吏提前獲悉王政文在越國戰敗,領兵倉皇歸來,也要不少官吏獲悉韓晏熙歸降燕國.

走進御書房,一個個神情緊繃,像被拉滿的弓弦,互相親近者,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商談應對之策.

他們中多數官吏堅信,吳國偏安一隅,燕帝領兵攻勢正盛中,定然不會讓吳國安生.

此戰,唯有羣臣一心,拼死苦戰,也許能借助吳國地形,鬥志,阻撓燕軍步伐,把燕軍驅逐國門之外.

約莫兩盞茶功夫,滿朝官員聚集御書房內,儘管他們聲音壓得很低,但御書房內仍顯得狹小,喧鬧.

交談中,趙彥逾擡起頭,不自信的雙眸,掃了眼御書房內羣臣,抱拳咳嗽兩聲,示意羣臣安靜.

朗聲道:“不久前,王將軍領兵在越國西線潰敗,越君韓晏熙爲苟延殘喘,領兵歸降燕國,相信不久燕帝會以越軍水師爲前鋒,燕軍騎兵殿後,殺向吳國,諸位愛卿,是戰是降,你們且說說!“

聞聲,羣臣驚愕,詫異.

吳國危在旦夕,皇上召集羣臣前來,該商議怎樣化解燕軍兵鋒,怎能詢問是戰是降,這樣影響朝廷氣勢,軍隊氣勢的問題.

御書房內,羣臣互相觀望,誰也摸不透趙彥逾究竟什麼心態,更不敢輕易回答他的問題.

少時,趙彥逾察覺羣臣不語,朗聲道:“左右御使大夫,往日裡,你們兩人口才最佳,這會兒,怎麼啞巴了,說說你們的真實想法?“

左右御使大夫乃吳國老臣,年紀老邁,身子骨還算硬朗.

感覺御書房內所有人目光,彷彿無數搭在弓弦上利箭,全集中在他們身上.

左御使大夫王文昌移動步伐,徐徐走出朝列,抱朝笏向趙彥逾行禮,道:“皇上,吳國從東海之濱興起,經歷數百年戰亂,有今時今日地位,即使燕軍強大,燕帝即將掃除一統天下障礙,我們也該堅持到底.“

“沒錯,皇上,相較分裂的楚國,多次被燕軍踐踏的越國,吳國至今沒有受到燕軍侵襲,沒有半寸領土被燕軍佔領,朝廷有軍隊,有糧食,該嘗試與燕軍苦戰.“右御史大夫安雲奇走出朝列,站在王文昌身旁,神情激動的道.

“嗯,既不歸降,堅持死戰到底,那麼,王愛卿,安愛卿,說說你們禦敵策略.“趙彥逾聞聲,面不改色,似對兩人回答不滿,毫不客氣追問.

王文昌,安雲奇身爲御使大夫,平日裡負責監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

極少甚至從未接觸軍事,更不清楚戰略戰術,趙彥逾突然詢問他們破敵之策,着實在刁難兩人.

一時間,左右御使大夫陷入沉默中,似在思考禦敵良策.

御書房內,陷入安靜,羣臣如坐鍼氈,惶惶不安.

趙彥逾視線掃過羣臣,繼續詢問道:“既然御使大夫沒有破敵之策,大將軍葉流凡,你來說說是戰是降?“

葉流凡入朝前,便料到與皇上謀面,務必給他交待,所以,前來皇宮路上,他不斷在思考良策,目前已經有粗略輪廓,只需細化,便能付諸實踐中.

此刻,被詢問吳國前途,葉流凡闊步而出,甲衣作響,站在王文昌身旁,向趙彥逾躬身行禮,抱着朝笏慷鏘有力的道:“皇上,勝敗乃兵家常事,近十載,吳國南征北戰,勝敗相當,除兵卒傷亡極多外,全軍戰力在征戰中得到極大提升,吳國百姓更心向朝廷,加之,皇上勵精圖治,國庫錢糧極多,末將認爲和平是戰場打出來的,絕非談判談出來的,更非俯首稱臣.

今日,面對燕軍入侵,末將堅信唯有充費準備,與燕軍一爭雌雄,才能彰顯吳國國力,讓燕軍,燕帝清楚吳國君臣抗擊外敵入侵的決心與魄力.“

“皇上,大將軍說的沒錯,戰,與燕軍死戰到底.“

“皇上,末將願領兵駐守吳國邊境,不讓燕軍踏過過境半步!“

“皇上,末將寧可戰死,也不屈膝投降!“

....

葉流凡道出堅持到底想法,不少軍中將領附和,贊同葉流凡與燕軍不死不休態度.

趙彥逾微微頷首,依然面不改色,冷語道:“大將軍,王政文多次領兵與燕軍交戰,卻多次敗給燕國不同將領,吳國內沒有人比王將軍更瞭解燕國的將領了,難道你照樣堅持死戰嗎?“

“皇上,燕將兇悍,末將自詡非等閒之輩,且不說燕軍尚未入侵吳國,即使將來吳國不幸被燕軍佔領半壁江山,末將依然堅持憑藉有限兵力,驅逐入侵者.“葉流凡轉身瞥了眼站在武將中的王政文,仍舊堅持自己想法.

“皇上,我吳國兒郎,沒有熊人,我們絕不歸降.“

“皇上,時不我待,調兵遣將吧!“

“皇上,即使與燕軍首戰失敗,我們依託吳國有利地形,依然有重整旗鼓,捲土重來機會.“

不少武將贊同葉流凡提議,一個個情緒亢奮,恨不得當場獲得趙彥逾同意,趁燕軍尚未入境,提前趕往邊境佈防.

趙彥逾起身,走到玉階前,道:“難道朝堂中,皆是死戰派,沒有官吏願歸降燕軍嗎?朕不相信,何人願意在戰事不利時歸降燕國,趕緊出列道出自己想法.

吳國要延續,不能單憑一種聲音!“

有趙彥逾引導,御書房內,有十幾名文臣武將站出來,侃侃而談,道出自己想法,主張求和,甚至主張歸降.

隨提議求和,歸降的文臣武將語落,挺身站在玉階前的趙彥逾,猛地拍在龍案喝道:“韓晏熙歸降,接引近臣勸降,導致越國頃刻間被燕軍兼併,爲防止吳國重蹈覆轍,朕決不允許朝堂內有貪生怕死之輩存在,更不允許他們像蛀蟲似得,混在吳國文臣武將中.“

聖意難測!

聖意難測!

趙彥逾龍顏鉅變,超出羣臣預料,強勢態度,更震懾不殺官員,特別那些妄圖求和歸降的官員,深深意識到問題嚴重******改變態度,向趙彥逾提議時,豈料,趙彥逾已經提前行動,喝道:“內侍何在,還摘取那些官員烏紗帽,莫非要等燕軍殺來,讓他帶燕軍殺進姑蘇城嗎?“

聞聲,御書房左右內侍快步疾行,眨眼間,不少文臣武將被摘去頂戴花翎.

之前慷慨激昂態度全無,反而更被拔毛公雞,失魂落魄,等待被趙彥逾下達皇命,被扔進沸水中,油鍋中.

咳咳!

趙彥逾清清嗓子,端起茶杯潤喉,一杯溫茶見底,把茶杯放在龍案.道:“今日,朕摘取你們頂戴花翎,抄家錢糧充公,把妄圖向燕國歸降者驅逐朝堂,從此朝廷內,若有官員敢提及向燕軍投降,向林楓臣服,修怪朕冷酷無情,施以凌遲酷刑.“

言罷,他揮手示意內侍,把被摘取頂戴花翎的官員,驅逐朝堂,眼不見心不煩.

騷亂求情聲漸漸遠去,御書房內靜可羅雀,文臣武將大氣不敢喘.

自古伴君如伴虎,兇險難料.

不少官吏慶幸自己堅持己見,沒有放棄自己信念,不然,這時候,被皇上摘取頂戴花翎,抄家錢糧充公,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然而,許多朝堂官吏不清楚,趙彥逾有自己顧慮.

目前,廣袤南方區域內,僅有吳國倖免於難,暫時沒有遭遇燕軍兵峰入侵.

在韓晏熙領兵歸降燕國後,燕軍縱深向東方快速推進,千軍萬馬遲早殺向吳國.

爲避免燕軍殺來,朝堂官吏中有人懼戰怯懦,影響朝堂策略,影響軍心,他唯有提前把羣臣投降念頭掐滅在萌芽狀態.

使吳國朝廷內僅有拼死苦戰一種聲音,從而最大程度凝聚吳國臣民,與林楓博弈爭鋒.

返回龍椅,趙彥逾留意羣臣膽顫驚慌神情,朗聲道:“諸位愛卿,既然你們選擇在吳國危難時,與國家,與朝廷共進退,咱們便該齊心協力,堅持抗擊燕軍,不是嗎?“

“皇上英明,末將願爲皇上效犬馬之勞,肝腦塗地,絕不辜負皇上期待.“葉流凡抱朝笏躬身向趙彥逾道.

“皇上,葉將軍所言不假,末將願爲吳國流進最後一滴血!“

“皇上,末將依然堅持儘快調兵遣將,佔領各處高地水域等有利地形,做好迎戰燕軍準備.“

文臣武將衆志成城,趙彥逾龍顏中露出欣慰笑容.

滿朝文武全希望與燕軍死戰,不顧一切抗擊燕軍入侵,便該打開天窗說亮話.

“左御使大夫說的沒錯,我們是該趁燕軍在越國休整,燕帝尚未徹底收復越軍,提前在燕軍有可能經過的官道,山路,水域,進行滴水不漏防禦,王將軍,你多次領兵北伐,近十年與燕軍經歷無數次戰役,向諸位將領說說燕軍狀況吧!“趙彥逾堅定傾舉國之力阻擋燕軍念頭,不管耽擱寶貴時間,朗聲向王政文道.

聞聲,王政文情緒複雜,不清楚該從何說起.

他多次領兵吳軍征戰,卻十有八九敗在燕軍將領之手,不但辜負趙彥逾信任,更讓不少吳國兒郎葬身戰場,埋骨他鄉.

毫不客氣的說,他徹頭徹尾是個失敗者,被皇上千刀萬剮也不可惜.

然趙彥逾不但沒有怪罪他,責罰他,反而依然對他信任有佳,王政文感恩戴德,恨不得領兵戰死沙場,報答皇上隆恩.

?感謝書友1136958392投了2張月票

??書友1349951758投了2張月票

???

第1403章 機械軍也不過如此第505章 自求多福第772章 萬源巷風波第746章 樂極生悲第188章 性命攸關第1389章 燕帝,要對楚國做什麼第336章 冉清歌第892章 劍拔弩張,刀兵相向第1234章 雷霆之怒,掘地三尺第507章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第637章 派系之爭上第327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113章 良辰美景第159章 迎接聖駕第1369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339章 燕京變化上第1348章 壓力巨大第164章 洽談上第1291章 一日夫妻百日恩第902章 生死狂戰第1276章 賑災放糧第1319章 孩兒不孝第255章 久別重逢下第927章 蔡楚狼狽,兵家雄起(四千字大章)第615章 雙喜臨門(四千字大章)第774章 十宗罪第1123章 哀兵必勝第443章 局勢鉅變第421章 步步緊逼第630章 以死明志(第一更)第994章 否極泰來,反攻宋軍第759章 殺伐果斷第1213章 斬首行動第57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二更)第653章 絕地逆襲第586章 燕軍來襲(第二更)第972章 動我的兵,全宰了第168章 人口問題第1417章 他有病,他怕啥第611章 主僕矛盾(第四更)第407章 圖謀再戰第824章 死亡沙海第1059章 鐵滑車發威,大屠殺第111章 再見故人第704章 心中不懼(第二更)第749章 強強聯合第549章 計中計(下)第108章 名將之殤第1066章 連連被創,不易苦戰第1248章 瓦解象兵.(五千字大章)第68章 除夕夜下第1302章 燕軍面臨問題第1311章 交替撤離第1264章 打草驚蛇第288章 人言可畏中第1218章 控制太子妃()第865章 江心追逐第1175章 婉妃強勢,溫氏中計第1191章 陷害樑銘源,滲透蜀軍中第598章 首戰落敗(第一更)第112章 子汐湘鈺第1319章 孩兒不孝第1376章 吳國要亡了第253章 熱情似火第1090章 若有戰 召必回第767章 羣臣反駁,朝堂紛爭第548章 計中計(上)第1339章 本將滅了你第805章 蔡國使者第900章 林楓小兒,拿命來第260章 諸將謀劃第1224章 花落誰家未可知第756章 利箭出鞘第219章 慕容柒嫣的煩惱第102章 壯士斷腕第849章 血腥場面第666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507章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第209章 第209司徒反擊上第569章 意料之外(第三更)第295章 噩夢開始上第320章 林楓心思第187章 以身爲餌第770章 個人英雄主義第1309章 作繭自縛第96章 哪裡逃第1138章 湘妃心思,征戰狂人(第三更)第1253章 違令者,唯你是問第228章 面子是自己掙得上第627章 百戰不死(第一更)第513章 雙方分歧第1141章 賊心不死第605章 第613得寸進尺(第三更)第592章 修建工事(第二更)第1240章 劍門關苦戰第107章 涼鳴關之戰下第1167章 蜀國太子問計(上)第1052章 吳越宋燕,四軍大戰第796章 其心可誅第1095章 蒼巖山之犬狼顯威